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巾帼英雄秋瑾:一个来自保守家庭的革命者 一个从容就义的菇凉 堪称清朝末年最传奇的女侠

巾帼英雄秋瑾:一个来自保守家庭的革命者 一个从容就义的菇凉 堪称清朝末年最传奇的女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068 更新时间:2023/12/16 20:04:38

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秋瑾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的改良家、革命者和外国传教士将女性缺乏教育和裹脚作为传统中国落后的象征。1890年代,这些批评家更认为开展女子教育、反对女子缠足,是作为中华民族走强盛的第一步。虽然这种论调不过是“红颜祸水”论的另一种变体,但女性问题确实是晚清开始重塑中国社会的一部分。以秋瑾为代表的新一代女性开了女子探索社会、寻求独立的大门。从这扇大门走出,民国女子们得以进入前所未有的精彩世界。

1907年7月15日破晓,绍兴城翳云蔽天,阴风刺骨,就在通衢大道上的古轩亭口,秋瑾以谋反罪被斩首。红颜喋血,以身殉国,在晚清女性解放和社会革命的大背景下,犹如疾风中的白露,在社会上卷起了一股巨大的风潮。说到底,一个女子被斩首这个事实,才真正激发了人们的义愤。而秋瑾的慷慨赴死,又更添悲壮。她的死,成为革命正当性的思想来源和激进女性们参与革命绵延不断的动力源泉。

秋瑾20岁奉父命嫁到湖南富豪之家,丈夫廷钧虽为翩翩佳公子,却是地道的纨绔子弟,到1903年,两人已是北辙南辕。1903年10月5日,正是传统的中秋佳节,秋瑾从北京的家出走。这可视作她在个人层面上对自己女性身份的抛弃。此时,她已是两个子女的母亲。1905年一次浙江同学会集会讨论,轮到秋瑾发言,力主回国,词意激昂。她随手从靴筒里取出倭刀,插在讲台上说:“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一时震动会场。
在北京生活时期,秋瑾结识了书法家吴芝瑛。吴发起了“上层妇女谈话会”和“妇人不缠足会”,两位才女成为金兰之契。秋瑾离家出走后,便住在吴家,阅读了大量新书报,后赴日留学也得她接济。她对吴剖白自己的想法:“女子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今新少年动曰‘革命,革命’,吾谓革命当自家庭始,所谓男女平权事也。”吴芝瑛是桐城派后人,谦恭贞淑,很有学问。而秋瑾却秉性质直,胸无宿物。所以吴芝瑛总觉得秋瑾锋芒太露,经常劝诫她慎言。时代风雷激荡,个人性格往往成就命运河流的推桨。

秋瑾离家、求学、寻求暴力革命,最终革命失败被杀的命运,就正是她个人性格的推桨在时代风雷中激荡的结果。她心怀壮志,胆气过人,写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豪言壮语;亦有肃杀的悲剧情怀,所以有“昨夜风风雨雨秋,秋霜秋露尽含愁”这样悲凉的诗句。

秋瑾所生长的江南,一直拥有优秀的闺秀群体,而秋瑾正是她们中的一员,从小受到良好的学和传统教育。然而在女性没有法律人格和独立的社会身份的时代,教育反促她觉醒,最终发展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人生在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日渐扩散的暴力氛围,个人建功立业的野心,让秋瑾选择了暴力革命。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身亡,一周后,官府包围了大通学堂。严刑拷问,毫无结果,秋瑾两日后被处决。女性,鲜血,这些在任何时代均是传奇的基因,秋瑾的死激起极大民愤,舆论认为清廷刚刚宣布预备立宪,即在没有口供的情况下杀死学界女性,没有依法办案。而处决的浙江巡抚和绍兴知府所到之处皆受到民众抵制。而执行判决的山阴县令李钟岳曾多方维护不得,听命行刑后备受良心的拷问。三个月后,饱受内心折磨的李钟岳第三次自杀成功,自缢身亡。秋瑾死时年仅31岁。她的生前好友吴芝瑛和徐自华,不顾自身安危,费劲周折,将秋瑾葬于西湖,旁有苏小小墓、郑节妇墓。“美人,节妇,侠女,三坟鼎足。”

1907年1月,就在秋瑾死难前半年,她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秋瑾集总务、印刷、发行、编辑、撰稿于一身。这份只出了两期的报纸志向非凡,在发刊词里,秋瑾比喻《中国女报》为“脱身黑暗世界,放大光明”的“一盏神灯”。秋瑾最后的几天,是在伤感中挣扎过去的。“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也许是她壮志未酬一生的缩影,无意中为我们提供了被革命话语过滤后的丰富人性。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巴寡妇清:秦朝第一传奇女子,比肩范蠡女商圣,曾资助秦始皇修长城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女子要成功的几率要远低于男子,然而在这种境遇下历史上还是有许多传奇的女子,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巴寡妇清,她是秦朝第一传奇女子,比肩范蠡女商圣,曾资助秦始皇修长城。巴寡妇清,说的是在巴蜀地区的寡妇,名为清。清原本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成年之后嫁给了一位从事丹砂贸易的商人。然而

  • 杨继盛:明史上一个手无寸铁的钢铁英雄 大明第一直臣 铁肩扛道义 名垂万古而不朽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杨继盛是明朝中期著名谏臣,但他的宦海生涯却极其短暂,这主要是因为他震古烁今的一个"弹劾"。这个"弹劾"不同于一般的"弹劾",而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的"死劾"。 杨继盛"死劾"的对象是有着明朝第一奸臣之称的严嵩。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由于母亲早逝,年幼的他早早失去了母爱。八岁时本该入学,他却被后母指使去

  • 倒戈将军​刘牢之:淝水之战一举成名 却历经数次反叛 一生大起大落 迅速达到人生巅峰 转眼间又跌入谷底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刘牢之是东晋时期名将,生长于尚武世家,其人面色紫赤,须目都异于常人,性格深沉刚毅,为人足智多谋。刘牢之一生大起大落,迅速达到人生巅峰,转眼间又跌入谷底。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东晋北府将领刘牢之的生平,用“举一反三”这个成语再合适不过了。当然这里不是用的成语本意,而是说的刘牢之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件事:一举成名

  • 卜式:从羊倌做到御史大夫 这位草根逆袭的富豪 告诉后人什么是正确的爱国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卜式是西汉时期官员,因出资赞助朝廷拜其为中郎。纵观卜式的出身与生平,作为一个普通的牧羊人,身份卑微,能够走上仕途,从容为政,并发挥积极作用,非常难得,这无疑是他的幸运。卜式,河南温县人,祖上可追溯到战国大学问家子夏。繁衍到卜式这代,却只是个普通畜牧商家。可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人物,却引得史学家班固为他做

  • 王钦若: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 颇有才华 在后世的评价却十分低 王钦若传奇的一生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王钦若是北宋南方宰相第一人,历官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三十多年的官场生涯,权柄至高,智数过人,勤劳王事,忠于职守。 史传王钦若奸邪阴险,但王钦若并不是什么奸邪,他有大能力,也有大贡献。宋仁宗天圣元年九月,王钦若再任宰相。朝野上下获讯后都很困惑:皇太后才刚送走丁谓,怎么

  • 崔颢:​本是一个问题少年 却留下千古绝唱 是唐诗江湖里唯一让李白折服的诗人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崔颢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崔颢,唐代诗人,与李白生于同一个时代。当崔颢开始写诗时,彼时

  • 陆炳:明朝最强锦衣卫指挥使 权重位高 尽职守责 陆炳是怎么做好锦衣卫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陆炳是明嘉靖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幼小随母出入宫禁。陆炳从明世宗的儿时玩伴起步,依靠救嘉靖于火海的功劳得到嘉靖的恩宠,逐渐成为朝廷当中的大人物。陆炳,字文明,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嘉靖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很多朋友知道陆炳,是因为前些年风靡一时的一套写明史的书籍,书中对陆炳的评价是

  • 金圣叹:文学批判史上的巨擘 大明朝最后一个狂士 明朝被灭誓不仕清而被杀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圣叹是个鬼才。即便放在他的家乡、人

  • 晋元帝司马睿:史上最窝囊的开国之君 权力被架空 晚年过着囚牢般的生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晋元帝司马睿是东晋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无名藩王变成九五之尊,看似风光无限,其实暗含心酸。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单力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公元276

  • 李左车:韩信唯一佩服的人 献策韩信 不费一兵一卒拿下燕齐之地 后世人奉为雹神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李左车是秦汉交际间的谋士。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井陉背水一战,韩信率领一万余汉军大破二十万赵军,胜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