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李左车:韩信唯一佩服的人 献策韩信 不费一兵一卒拿下燕齐之地 后世人奉为雹神

李左车:韩信唯一佩服的人 献策韩信 不费一兵一卒拿下燕齐之地 后世人奉为雹神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339 更新时间:2023/12/23 12:09:11

李左车是秦汉交际间的谋士。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

井陉背水一战,韩信率领一万余汉军大破二十万赵军,胜利之后,韩信却没有马上开始欢庆,而是先下了一道命令,搜捕赵军参谋长李左车,而且只要活的不要死的,拿来活的赏千金,拿来死的拉出去砍了!大家伙一听,原来老李这么值钱哪,赶紧去找!结果没等大搜捕开始,李左车就被他自己的属下给押来了,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千金诱惑之下,忠诚一文不值。韩信一见老李来了,大喜,赶紧下席亲自为他松绑,赔礼道歉,恭请上座,自屈下位,以师礼事之。

李左车却搞不懂了,他本以为韩信纵不杀他,也会将他羞辱一番,却怎么搞得跟弟子见师傅般,这到底是演的哪一出啊?难道是韩信跟刘邦待久了,也沾染上了作秀的坏毛病?别说李左车糊涂,汉军诸将也都糊涂了,韩信此人向来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啥时候变得如此温良恭俭让了,而且还是对一个败军之将温良恭俭让,这不是犯贱么?

韩信当然不是在犯贱,他之所以这么做,还是打心底里欣赏李左车啊,当初若赵军统帅陈馀接受了李左车的建言,坚守不出而断汉军后路,恐怕汉军灭赵还要大费周折。所以,李左车是目前为止韩信碰到的,唯一水平跟他差不多的智将,这可太难得了!

别看韩信风光无限,他的内心其实是很孤独。这不是普通的孤独,而是一种“卓立于世,顾影自怜”的孤独,一种“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的孤独,更是一种“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刻骨孤独!!

打仗打到韩信这个境界,已经基本碰不到用兵智慧跟他同等级的人了,他的孤独可想而知。普通的孤独可以用友情亲情爱情来充实,但是韩信的这种孤独只能由“同类”来拯救。项羽是他的敌人,而且用兵方法跟他截然不同,当然不是他的同类。钟离昧是他的挚友,但不是他的同类,事实上,钟离昧与项羽是同类。汉王是他的领导,更加不是他的同类。夏侯婴与萧何是他的知己,同样不是他的同类。曹参灌婴周勃樊哙等人更别说了,他们与韩信水平相差太远。

李左车,只有李左车,勉强可以算是他的同类,他怎能不惺惺惜之。有一句话说“文人相轻”,还有一句话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但这两句话在韩信身上都不适用,他是“异类相斥,同类相惜”来的。韩信自有他做人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帅为诸将者信,将为士卒者亲;士,则为挚友者欢,为知己者死,为君王者用,更为同类者惜。韩信一生都秉持着这六个原则做人,除非对方不接受他的付出。

而难得碰上兵家同类,韩信是不会放过交流的机会的,因为交流能激荡才华,交流能使人进步。于是韩信不耻下问于李左车曰:“仆欲北向攻燕,东向伐齐,如何可收全功?”李左车长年镇守赵国北地,对燕齐二国的局势与情报比韩信要清楚的多,他的意见非常重要,韩信当然很想听听,多听多问,可以决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另外,韩信也想让天下人看看,并不只有汉王懂得虚心求教,他也懂,他也是懂得折节下士的。

李左车见汉军的最高统帅竟对他自谦为“仆”,不由一愣,忙不迭的辞谢:“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议大事乎?”韩信见李左车心有疑虑,不肯与他交流,于是继续放低姿态,诚心诚意请教:“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之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但用与不用,听与不听耳。向使成安君陈馀听足下之计,仆亦遭擒矣。惟不听足下之计,是信得以取赵也。”

说着,韩信避席而起,恭恭敬敬的再拜道:“今仆委心求教,愿足下勿辞。”韩信一番话,又是夸李左车为百里奚,又是说自己胜的侥幸,这实在让李左车太有面子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李左车本已输得心服口服,韩信却如此待他,这让他既是羞愧又是感激,当下不由眼泪哗哗地。——好,你给我面子,我就给你面子,从今以后,我李左车就是你韩信的人了!不是汉军的人,只是你韩信的人。

于是李左车想了想,便道:“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左车之策未必适用,愿效愚诚,为将军言之……”韩信大喜:“请言请言,速速言!”李左车道:“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则军败身死。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东下井陉,半日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俯首听命,此将军之所长也。然……”

“然何?足下别说话说一半啊,有啥说啥无须顾忌。”“恕臣直言。汉军虽屡胜,然迭经战阵,师劳卒疲,不堪再用,今将军欲举疲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则欲战恐不得,欲攻恐不克,相持日久,必定势屈粮尽、进退维谷……”分析的好,继续说,继续说!“而弱燕若不服,则齐必据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胜负终难定也。此即将军之短也。”

韩信听得连连点头:这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汉军自八月至十月,一口气连灭了魏代赵三个国家,我胃口再好,也得消化不良,这种时候再去吞燕伐齐,那还不得撑死?李左车继续说道:“臣又闻‘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也。’故今将军若以兵击燕,恐难取胜也。”韩信听的起劲,连忙接问道:“足下所言甚是,然则以君之言,该用何策为好?”

李左车道:“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暂且休兵,安定赵地,抚恤孤寡,百里以内,必有牛酒来献,尽可宰飨将士,以励军心。”“而后,将军可引兵陈北境以示威于燕,使彼终日恐怖,继遣一舌辩之士,奉尺幅之书,大张声势,陈说利害,彰将军之所长,燕必不敢不从。”“燕已从,将军则可使宣使者东告于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士,亦无力回天矣。”韩信跳了起来,拊掌大笑道:“善!善!谨如先生之言,所谓先声夺人而不战屈人之兵,觥筹交错间而收折冲千里之功也。”

韩信没法不高兴,他很久没有碰到过如此称心如意的人了,李左车说的每一句话,都与他不谋而合,这种畅快的滋味,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李左车也甚感欣慰,这下终于有人肯用他计策了,从前那个陈馀,怎么说怎么不听,犟驴一般,要多讨厌有多讨厌!还有,汉军若真与燕齐大战一场,苦的还是自己赵国的百姓,如今他一计保全了燕赵无数军民的生命,这也算是功德一件!

李左车乃《淮阴侯列传》中明文出现的历史人物,但吊诡的是,从这以后,李左车就在史书中人间蒸发了,他若成为韩信的重要谋士,必还要经历很多大事,不可能一点痕迹不留。于是有人猜测他归隐了,有人猜测他因涉关机密整个资料被抹掉了,还有人猜测他根本就是司马迁编造出来的人物。总之,李左车后来的人生归途在何处,无信史可查。

然而,在李左车死后,他却在民间长久的活了下来。在今山东省无棣县车镇街村北一里处,有一座“李左车墓”,当地百姓也称之为“保全庙”。逢年过节,附近百姓会前来上香磕头,企求保全,岁岁平安。无棣李左车墓并不是这位历史神秘人唯一的墓地,事实上,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李左车目前已知的比较可信的墓所说法有5处之多,虽然其中一些墓地已被证实与李左车无关,但就如同他本人的故事一样,其墓所仍旧疑云重重。

李左车不但死处神秘,其生处同样神秘。按道理,史书明载李左车是战国名将李牧的孙子,那么他应该与李牧一样,也是赵国柏仁人。可石家庄一带却说李左车是他们那儿人。《行唐县志》载“李左车,行唐人,初在赵,王歇封广武君……”而《元氏县志.同治志》人物志有李左车名录。并有“李左车考并元氏李氏东西二祖”之记载。

河北也就罢了,山东也来抢。在今山东省的安丘市西南山区,有一个雹泉村,居然说李左车是他们那儿人,并且还建了一座雹泉庙,奉李左车为“雹泉爷爷”,行雨、雹之司。山东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还说李左车曾降冰雹于沟渠而不伤庄稼,可是个大大的好神。

另有民间相传,李左车在刘邦称帝后辞官隐居在了沧浪渊。他隐居此地时,周济百姓,恩惠穷人,死后被当地百姓奉为雹神,并尊称其为“沧老爷”,建庙祭祀,每逢天旱,烧香求雨十分灵验。时至今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仍是沧浪渊庙会,方圆百里的群众慕名而至,焚香祈祷,期盼人寿年丰。看来,李左车真可谓楚汉年间第一神秘人物了,没办法,在没有发现新的史料之前,一切只能存疑了。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名将呼延赞:四登太原城墙的猛将 骁勇善战 为北宋的统一和抵御契丹的入侵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呼延赞是北宋著名将领,出生于将门之家,有胆量勇气,勇猛强劲,随和率直。呼延赞热爱祖国,忠于宋廷,戎马一生,满门忠烈。他为北宋的统一和抵御契丹的入侵,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太平兴国初年,太原城上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刚建立的北宋为了收复燕云,会师讨伐北汉,这太原城便是前往燕云十六州的必经之地。太原城池高

  • 唐顺宗李诵:史上做太子时间最长的皇帝 二十五年太子 半年皇帝 半年太上皇 只有一场改革让历史铭记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位皇帝,李诵从被册封为太子到真正成为皇帝,足足等待了二十六年时间,然而即位不到一年,就把皇位传给儿子,做了太上皇。更悲催的是,李诵退位一年后就不幸病逝。回顾李诵的一生,无疑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和短短一年的草草体验,实在是充满了命运的讽刺。在唐朝历史上,第十一位皇帝顺宗李诵的存在感本

  • 祖泽清:两度反清的总兵,康熙最痛恨的叛将,最终结局凄惨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说到叛将很多人都会想到吴三桂,然而除了他还有一位,此人就是祖泽清,他两度反清的总兵,是康熙最痛恨的叛将,最终结局凄惨。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叛乱,耿精忠、尚之信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由于叛军的声势很大,康熙帝为分化、瓦解吴三桂,采取了剿抚并用的措施

  • 蔡文姬: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一朵乱世中随风摇曳的苦情花 是一个在凄苦命运中挣扎沉浮 在尘埃中开出花的女子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蔡文姬是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出身名门,才情四溢,但命运悲惨,一生三嫁。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留下了一首前无古人的音乐名作《胡笳十八拍》。书香门第出才女蔡文姬,名琰,她的父亲是东汉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出生在在这样的家庭,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幸运。蔡邕通经史,善辞赋,且精

  • 铁血将军杨靖宇:抗战史上最悲壮的英雄之一 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 威震东北 身处绝境仍志比金坚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1931年“九一八”

  • 冼夫人:一代女中豪杰 文武双全 巾帼不让须眉 是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冼夫人以边陲番族历事三朝,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使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冼夫人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冼夫人一生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对朝廷的忠并非愚忠,她识时务,爱国爱民

  • 东汉最后一位战神级名将,百战百胜,仅凭名字就吓住匪徒,最后结局凄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东汉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将领,然而随着时代的推进,逐一落幕,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东汉最后一位战神级名将,百战百胜,仅凭名字就吓住匪徒,最后结局凄惨。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文字中,唯一一个代表民族称号的文字就是“羌”。羌族在东汉时期,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东羌和西羌。西羌分

  • 翁同龢:既是两朝帝师 更是甲午罪魁 坑了李鸿章一次却坑了李鸿章一生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翁同龢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曾担任晚清同治帝、光绪帝的师傅,主持宫廷教育长达40年,为培养同治、光绪两帝付出了巨大辛劳。他曾两次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还长期担任工部、刑部、户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等重要职务,既管外事,又管内政,无疑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权贵人物。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 才华横溢的神童 幼年写诗名动四海 晚年政治斗争失败 不知所踪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公元684年,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初唐四杰都是充满悲情的人物。明明生在科举取士的清明时代,却不能通过文学考试出仕为官;明明自幼满腹

  • 南明蜀王刘文秀祸起萧墙 与同是张献忠义子的孙可望反目成仇 最终壮志难酬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刘文秀早年一直追随张献忠,是张献忠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将领。献忠死后,与孙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数万人,进军云贵,联明抗清。在南明永历朝,他忠贞国家、识大体顾大局,却不为南明当权者所待见,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在明朝末年,刘文秀就已经是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中的一位重要将领了。张献忠收养了许多少年为义子,其中最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