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杨继盛:明史上一个手无寸铁的钢铁英雄 大明第一直臣 铁肩扛道义 名垂万古而不朽

杨继盛:明史上一个手无寸铁的钢铁英雄 大明第一直臣 铁肩扛道义 名垂万古而不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09 更新时间:2023/12/15 22:41:58

杨继盛是明朝中期著名谏臣,但他的宦海生涯却极其短暂,这主要是因为他震古烁今的一个"弹劾"。这个"弹劾"不同于一般的"弹劾",而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的"死劾"。 杨继盛"死劾"的对象是有着明朝第一奸臣之称的严嵩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由于母亲早逝,年幼的他早早失去了母爱。八岁时本该入学,他却被后母指使去放牛,瓜圃、田边成了他的“天然”房间。放牛无法掩盖杨继盛的好学,每每经过私塾,听到里面朗朗的读书声,他都心生羡慕。在他的百般哀求下,父亲终于同意他入学,但条件是必须继续放牛。

杨继盛欢天喜地地答应了,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放牛、做家务。到了冬天,杨继盛出门打水,手与桶冻结在一起,回到房间后先用口呵气化开,再开始煮饭;晚上没有油,他在明月下读书;夜里没有被盖,肚子常常冻得“转筋”,他只能起身绕着房间快步走。杨继盛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这些苦难让他过早地领悟生活的艰辛,却也培养了他忧国为民的品格,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练就一身的硬骨头!

公元1547年,杨继盛考中进士,担任南京吏部主事,踏入仕途。两年多后,他被调入京师,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这之后不久,他就显示出自己不畏权势的一身硬气。当时的大明,北部边境一直受蒙古首领俺答的侵犯,百姓不胜其扰。然而以边将仇鸾为代表的朝廷官员不思举兵反击,反而嚷嚷着要与俺答开马市以求和,这些官员们不过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从中谋取私利而已。

杨继盛知道,马市一开,国家将陷入危难之中!他不顾仇鸾是奸臣严嵩的同党,决心力挽狂澜,奋笔疾书写下《请罢马市疏》,递交上去。在《请罢马市疏》里,杨继盛力陈仇鸾之开马市的“十不可、五谬”,主张边境之事必须加强战备,决不可掉以轻心;即使要开边境贸易,也必须是在不损害民族利益、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嘉靖帝阅后深以为然:“继盛之言是也!”便将此疏下发内阁,准备实施。

然而,一心为国为民的杨继盛却触犯了贪官的利益,眼看到嘴的肥肉就要飞掉,这些官僚们使出浑身解数,纷纷向皇帝进言,捕风捉影诬蔑杨继盛。而嘉靖听信小人之言,一时又没了主意,命令召开以仇鸾主持、共八人参加的八大臣会议来讨论开市问题。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马市必可开”。在仇鸾“不遗余力”地进谗言后,忠心为国的杨继盛反而被捕下狱。

在牢狱中,各种大刑打得杨继盛皮开肉绽,生不如死。一身硬骨头的杨继盛咬紧挺过,经朋友的各方营救,终于活着走出大狱,后被贬为狄道典使。拖着一身痛楚,怀着一颗忠心,杨继盛走马上任。狄道地区是番人与汉人的杂居区,地域偏僻,文化程度落后,生活水准低下,无法解救边境人民于水火的杨继盛,转而为这里的百姓谋福利。

看到当地人民砍柴日渐困难,柴价剧涨,杨继盛实地考察,探明附近有矿藏后,亲自带人组织开采;他让妻子传授纺织技术给当地的妇女;组织人力疏通洮水,他还大力兴办学校,使百姓得到教化。一位朝廷的贬官,在这里受到了大家真心的爱戴。

一年后,嘉靖帝彻底后悔,因为俺答并没有因为大明的退让而停止扰乱,马市全遭破坏。这时,嘉靖帝才感叹杨继盛有先见之明,决定重新起用他,先调山东诸城县令,又改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而当杨继盛离开狄道时,当地百姓数千人流着泪夹道相送,一声声“杨父”不绝于耳。

彼时,严嵩与他的同党仇鸾已生嫌隙,为扳倒仇鸾,严嵩想起了杨继盛,他想借提升杨继盛来排除异己,于是,严嵩又将杨继盛改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一年内四迁,但这不是杨继盛的好运,却是他灾难的开始。

公元1553年,杨继盛再次来到京城。心怀如何报效国家的他,却看到朝廷由权臣严嵩把持,各级官员蝇营狗苟,仰其鼻息行事,政局颓废。忧愤的杨继盛上任仅一个月后,不顾朋友的劝说,再次秉笔直书《请诛贼臣疏》呈上弹劾严嵩。疏中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每一条都掷地有声,言辞刚烈振聋发聩。“方今外贼惟俺答,内贼惟严嵩。未有内贼不去,而除外贼者”......嘉靖帝阅罢奏章,怒火中烧。而严嵩则绞尽脑汁在奏疏中找寻纰漏,当他看到文中有“或诏问裕、景二”时,眼睛亮了。

嘉靖帝笃信道教,一向信奉“二龙不相见”,不仅不立太子,连儿子都不见。而杨继盛的“或诏问裕、景二王”一句恰恰犯了大忌,被严嵩参上一本,情势急转直下,杨继盛再一次被打入大牢。

在如人间炼狱一般的锦衣卫诏狱里,杨继盛被廷杖一百。廷杖前,有朋友让他服下蛇胆以“御杖”,但杨继盛推辞不要,凌然道:“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可杨继盛不是铁打金身,这一顿杖打下去,他“两腿粗肿,相摩若一,不能前后;肿硬若木,不能屈伸......足不覆地而入狱”。家人送来药物,却尽被截下。

狱中的杨继盛腿胀难忍,他打破瓷碗,取尖锐的一片,将腿筋破开,以尖放疮上,锤打入肉,放血出来。两腿打孔有五、六十处,鲜血先喷后流,接了十多碗。几日后,右腿溃烂,杨继盛又将腐肉割去,有的地方筋未断,他甚至用手截断......地上血肉模糊一片。为他掌灯的狱卒看到这情形,颤栗不已,而杨继盛全无惧色,在他心里,身上的痛楚远没有无法为国除奸、为民做事的心痛来得强烈。

嘉靖此时还不想杀掉杨继盛,就这样,杨继盛在地狱一般的诏狱里坚持了三年多。尽管杨继盛的好友不断四处奔走,为之求救,然而严嵩必然要除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终于,他找到一个机会,将杨继盛的名字附在一张论罪诏疏的后面。嘉靖帝竟然粗劣看过,草草签字,同意处刑。

公元1555年,杨继盛与其他八人同时处斩,弃尸于市。临刑前,杨继盛作诗一首:“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忠烈的杨继盛就这样倒下了,这一年,他四十岁整。

一身硬骨头的杨继盛面对一手遮天的严嵩,勇敢地站出来,直指奸臣,这是大明的气节,是大明的风骨,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至今仍在天地间回荡!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倒戈将军​刘牢之:淝水之战一举成名 却历经数次反叛 一生大起大落 迅速达到人生巅峰 转眼间又跌入谷底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刘牢之是东晋时期名将,生长于尚武世家,其人面色紫赤,须目都异于常人,性格深沉刚毅,为人足智多谋。刘牢之一生大起大落,迅速达到人生巅峰,转眼间又跌入谷底。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东晋北府将领刘牢之的生平,用“举一反三”这个成语再合适不过了。当然这里不是用的成语本意,而是说的刘牢之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件事:一举成名

  • 卜式:从羊倌做到御史大夫 这位草根逆袭的富豪 告诉后人什么是正确的爱国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卜式是西汉时期官员,因出资赞助朝廷拜其为中郎。纵观卜式的出身与生平,作为一个普通的牧羊人,身份卑微,能够走上仕途,从容为政,并发挥积极作用,非常难得,这无疑是他的幸运。卜式,河南温县人,祖上可追溯到战国大学问家子夏。繁衍到卜式这代,却只是个普通畜牧商家。可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人物,却引得史学家班固为他做

  • 王钦若: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 颇有才华 在后世的评价却十分低 王钦若传奇的一生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王钦若是北宋南方宰相第一人,历官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三十多年的官场生涯,权柄至高,智数过人,勤劳王事,忠于职守。 史传王钦若奸邪阴险,但王钦若并不是什么奸邪,他有大能力,也有大贡献。宋仁宗天圣元年九月,王钦若再任宰相。朝野上下获讯后都很困惑:皇太后才刚送走丁谓,怎么

  • 崔颢:​本是一个问题少年 却留下千古绝唱 是唐诗江湖里唯一让李白折服的诗人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崔颢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崔颢,唐代诗人,与李白生于同一个时代。当崔颢开始写诗时,彼时

  • 陆炳:明朝最强锦衣卫指挥使 权重位高 尽职守责 陆炳是怎么做好锦衣卫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陆炳是明嘉靖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幼小随母出入宫禁。陆炳从明世宗的儿时玩伴起步,依靠救嘉靖于火海的功劳得到嘉靖的恩宠,逐渐成为朝廷当中的大人物。陆炳,字文明,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嘉靖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很多朋友知道陆炳,是因为前些年风靡一时的一套写明史的书籍,书中对陆炳的评价是

  • 金圣叹:文学批判史上的巨擘 大明朝最后一个狂士 明朝被灭誓不仕清而被杀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圣叹是个鬼才。即便放在他的家乡、人

  • 晋元帝司马睿:史上最窝囊的开国之君 权力被架空 晚年过着囚牢般的生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晋元帝司马睿是东晋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无名藩王变成九五之尊,看似风光无限,其实暗含心酸。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单力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公元276

  • 李左车:韩信唯一佩服的人 献策韩信 不费一兵一卒拿下燕齐之地 后世人奉为雹神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李左车是秦汉交际间的谋士。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井陉背水一战,韩信率领一万余汉军大破二十万赵军,胜利之后

  • 北宋名将呼延赞:四登太原城墙的猛将 骁勇善战 为北宋的统一和抵御契丹的入侵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呼延赞是北宋著名将领,出生于将门之家,有胆量勇气,勇猛强劲,随和率直。呼延赞热爱祖国,忠于宋廷,戎马一生,满门忠烈。他为北宋的统一和抵御契丹的入侵,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太平兴国初年,太原城上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刚建立的北宋为了收复燕云,会师讨伐北汉,这太原城便是前往燕云十六州的必经之地。太原城池高

  • 唐顺宗李诵:史上做太子时间最长的皇帝 二十五年太子 半年皇帝 半年太上皇 只有一场改革让历史铭记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位皇帝,李诵从被册封为太子到真正成为皇帝,足足等待了二十六年时间,然而即位不到一年,就把皇位传给儿子,做了太上皇。更悲催的是,李诵退位一年后就不幸病逝。回顾李诵的一生,无疑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和短短一年的草草体验,实在是充满了命运的讽刺。在唐朝历史上,第十一位皇帝顺宗李诵的存在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