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唐顺宗李诵:史上做太子时间最长的皇帝 二十五年太子 半年皇帝 半年太上皇 只有一场改革让历史铭记

唐顺宗李诵:史上做太子时间最长的皇帝 二十五年太子 半年皇帝 半年太上皇 只有一场改革让历史铭记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045 更新时间:2023/12/28 0:18:46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位皇帝,李诵从被册封为太子到真正成为皇帝,足足等待了二十六年时间,然而即位不到一年,就把皇位传给儿子,做了太上皇。更悲催的是,李诵退位一年后就不幸病逝。回顾李诵的一生,无疑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和短短一年的草草体验,实在是充满了命运的讽刺。

在唐朝历史上,第十一位皇帝顺宗李诵的存在感本来应该是很低的,因为他在位仅半年时间。但是他又经常被后人提及,存在感比他父亲李适要强。这主要是因为他在位时期动了一项变法,史称“永贞革新”。唐顺宗在唐朝历史上很特殊,他当储君25年,在唐朝历史上是最久的,他在位时间却又很短暂,仅186天,都没有以皇帝身份过过新年。但是,如此短暂的帝王生涯,居然还做了五个月的太上皇,在唐朝历史上仅此一位。

25年的储君之路

李诵是德宗李适的长子,母亲是昭德皇后王氏,他生于公元761年1月。19岁那年,他被封为皇太子,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储君之路。李诵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好学。熟读儒家经典,对佛教典籍也有所涉猎。而且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他父亲唐德宗经常会给大臣和节度使赐诗,每次赐诗,都会把书写的差事交给太子李诵,因为他写的字很漂亮。年轻时候的李诵还是很健康的,他18岁时就生了大儿子李淳,就是后来的唐宪宗

建中四年,大唐又爆发了一次节度使兵变,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领5000士兵在增援襄城的叛乱,途中发生叛乱,史称“泾师之变”。叛军拥立被罢免的原太尉朱泚为帅,攻陷长安。唐德宗带着后妃、太子等仓皇出逃至奉天,在奉天被叛军包围,史称“奉天之难”。在平乱的过程中,身为太子的李诵身先士卒,曾执剑殿后,保卫皇帝安慰。面对叛军,他率领禁军顽强抵抗,将士们在他的督促激励下,无不奋勇杀敌,确保了德宗的安全。在此次叛乱中,李诵表现出很好的魄力和勇气,深得百官赞许。

叛乱被平后,李诵的地位得到巩固。但是,这次叛乱也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唐德宗又开始重用宦官。这为日后的李诵退位埋下了伏笔。

废储危机

每一位皇帝即位,都充满了危机。虽然李诵的太子之路比较平稳,但也不是一帆风顺。在他的储君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危机是郜国公主结党案,他险些就被废黜了。郜国公主本是肃宗之女,起初封延光公主。嫁给了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之子裴徽。天宝十五年,马嵬坡之变中裴徽被杀。延光公主于是守了寡。

大唐宫廷的女人大多都是放荡不羁的主,延光公主也一样,“素有淫名”。后来,她嫁给了唐玄宗的外孙、新昌公主的儿子萧升,德宗即位后,改封其为郜国公主。她和萧升所生的女儿被皇帝做主嫁给了太子李诵,当了太子妃。萧升去世后,郜国公主越加放肆,与彭州司马李万、蜀州别驾萧鼎、澧阳县令韦恽、太子詹事李昪等人均有染,淫乱之名朝野皆知。乱就乱吧,毕竟大唐的女人有几个甘守寂寞的呢?郜国公主的问题很严重,她大兴巫蛊,借着裙带关系,以通奸为名,为太子结交党羽。

太子结党,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大忌。此事被大臣告发,德宗非常气愤,对太子起了废黜之心。宰相李泌力劝德宗,不能轻易废黜太子,他例举了自贞观以来太子废立的经验教训,劝他以前事为戒,万不可操之过急。而李诵此时也主动请求与萧妃离婚,及时撇清关系。德宗经过慎重考虑,才打消了废立的念头。

此事牵连了很多人,郜国公主被幽禁,萧妃被杀,李万因为和同宗淫乱,以不知“避宗”的罪名被杖杀。郜国公主的5个儿子均被流放。此事之后,李诵更加小心谨慎,对朝局政事总是三缄其口,从不敢轻举妄动。对朝廷上下的大臣,他都采取“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态度。

多年储君,一场中风都成空

多年来,李诵一直小心谨慎,为的就是挨到能即位的那一天。岂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贞元二十年,李诵突然患上了中风,口不能言。而此时,德宗已是暮年,健康每况愈下。宫里的御医对太子的病束手无策,大半年过去了,李诵依旧不见好转。这年年底,德宗也病倒了。贞元二十一年的新春朝会,德宗希望太子能够出席,但是太子行动困难,竟没能参加这次朝会。父子不能见面,德宗异常难过。正月二十三日,德宗驾崩,遗诏传位于太子李诵。二十六日李诵正式即位。

其实,李诵此时已经病入膏肓,不能行动,不能言语。这年八月,宦官俱文珍联合守旧大臣胁迫李诵退位,禅位于太子李纯。唐顺宗实际在位仅186天。806年正月,唐宪宗改元元和,这年正月十九,太上皇李诵去世,年仅45岁。

永贞革新

虽说永贞是顺宗的年号,其实顺宗压根就没有使用过这个年号。顺宗即位时使用的是父亲德宗的的年号:贞元二十一年,按惯例,第二年开始改元。他没有等到改元,就禅位了。即位的宪宗将当年定为永贞元元年。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是王叔文和王伾。这两个人都是李诵当太子时候的近臣。王伾是书法家,因善于书法被选为太子侍书,专门教李诵学习书法。

王叔文则是因为精于围棋,而被召入东宫陪太子下围棋。他们二人天天和太子在一起,谈论书法、围棋的间隙也会讨论时政,谈论朝廷的弊端,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李诵的智囊。而王叔文和王伾身边也有一批追随者,他们中最著名的当属柳宗元刘禹锡

李诵虽然在外面对朝政漠不关心,但是和王叔文等心腹在一起时,却无时无刻不关心朝局,他们针对当时大唐的诸多弊端,形成了一套解决方案。只待登基后,便立即下诏施行。李诵即位时虽然不能言语,但是脑子是清醒的。他即位后,启用用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充翰林学士,两人可以随意在内廷走动。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均得重用,变法很快便铺开。

任何变法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都会破坏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次改革,就动了宦官的利益。在德宗时期就得宠的宦官俱文珍联合守旧大臣胁迫顺宗,掌握朝廷大权。他先将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将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革新派于是失去了主心骨。俱文珍又胁迫顺宗退位,禅位于宪宗。宪宗即位后,又将柳宗元、刘禹锡等革新派通通贬谪,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至此,永贞革新彻底失败。

在唐朝皇帝中,唐顺宗李诵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

1.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5年。

2.无论当皇帝还是太上皇的时间都非常短。顺宗只做了186天皇帝,都没有以皇帝身份过个新年。顺宗在如此短暂的帝王生涯中,还做了太上皇。这不仅是唐朝皇帝中,恐怕也是历代帝王里由皇帝进入太上皇速度最快的了。退位后顺宗做了五个月太上皇就去世了,甚至没有机会享受些清福。

3.“永贞”的年号是在他退位以后才改的。顺宗在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四日退位为太上皇,尽管继位的宪宗皇帝是在八月九日才举行册礼,但顺宗八月五日下诰改贞元年号为永贞时的身份已经是太上皇。

4.唐朝皇帝里只有他留下了完整的《顺宗实录》。该书共5卷,作者是一代文豪、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学家韩愈。有人认为作者韩愈和宦官俱文珍等关系密切,因而这一实录中涉及宦官的文字语多回护,但毕竟是留下了有关顺宗及其有关时期情况的第一手记录,弥足珍贵。

5.初次所加谥号字数最多: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太宗初次加的谥号为“文皇帝”,是一字谥,高祖初次加谥号为“大武皇帝”,是二字谥。后来的唐朝皇帝初次加谥号时,经常是四字谥,再后又多五字谥,唐朝末年还有懿宗的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是七字。初次加谥就有七字,顺宗是第一位。“号者,功之表也”,用来表功明德,可是,这长长的谥号对于在位时间极短的顺宗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6.宠辱不惊:顺宗在生活的每一环节中,无论是接受了祖父代宗皇帝的才人成为自己的妃子,还是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送给父亲作儿子;无论是身为皇太子时的深藏不露,还是登基后的革除时弊;无论是面对父皇对舒王李谊的偏心,还是儿子对自己的进逼;无论是宦官强求他选立储君,还是逼他退位;无论是位居九五,还是成为太上皇,他都是随遇而安,几乎看不出他曾有过怎样的争强好胜。这才是顺宗一生中最明显也是最擅长的一面。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祖泽清:两度反清的总兵,康熙最痛恨的叛将,最终结局凄惨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说到叛将很多人都会想到吴三桂,然而除了他还有一位,此人就是祖泽清,他两度反清的总兵,是康熙最痛恨的叛将,最终结局凄惨。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叛乱,耿精忠、尚之信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由于叛军的声势很大,康熙帝为分化、瓦解吴三桂,采取了剿抚并用的措施

  • 蔡文姬: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一朵乱世中随风摇曳的苦情花 是一个在凄苦命运中挣扎沉浮 在尘埃中开出花的女子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蔡文姬是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出身名门,才情四溢,但命运悲惨,一生三嫁。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留下了一首前无古人的音乐名作《胡笳十八拍》。书香门第出才女蔡文姬,名琰,她的父亲是东汉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出生在在这样的家庭,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幸运。蔡邕通经史,善辞赋,且精

  • 铁血将军杨靖宇:抗战史上最悲壮的英雄之一 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 威震东北 身处绝境仍志比金坚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1931年“九一八”

  • 冼夫人:一代女中豪杰 文武双全 巾帼不让须眉 是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冼夫人以边陲番族历事三朝,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使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冼夫人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冼夫人一生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对朝廷的忠并非愚忠,她识时务,爱国爱民

  • 东汉最后一位战神级名将,百战百胜,仅凭名字就吓住匪徒,最后结局凄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东汉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将领,然而随着时代的推进,逐一落幕,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东汉最后一位战神级名将,百战百胜,仅凭名字就吓住匪徒,最后结局凄惨。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文字中,唯一一个代表民族称号的文字就是“羌”。羌族在东汉时期,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东羌和西羌。西羌分

  • 翁同龢:既是两朝帝师 更是甲午罪魁 坑了李鸿章一次却坑了李鸿章一生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翁同龢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曾担任晚清同治帝、光绪帝的师傅,主持宫廷教育长达40年,为培养同治、光绪两帝付出了巨大辛劳。他曾两次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还长期担任工部、刑部、户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等重要职务,既管外事,又管内政,无疑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权贵人物。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 才华横溢的神童 幼年写诗名动四海 晚年政治斗争失败 不知所踪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公元684年,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初唐四杰都是充满悲情的人物。明明生在科举取士的清明时代,却不能通过文学考试出仕为官;明明自幼满腹

  • 南明蜀王刘文秀祸起萧墙 与同是张献忠义子的孙可望反目成仇 最终壮志难酬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刘文秀早年一直追随张献忠,是张献忠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将领。献忠死后,与孙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数万人,进军云贵,联明抗清。在南明永历朝,他忠贞国家、识大体顾大局,却不为南明当权者所待见,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在明朝末年,刘文秀就已经是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中的一位重要将领了。张献忠收养了许多少年为义子,其中最出名

  • 郭佳·穆彰阿:道光皇帝身边最信赖的宠臣之一 名气不大但功绩很深 他的死也异于常人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郭佳·穆彰阿是清朝大臣,进士出身,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善于揣摩上意,深受宠信,权倾内外。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主张议和,诬陷林则徐等主战派,并主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法忘记和抹去的伤痛。这场战争是因虎门销烟而引起的,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林则徐又力主抗战,可惜因主和派的顽

  • 孙可望:是张献忠养子 也是大西军首领 最后还是投降满清 加速了南明的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孙可望是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张献忠他死后孙可望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然而,孙可望最终却背叛了大西军,选择投靠清朝,使得本已脆弱的抗清势力遭受重创,最终被覆灭。孙可望,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是他的养父却几乎家喻户晓,孙可望的养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末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