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冼夫人:一代女中豪杰 文武双全 巾帼不让须眉 是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冼夫人:一代女中豪杰 文武双全 巾帼不让须眉 是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33 更新时间:2023/12/28 21:41:35

冼夫人以边陲番族历事三朝,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使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冼夫人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冼夫人一生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对朝廷的忠并非愚忠,她识时务,爱国爱民,因而深得后人敬重。

现代介绍法:冼夫人,女,俚族人,出生于公元512年,逝于公元602年,籍贯广东阳西县,后嫁入广东茂名高州市一名官宦家族。丈夫名为冯宝,是一名刺史。古代介绍法:冼夫人,原名冼珍,别号百合,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俚人,“俚”为壮族古称之一,故冼夫人是壮族人。公元535年她约20岁时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婚后常和冯宝一起处理政事。冼夫人为南俚人杰出的女领袖和军事家。南梁宋康郡夫人、陈朝石龙太夫人、隋谯国夫人,谥诚敬夫人。

那么多的名号?肯定是有来头的,对吧。下面就一一为大家呈现。冼夫人她是一个神奇的,传奇的人物,她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即为:梁朝、陈朝、隋朝。在中国南北朝时,由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经历过一次二百七十多年的长期大分裂,大混战,然后再复统一的时代,也是历史上第二次大融合大形成的时代。冼夫人就是生活在这个中国国家趋于统一,国内各民族趋于大融合的时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造就了一代雄杰冼夫人。

她小时候是在她俚族父母家长大的,她父亲世代是俚族统领,原是拥有十几万户的部族首领,跨据广东恩平、阳江一带山区。冼夫人幼年时叫冼百合,自幼追随父兄逞勇斗狠,经历过几次部族之间的械斗,颇有男儿气概,稍长更得异人传授武艺及韬略,不但能够挽弓执刀与敌人拼斗,而且深诸行军布阵之法,因此。深得同族的器重和信赖,甚至海南儋耳诸部落民族也望风归附。

在海南归顺的部落中有一北燕汉族冯业,定居新会,历任牧守,三传至冯融,被梁武帝任命为罗州刺史,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也着实欣赏冼百合的才识,于是降尊纤贵地为儿子冯宝向尚系蛮族的冼氏求亲,冯宝新任高凉郡太守,生得一表人材,又是官宦世家,冼氏部族自然是欢天喜地答应了这门亲事,冼百合于是成了太守夫人。

冼夫人与冯宝结为连理,是俚、汉两族关系日益发展中的一段佳话。高凉一带的俚族首领,原来都不大听汉族地方官吏的调遣;有的还常常侍强劫掠附近的州县。冼夫人和冯宝结婚后,就跟冯宝一起处理全郡的政要事。一方面帮助他在俚族人民中间传播汉族封建统治阶级的礼教观念,推行政令,一方面还帮助他约束俚族首领,不许他们犯法扰民。在这样的情况下,冯宝把高凉治理得很好了,俚、汉两族的人民也更为相处融洽了。

冼夫人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政治上的成就离不开军事上的支持,她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地方的安宁稳定,她一生中打过不少大大小小的仗,在她那么多的丰功伟绩中,有四件大事最为突击,最为后人所敬仰!至使有许多人说她是不败将军。那何为四件大事呢?

岭南地区有几次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的重大战役,按正史记载有四次军事行动是冼夫人直接指挥的:第一是梁太清三年三月擒杀高州刺史李迁仕,配合陈霸先平定了侯景之乱,解救了梁朝的危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第二是陈太建元年十月与陈将章昭达配合,内外夹攻,击败了广州刺史欧阳纥的反叛,粉碎了其分裂国家的阴谋。第三是隋开皇九年二月,打破徐璒的封锁抗拒,迎隋将韦洸入广州,为隋的统一全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四是隋开皇十年十一月,番禺俚帅王仲宣和土著酋长陈佛智反隋,冼夫人“在帅堂村点将台起兵救应广州”,击杀了陈佛智,并与隋将鹿愿会合,联手击败王仲宣,事平,冼夫人又亲自护卫诏使裴矩巡视岭南各地,抚慰亡叛,各州首领纷纷出迎参谒,又一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这些重大战役和历史事件中,冼夫人显示出一位指挥若定、高瞻远瞩的军事战略家气度。

她不仅在军事上突出惊人,甚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惊人的表现:

一、军事方面,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

冼夫人的一生,以其卓越远见,智勇双全的胆识,非凡的谋略,果毅的决策,竭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地方割据,打击一切分裂活动,为国家的统一和岭南的安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冼夫人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正史记载主要有四次军事行动。

第一是梁太清二年八月,智挫高州刺史李迁仕,配合陈霸先平定了侯景的叛乱,解救了梁朝的危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第二是陈太建元年,与陈朝的章昭达配合,内外夹攻,击败了广州刺史欧阳纥声势浩大的反叛,粉碎了分裂国家的阴谋。第三是隋开皇九年,打破徐登的封锁抗拒,迎隋将韦光入广州,为隋的统一全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第四是隋开皇十年,指挥军队击溃王仲宣的叛乱,进军南海,解救了广州之围,又一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她还在耄耋之年,亲自戴盔披甲,骑着穿甲衣的战马,带着硬弓强弩的骑兵,护着隋使者巡抚各州,安定了整个岭南的局势。

二、政治方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史书上记载,“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冼夫人在婚前,已“在父母家,抚循部众”,“劝亲族为善”,主张各部族和睦相处,不要动辄兵戎相见,“互相攻击”,多构仇怨。特别是规劝其兄南梁州刺史冼挺,不要“恃其富强,侵掠旁郡”。这对岭南的影响是很大的。“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冼夫人本是俚人首领,她带头与汉官冯宝结婚,这是俚汉两族和睦及融合的动力。过去,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匈奴单于结婚,后来,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吐蕃与藏族首领松赞干布成亲,历史上传为佳话。冼夫人与冯宝结婚,本身就是一种促进民族团结的行为,更何况她结婚后,“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与夫宝参与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属,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祖国南疆民族团结的局面更为牢固。

许多俚人都将冯宝视为自己的首领,显示了俚汉民族的团结融合,对当时社会俚人的汉化和岭南社会的长期稳定,起了推动作用。 到了隋代,她化解民族矛盾,严惩贪官,招慰亡叛,安定百姓,既铲除了腐败,又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立了新功。

三、文化方面,发展封建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冼夫人大力宣传汉族的文明与进步,改革俚人落后的社会习俗,发展封建文化,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以礼仪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为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圩,弦诵日闻。”岭南地区“自隋之后,渐袭华风,休明之化,沦洽于兹,椎跣变为冠裳,侏离化为弦诵,才贤辈出,科甲蝉联,彬彬然埒于中土。”冼夫人为岭南社会的进步,的确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冼夫人的思想体系中,颇受纵横家思想影响,善于分析复杂形势,权衡利弊,作出深谋远虑的决策,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她弘扬儒学,推崇仁政。她“每劝亲族为善”,“信义结于本乡”,“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提出了以“善”为旨归的“仁爱”施政主张,在俚族社会里推行汉民之礼,即儒家之礼,亦即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封建礼教。

四、经济方面,积极传播汉族当时的生产技术,推动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冼夫人与冯宝结婚后,在岭南地区积极传播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她教育百越各部落“尽力农事”,提倡男耕女织。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岭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如纺织、铸铜、制陶瓷、造船等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海南岛,她在梁朝时请建崖州后,加速了当地封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至今海南各地人民还长期对她感恩佩德,顶膜礼拜,奉若神明。

冼夫人活到91岁。六十多岁时还穿盾带甲,身披彩衫巡视各州;将近80岁高龄时,还请示朝廷查办了番州总管赵讷,并亲持诏旨巡历了十几个州,抚慰因赵讷贪财暴谑而亡叛的俚、僚各族人民。力保了岭南的安定和国家的和平统一。是为忠。冼夫人在王仲宣兵围广州城,派她的孙儿冯暄“在帅堂村点将台起兵”去解广州之围时,因其孙与王仲宣串通一气被囚禁大牢。是为义。

冼夫人在南梁时,她哥哥冼挺凭仗自己刺史之位与富裕强大,多次侵扰掠夺周围郡县,岭南一带人民深受其苦,她一再观谏劝道,要他改恶从善,使他的行为有了很大改变。是为善。冼夫人嫁到冯宝家时,政事、战事繁忙,还能抽出时间回去看望双亲,以及双亲亡故时为其隆重下葬。是为孝。

冼夫人年事已高时,还常常跨骏马,张锦伞,带骑兵,亲身带头廵视六大州十多县,生怕黎民百姓挨饿受苦,受人侍凌压迫。是为爱。冼夫人在李迁仕叛反时,反对其夫君应邀李的“鸿门宴”并与夫商讨对策,设计潜入高州城擒杀李迁仕。是为智。冼夫人不管在哪场的大战小战中,都亲历亲为,亲身挂帅冲锋在前,毫无后退,百战百胜,令敌军闻风丧胆。是为勇。

此等又忠又孝,又仁又爱,又智又勇,又义又善之士,在悠悠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甚是少之极少。她虽经历了三个朝代,但不管世事多变乱多复杂,她都会尽忠尽责守护好一方的安宁与稳定;都会无私地忠实于每个朝代朝廷的召唤;使岭南与全国有机的融合,有机地统一。使大众百姓能安居乐业,使黎民苍生能止血暴动,她可为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她弘扬儒学,推崇仁政,“每劝亲族为善”,“诫约本宗,使从民礼”,“信义结于本乡”,提出了以“善”为旨归的“仁爱”施政主张,在俚族社会里推行汉民之礼,即儒家之礼,亦即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封建礼教。由此推断,在冼夫人思想中,兵、法以及纵横诸家成分乃是她据以平治现实社会的手段,而儒家之道才是她终极的社会政治理想,才能在战孙冏、斩李迁仕、平侯景、灭欧阳纥、破徐璒、败王仲宣等战役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冼夫人不仅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之勇,更有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之智;她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运筹帷幄之中却如庖丁解牛一样避实就虚,迎刃化解。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客观情势使冼夫人脱颖而出,而冼夫人也在动荡的社会中作出许多男子汉也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她不管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增强了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俚人社会的发展;卓越的功勋,成就了她千古不朽的英名。她一生有诸多响亮的名号:宋康郡夫人、石龙太夫人、谯国夫人,谥诚敬夫人以及万人敬仰的“圣母”称谓。这里每一个名号中都注有它真实动人的丰功伟绩的故事,都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的。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东汉最后一位战神级名将,百战百胜,仅凭名字就吓住匪徒,最后结局凄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东汉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将领,然而随着时代的推进,逐一落幕,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东汉最后一位战神级名将,百战百胜,仅凭名字就吓住匪徒,最后结局凄惨。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文字中,唯一一个代表民族称号的文字就是“羌”。羌族在东汉时期,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东羌和西羌。西羌分

  • 翁同龢:既是两朝帝师 更是甲午罪魁 坑了李鸿章一次却坑了李鸿章一生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翁同龢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曾担任晚清同治帝、光绪帝的师傅,主持宫廷教育长达40年,为培养同治、光绪两帝付出了巨大辛劳。他曾两次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还长期担任工部、刑部、户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等重要职务,既管外事,又管内政,无疑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权贵人物。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 才华横溢的神童 幼年写诗名动四海 晚年政治斗争失败 不知所踪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公元684年,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初唐四杰都是充满悲情的人物。明明生在科举取士的清明时代,却不能通过文学考试出仕为官;明明自幼满腹

  • 南明蜀王刘文秀祸起萧墙 与同是张献忠义子的孙可望反目成仇 最终壮志难酬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刘文秀早年一直追随张献忠,是张献忠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将领。献忠死后,与孙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数万人,进军云贵,联明抗清。在南明永历朝,他忠贞国家、识大体顾大局,却不为南明当权者所待见,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在明朝末年,刘文秀就已经是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中的一位重要将领了。张献忠收养了许多少年为义子,其中最出名

  • 郭佳·穆彰阿:道光皇帝身边最信赖的宠臣之一 名气不大但功绩很深 他的死也异于常人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郭佳·穆彰阿是清朝大臣,进士出身,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善于揣摩上意,深受宠信,权倾内外。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主张议和,诬陷林则徐等主战派,并主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法忘记和抹去的伤痛。这场战争是因虎门销烟而引起的,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林则徐又力主抗战,可惜因主和派的顽

  • 孙可望:是张献忠养子 也是大西军首领 最后还是投降满清 加速了南明的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孙可望是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张献忠他死后孙可望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然而,孙可望最终却背叛了大西军,选择投靠清朝,使得本已脆弱的抗清势力遭受重创,最终被覆灭。孙可望,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是他的养父却几乎家喻户晓,孙可望的养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末著名

  • 清朝最被低估的皇帝雍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生争议不断,居功至伟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皇帝,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清朝最被低估的皇帝雍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生争议不断,居功至伟。提起雍正,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九子夺嫡”,可以说,兄弟相残的悲剧,伴随着雍正的一生。自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第一次废掉太子时,清朝的“九子夺嫡”正式拉开序

  • 赵竑堪称南宋最憋屈的太子 皇帝驾崩后本以为会登基结果却被废黜 发动政变却失败 最后被迫害致死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赵竑本是宋太祖四子秦王赵德芳的九世孙,宋宁宗赵扩无子,于是立赵竑为皇子。宋宁宗赵扩驾崩后,赵竑奉命入宫,原以为会被拥戴为帝,结果却在当场被废黜为王,不久后被赐死。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三,掌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被迫”接受了部下披在他身上的黄袍,“无可奈何”之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了周朝的江山,建立

  • 张议潮:被历史封存的大唐传奇 他自建军团抗击吐蕃 开拓疆土四千余里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张议潮是唐朝民族英雄,少有大志,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武、白起之精。散尽家财,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的吐蕃,以归义军之名克复瓜、沙、凉等州郡,开拓疆土四千余里。张义潮以一颗爱国赤诚之心,战胜千难险阻,收复沦陷国土,回归祖国,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伟大民族英雄。沙州陷落安史之乱后,朝廷抽

  • 千古忠魂巴蔓子:一颗头保住三座城 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发生内乱,当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后,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