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 才华横溢的神童 幼年写诗名动四海 晚年政治斗争失败 不知所踪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 才华横溢的神童 幼年写诗名动四海 晚年政治斗争失败 不知所踪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14 更新时间:2023/12/27 12:28:42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公元684年,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初唐四杰都是充满悲情的人物。明明生在科举取士的清明时代,却不能通过文学考试出仕为官;明明自幼满腹才华,却都成为大唐盛世的匆匆过客。梦想的未竟是种痛苦,但平常人还可以体会。最惨痛而令人惋惜的是,四个才子衣食无忧,营养充沛,却全都是短命鬼。如果非要比较生命的长度,46岁丧命的骆宾王竟然能拿冠军。但这四十多年时光,我相信骆宾王已经很满足,因为他对人生的精彩和生活的艺术并没有太好的体会,他一生坎坷,履受创伤,少年时的梦想一点点消散在成长的路上。

骆宾王的父亲在今天的山东省博兴县当过县令,这虽然并不值得炫耀,但也为小骆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积累了一点人力资源。骆爸爸死得太早,对小骆以后的发展没有提供更多帮助。可要是金子在哪都发光,他自幼就是小神童,至今小学生还要摇头晃脑背诵他七岁时写的口水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可惜的是骆宾王从小很高冷,脾气古怪偏执,以自我推销为耻辱。

青年时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中工作。李元庆手下职员很多,骆宾王又不懂表现自己,所以一待三年,也没混出什么名堂,干坐了三年冷板凳。有一次,李元庆突然召见了骆宾王,还让小骆写篇自我介绍,谈谈自己的才能与理想。按说这是毛遂自荐的好时机啊,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时对天下大势侃侃而谈,于是受到刘老板青睐,找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单位。

可骆宾王却不像孔明那样善于抓住机会,他反而发了怪脾气,写的内容不仅不是自我展示,还对老板冷嘲热讽,讽刺挖苦: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已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耍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结尾是:不奉令,谨状。

你说骆宾王这不胡闹吗,人家老板明明给他一个升职的台阶,他却在文章里把李老板劈头盖脸教训了一顿。可不是所有管理人员都像唐太宗一样,魏征说话不留情面他还笑着聆听。李元庆看文大为不悦,虽然没有马上把骆宾王炒了鱿鱼轰出府去,但心中定然大骂:供你吃住,给你钱花,你脸都去哪儿了。

骆宾王这种性格作风,是不可能在官场上如鱼得水的,官场最适合的终究是李林甫那种口蜜腹剑、满脸堆笑的人。他也不如倔犟固执的王安石,王安石虽然正义凛然、不知变通,可该有的礼貌与规矩,他还是懂的。所以小骆直到三十多岁还没什么功名。孔夫子要求读书人三十而立,骆宾王这个知识分子到了三十岁,眼前依然一片漆黑,生活依然一片狼藉。

终于,现实的压力使他弯下了挺直三十年的腰杆,再顾不得忌讳“说己之长、言身之善”了。他向一些大小官员上书自荐,完全开始病急乱投医。这些简历所到之手有巡察各地的廉察使,吏部尚书、侍郎,州刺史。荒唐的是还包括一些县令和主簿,语气比丧家犬还可怜:少希顾复,辄布悃诚,伏乞恩波,暂垂回盼。

唉!说来也怪现实残酷,岁月像风,才子的性格就如坚硬的花岗岩,即使你磐石无转移,时间还是会磨尽你的棱角。即使是醉酒狂歌空度日的诗仙李太白,到中年还是给一个他瞧不起的州长官写下肉麻的句子: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直到麟德元年,小骆颓唐的求职旅途才迎来新的转机。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齐州各界推举骆宾王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骆宾王凭这一作品被封为奉礼郎。这奉礼郎算是个九品芝麻官,如果说有优势,那就是工作地点在首都。后来李贺也干过这差,可两位才子都没有做多久。

后来骆宾王被提升为侍御史,这是他官宦生涯的顶峰。其实像小骆这样冒傻气儿的人根本就不是从政的料,要是当个翰林学士搞搞学术恐怕还能混几年,官场中的险恶,一个才子哪里应付得了?果然,没多久他就被诬蔑贪赃,投入大狱。在狱中激愤难言,写下了生平最为出色的一首诗,也是《唐三百》里第一流的佳作: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里的蝉孤独忧伤,正像诗人的心声处境,和虞世南笔下的蝉有天壤之别。

骆宾王坐了一年牢,才遇赦放出。出狱后心灰意冷:年来岁去成销铄,怀抱心期渐寥落。因此,尽管出狱后被补授为临海县丞,但他已心灰意懒,勉强到浙江省临海县任所,上了几天班便弃官而去。如果就此隐退搞创作,说不好还能成为唐代陶渊明,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的句子。可小骆从骨子里就不是踏实人,到了晚年,他干了生平唯一一件大事:造反。学术名称叫颠覆国家政权。

这罪在今天也只有两个下场,一是枪毙一是把牢底坐穿。小骆参加到徐敬业反武则天的队伍里,还写了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写得如倚天宝剑,屠龙宝刀,锋利无比,千年之后读来仍是凛凛有生气。据说武则天看这篇檄文时,开始只是淡然一笑,确实,这篇文章前面的什么“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之语,简直是人身攻击,纵情谩骂。虽然言词凶狠,杀伤力却不大,所以武则天一笑置之。

但当武则天读到后面“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就觉得不安了,因为这两句写得很有煽动性,抓住了唐朝宗室旧臣的心理,容易勾起他们对李姓君王的眷恋。鉴赏能力很强的武则天看完檄文,马上找来宫人问:这是谁的手笔?左右回答:骆宾王。她伤感地说:“如此贤才沦落在外,宰相的是吃干饭的吗?”

骆宾王虽然在文章中形容徐敬业的大军是: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但打仗不是靠文化素养,捧的再高也能落下,骂的再凶也死不了人。徐敬业的部队不堪一击,很快被武则天的政府军收拾了,“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我就笑笑不说话:还是人家女皇武则天的天下。

骆宾王后来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和徐敬业一起被杀,也有人说他出家当了和尚。据说隔了十几年,宋之问游杭州灵隐寺,碰到一个老和尚替他续了两联妙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据说这神秘老僧就是骆宾王。《唐才子传》又说“传闻桴海而去矣”。不管怎么说,都只是大家对诗人的祝福与对文化历史的猜想,虽然有趣却极不可信,平静下来我还是会说:像骆宾王那样酣畅淋漓骂了最高领袖犯了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文人,你觉得,他下场会好吗?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南明蜀王刘文秀祸起萧墙 与同是张献忠义子的孙可望反目成仇 最终壮志难酬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刘文秀早年一直追随张献忠,是张献忠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将领。献忠死后,与孙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数万人,进军云贵,联明抗清。在南明永历朝,他忠贞国家、识大体顾大局,却不为南明当权者所待见,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在明朝末年,刘文秀就已经是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中的一位重要将领了。张献忠收养了许多少年为义子,其中最出名

  • 郭佳·穆彰阿:道光皇帝身边最信赖的宠臣之一 名气不大但功绩很深 他的死也异于常人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郭佳·穆彰阿是清朝大臣,进士出身,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善于揣摩上意,深受宠信,权倾内外。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主张议和,诬陷林则徐等主战派,并主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法忘记和抹去的伤痛。这场战争是因虎门销烟而引起的,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林则徐又力主抗战,可惜因主和派的顽

  • 孙可望:是张献忠养子 也是大西军首领 最后还是投降满清 加速了南明的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孙可望是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张献忠他死后孙可望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然而,孙可望最终却背叛了大西军,选择投靠清朝,使得本已脆弱的抗清势力遭受重创,最终被覆灭。孙可望,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是他的养父却几乎家喻户晓,孙可望的养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末著名

  • 清朝最被低估的皇帝雍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生争议不断,居功至伟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皇帝,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清朝最被低估的皇帝雍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生争议不断,居功至伟。提起雍正,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九子夺嫡”,可以说,兄弟相残的悲剧,伴随着雍正的一生。自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第一次废掉太子时,清朝的“九子夺嫡”正式拉开序

  • 赵竑堪称南宋最憋屈的太子 皇帝驾崩后本以为会登基结果却被废黜 发动政变却失败 最后被迫害致死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赵竑本是宋太祖四子秦王赵德芳的九世孙,宋宁宗赵扩无子,于是立赵竑为皇子。宋宁宗赵扩驾崩后,赵竑奉命入宫,原以为会被拥戴为帝,结果却在当场被废黜为王,不久后被赐死。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三,掌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被迫”接受了部下披在他身上的黄袍,“无可奈何”之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了周朝的江山,建立

  • 张议潮:被历史封存的大唐传奇 他自建军团抗击吐蕃 开拓疆土四千余里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张议潮是唐朝民族英雄,少有大志,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武、白起之精。散尽家财,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的吐蕃,以归义军之名克复瓜、沙、凉等州郡,开拓疆土四千余里。张义潮以一颗爱国赤诚之心,战胜千难险阻,收复沦陷国土,回归祖国,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伟大民族英雄。沙州陷落安史之乱后,朝廷抽

  • 千古忠魂巴蔓子:一颗头保住三座城 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发生内乱,当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后,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

  • 鄂尔泰:雍正帝的心腹大臣 雍正朝最红的人 鄂尔泰为何能让雍正情有独钟?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鄂尔泰是清朝中期名臣,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改土归流”的成功,结束了土司制度,解除了千百万人民的苦痛,实现了多民族国家政策的统一,是康雍乾三朝成为“盛世”的条件之一。就此而言,鄂尔泰应该是值得称道的历史人物。四十二岁的鄂尔泰写了一首

  • 傅介子:真实版的战狼,千里斩杀楼兰王,几百年后被李白、杜甫竞相歌颂!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西汉傅介子,他堪称真实版的战狼,千里斩杀楼兰王,几百年后被李白、杜甫竞相歌颂!李白在他的《塞下曲其一》上说:“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意思是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诗中“斩楼兰”的典就是出自《汉书·傅介子传》。王昌龄在他的《从

  • 一代英主陈霸先:一位出身贫寒的开国皇帝 力挽狂澜 堪称南北朝最有能力的皇帝 却遭后人讥讽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在位时间虽然很短,但却意义重大,他和他所建立的陈朝,在恢复江南经济、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后来陈朝虽然被隋朝灭掉,但陈朝却在文化上战胜了隋朝,隋唐延续了陈朝的礼乐的制度。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南人爱说长江水,此水从来不见长。”这首叫做《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