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郭佳·穆彰阿:道光皇帝身边最信赖的宠臣之一 名气不大但功绩很深 他的死也异于常人

郭佳·穆彰阿:道光皇帝身边最信赖的宠臣之一 名气不大但功绩很深 他的死也异于常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17 更新时间:2024/1/19 7:03:00

郭佳·穆彰阿是清朝大臣,进士出身,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善于揣摩上意,深受宠信,权倾内外。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主张议和,诬陷林则徐等主战派,并主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法忘记和抹去的伤痛。这场战争是因虎门销烟而引起的,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林则徐又力主抗战,可惜因主和派的顽固功亏一篑。我们熟悉的主和派是直隶总督琦善、两江总督伊里布、靖逆将军奕山等人,其实最大的主和派,除了道光皇帝以外,就是当时的军机大臣穆彰阿。

穆彰阿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说起他的门生曾国藩,那是天下闻名。其实,在穆彰阿鼎盛时期,担任过内阁首席军机大臣,兼任兵部、户部尚书,比曾国藩的官衔还要大。至于说他的门生故吏,则遍布天下,他位高权重,投靠的人很多,还因为他主持乡试三次、会试五次,道光一朝的官员出他门下的多如牛毛,被统称为“穆党”。

穆彰阿在嘉庆朝并不得宠,他担任刑部侍郎时,曾经一天之内交给朝廷二十多本斩立决的奏折。这一下,嘉庆恼火了,他不认为穆彰阿能干,也不认可这种集中办事的风格,反而觉得穆彰阿将积压案件,将其贬为光禄寺卿。直到道光帝登基,穆彰阿的人生境遇来了一个华丽的转折。他青云直上,短短七年时间,就由侍郎级别的官员,进入军机,后来更是担任了首席军机大臣,成为朝廷之上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后人都说乾隆和珅的关系密切,其实,道光对于穆彰阿的宠信一点也不差。《清史稿》中甚至以“有水乳之合”来形容他们的关系。当然,这个关系的建立,更多的是因为穆彰阿极善于揣摩道光帝的心理,世人都认为他就是皇帝肚子里的那只蛔虫。

《清稗类钞》中曾记载穆彰阿推荐曾国藩给道光帝的一段经历。他根据自己对皇帝的了解,让曾国藩面圣时,特别要提及自己的祖父母、父母、弟妹、妻子、儿女一应俱全,相处融洽,这恰好击中了道光重视天伦之乐的内心,让他对于曾国藩抱有很好的印象。

第二天,曾国藩被宦官传到一处房间等待道光,却足足待了一天却没有等到皇帝。曾国藩心知有异,请教穆彰阿。穆彰阿拿出四百两银子,送给当值的宦官,并请他将房间内的陈设和字画内容抄录下来。此后,穆彰阿立即让曾国藩牢记文字内容。原来这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圣训,等到道光问及,曾国藩对答如流,让他非常高兴。后来曾国藩不仅五年之内从七品升到了二品,穆彰阿也被道光称赞慧眼识人。

如果时间就停止在这时,那么穆彰阿也会以宠臣的形象流传于世,更会以识才、爱才而传为佳话。后人评价穆彰阿“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的后半句也不会再有。可惜的是,因为长期的落后,等到英法联军凭借船坚炮利打开中国门户的时候,他却因主和派而背负了骂名。

其实,当林则徐上书历陈鸦片的危害,更以“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而打动道光帝后,穆彰阿就已将林则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当时,他不敢忤逆皇帝的心意,不过却对暗地对禁烟运动进行破坏。战争爆发之后,穆彰阿更是力主求和,在给直隶总督琦善的信件中,指责林则徐挑起战争。清政府节节败退,屡战屡败,每次军报传到北京,这位军机大臣不是忧心忡忡,而是“相顾曰:‘如何’”,一派事后诸葛亮的态度。

当道光皇帝主战的意志动摇时,穆彰阿敏锐的捕捉到了信息。他一面将“开兵衅”的罪名加给林则徐,一面主张向英军求和。最终,道光帝罢免了林则徐,让同为主和派的琦善代替为钦差大臣。战后,穆彰阿更是劝说道光帝全盘接受英军的要求,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自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穆彰阿的所作所为,让朝臣中正直人士纷纷称他作当朝秦桧。北京到处流传一首民谣:海外方求战,朝端竟议和。将军伊里布,宰相穆彰阿。

不过,由于道光本身也是主和派,穆彰阿一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牢牢的坐着首席军机的位置。但是,一到咸丰当政,穆彰阿就如同当和珅一样,命运急转直下。咸丰以“保位贪荣,妨贤病国”的名义,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叙用。三年后,赋闲在家的穆彰阿找了一个机会,向朝廷捐纳钱物补助军费得到了五品顶戴。虽然是个虚职,虽然与一品的荣耀相去甚远,但他心满意足带着这个头衔。

然而他的死,却异乎常人。穆彰阿在死前三日,遍邀请亲友门生故吏,请柬上写道:“定于某日某时辞世,届时望屈临一别。”就是说穆彰阿知道自己在哪天哪个时辰死去,并且潇洒自若的请自己的好友、故吏、门生做最后的告别。约定的日子到了,同朝为官的同僚、好友、门生上百人如约而至,穆彰阿设数十席款待。一一把盏敬酒,神色也没有什么异常,众人只当是穆彰阿的一次玩笑而已。

宴席吃了一半,大家都很高兴谈起昔日故事,感慨无限。这个时候穆彰阿回头看日影,说:“是时候矣,请诸君稍等,待我沐浴更衣,再做诀别也”。众人无不纳闷,只见穆彰阿回到后室良久,身穿朝服蟒袍而出,众人见大学士这般打扮,无不惊讶。穆彰阿微笑的走到前堂,盘腿趺坐在炕上。面南而坐。拱手对大家说:“少陪,少陪”,说完双手结印,闭目不语,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只见他脖子弯曲、头下垂了五、六寸。众人一看,已经悄然而逝。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孙可望:是张献忠养子 也是大西军首领 最后还是投降满清 加速了南明的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孙可望是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张献忠他死后孙可望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然而,孙可望最终却背叛了大西军,选择投靠清朝,使得本已脆弱的抗清势力遭受重创,最终被覆灭。孙可望,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是他的养父却几乎家喻户晓,孙可望的养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末著名

  • 清朝最被低估的皇帝雍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生争议不断,居功至伟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皇帝,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清朝最被低估的皇帝雍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生争议不断,居功至伟。提起雍正,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九子夺嫡”,可以说,兄弟相残的悲剧,伴随着雍正的一生。自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第一次废掉太子时,清朝的“九子夺嫡”正式拉开序

  • 赵竑堪称南宋最憋屈的太子 皇帝驾崩后本以为会登基结果却被废黜 发动政变却失败 最后被迫害致死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赵竑本是宋太祖四子秦王赵德芳的九世孙,宋宁宗赵扩无子,于是立赵竑为皇子。宋宁宗赵扩驾崩后,赵竑奉命入宫,原以为会被拥戴为帝,结果却在当场被废黜为王,不久后被赐死。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三,掌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被迫”接受了部下披在他身上的黄袍,“无可奈何”之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了周朝的江山,建立

  • 张议潮:被历史封存的大唐传奇 他自建军团抗击吐蕃 开拓疆土四千余里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张议潮是唐朝民族英雄,少有大志,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武、白起之精。散尽家财,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的吐蕃,以归义军之名克复瓜、沙、凉等州郡,开拓疆土四千余里。张义潮以一颗爱国赤诚之心,战胜千难险阻,收复沦陷国土,回归祖国,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伟大民族英雄。沙州陷落安史之乱后,朝廷抽

  • 千古忠魂巴蔓子:一颗头保住三座城 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发生内乱,当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后,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

  • 鄂尔泰:雍正帝的心腹大臣 雍正朝最红的人 鄂尔泰为何能让雍正情有独钟?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鄂尔泰是清朝中期名臣,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改土归流”的成功,结束了土司制度,解除了千百万人民的苦痛,实现了多民族国家政策的统一,是康雍乾三朝成为“盛世”的条件之一。就此而言,鄂尔泰应该是值得称道的历史人物。四十二岁的鄂尔泰写了一首

  • 傅介子:真实版的战狼,千里斩杀楼兰王,几百年后被李白、杜甫竞相歌颂!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西汉傅介子,他堪称真实版的战狼,千里斩杀楼兰王,几百年后被李白、杜甫竞相歌颂!李白在他的《塞下曲其一》上说:“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意思是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诗中“斩楼兰”的典就是出自《汉书·傅介子传》。王昌龄在他的《从

  • 一代英主陈霸先:一位出身贫寒的开国皇帝 力挽狂澜 堪称南北朝最有能力的皇帝 却遭后人讥讽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在位时间虽然很短,但却意义重大,他和他所建立的陈朝,在恢复江南经济、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后来陈朝虽然被隋朝灭掉,但陈朝却在文化上战胜了隋朝,隋唐延续了陈朝的礼乐的制度。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南人爱说长江水,此水从来不见长。”这首叫做《六朝

  • 司马孚:大魏最后的忠臣 曾侍奉曹家四代六帝 至死都自称魏朝忠臣 司马孚是真忠臣还是伪君子?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司马孚是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孚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西晋代魏后,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司马孚,是魏晋时期一个身

  • 汉章帝刘炟:宽厚治国 被称为东汉贤君 却因放纵外戚 埋下了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隐患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汉章帝刘炟是东汉王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好儒术”,实现思想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其统治与汉明帝统治时期合称“明章之治”。但是过于放纵外戚,种下了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隐患。汉章帝名叫刘炟,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子,东汉王朝的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