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被孙悟空吓到桌子底下的玉帝到底有何能耐?玉帝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呢?

被孙悟空吓到桌子底下的玉帝到底有何能耐?玉帝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03 更新时间:2024/2/9 9:02:55

在西游记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大闹凌霄宝殿,众神仙四散而逃,玉皇大帝被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玉帝就给了别人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很弱,可是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在《西游记》当中,其中一直是给人一种抑道扬佛的感觉,因此在此当中就会出现一个非常矛盾的事情,那就是佛教的领袖如来佛祖被过分的抬高了实力,偌大的天庭对一个成精的猴子毫无招架之力,而如来的出现让局面出现了逆转,尽管说是耗费了很大的法力才做到,但是我们来看确实拿下孙悟空没费什么劲。

同样,如来既然作为佛教的领袖,而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作为了道教的领袖,似乎二人的实力就没有一个平等的表现,而在二者之上我们知道还有一个玉帝,但是在此并不是说玉帝会高过天地间至高无上的三清,因为玉帝掌控着三界的生杀大权,而且如来都是臣服与他,那他的实力到底又该如何呢?

其实很多人没有细心听后来如来对孙悟空说的话:“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龙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当然,也不是说度过的天地大劫多就一定强,基本上玉皇大帝也没出手过,所以对玉帝的修为无法有一个直观的衡量;但是在原著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孙悟空在凌霄宝殿外闹腾的时候,玉皇大帝只是很淡定的说了句“传旨着游奕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这是什么意思?说得好听是请,说的不好听就是命令你过来,为什么非要让如来佛祖过来呢?因为孙悟空将来西天取经的事是早就定好的,虽然能解决孙悟空的神仙一大堆,可是如果真把猴子给抓了,后面的事怎么进行?

而如来佛祖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这很明显是公司老总让秘书叫副总的感觉,如来佛祖必须来的原因有两个,但一般人只认为是因为孙悟空的原因,其实从语气来看,又何尝不是君命不能违呢?

其实有了解过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朋友,对玉皇大帝应该有一个最直观的认识,用众神之神、万王之王来形容玉皇大帝是最贴切不过的,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信仰“道”的神化,被认为是道的本体。

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圣、人间、地府的一切事,权力无边,有穹苍圣主,诸天宗王之称,赞玉帝之尊,权大化,得元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而开天执符,主承太上无极大道之法旨而含真御历,金阙四御辅助,北极四圣佐护,神霄九宸大帝拱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统领万圣。

其实在《西游记》中,已经极大的贬低了玉皇大帝,堂堂天地主宰,竟然被一修行不过百余年的野猴子闹到了最核心最神圣的朝堂门口,颜面何存?这就像古代一个奇才练武一两年,仅能惊扰朝堂开会一般。

降服孙悟空之后,如来怎么给玉皇大帝回话的:“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连如来这么厉害的人物,在玉皇大帝面前也只敢自称“老僧”。能成为天界一把手,没有两把刷子能行吗?对于满天神佛,是有一个排名的,就是: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

四御以玉皇大帝为首,五老以如来为首,显然,玉帝的地位是高于如来的。所以,在玉帝面前,他很恭敬。那估计就会有不少朋友会问了,孙悟空都打到自家门口了,身为天庭的主人既然有这么大的本领,为何不出手呢?

首先,玉皇大帝是老板,天兵天将都是打工者,员工能搞定的事情,为什么需要老大亲自出手呢?老大,要做的事,就是管理。每次孙悟空去搬救兵,玉帝安排相应神仙帮忙,这才是老大应该做的。纵观历史上,自己手中有兵有权,有人造反,哪有皇帝赤膊上阵的道理。汉朝有“七王之乱”,汉景帝选周亚夫平定。清朝有三藩之乱,康熙施琅出兵。也没见两个皇帝要御驾亲征,扛着大刀上战场砍人。

其次,大人物是不屑于和小人物比划的,即使赢了也不光彩。就好比一个狮子,他的对手应该是狼或者豹子。如果,有苍蝇向狮子挑战,狮子会答应吗?师徒四人路过盘丝洞时,孙悟空探路,看到七个蜘蛛精在洗澡,他只需要一棒子,就可以结果她们的性命。可是,孙悟空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因为怕玷污自己的名声。

你看,一个猴子,都知道顾及自己的名声?更何况三界之主的玉皇大帝呢?

因此,孙悟空大闹天空时,玉皇大帝不会亲自出手。也只有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一直拿这件事情吹嘘。反倒是玉帝,不和他一般计较罢了。这才是三界之主的度量!

所以说,玉帝的真正实力在《西游记》中被过分贬低了,若玉帝出手,估计孙悟空半点浪花都翻不起来。小伙伴们,你们怎么觉得呢?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西游里边的妖怪为什么总差那么一点点迟到唐僧肉呢?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看过西游记得朋友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在这途中孙悟空被各大神仙菩萨的坐骑给虐的死去活来,而唐僧每次都被抓走,可为什么每次被抓走都没被吃掉呢?西游记这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经典名著,不管是原著小说还是各种翻拍的影视剧,相信小伙伴们每年都会刷它个几遍。但也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让大家百思不得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是怎么来的?有何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班超,出使西域,为开疆拓土立下不朽功勋,他智勇双全,留下了“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千古佳话,一生为国效忠,但他的“虎孙”一家却被皇上斩杀。在西汉明帝时,班超本是一介书生,常听说自己的哥哥班固出使西域的故事,十分羡慕哥哥在西域的英勇事迹。但是当时的匈奴却十分嚣张,经常杀

  • 地煞七十二变跟天罡三十六变到底有何区别?差距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孙悟空的地煞七十二变跟猪八戒的天罡三十六变谁更强,肯定有人会回答,当然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了,其实则不然,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整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作为绝对的主人公,因此在前期也被作者捧到了很高的地位上去,正因为要突出孙悟空的战斗力,才有了大闹天宫这

  • “楚河汉界”是指哪个地方 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相信有不少小伙伴都喜爱下象棋,那么,你知道历史上的楚河交界在哪吗?其中又有何典故呢?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两条横杠,上面写着“楚河交界”这四个字。其实“楚河交界”源自于楚汉战争时期的鸿沟之约,当时的项羽跟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的东边属于项羽的楚国,西边属于刘邦的大汉,从此双方和平共存,一分天下。据

  • 汗流浃背的主人公是谁?有何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夏天已至,又到了汗流浃背的季节了,一张躺椅一壶凉茶一把扇一个树荫绝对是悠闲的不二选择,说到汗流浃背,小伙伴们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谁吗?有何典故呢?《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 《红楼梦》之中 林黛玉有多少嫁妆?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么在《红楼梦》之中林黛玉从小身体娇弱,而且父母双亡,而到谈婚论嫁的年纪的林黛玉,她的嫁妆有多少呢?很多人都关心林黛玉到底有多少嫁妆操心,林黛玉在父母双亡之后没有人给她准备嫁妆,其实这是不用担心的,就算林如海已经死了,但林黛玉在嫁妆方面也不是什么问题。有人说他的巨额遗产都

  • 你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吗?这句诗是谁写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在现在这个社会,相信有很多恋人都经不起异地恋,有很多异地被劈腿的不胜枚举,这也许是被人家给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吧,说到这个近水楼台,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吗?其中有何典故?写这首诗的人又是谁?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指的是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具体到人际

  • “过河拆桥”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说到过河拆桥,相信大家有会想到张飞长坂坡一战吧,吼退曹操百万大军后还把桥拆了,曹操得知真相后就派大军追赶了,不过有关这个成语的典故却还有好几个,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元朝的彻里帖木耳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

  • 《水浒传》中的石秀为何被称作拼命三郎?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的绰号被人们做成了成语,这个人就是石秀,他的外号叫做拼命三郎,石秀为何叫做拼命三郎呢?这个绰号又是怎么来的?拼命三郎,本来是形容石秀这个人喜欢打抱不平,一股侠义风范的。他从不怕死,做起事情来很拼命,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石秀的的确确是这个样子的个性,从来都不是贪生怕死的人

  • 你知道“不寒而栗”的典故从何而来吗?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经历过一些地方,明明天气是比较热的,但是你就是觉得凉飕飕的,仿佛有凉风在抚摸你后背的毛孔一样,让人不寒而栗,说到“不寒而栗”,你可知道其中有什么故事吗?“不寒而栗”这个成语还得从汉武帝时期说起。西汉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他姐姐义殉是个太医。她因医好了皇太后的病,得到了皇太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