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说萧何是个怎么样的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说萧何是个怎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22 更新时间:2024/1/20 22:40:33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萧何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成语,那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现在经常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件事情的成败都是由一个人造成的,这也说明了人性的善变。那么萧何名头这么大,能流传千古,后人还专门用他的名字作成语,他究竟是一个什么人?

其实说起萧何,很多人都是只知他的名字,而不知他的故事,萧何在我国文化历史上,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人才。他的故事要从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开始,刘邦的事迹我们很多人应该都略知一二,在秦朝暴政之下,全国各地纷纷起义,小规模的都失败了,最后只有刘邦与项羽两分天下,两人合伙灭秦之后,又开始内战,当然最终结局我们都知道,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而刘邦坐拥天下,开辟了我国第一个繁荣盛世—大汉王朝。

要建立一个王朝肯定要付出许多,其中人才就是最不可或缺的,项羽和刘邦都有人才,但项羽唯一的缺点就是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有人才他不肯用,结果导致名将韩信投奔刘邦,最后被刘邦重用,反过来打败了项羽,不可一世的楚霸王最终被逼到走投无路,在临死之前估计也会后悔,自己当时就算不用韩信,也应该杀了他,说不准下场还不至于那么惨烈。

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韩信和萧何的故事,萧何本来是秦朝沛县的一个小县吏,和刘邦是同乡,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喜欢广交朋友,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胸有大志,他对于秦朝后期的暴政早就忍不下去了,刚好刘邦就是他当时最欣赏的朋友之一。当陈胜吴广起义之时,举旗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积极响应,而萧何也不做小县吏了,和刘邦在一起,为他出谋划策,最终做到后面的萧相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功臣。

萧何可以说是刘邦最信赖最得力的助手,他天生就是做丞相的料,刘邦虽然雄才大略,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市井无赖,在很多大事上考虑不周,多亏有萧何在身边,为他制定国策,安定人心,巩固后方,才有了兵强马壮的局面,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在实力上压过项羽,取得天下。

其中他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坚持用了韩信,韩信本来是项羽的一个无名小卒,还曾经受过胯下之辱,被人嘲笑,在项羽那边始终得不到重用,于是反过来投奔刘邦。但刘邦也不会在意这么一个小人物,就随便给他安排了一个官职,胸有抱负但无从施展的韩信郁郁寡欢,也是因缘巧合之下,韩信认识了萧何,与他多次洽谈,在谈论过程中萧何发现韩信是一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于是就把他引荐给了刘邦,但刘邦没有多想,认为韩信就是一般的才能,担当不起大将的责任,于是继续冷落。

韩信慢慢的也看出来了,刘邦根本不在意自己,于是在某一天,他就偷跑了,当时萧何正在处理紧要事务,一听韩信跑了,二话没说立刻骑马去追,这一追就是一天,直到傍晚才在河边截住韩信,然后苦后婆心的劝了一大堆,直言这次回去一定要让刘邦重用韩信,否则他也不干了,这一番话说的韩信心动了,也感受了萧何的诚意,最终跟他重回了汉营,这就是另一段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

话说韩信跑了没事,关键把萧何也跑了,刘邦知道以后就着急了,萧何可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这要是跑了,自己天下还怎么办,对于政务他是一窍不通,一连三天刘邦急的都吃不下饭,还好三天后,萧何带着韩信回来了,一见面刘邦就责问萧何,你为啥跑了?萧何急忙请罪,他不是逃跑,而是去追逃跑的人了,于是顺势推出了韩信,刘邦一看韩信,就觉得不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吗,跑就跑了呗,何必去追,这时萧何就说了,韩信真的是人才,必须重用。刘邦一看萧何这么坚持,也就听从了,想着先给韩信个将军做做,结果萧何表示给将军,韩信还要跑,因为他的志向不止于此,于是刘邦直接给了韩信大将军的位置,号令全军,这在当时可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一个小士兵突然变成了元帅,全军哗然。

但很快韩信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价值,灭魏、徇赵、胁燕、定齐,最终用四面楚歌攻破了项羽大军,为刘邦在军事上拿下了胜利,留下了大量的军事故事,比如背水为营,半渡而击,四面楚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十面埋伏等等,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的辉煌,没有韩信,刘邦的结局就难说了,起码在军事领导能力上,他是打不过项羽的。这就是成也萧何的来历,一个真正的人才,不要埋怨无人发掘,只是需要适当的时机和赏识你的伯乐,萧何成就的就是韩信。

但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心态就变了,在平定齐国之后,韩信就请求刘邦封他做齐王,刘邦当时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看了信之后破口大骂,觉得韩信这个时候乘人之危邀功实在可恨,但终归没有办法,还是封了他做齐王。其实韩信也没有真的想反叛,只是想给自己多握点权利,但他殊不知,伴君如伴虎,一个臣子权利太大,帝王怎么可能放心?尤其还是手握兵权,于是刘邦平定天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夺了韩信的兵权,封他为楚王,最后又降他为淮阴侯。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闲职了,按说如此这般,也就算不错了,毕竟没有杀他。

但韩信可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原先手握重兵,突然之间就被人冷落,心里滋味可不好受,何况现在寄人篱下,指不定啥时候就被刘邦杀了。这时候刚好一个人叫陈豨的来拜访,是钜鹿郡守,韩信就挑唆着他反叛,自己可以给他出谋划策,这个陈豨很佩服韩信的才能,对他是言听计从,于是回去之后立刻就反叛了,刘邦亲率大军去征讨,此时韩信就想与陈豨来个里应外合,他准备假传命令赦免罪犯,让他们暴乱,然后他趁机袭击吕后和刘邦的太子,结果计划还没行动,就被家奴高了密,吕后得了消息,急忙招萧何议事,韩信当时是你启用的,现在这要反叛,你想想咋办吧?

萧何一心忠于刘邦,尽管韩信是他推荐的人才,但现在天下已定,韩信既然要谋反,他自然不能不管,于是设了一计,派了几个士兵假装信使,说陈豨已经被刘邦打败了,刘邦大军即将归来,让群臣都来朝廷恭贺,韩信开始假装生病不想去,但萧何亲自上门,游说韩信,他表示韩信不去跟刘邦降服叛乱,已经被刘邦怀疑了,现在刘邦大胜归来,满朝文武都去了,就韩信不去,恐怕更会被人怀疑,于是韩信就跟着去了,结果刚进长乐宫,就被吕后安排好的刀斧手一拥而上,把韩信杀了,韩信临死之前,悔恨自己没有早点反叛,否则也不会落到如此下场,韩信死后,吕后直接灭了他一家三族。一代名将,最后结局也如此凄惨,归根结底还是贪权,天下皇帝毕竟只有一个。萧何一手发掘了韩信,又亲手灭了他,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由来。

可以看出萧何是个重感情的人,因为那时韩信与萧何交情不错,算是朋友。亦可以看出萧何是个有头脑的聪明人,明白那时正是用人之时,况且韩信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可以看出他是个忠贞的人,对刘邦鞠躬尽瘁,可以说的上是真正为大汉王朝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生命。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被孙悟空吓到桌子底下的玉帝到底有何能耐?玉帝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呢?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在西游记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大闹凌霄宝殿,众神仙四散而逃,玉皇大帝被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玉帝就给了别人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很弱,可是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在《西游记》当中,其中一直是给人一种抑道扬佛的感觉,因此在此当中就会出现一个非常矛盾的事情,那就是佛教的领袖如来佛祖被过分的抬高了

  • 西游里边的妖怪为什么总差那么一点点迟到唐僧肉呢?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看过西游记得朋友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在这途中孙悟空被各大神仙菩萨的坐骑给虐的死去活来,而唐僧每次都被抓走,可为什么每次被抓走都没被吃掉呢?西游记这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经典名著,不管是原著小说还是各种翻拍的影视剧,相信小伙伴们每年都会刷它个几遍。但也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让大家百思不得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是怎么来的?有何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班超,出使西域,为开疆拓土立下不朽功勋,他智勇双全,留下了“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千古佳话,一生为国效忠,但他的“虎孙”一家却被皇上斩杀。在西汉明帝时,班超本是一介书生,常听说自己的哥哥班固出使西域的故事,十分羡慕哥哥在西域的英勇事迹。但是当时的匈奴却十分嚣张,经常杀

  • 地煞七十二变跟天罡三十六变到底有何区别?差距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孙悟空的地煞七十二变跟猪八戒的天罡三十六变谁更强,肯定有人会回答,当然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了,其实则不然,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整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作为绝对的主人公,因此在前期也被作者捧到了很高的地位上去,正因为要突出孙悟空的战斗力,才有了大闹天宫这

  • “楚河汉界”是指哪个地方 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相信有不少小伙伴都喜爱下象棋,那么,你知道历史上的楚河交界在哪吗?其中又有何典故呢?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两条横杠,上面写着“楚河交界”这四个字。其实“楚河交界”源自于楚汉战争时期的鸿沟之约,当时的项羽跟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的东边属于项羽的楚国,西边属于刘邦的大汉,从此双方和平共存,一分天下。据

  • 汗流浃背的主人公是谁?有何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夏天已至,又到了汗流浃背的季节了,一张躺椅一壶凉茶一把扇一个树荫绝对是悠闲的不二选择,说到汗流浃背,小伙伴们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谁吗?有何典故呢?《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 《红楼梦》之中 林黛玉有多少嫁妆?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么在《红楼梦》之中林黛玉从小身体娇弱,而且父母双亡,而到谈婚论嫁的年纪的林黛玉,她的嫁妆有多少呢?很多人都关心林黛玉到底有多少嫁妆操心,林黛玉在父母双亡之后没有人给她准备嫁妆,其实这是不用担心的,就算林如海已经死了,但林黛玉在嫁妆方面也不是什么问题。有人说他的巨额遗产都

  • 你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吗?这句诗是谁写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在现在这个社会,相信有很多恋人都经不起异地恋,有很多异地被劈腿的不胜枚举,这也许是被人家给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吧,说到这个近水楼台,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吗?其中有何典故?写这首诗的人又是谁?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指的是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具体到人际

  • “过河拆桥”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说到过河拆桥,相信大家有会想到张飞长坂坡一战吧,吼退曹操百万大军后还把桥拆了,曹操得知真相后就派大军追赶了,不过有关这个成语的典故却还有好几个,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元朝的彻里帖木耳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

  • 《水浒传》中的石秀为何被称作拼命三郎?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的绰号被人们做成了成语,这个人就是石秀,他的外号叫做拼命三郎,石秀为何叫做拼命三郎呢?这个绰号又是怎么来的?拼命三郎,本来是形容石秀这个人喜欢打抱不平,一股侠义风范的。他从不怕死,做起事情来很拼命,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石秀的的确确是这个样子的个性,从来都不是贪生怕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