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浅析二战的起因和开端,它为何会发生?

浅析二战的起因和开端,它为何会发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28 更新时间:2023/12/13 8:31:43

引言

历史学家说,我们现在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这是希特勒的战争。但是,英国方面更明智的外交能否使欧洲免于一场毁灭性的冲突?

回到1970年代,当我还在上学时,我的历史老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非着迷。

他们教导“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在1930年代历届英国政府无能的故事中找到;尤其是1938年慕尼黑会议上,内维尔·伯伦总理的愚蠢行为,当时他同意道夫·希特勒可以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讲德语的苏台德地区。

按照泰勒的路线,我们被告知,1930年代的德国领导人是一位“与其他任人都非常相似”的政治家,如果不是近乎白痴统治英国,这场战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现在,在战争开始80多年后,普遍的看法截然不同我为一个多媒体网站拍摄的一系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历史学家的采访证实了这一点。

因为这段历史的关键人物,当然不是张伯伦,而是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的战争

“希特勒的信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绝对是最重要的,”剑桥大学新任教授理查德·埃斯告诉我。

“我们现在通过过去几年获得的文件知道,他打算从一开始就真正绝对地进行一场全面的欧洲战争。他在1932年、1933年私下告诉人们,当他上台时,他将发动一场全面战争。”

研究阿道夫·希特勒的世界专家伊恩·克肖爵士断然同意这种观点:“正如希特勒反复说过的那样,德国的扩张只能通过剑来实现人们不会自愿把这片土地还给你尼莉,所以你不得不接受它。

因此,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根本原因。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最近对纳粹?国家经济史的研究,我们现在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这是希特勒的战争。

事实上,德国元首直接下令的1930年代德国军备建设规模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例如,到1938年,纳粹计划让德国空军的规模超过世界上任何以前的空军甚至超过二战结束时美国空军的最终规模。

根据著名的经济历史学家亚当·图兹的说法,纳粹的军备扩张计划“在平时期消耗了大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甚至在战争开始之前,而正常的军费开支将是像GDP的百分之二、三、四。因此,这是例如北约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对其成员国的要求的十倍”。

根据图兹的说法,希特勒认为,“战争对德意志民族的健康至关重要,德国需要突破它所处的包围圈。

因此,纳粹可能以某种方式延长了1930年代的繁荣进入某种现代性和满足感的和平大众未来好吧,这对希特勒政权来说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误解,许多人都屈服于这种误解,但这根本不是希特勒的想法。”

相反,希特勒脑子里想的是斗争一场史诗般的种族斗争。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家,他进行直截了当的理性计算,始终假设最终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这是一个将政治视为戏剧的人,一部可能没有幸福结局的悲剧。因此,他愿意承担他认为不可避免的风险,即使对德国不利的可能性非常大。

一战后愤愤不平的德国人

但是,当然,正如理查德奥弗里我强调的那样,我们不能完全逃避希特勒是战争发生的唯一原因的想法。冲突的根本、长??期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达成的一项解决方案,这让德国人对失去领土和盟军要求的巨额赔偿深感愤慨。

正如奥维明确指出的那样,这“扭曲了国际秩序”,反过来又是使希特勒后来的选举成功成为可能的关键因素。

“重要的是,”奥维说,“是确定英国和法国开战的原因。

我认为那里有一组复杂的答案。我认为部分答案确实是英国和法国的精英但我认为相当大一部分的普通民众都认为自己有某种责任。

这不仅是作为‘帝国主人的责任,而且是维护世界秩序稳定的责任,以及一个尽管存在帝国主义但代表西方价值观的世界秩序。”

到1930年代后期,希特勒小心翼翼地隐藏了一个问题他希望在东欧发动一场征服战争,这将夺取乌克兰肥沃的农田作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隐藏在另一个问题背后:收复德国失去的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凡尔赛条约的结果。

德国公众明显支持第二个目标,但对第一个目标的支持要少得多。

事实上,1930年代英国建制派中的许多人认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以某种方式受到了“恶劣”对待、但同样是这些人,如果认为希特勒真正想要的不是德国人,就会感到震惊东欧地区再次并入帝国,而是建立一个庞大的东方帝国,一直延伸到乌拉尔,并以奴隶制为基础。

1939年3月,当德国人入侵捷克剩的领土时,英国人意识到希特勒误导了他们、根据前一年的慕尼黑协议,这些领土没有被授予他们。

理查德·埃文斯说,纳粹分子进入布拉格向英国人表明,希特勒“不只是想将德国人纳入帝国或纠正凡尔赛条约的错误他实际上是在追求更大的目标。”

英国为什么要帮助波兰?

在德国接管捷克土地后不久,内维尔·张伯伦向波兰人保证,如果他们成为德国侵略的牺牲品,那么正如他所说,英国人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随后的“战火”。

英国人选择与波兰站在一起的原因,似乎只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国家是希特勒的下一个愿望清单。

“这只是一种战略评估,”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的安妮塔·普拉兹莫斯卡说,“意识到欧洲的力量平衡正在向不利于英国利益的危险方向倾斜,这可能很危险你必须为此做点什么。”

根据帕德雷夫斯基教授的说法,英国向波兰人提供保证的决定没有意识形态层面的意义这是直截了当的务实政治。

“这远非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而是张伯伦在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的带领下最终说让我们做点什么的政策。

这是非常糟糕的考虑,因为宣战时明知你不会保卫波兰……所以这确实不是为波兰而战,实际上是试图向德国表明她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当然,人们仍然可以就张伯伦在慕尼黑的相对能力以及随后的波兰担保问题前后争论不休,但最终,所有这些争论都回到了希特勒身上,因为他是事件的关键推动者。

驱动他的不是理性论证,而是狂热的意识形态信仰

正如图兹所说,他参战“是因为在我看来,他确信世界犹太人的阴谋已经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不祥特征,而这从1938年夏天开始,我认为,从根本上说是在埃维昂会议上美国围绕东欧犹太人有组织的移民问题卷入欧洲事务”。

因此,到1939年,希特勒开始相信“世界犹太人阴谋的真正中心是华盛顿、华尔街和好莱坞,当然,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你对战略图景的评估,因为在英国和法国之后,就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代表了美国军备经济的力量,全部力量。

因此,考虑到这一点,1939年欧洲的力量平衡看起来非常不祥,因为英国从1939年初开始以真正的强度重新武装。

德国人明白这一点,所以即使1939年秋天的情况很糟糕他们非常正确地预测到1940、41、42年情况会变得更糟,这是因为他们再次面对自己经济的局限性。”

此外,希特勒参战时并不知道“这场斗争将如何结束”。根据这种解释我当然觉得它很有说服力希特勒被揭露为世界历史上最不“正常和可预测”的政治家之一。

事实上,恰恰相反,他知道自己的国家处境不利但仍然希望发生暴力冲突。

有人准备拿数百万人民的未来生命做赌注,赌德国人能赢得一场迅速、决定性的战争。一个全心全意相信人类精神的悲观观点的人。

“地球一直在转,”他曾经说过,“无论是人杀死老虎还是老虎吃人。”

虽然这一切与泰勒的评估相差一百万英里,即希特勒是西方可以对付的政治家,但德国领导人肯定更愿意在没有英国人参与的情况下发动他的欧洲征服战争。

“这场战争对我们两国来说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啊!”一位前党卫军军官曾经对我说,就在我为18年前制作的纪录片系列《纳粹:来自历史的警告》拍摄采访他之前。

“由于我们一起战斗,你们英国人失去了你们的帝国,我们的国家被打败和分裂。如果我们曾经是伙伴,我们就能一起统治世界!”

标签: 二战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时,最先提出火攻之计的不是周瑜,也不是诸葛亮,而是黄盖!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盖,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火攻之计

    黄盖确实给曹操写过诈降书,但是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是假的,只是小说内容而已。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复北方之后剑指南方,率领几十万大军欲一统天下。当时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面对气势汹汹的曹操大军,诸葛亮献策联孙抗曹,并亲赴东吴“舌战群儒&r

  • 同样是背水一战,韩信成功,而刘邦失败,其中的关键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背水一战,井陉之战,彭城之战

    在中国战争历史上,有两场战争格外引人瞩目,不仅仅是因为这两场战争的主角分别是兵仙韩信和霸王项羽,更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以少胜多的传奇。韩信在井陉之战中以一当十,以号称“数万”的军队打败了赵国号称“二十万”的大军。而项羽更威猛,在彭城之战中以3万军击溃刘邦率

  • 战败被俘后,廖耀湘拒绝跟韩先楚握手,并说:要林彪来,再干一场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廖耀湘,韩先楚

    辽西会战成为了廖耀湘的收官之战,却也是他一生至痛。然而对于这场战役的失败,在他心里,他并不认为是自己仗打得不好,正如昔日西楚霸王一样,兵败垓下,喊出的那句话“非战之罪也!”甚至在被俘后,廖耀湘拒绝跟四野大将韩先楚握手,并说到:让林彪来,再干一场。是的,廖耀湘输得并不服气。那到

  • 八省各十大名将,论功比美,第一实至名归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名将

    中国古代名将,由于历史原因,主要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八省。以下为各省出类拔萃之十大名将。(皇帝如刘裕、陈霸先、李世民,枭雄如项羽、曹操、冉闵,皆不在其中)一、陕西十大名将郭子仪白起、李靖、王翦、郭子仪、耿弇、马援、窦宪、韦孝宽、杨素、韩世忠。陕西名将,确实出类拔萃。白

  • 历代名将系列:南宋13位名将都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名将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南宋自南渡一百多年间,秦桧、韩侘冑、史弥远、贾似道,先后专权,罕有济世治国之贤相。然而武将方面,岳飞、韩世忠、孟珙、虞允文名将间出,戡乱御侮,立功立事,比之强汉盛唐,不遑多让。13·刘光世刘光世是陕西延安志丹县人,金兵大举南下,与韩世忠共

  • 罗大纲是太平天国“五虎上将”之一,功劳不低于诸王却注定是个悲情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罗大纲,五虎上将,太平天国

    1855年9月,洪秀全刚洗完澡,洪娇宣便不声不响地进来了,天王看见她,热情地说:“妹子,好久没到宫里来了。”洪秀全对于他的这位妹妹非常的疼爱,看到他的妹妹好不容易来宫中一次,他的内心就笃定妹妹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洪宣娇也是看到哥哥以后,她的眼泪就一直不断的流下来。看到这样的

  • 意大利国民对待战争的态度决定了二战时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也决定了他们自己的命运。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意大利军队

    在反法西斯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中,德、日都以本国民众被洗脑后的狂热、服从、愚忠为基础,到处入侵征战拼杀,其残暴、兽性骇人听闻。直到法西斯大势已去,德国和日本还以举国之力铁了心的要战到底。而这时的意大利和德、日有所不同。墨索里尼本身就是一个由坚定的社会主义者突然转向的投机分子,不可能有德军以卵击石的巴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国家复杂的国情。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这一天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马萨里克教授提出请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在欧洲国家的数量和国家的数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差异27个国家到70个国家。他还解

  •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欧洲国家的博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8年4月10日,为了解决意大利人和亚得里亚海的斯拉夫人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在罗马召开了会议,会议引起了人们对欧洲那些在非斯拉夫人统治下的斯拉夫人民族的关注。战争开始时,欧洲有三大斯拉夫民族:首先是俄罗斯人和小俄罗斯人,他们说的语言差别不大,就像约克郡方言和德文郡方言一样;第二是中央集团,包括波

  •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对欧美国家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当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后,所有的外国人都被迫在第一天的结束前,乘火车离开巴黎或法国。巴黎的墙上挂着时间表,记录着这些人可能离开城市的某些火车的时间。美国公民或英国臣民被允许留在法国,除非是在东部边境地区和某些堡垒附近,前提是他们向警察发表声明并获得特别许可。至于意大利的情况,罗马相当平静,正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