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的统治到底有多宽仁?

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的统治到底有多宽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867 更新时间:2023/12/28 1:44:10

朱元璋为什么说:“元以宽仁失天下”?原来我们一直被假象所欺骗

世人都以为元朝实行的是高压政策,觉得元朝统治者以打压老百姓为主。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都以为元朝统治者非常残暴不仁,其实不然,元朝统治者非常的仁厚。就连朱元璋也承认元的宽仁,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蒙古人在南宋后期开始逐渐壮大,他们先灭金,后攻宋,可以说是横行天下。蒙古军所到之处,先是残垣断壁,然后是尸横遍野。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大家都觉得元朝统治者非常残暴,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元朝统治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残忍,反而特别宽厚。秦朝的覆灭是因为苛政猛于虎,而元朝的覆灭则是因为执政者或许宽厚,集权工作没有做好。

元朝建立之前,在攻城略地的时候,使用了一些比较残忍的手段。元兵所到之处,可以说是白骨成堆。到了元朝建立以后,元的统治者,一改之前残暴的作风,开始关心统治下的百姓。元庭的百姓,其实还算幸福。忽必烈的一些政策,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

忽必烈告诉大臣,说他在生气时候所下达的处罚命令,请等他三天以后怒火消了再说。元朝没有严刑逼供的习惯,倘若要拷打犯人,还得一层层向上申请。只有上级同意了,才能拷打犯人,还不能严刑逼供。元朝时期的一些死刑犯,他们不会被处以极刑,元庭让他们老死监狱里。

元朝在思想统治上,更为宽松。元庭没有字狱,也没有集中百姓进行思想教化。当时,民间诗人辱骂统治者,被人举报。官府知道以后,不仅没有处罚,还给那个诗人一个合适的理由,说诗人生性洒脱,要是限制诗人的思想动态,那怎么体现朝廷的天威。猛的一听,官府说的有道理,但其实也把元朝推向了覆灭的边缘。百姓思想不控制,朝廷不实行集权,这是元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元朝建立只不过七八十年,朝廷和地方的矛盾就无法化解。中书省权力过大,地方权力也大,而朝廷却没有权力。久而久之,元庭内乱出现。直到朱元璋攻破大都,元庭的内乱依旧存在。朝已经被颠覆,内乱依旧存在,这足以说明元庭内部的问题有多大。朝廷调不动地方,地方看不上朝廷,这就是没有集权的结果。朱元璋曾说到:“秦亡于暴政,汉继以无为才得以长久;今元以宽仁亡,我大明需以严厉为长久。”

所以臭乞丐朱元璋这么爱用重典,还喜欢对手底下的官员施行高压,很大原因在于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在张僖刊刻的《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集》中记载了老朱对刘伯温说过的这样一段话:“奈何胡元以宽而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看到没,就是因为元朝以宽而失天下,所以老朱收复山河后,一定要下猛药。

老朱的这个宽究竟指什么,在《明太祖实录》中其实已经有所记载:“元季君臣,耽于逸乐,循之沦亡,其失在纵驰,非宽也。大抵圣王之道,宽而有制,不以废弃为宽。简而有节,不以慢易为简;施之适中,则无弊矣。”

这句话看似反驳“元朝以宽治天下”,其实是对这个宽的具体说明,老朱认为元朝的君臣全部耽于享乐,不问朝政不理世事,这是一种放纵,不是所谓的宽仁。圣人所谓的宽仁是一种有制度的宽仁,并不是不加以管束,简略却有节制,并不是将无所作为就当做简洁,要做到宽紧适中,这样才能没有弊端。

这点在《明太祖宝训》中其实也有释义:“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所以老朱并不是不认可宽仁,只是不认可元朝的放纵之宽。当然,老朱的实际做法跟宽仁的确不太挨边。

话说回来,能让老朱五次三番提及的元朝政治,到底有多宽?这得从元朝的统治者本身说起。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发家的蒙古族,哪怕占领了广袤的中原地区,却依旧秉承着原先的那一套,统而不治,他们只在意自己到手的钱有多少,而不在意低层百姓究竟是何模样。

为了省事,元朝统治阶级将权力下放,征税权并非掌握在国家手中,而是贩卖给了不同的商人地主,让这些人去收税。具体怎么收?统治者不管,还是那句话,只要自己收的钱到位,低层百姓过着什么日子都与他们无关。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所拥有的权利达到空前绝后,税收混乱,官商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再加上元朝的刑法特别宽松,不仅取消连坐之罪,哪怕犯了大错也只会砍个头,没有凌迟等恐怖刑法,这就使得以身涉险者增多。

朱元璋当初就是品尝到了元朝治下有多混乱,家人都因贫穷而死,自己穷到不是当乞丐就是当和尚,自然不会再让这种情况重蹈覆辙。在大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颁布了许多严苛的制度,虽然说乱世用重典,但是等天下一统后依旧如此,的确有些过犹不及。老朱不仅爱用重典,为人还特别吝啬,明朝官员工资低下是公认的,且还没休假,洪武年间一年到头官员假期加起来总共也就十来天。说真的,就老朱这要求,放到现在绝对是最遭人骂的资本家,996算什么?老朱自己带头007。

老朱制定各种严苛的规定,本来是想断绝贪官污吏,让官员们认真工作,但他却忘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那点工资官员自己压根活不下去。既然贪污10两银子也是死,贪污100两也是死,贪污一千两一万两也是死,那为什么不多贪污一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朱的高压政策也是明朝注定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分析出来元亡的原因,所以才在明朝建立以后,集中皇帝权力。朱元璋把外人的权力收回来,交到自己儿子手里。朱元璋为后人铺平了路,却不料自己的儿子反了。或许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他为孙儿打造的帝国体系,却被他的儿子轻松大破。

以元朝为参照,朱元璋走了另外一个极端

历史证明,历朝历代,永远都只会以前朝的过失作为参照。但是他们不会再往前看看,到底其他朝代是怎么个模样。

就拿分封制和郡县制来说吧,周朝搞分封制,结果秦朝就要搞郡县制。汉朝折中搞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制度。

曹魏大搞郡县制,基本废除分封制,结果宗室力量单薄,让司马家钻了空子。因此晋朝吸取教训,大搞分封制,因而造成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所以说,历朝历代都在以前朝为参照做改革。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最直观的认识,就是元朝了。所以他对元朝丢失天下做了一个总结。

因为元朝放纵、懒政,所以造成了亡国之祸。吸取这个教训之后,朱元璋决定一定不能放纵、懒政,因此他走了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管得特别严。

朱元璋恨不得用严苛的制度,把每一个老百姓每天做什么都要管理起来。他将天下所有百姓,都按照各种户籍编入在册。

老百姓们被他分为了民户、军户、匠户等各种户籍。也就是说民户世世代代都要务农,缴纳农业税,还要定期服徭役。

军户则世世代代都要服兵役,匠户则世世代代都是手工业制造者。这就把很多人的人生给限制死了,种田的世代都要种田,那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呢?又不能成为种粮大户。

而且明朝的法律规定:

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

这就有点太过分了,基本就是把老百姓的人身自由给框死了。想要出远门可以,必须要获得离乡证明才行,找公家办手续,大家都知道有多繁杂了。

而且朱元璋从来不懒政,他是封建时代非常勤劳的一个皇帝。为了体现自己的勤劳,他甚至把宰相都给灭了,自己直接管理六部,差点没把自己给累死。

羊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吃草

现代人一般都没有放过羊了,放过羊的人都知道,只有让羊在规定的范围内吃草,才能长久地把羊放下去。

如果让羊随便撒泼,到处乱吃草,将来你就不好管理羊了。因为羊散养惯了,你再把它关进羊圈里,人家是要跑出来的。

所以说在朱元璋看来,元朝的百姓,那就是散养状态。最后这帮人都被养野了,你再对他们提出什么要求,他们死活都不肯答应了。美其名曰:爱自由,毋宁死。

因此朱元璋吸取了元朝的教训,他在看待自己的百姓时,就决定要把百姓圈养起来,而且是要以各种制度规定框死了他们吃草的范围。

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朱元璋这么做的确是有利于统治者管理百姓,因此才有200多年的大明王朝。

可是老百姓们的很多斗争精神、创新精神,也在这种圈养模式下,被抹杀掉了。甚至连科举都要以八股取士,你觉得能出什么创新人才呢?

总结:元明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正途。

散养绝对不行,但是管得太严也不行。所以说两者只有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统治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散养,但是必须要有条条框框予以限制。

既能够让百姓感受到自由,又能够让百姓按照你的规矩来办事,这才是统治效果最佳的状态。可惜老朱偏偏喜欢走极端,这就没办法了。

标签: 元朝元朝灭亡原因

更多文章

  • 皇帝也分段位,市井贵族流氓三种皇帝如何集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帝出身,皇帝段位,开国皇帝,皇帝

    有句话说得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打瞌睡”。无论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还是昏庸残暴的孬皇帝,没有一个希望自己的权力被别人觊觎。但是,皇帝一个人再厉害,也不能够撑起一个国家,于是他只好忍着强烈的不安去招聘合伙人。皇帝是能人,管理的是天下,招聘的合伙人自然不差,何况“天下

  • 他命天下养后世子孙,开创类似印度的种姓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明朝藩王,种姓制度

    什么叫奴隶?就是他自己以及他的子孙都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人随意买卖的人就被称为奴隶。很多人在骂西方“贩卖黑人奴隶制”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某个国家,直到民国灭亡,买卖人口还都是合法的,那算不算奴隶买卖呢?看过冯小刚电影1942的朋友都有印象吧,难道这种零星的人口买卖就不算&ld

  • 唐朝的“斜封官”是个什么玩意儿 为何会低人一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斜封官,唐朝,中书省

    张柬之等五位大臣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有句古话说“稀泥糊不上墙,”的确如此。唐中宗的政府,可以说是唐朝开国将近一百年来最腐败、最混乱、最糜烂的一届政府。首先,唐中宗管不住老婆韦皇后,韦皇后不光是成功达到垂帘听政的目的,就

  •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而确立于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何时创立,隋朝,唐朝,武则天

    很多人总把一年一度的高考跟科举制相提并论,包括我们现在称那些高考头名的考生为高考状元的“状元”一词,也来自科举。高考和科举都是人改变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点,那么科举制什么时候开始创立的?又是怎么历经千年发展的?科举这个词其实很早就有了,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始于汉代。

  • 中国历朝历代首都变迁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朝历代首都,首都,都城,国都,国都变迁史

    盘点中国历代首都的位置,快来看看你的老家在哪个时代辉煌过?01关于夏朝是否存在一直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关文物的出土,也没有相关文字的记载,但从学术界普遍认知来说,夏朝肯定是存在的,我们就按照这个来。夏朝的建立者是启,相传定都阳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启的儿子太康世袭王位后,定都阳翟,

  • 宇文化及:隋末最大的奸臣?别逗了小瘪三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宇文化及,隋炀帝,隋朝

    公元618年,3月,江都。一场骇人听闻的谋杀案,毫无征兆地发生了。作为隋朝第二任皇帝的杨广,被自己麾下的禁军,发动叛乱杀死。杨广死后,隋朝彻底土崩瓦解,麾下的十多万禁军,全部被奸臣宇文化及所继承。在演义小说当中,宇文化及往往是以一个大奸臣的形象出现的。很多看过相关影视作品的朋友,应该对这个人物都不太

  • 为什么把三家分晋作为战国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家分晋,春秋,战国

    众所周知,“三家分晋”被认为是战国历史的开始。但鲜为人知的是,主流观点认为春秋结束的时间是周元王元年(前476年),而“三家分晋”的最早时间是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既然春秋结束与“三家分晋”不是同一年,后世为什么将&ld

  • 朱棣为什么要违背祖训重用宦官?属实迫不得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宦官,太监,明朝

    说说永乐大帝朱棣为何抗父命而重用太监??朱棣的帝王形象,在有些人眼中,比起他老子朱元璋还更胜一筹,于是给他戴上了一顶永乐大帝的高帽。查考史实,这位大帝北征蒙古,南灭越南,万国来朝,威风八面,武功确实不输老爹。而在阴险毒辣、多疑嗜杀、羞辱文人等方面,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诸

  • 乾隆皇帝有多少印章?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皇帝印章,乾隆皇帝,玉玺

    自明代以后,历朝帝王或附庸风雅,或出于嗜好,似乎都对印章很感兴趣。处理政事之余,把玩品味,不失为一种高雅的享受。而清朝的各代皇帝的印玺均有印谱,《乾隆宝薮》中记录了乾隆皇帝的印玺竟有1000余方之多!说到乾隆皇帝有多少印章,很多人可能会想起一张广为流传的《乾隆印迹》图。上面这张图上的印全吗?其实还差

  • 为何定都南京的朝代都是短命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六朝古都,六朝古都南京,南京,定都南京,短命王朝

    为什么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南京为何叫“六朝古都”1920年代起中国学术界开始出现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并列的说法,当时的提法是四大古都分别是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稍后不久又将开封加入,于是形成了五大古都的说法。1930年代开始把杭州纳入古都之列并且影响很大。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