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古代女性大多没有名字,只是简单称呼“某氏”

为何古代女性大多没有名字,只是简单称呼“某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746 更新时间:2023/12/8 15:10:41

我们常常在不同的古装剧中,见到同一个女性角色,然而她们的姓相同,但是名字却不一样。就比如乾隆的原配富察皇后,在《延禧攻略》中叫富察·容音,而在《如懿传》中叫富察·琅嬅,顺治的爱妃董鄂氏,在《孝庄秘史》中叫董鄂·宛如,而在《美人无泪》中叫董鄂·宛宁。很多朋友就问了,到底哪个才是她真正的名字?

其实这些都不是富察皇后和董鄂妃真正的名字。《清史稿》中只记载了“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并没有说富察皇后的名字。所以影视剧中的角色名字,都是根据剧情需要改编的,方便别人称呼。

其实不只是富察皇后,历史上很多女性都没有记载名字,只是简单称呼“某氏”,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按理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为什么史书中没有记载?

(《如懿传》富察·琅嬅剧照)

姓名发展

古代的时候,一般孩子3个月大就会由父亲取名,《仪礼·丧服》记载“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不过慢慢地,这个习俗也没那么受限制了。很多人为了给孩子取个好名字,便会深思熟虑很久,一般会先取个乳名、小名,等到孩子六七岁再正式取名字。

而根据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古代人不单会有名字,还有“字”、“号”等称谓。其中“字”很多人都有,比如曹子桓、曹子建中的“子桓”、“子建”就分别是曹丕曹植的字。

“号”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很常见,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不仅用于称呼,还可以当作他们的署名,就相当于是文人的“笔名”一样。

女性名字

在隋唐之前,史书上记录的女性名字还挺多。就比如西汉刘邦的妻子吕后,原名吕雉,字娥姁,刘盈的皇后张嫣,汉武帝的生母王娡等。可是从唐朝开始,女性的具体名字记录就少了很多。

鼎鼎大名的武则天,在很多史书中都没有记载名字,都只是简称武氏,而则天是她的谥号,媚娘是唐太宗赐的名号,武则天登基以后,又自己取名叫武瞾。后来《新唐书》中找到了她的名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

而在《新唐书》中,也只留下了徐惠、武媚娘、上官婉儿杨玉环、王珠这5个名字,其余女性名字均不详。

到了明清时期,女性名字几乎都简称“某氏”了。比如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乾隆生母熹妃钮祜禄氏等等。这些女性在史书中都没有名字,只有姓氏。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女性在古代的地位问题。在隋唐以前,男尊女卑的思想还在发展阶段,并没有达到极致,那时候的女性名字受到尊重,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这段时间的史书中,关于女性名字的记载有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另外当时儒学思想不占绝对统治地位,民族也处于融合期,很多少数民族当时对女性是很尊重的。因此那时候女性的名字是可以公开的,因此容易被记载流传下来。

可是到了唐朝以后,儒学思想统治地位上升,男尊女卑渐渐达到极致状态,特别是宋朝时期,还渐渐兴起让女性缠足等习俗,不仅侵害了女性的权利,也伤害了她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这时候叫什么名字已经不重要了,甚至不需要名字。而且这时候女性地位低下,闺名也不能随便透露,只有家人才能知道,在外就称呼“某氏”。

二、我认为是史官个人选择,史官要记录的事情很多,他们往往会选择重点。就好比皇帝的事情最重要,芝麻小事都会详细记录,但是女子地位不高,也就不会特别记录了。

三、由于战乱,即使有的女性名字记载了,可是战乱之后,随着史籍的丢失,那么里面记载的女性名字就无从得知了。

现在很多古装剧,都会为无名字记载的女性取个名字,比如高晞月、富察·容音、钮祜禄·甄嬛等等,她们在历史上都没有真实名字记载。但是作为剧中的角色,特别是身为女主角的甄嬛,要是没有名字就会很奇怪,因此取个名字也不足为奇。

(参考文献《清史稿》《史记》《礼记》《史记索隐》《新唐书》)

标签: 古代女性名字某氏

更多文章

  • 从《朱元璋传》读懂我们祖辈的贫穷思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贫穷思维,家族观念

    最近读了张宏杰老师的《朱元璋传》,被张宏杰老师的知识底蕴和认知深度深深吸引,也对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一直以为朱元璋是一个大英雄,开天辟地的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给底层人民带来了新生活,虽然也听说过他对待功臣兔走狗烹、鸟尽弓藏的态度,但是历代的开国皇帝也都不过如此,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这些

  • 明朝国都:朱元璋为何称帝10年后才定都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国都,南京,明朝,定都

    历史上,大凡新的统治者称帝建国后,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怎样建都,建在何处。因为国都是政治权力中心,地位相当重要,历代统治者都会反复权衡,非常慎重。但大多数也都是称帝、建国、定都同时进行,即使有段时间差,也不会相隔太久。然而,乞丐皇帝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却是个例外:洪武元年(1368年)称帝,洪武十一

  • 赤贫出身朱元璋,中国文明劣化的一个重要推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偏执型人格患者,明朝,中国文明劣化

    朱元璋:中国文明劣化的一个重要推手本文转自原题为《诞生朱元璋现象的土壤》,作者:张宏杰1古今中外的帝王们中间,大明王朝开国皇帝的出生大概是最草率的了。元帝国的糟糕统治使贫农朱五四对生育已经不感兴趣。四十七岁的他已经被生活折磨得完全像个老头了。他和四十二岁的陈二娘此时已经有了三男二女,在这个年岁,再怀

  • 朱温和李克用不共戴天之仇 决定了五代十国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大,北大招生,高考招生,重庆考生造假,变更民族身份

    唐朝之弱,始于安史之乱;唐朝之亡,始于黄巢之乱。我们常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是藩镇割据,但严格来说,真正的藩镇割据其实是从黄巢之乱开始的。而在这之前,除了河朔三镇外,其余基本上还是听命于中央的。唐朝由强变弱,是由于地方节度使的做大;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依然可以存续近150年,同样是由于地方藩镇的拱卫和制衡。

  • “七七事变”85周年: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

    2022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7月8日凌晨

  • 造纸术改进者蔡伦的另一面 宦官干政害人也害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蔡伦,太监,宦官,宦官干政

    造纸术发明者另一面:首创宦官干政曾整死多人众所周知,四大发明是中国的骄傲,说起四大发明,就不能不提到蔡伦这个人物。现在提及东汉的蔡伦,都知道他是纸张的发明人。实际上,蔡伦不是发明纸张,而是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蔡伦(字敬仲

  • 从秦至清各代为何都称为“朝” 而不叫“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朝代,国号,国号的来历,正统,割据

    从秦至清,为何各代王朝都称“朝”,而不叫“国”?严格的来说,中国从古至今只是一个国家,因为至三代以来中国的法统、道统就没有断绝过。从夏商周到民国,只是中国四千年的不同国号、不同政权。四千年的历史中,只有在五代十国期间短暂的断代过一次和南北朝分裂过一次。

  • 国号带“大”的政权魔咒:要么短命要么偏安一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国号,国号魔咒,朝代,大一统王朝

    几千年来,中国人凡事讲究名正言顺。《论语子路篇》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名”这个东西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包含了太多内涵,所以大家都十分的重视。现代人讲到中国历史上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喜欢加个“大&rdqu

  • 蒙古历史演变:从匈奴时期到满清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蒙古历史演变,蒙古历史,蒙古

    匈奴时期早期的亚洲大陆腹地的蒙古地区有三大以游牧为生的部落:月氏、匈奴、东胡。前209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建立了蒙古地区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匈奴成为强大的游牧部落,并与中国的秦朝、汉朝长期对立。然而,强大的游牧帝国并没有长久。经过激烈的内部纷争和外来的军事打击后逐步走向衰落,虽然在东汉初期由于中国内战

  • 朱元璋那比喝着黄连水同时还啃苦瓜的极苦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六九,朱五四,朱元璋,朱元璋兄弟姐妹

    明朝建立以后,在家中排行第四的朱元璋,会如何对待他的哥哥们?在电视剧《洪武大案》中,明洪武年间,李立群主演的朱元璋不顾堂兄朱六九昔年的救命之恩,执意将其贪赃枉法的儿子:定远县知县朱桓处死。“韦蝠王”刘长生所饰演的朱六九,在剧中被朱元璋称为六哥,在入宫的时候坐在老朱龙床上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