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明朱以海监国坚持抗清十八年 最后怎么死的?

南明朱以海监国坚持抗清十八年 最后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25 更新时间:2023/12/29 23:25:39

朱以海,是朱元璋十世孙,承袭鲁王爵位,清军入关之后,朱以海一直坚持抗清18年,但在1662年却被郑成功沉于海底。

《清史稿》记载,“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朱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从这段记载中不难看到,郑成功与朱以海有了矛盾,然后郑成功将朱以海活生生的沉入海底,这是典型的谋杀。郑成功是抗清英雄,朱以海是抗清藩王,两人本该联手抗清,为何郑成功将一个明朝藩王沉于海中?其中有何隐情,还是郑成功无法无天?

历史上,朱以海是一个身世极为凄惨的藩王,先是从清军刀下死里逃生,后是两次错失皇帝宝座。

1642年,清军入关劫掠,攻陷了鲁王封地兖州,鲁王朱以派为了避免遭遇羞辱,就与四弟朱以衍、五弟朱以江一起自缢而死,朱以海躲藏在死人堆中逃过一劫。由于鲁王一系继承人或早逝或自杀,只剩下朱以海一人,于是1644年2月崇祯帝就封朱以海为鲁王。

但没过多久,天下局势风云变幻,先是李自成攻陷北京,并开始向山东用兵,朱以海一路难逃至浙江台州,被南明弘光帝委以防守台州的重任,第二年5月清军南下攻陷南京,弘光帝被俘,南明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随即兵部尚书张煌言、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南明大臣拥立朱以海出任监国,领导天下抗清。

为何朱以海没有立即称帝,主要是因为弘光帝还在世,当时称帝在道义上有瑕疵。但让朱以海没有想到的是,弘光帝被俘之后的6月,在郑芝龙等支持下,唐王朱聿键(史称隆武帝)已经在福州称帝。因此,朱以海只能取消称帝计划,第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朱聿键称帝之后,派人安抚朱以海,并命令他退位归藩,对此朱以海表示同意,但大学士张国维、熊汝霖等却强力反对,甚至还杀死了使者陆清源,导致唐鲁矛盾激化,史称“唐鲁之争”。朱以海同意,手下大臣却不同意的原因是没了“从龙之功”,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未来利益,这也是南明无法凝成一股绳抗清的重要原因之一。

持续一年之久的唐鲁之争,消耗的是南明实力,让清军捡了一个便宜。1646年,清军南下攻陷台州,朱以海避祸舟山,二个月之后,由于郑芝龙投降,清军轻松攻陷福建,朱聿键在汀州被俘虏,不久便被杀害,唐鲁之争落下帷幕,但两败俱伤,唯有清军得利。

在张煌言、张名振等辅佐之下,朱以海以舟山为基地继续抗清,但因为东南省份相继沦陷,朱以海已经没有了称帝的基础。1646年12月,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史称“永历帝”,朱以海向朱由榔称臣,并自请去除监国一职。为了鼓励朱以海继续抗清,朱由榔允许朱以海继续使用监国称号。

1651年,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清军最终还是攻陷舟山基地,朱以海南下逃到厦门。这时,厦门是东南沿海唯一抗清基地,是由隆武帝朱聿键的爱将郑成功建立。隆武帝在位期间,赐予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因此才有“郑成功”或“朱成功”其名,实际郑成功原名叫郑森。

对于朱以海,郑成功肯定没有太多好感,因为当时“唐鲁之争”的源头,就是鲁王一系杀死了隆武帝使者陆清源,从而挑起了南明长达一年之久的内战。不过,郑成功还是以礼相待朱以海,将他安置在金门一带。

朱以海在金门时,首先取消监国称号,仅以鲁王自称,降低郑成功对他的猜疑,其次让张煌言、张名振全力配合郑成功抗清行动。1659年郑成功北伐,南明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反攻行动中,张煌言等鲁王部下就参与其中,一直打到南京城下,让顺治帝差点决定逃回东北躲避风头,可惜郑成功中了两江总督郎廷佐的诈降之计,最终遗憾失败。

1662年,吴三桂在云南缢杀了永历帝,消息传到郑成功这里,张煌言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劝说朱以海称帝,更好的整合领导抗清力量。但张煌言的建议却遭到郑成功、郑经的坚决反对,最终朱以海第二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郑成功、郑经坚决反对朱以海称帝的理由,其实不难猜测:一是朱以海与隆武帝有过矛盾,而郑成功又是隆武帝爱将,因此一旦朱以海称帝,郑成功害怕朱以海会报复他,二是郑成功北伐失败之后,于1661年打下台湾,至少郑经等已经没有了逐鹿中原想法,而是有了割据一方的念头,自然不愿意朱以海称帝坐在他们头上了。

事实上,1662年6月郑成功死后不久,郑经改东都(台湾)为“东宁”,并以其为自称,对内奉南明正朔永历帝(已死)正朔,与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西方称为东宁王国,清朝史料称为东宁省。

朱以海希望称帝,郑成功、郑经等希望割据,双方矛盾难以调和,于是郑成功为了子孙利益一狠心,就将朱以海沉于海底?其实,《清史稿》记载的这段历史看似符合人性逻辑,但实际并非真实历史,朱以海并未被沉于海底。

1959年,金门岛上的一个农民,无意之中炸开一道山石后,发现了朱以海之墓,其中墓志铭上明确写了“皇明监国鲁王圹志”八个大字,石碑上内容推翻了《清史稿》记载:“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可见,朱以海是中痰而死,或者说生病而死,享年45岁。更为重要的是,所谓“壬寅十一月十三日”,这是1662年阴历11月13日,而郑成功死于1662年阳历6月23日,朱以海死在郑成功之后,因此郑成功绝对不可能将朱以海沉于海中。这一块墓志铭的出土,也终于洗刷了郑成功背负了300年的冤屈。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朱以海的一生,尽管有激起唐鲁之争、挑起南明内战的错误,但他一生坚持抗清18年,不失一个民族英雄的称号。

参考资料:《清史稿》、《朱以海墓志铭》

鲁王朱以海:奋战到底的挂名监国

大明灭亡了,南明还在苟延残喘十八年。经历了弘光、隆武、永历短命的政权,终于再无回天之力,彻底从大清版图消失。南明永远不如大明,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掌握至高无上的权柄,空有挂名,收复江山的雄心丝毫未酬。

南明皇帝大多数窝囊,唯有一个监国,还算是个人物,并且是唯一一个善终的挂名君主。

朱以海。存活在世上四十四年的男人,是个正宗的明朝宗室,大明第十一代鲁王。在崇祯17年,承袭了鲁王封爵。大明的宗室何止成千上万,能够承袭爵位的都是人中之龙,佼佼者。

有了这鲁王的爵位,朱以海才被各方势力看中,推出前台成为各方势力的代言人。

但朱以海推出来之前,早有一个南明名正言顺的政权在呢,隆武皇帝朱聿键。朱聿键也不是好惹的主,虽然没啥实权,但是脾气大。朱以海也不是软柿子,不想向朱聿键低头,都是朱家的后代子孙,凭什么我对你俯首帖耳的?

再加上朱聿键经常深居后宫,除了上朝和众臣商议政务以外,几乎不怎么上战场。而朱以海却热衷于上前线,没有真枪实弹地与清人拼杀过,最多是上前线的吉祥物。鲁监国多次亲临抗清前线,是南明几个政权中,唯一亲临前线的君主。

各方势力考虑到天下大乱,火中取栗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管谁主宰天下,只要不动他们的老本,发展一下他们的势力,何乐不为?

鲁监国空有恢复大好河山的雄心,却没有嫡系部队,只能倚重王之仁和方国安这两个有军队的大佬。

朱以海本来就不愿倚重他们,但不得不倚重,不得而为之的倚重就有后遗症,方国安和王之仁到达抗清前线后,正事不干,首先就要排除异己,接管了浙东原有的营兵和卫兵,自封为正兵,排挤孙嘉绩、熊汝霖和钱肃乐等人领导的义兵。人都成他们的了。

更可气的是人事权被他两把控外,经济权也被他们大屁股一蹲就不让了。浙东各府县每年也有不少的油水,60余万钱粮,足够维持政府运转。方国安王之仁根本不鸟朱以海,独断专行,将这些钱自行分配。结果浙东各地义兵没有钱饷来源,自然不愿意继续跟随了,各自散去。

内有骄兵悍将,外有朱聿键虎视眈眈。他当监国之前,唐王朱聿键早已在福州称帝,从时间来看,朱聿键先下一招。从地盘来看,朱聿键除了浙东以外,其他的南明地方势力都认可他。而朱以海却只有寒酸的浙东一隅。本来朱以海是认输了的。但他手下的势力不答应啊。没有朱以海,他们这些人怎么玩?在张国维和熊汝霖等人的坚持下,绍兴政权最终决定拒绝接受隆武帝的诏书,重新迎回朱以海。

这两个政权各怀私心,互相狗咬狗,却忘了身边还有个庞然巨兽在旁虎视眈眈呢。

大清。

隆武鲁监国两个政权互相挖墙脚,引起了隆武实权派郑芝龙的不爽。

郑芝龙对朱聿键这个不听话的傀儡领导很头疼。并不是他偏心于朱以海。是因为朱以海的地理位置处于抗清的前线,是福建的屏障。要是把朱以海这个挡箭牌弄死了,福建将会门洞大开。郑芝龙就不好过了,就这原因,一直不肯让朱聿键发兵与朱以海彻底决战。

朱聿键一直缚手缚脚,直至被俘遇害,一直没对朱以海下手。朱以海才能喘过一口气来,开始了短暂却又富有小强精神的一生。

顺治三年,大清要踏平浙东,大军来临,又这年夏天久旱不雨,钱塘江干涸。清军发动了骑兵的优势,分兵两路进攻绍兴。大批明朝官吏投降。

朱以海没了地盘,果断掉头就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他派靖夷将军毛有伦保护他的家人退往台州,但毛有伦却自作主张,改道蛟关、不料途中遭遇叛将张国柱,朱以海的家眷被押往杭州。

大清做了绑票人,要朱以海剃发归降。朱以海又不是小可爱,弘光降了,结果呢,不是死翘翘了?大清不讲信义的,朱以海表面大义凛然,其实他深知清廷反复无常的脾性,果断拒绝投降。

朱聿键倒了,没有稳固政府依靠的文武官员,都纷纷调转枪头投入朱以海的麾下。一时间声威大震。这时候张名振出现了,他算是朱以海的低配版诸葛亮吧,提出了隆中对。第一步先攻取清廷力量薄弱的福建,打下地盘;第二步用监国的名义,招揽各方人才,与日本朝鲜等国的外交关系处理好,争取他们出兵;第三步与西南的桂王谈和,让他们尽量拖住清军。如此一来,形成天下三分:清、鲁、桂。最后等江南空虚的时机,奇袭南京,大明复兴在望。

朱以海震撼了,决定采纳这计策。理想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滴。

朱以海到舟山,却不被舟山势力黄斌卿所鸟。

转移到福建,被郑彩接纳。郑彩是郑芝龙的侄儿,郑芝龙降清,叫郑彩捉拿朱以海做投名状。郑彩不愿意降清,决定让朱以海做主子。郑彩也不是啥好人,就是想借用朱以海的名义,做幕后皇帝。

不管如何,朱以海的实力空前强大。短短半年之内,福建多个府县相继收复。七月,朱以海亲征,他广发檄文,号召各地绅民起事,共创大业。“解放区”不断扩大,建宁府以及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寿宁、连江、长乐、永福、闽清、罗源、宁德等地均被收复。同年十月,福宁州也被明军攻克。

福建快不是清廷的囊中物了。

到顺治五年上半年,朱以海收复了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省会福州几乎成了一座孤城。为了尽快攻占福州,朱以海亲临福州城外的闽安镇指挥攻城。

前景大好,可惜是差点点。

该死的内讧。

拥护朱以海的郑彩,果然不是啥好人。就是一个权欲熏心的家伙。他无故杀了大学士熊汝霖,义兴侯郑遵谦。

朱以海看到好不容易培植的羽翼没了,心中怒火万丈高。他痛斥郑彩,最后不得不杀了郑彩手下几个狗腿子草草了事。不甘心没有羽翼的朱以海继续培植兵部尚书钱肃乐,又被郑彩气死了。

清廷缓过一口气,开始猛烈的反攻。鲁监国内讧元气大伤,无力反抗。

在泉州和漳州一带活动的郑成功也以尊奉死去的朱聿键为名,拒绝接受朱以海号令。

郑成功是实力派,没有他的帮助,之前夺取的福建建宁、福安、罗源、宁德、政安和浙江景宁、庆元、云和、松阳等州县又从朱以海的嘴里吐出来了。他只好移驻福建和浙江两省交界的沙埕,几个月后,张名振攻取健跳所,将朱以海迎到健跳所居住。这期间郑彩又同郑成功火并,被郑成功击败,不得已上表求救,朱以海恨郑彩就这么断送了大好的中兴机会,乘机收编郑彩余部。

隆中对的第一步失败了。那么只好修改方案,从福建转移到舟山,再伺机找机会联盟日本朝鲜等国,图谋恢复。朱以海驻扎在健跳所,健跳所只是浙江临海县一个濒海的小地方,难以立足,朱以海和他的大臣们实际上经常住在船上,以防清军来袭。

之前不接纳朱以海的舟山王黄斌卿,终于被张名振袭杀,朱以海占据巢穴,奋斗多年,终于有了一个稳固的地盘。

有了地盘后,朱以海开始重新培植自己的羽翼,重整朝纲,决不允许再出现郑彩、郑芝龙、方国安王之仁之流的权臣出现。耐心地等待清廷衰微,伺机反攻。

清廷特么太强大了。

顺治八年八月,清朝总督陈锦等率兵攻舟山。九月初二城陷,朱以海又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依靠郑成功。郑成功原为隆武政权的坚决支持者,不满朱以海大敌当前还与隆武帝自相残杀,削弱了抗清的力量,但念朱以海是明朝宗室,还是以礼相待,安排他居住于金门。

没了舟山,朱以海彻底歇菜了。一生奋斗的事业终究成了一场空。

漂泊流离成了他的后半生主旋律,一度移居南澳,不久又回金门。

直至康熙元年,朱以海在金门病逝,监国生涯彻底告终。

标签: 南明朱以海监国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前蜀 一度成为当时天下最强的割据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五代十国,前蜀

    前蜀为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所建。王建出身于世代卖饼的饼师家庭,因家贫,生活一直很困顿,到唐末天下大乱,更加艰苦了,于是靠违法犯罪,贩卖私盐为生。因为家中排行老八,乡里人于是称他作“贼王八”。后来王建被当地官府抓捕,判了死刑关在许州当地的监牢就要问斩,却被狱吏放跑,王建逃跑

  • 穿越到唐朝过元宵,看看“洛阳十二时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十二时辰,洛阳十二时辰,时辰

    我来自2021年,多年前机缘巧合来到大唐,从此定居在东都洛阳。图/隋唐洛阳城与现代卫星图叠加示意图(图源:洛阳市文物局)我的家在洛阳城南,门前不远处就是伊阙与龙门石窟,寺庙林立。我住在此处,一是因为地价实惠,二是因为这里家家户户都爱种花桃李、梅花、樱花……当然,还有牡丹。

  • 血腥的盛宴:晋朝皇族内乱八王之乱差点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八王之乱,藩王,晋朝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中的一场罕见剧烈的皇族内战,其血腥和残忍程度旷古未闻,严重地动摇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西晋王朝是继东汉王朝以来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其结束了三国群雄割据的局面。开国的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颇有作为,让西晋的疆土逐渐恢复到了两汉时期。▲西晋全盛时期疆域然而,它只是维持了短暂的和平,一场旨在争

  • 清朝故宫和明朝故宫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故宫,明朝故宫,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在明清两代称之为紫禁城,是平民百姓禁止踏足的地方,是天下统治的中心,是现存世界上五大宫殿之首,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明朝永乐皇帝从1406年开始兴建紫禁城,用了14年时间,一直到永乐十八年(

  • 明朝皇帝正月十五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皇帝,正月十五,元宵节

    阴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这一天,中国人都要吃元宵、放鞭炮、赏花灯,欢欢喜喜闹元宵。那您知道中国几百年前的明朝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吗?1966年的一天,在江苏苏州虎丘乡的新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明朝的墓葬,从墓中出土了100多件奇珍异宝,其中有一幅画气势恢弘,经专家考证,这是一幅明朝宪宗皇帝

  • 民族英雄郑成功不姓郑姓朱 收复台湾不如抗清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民族英雄郑成功,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不姓郑,姓朱郑成功虽然是明末清初朝期间的人物,但是伴随他一生中,最大的姓氏问题,却表明他始终是明朝臣。郑成功本名是"郑森",但为何这个名字在民间却不出名,而郑成功为何要因为被人称呼自己是"郑成功"而生气?还要极端更正自己是朱姓呢?郑成功是南明末期相当出名的战将,他的父亲是海盗起家的郑芝龙,而郑

  • 汉朝二十四帝的庙号、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皇帝庙号,汉朝皇帝谥号,庙号,谥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商汤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

  • 中国教会学校列表(附:教会大学在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教会学校,教会大学,教会大学在中国

    中国教会学校列表(附:教会大学在中国)一、大学01.上海沪江大学-UniversityofShanghai-美南浸信会、美北浸礼会-杨树浦军工路圣约翰大学-St.Johns-美国圣公会-沪西极司非而路震旦大学-UniversitèAurore-法国耶稣会(天主教)-法租界吕班路02.苏

  • 这几位父亲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上皇,皇帝

    中国古代的皇位一般都是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方式进行传递的,所以除开国皇帝(刘邦除外)外,现任皇帝的父亲一般也是皇帝。但是总会有意外,儿子是皇帝但父亲不是皇帝且父亲还活着亲眼见到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历史上确实有一小部分这样的人,父亲活着见到儿子当皇帝自己却不是皇帝,这样的

  • 竹书纪年里那些颠覆史观:禅让是囚禁名相是大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竹书纪年,禅让,名相,奸臣

    《竹书纪年》始作于春秋年间,当时晋国的史官们最先编撰了此书,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将此书进一步完善。全书共有13篇,所写的都是夏朝到战国年间的历史,在经历了秦朝的焚书坑儒之后,此书还能保存,实在难得。而且此书的发掘过程也很有趣,他被埋于魏襄王的墓里,在西晋年间被盗墓贼挖出,这个古本在宋朝年间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