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波兰与俄罗斯的几百年恩怨,友好是不可能的

波兰与俄罗斯的几百年恩怨,友好是不可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31 更新时间:2023/12/13 4:21:33

波兰和俄罗斯主体领土并不接壤,但是和飞地加里宁格勒接壤

1.

在13世纪中期以前,同属斯拉夫人的波兰和俄罗斯关系还是可以的!

2.

13世纪中期以后蒙古人攻破东欧,属于东斯拉夫人的俄罗斯人屈服于蒙古统治,被蒙古人指使攻打西斯拉夫人的波兰,至此矛盾开始结下了。

3.

时间到15世纪中期,蒙古人统治东欧快俩百年后,俄罗斯人崛起把衰弱的蒙古人赶走,建立莫斯科公国。这段期间波兰也越来越强大,到16世纪中期建立波兰第一共和国。

4.

之后到17世纪中期,一百年时间都是波攻俄守,在这期间波兰还曾经攻入俄罗斯人首府莫斯科,灭亡了莫斯科公国,但强悍的俄罗斯人在一个公贵族的指挥下,仅用一年时间,就光复了莫斯科公国。1613年,旧贵族罗曼诺夫被选为新沙皇,俄国进入罗曼诺夫王朝时代。

5.

剧情开始反转,进入18世纪,俄罗斯人开始复仇,纠结奥地利、普鲁士几十万大军攻打波兰,多次瓜分波兰领土,到18世纪末,波兰其已经算灭亡了!但是波兰人一直也在想着复国,西斯拉夫人比较特殊,有斯拉夫人的勇猛,也接受了西欧新思想的自由民主,所以复国萌芽一直在波兰人心中!

6.

到19世纪初期,波兰人的复国运动和拿破仑东征完美的重合了,拿破仑击败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在他帮助下,波兰建立了华沙公国,波兰那是感恩涕零,派军队随拿破仑南征北战。特别是1812年,在拿破仑进攻俄国时,波兰出动10万军队,除了表达对拿破仑的感谢,也是对俄罗斯人的复仇!历史总是不如人意,拿破仑进攻俄国失败了,波兰又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瓜分了。而且之后百年里,波兰复国起义不断被三国镇压,波兰人在水深火热中

7.

到20世纪初期开始,一战爆发,波兰这块土地之前已经被俄德奥瓜分(由于普鲁士在19世纪后期已经统一德意志,所以这时候改称德国)。且在一战中,俄罗斯和德国奥地利属于俩个阵营,所以波兰这块土地成了双方交战的战场,打的不亦乐乎。最后德国一战战败,俄国十月革命中途退出一战。

一战结束后,波兰获得了百年以来的第一次独立,建立波兰第二共和国。

8.

波兰再次建国后也没闲着,着手准备复仇俄国。此时俄国经过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建立红色政权,改名苏俄,刚建立的苏俄政权不稳定,内外部矛盾隐患很多,1920年波兰乘机攻占基辅,苏俄领导一开始很强硬,也派兵打到华沙城下,最后在波兰反抗以及英法联军干涉下,与波兰达成协议,把西乌克兰地区划给波兰,这次波兰得到了便宜,也让俄罗斯人仇恨到极点!

9.

到了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下法西斯主义抬头。德国正式进入希特勒时代,开始对外扩张,波兰人紧邻德国,当时相当着急,想通过和英法联盟,对抗德国,同时也防范苏联,这下俩头不讨好,最后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秘密协定将波兰瓜分!随后9月份到10月份,德国和苏联用一个多月时间夹击波兰,波兰灭亡!

10.

为了彻底消灭波兰的反抗力量,斯大林在不久之后下令在卡廷森林等地处死了2万多名波兰军人及知识分子,波兰因此痛失“精英一代”。

11.

之后就是二战爆发,德国战败,波兰复国进入社会主义阵营,最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波兰脱离社会主义,加入欧盟和北约。现在与俄罗斯关系也不好!随着最近新一轮对俄罗斯制裁,波兰毫不犹豫的加入到制裁中!

当说起波兰的历史,一个不得不提的国家就是他的邻居俄罗斯。本同属斯拉夫人种的两国,在今日却成了著名的一对世仇。

先抛开历史上的恩怨不谈,自冷战结束后本有所缓和的两国关系,在近年又突然恶化。

自2010年开始,先后有波兰总统专机在卡廷森林(1940年苏联在这里屠杀了上万名波兰俘虏)坠毁;后有波兰高调宣布北约军队进驻波兰,并在波兰部署针对俄国的反导系统;

又有波兰政府拆除境内的苏联时期的纪念碑,和今年拒绝俄罗斯参与二战胜利纪念日的活动,两国间的关系又降到了冰点。

▲2010年4月10日坠毁在卡廷森林的波兰总统专机残骸

从这两个国家出现以来,似乎,也仅仅是似乎,只有冷战时期,在波兰作为华约总部的时候,两国之间的关系才算得上比较融洽。

除此之外的时间里,两国之间充斥的只有敌对、战争和复仇。究竟是为什么,自诩为“斯拉夫盟主”的俄罗斯却从未把波兰当作自己人?

▲2019年9月1日为二战爆发80周年纪念,波兰在纪念仪式上邀请了40国的官员(包括德国),却没有邀请俄罗斯,俄罗斯批评波兰“愚蠢且自卑”

一、同根同源不同命

波兰和俄罗斯所属的斯拉夫人起源于现代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河谷,但在公元4世纪由中亚游牧民族入侵欧洲所引发的欧洲民族大迁徙中,斯拉夫人分成了三支着三个不同的方向迁徙一支向西,来到了现代的波兰、捷克地区,

被称为西斯拉夫人;

一支向南,越过喀尔巴阡山脉达到巴尔干半岛地区,

被称为南斯拉夫人;

还有一只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向东进发,成为现代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的祖先,

被称为东斯拉夫人。

▲8-9世纪斯拉夫迁徙后斯拉夫人的分布

在三岔路口,命运将斯拉夫三兄弟推往了不同的方向。

南斯拉夫人因为巴尔干复杂的民族情况和拜占庭帝国的强大控制力,迟迟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东斯拉夫人则在862建立了基辅罗斯(莫斯科大公国的前身),虽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留里克家族本不是东斯拉夫人而是来自北欧的诺曼人,但他们很快被斯拉夫人所同化,基辅罗斯还是属于东斯拉夫人的国家。

而西斯拉夫人中的波兰部落在统一了周边的其他斯拉夫部落后建立了波兰王国。

在基辅罗斯和波兰王国建国的年代,

罗马帝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取而代之的则是东部的东正教拜占庭帝国,

和西部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的天主教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1100年的欧洲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波兰和基辅罗斯分别受到了这两大帝国的影响。

离神圣罗马帝国更近的波兰人放弃了古斯拉夫语和斯拉夫多神教信仰,而是从日耳曼人那里接受了天主教信仰,也用拉丁字母重新发展了古斯拉夫语(发展至今为波兰语)。

而基辅罗斯的东斯拉夫人也和他们的兄弟一样放弃了原始的语言和信仰,不同的则是他们

接受的是来自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

和由拜占庭传教士西里尔创造的西里尔字母(现代俄语乌克兰语依然沿用西里尔字母)。

自大迁徙以来,联系东斯拉夫人与西斯拉夫人之间的最后一根纽带古斯拉夫语和斯拉夫多神教就此被斩断

,原本的同胞兄弟也在历史进程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不同的命运。

二、逐鹿东欧

或许是同胞兄弟间的默契,4世纪离家,10世纪末接受基督教,12世纪陷入封建割据,14世纪开始统一进程,又在16世纪开始对外扩张,波兰人和俄罗斯人虽然不在一国,却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

然而这种默契不仅不是什么幸运的事情,反而还是不幸,还成为了两国间结下仇怨的初始原因。

当两国同时在16世纪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之时,却发现唯一的扩张方向,就只有对方的国家。

对于波兰而言,西边是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南边是奥斯曼帝国,北边是波罗的海;而俄罗斯的情况也是如此,东边贫瘠的冻土,南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北边则是冰封的白海和苦寒的芬兰地区。

▲两国之间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的乌克兰平原成了两国争夺的焦点

1558年,在伊凡四世治下国力大增的俄国迈出了向西扩张的第一步,发动了对利沃尼亚骑士团(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一带)的利沃尼亚战争。

这场战争俄国先胜后败,在利沃尼亚骑士团已经基本丧失抵抗能力的时候,利沃尼亚战局却受到了来自波兰的干涉。

▲俄军在利沃尼亚战争前期的进军路线

1569年为应对来自东方的威胁,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宣布合并,组成波兰立陶宛联邦。获得了原属立陶宛的乌克兰平原之后,波兰国力大增,随即出兵利沃尼亚,与俄军作战。

面对强大的波兰军队,加之鞑靼人和瑞典王国也乘机出兵俄国,多面受敌的俄国被迫与波兰媾和,割让了利沃尼亚和白俄罗斯北部的大片领土。

深知俄国实力的波兰人自然不会觉得俄国带来的威胁会因为这一次失败而消失,而伊凡四世去世后俄国内部出现的继承问题也给了波兰进一步打击俄国的机会。

持续的战争中俄国不断的败退,在1610至1612的两年间,波兰军队甚至占据了俄国首都莫斯科,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支成功占领过莫斯科的军队之一。

虽然之后俄国成功将波兰军队逐出莫斯科,但依然失去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大片领土,之后发动的反攻也未能对波兰造成实质性伤害。

▲波兰(白),立陶宛(红),俄国(绿),1569-1618年被波兰占领的俄国领土(粉)

16世纪中叶开始的与波兰的一系列战争带给俄国人的阴影和仇恨不可谓不深。俄国人刚刚迈出扩张的第一步,就遭到了老邻居的当头一棒。东欧平原上的逐鹿还在继续,波俄间的仇恨也在继续加深。

三、冤仇易结不易解

在任一个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都是利益关系。

只要有共同利益,便是如同英法一般,经历过中世纪的数百年战争后,又经过殖民时代的数百年争霸,积怨已深的两国却能在日渐崛起的德国面前放下成见,组成联盟,可见,在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是至上的。

但不幸的,波兰和俄国之间并没有这样的共同利益。

而更可悲的是,在这对斯拉夫兄弟眼里,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唯一方式,就是“灭掉对方”。

1618年的波俄战争结束后,

围绕着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就是俄国在战争中失去的领土,波兰和俄国之间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拉锯战。

在这一系列的拉锯战中,从表面上看双方势均力敌互有胜负,辽阔的疆域和强大的军队让波兰看起来依然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大国,但在事实上,

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向俄国倾斜。

此时的波兰虽大,但却有些“虚胖”。

在强大的军事实力之下,波兰国内的问题其实已经非常严重。

与俄国的战争只是在徒耗国力,而并未给波兰带来多少如领土和人口这样实质上的好处;

同时民族问题也开始显现,乌克兰人、哥萨克人、普鲁士人、鞑靼人,与主体的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诸民族开始谋求摆脱波兰的控制。而更为根本的,波兰特殊的联邦制和选举君主制使得国内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起义领导者进入基辅城

种种问题导致了一个对波兰人而言的可怕结果1648年,在俄国的支持下,乌克兰的哥萨克人联合当地农民发动了起义,

最终导致波兰失去了对乌克兰的控制,也标志着波兰由盛转衰的动荡年代大洪水时代的开始。

而此时的俄国的情况与他的敌人恰好相反,虽然在长期的拉锯战中俄国也没从波兰那里得到什么好处,

但他们却在向东方西伯利亚方向和向南方草原的扩张中攫取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面对动乱中的波兰,俄国人看到了复仇的机会,不仅向暴动的乌克兰哥萨克提供帮助而逐渐将乌克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更是在1654年直接出兵波兰,收复了他们在上一次战争中失去的土地,波俄之间实力的平衡被彻底打破。

▲同时期俄国的不断扩张

经历过大洪水时代,失去大量领土和人口的波兰也失去了他的大国地位,东欧霸权被俄国人牢牢地把握在手中。野心与实力一起膨胀的俄国人的下一个目标是称霸欧洲,横亘在俄罗斯西部的波兰就又成了俄罗斯向西欧扩张的阻碍。

加之之前首都的沦陷,

俄国人心中对波兰,已经说不清是仇恨或是恐惧,或是二者皆有,他们唯一明确要做的事情或许就是“彻底毁灭波兰”。

接下来的日子里,俄国对波兰采取了双拳出击的政策,在进行持续的军事打击的同时,对波兰的瑟姆议会施加影响(波兰与立陶宛联合后采取的是特殊的贵族共和制,由贵族组成的瑟姆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甚至波兰国王也是由瑟姆议会选出),使亲俄的贵族进入议会。

俄国在波兰的肆意妄为自然引发了波兰爱国贵族的不满,在1763年俄国叶卡捷琳娜女皇强迫瑟姆议会选出一位亲俄贵族成为波兰国王时,

爱国贵族的不满彻底爆发了。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部分波兰贵族掀起爱国革新运动,意图加强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独立。但这一运动引发了俄国的恐慌。害怕波兰革新后会继续与自己对抗,俄国决心将波兰从地图上“抹去”。

1772~1795年间,俄罗斯帝国联合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三国分三次瓜分了波兰的全部领土,波兰就此亡国。

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普鲁士分得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分得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而得到最多的,自然是俄国,46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国人收入囊中,占原波兰领土的比例超过了60%。

▲俄普奥三国对波兰的瓜分

俄国人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进入波兰,随着俄军进驻波兰,大批的波兰爱国贵族、艺术家、平民遭到了俄国的迫害,被驱逐、流放甚至杀害。这样的残酷暴行让波兰人心中对俄国人仇恨又加深了。

上百年的战争、屠杀、侵略、亡国、灭种,两国间的仇恨到了这一地步,解决不了也算平常。

四、死结

亡国123年后,波兰得以复国。123年间,世界已经换了一个样子。123年,波兰和俄罗斯的故事还没有迎来结局。

1917年,沙皇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宣布废除沙皇俄国时期所签订的一些具有侵略性质的条约,其中就包括三次瓜分波兰的条约。

而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另外两个参与瓜分波兰的国家奥地利和德国也趋于崩溃。

这一切,都为波兰的复国创造着条件。

1918年11月新的波兰第二共和国在华沙成立,并在次年的巴黎和会上得到了承认。但新生的波兰却有着不小的野心,他们并不满足与巴黎和会所划定的边界,而是希望恢复到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之前的波俄边界。

于是,波兰向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发动了军事进攻,重了波俄间的大规模战争。

▲1919年战争爆发之初的战线

而另外一边的苏维埃政权也同样有着不小的野心,在击败了波兰军队的进攻后,苏维埃红军乘势攻入波兰境内,兵锋直指华沙。

正在所有人都认为波兰将要失败的时候,苏维埃红军却在华沙城下意外失利。

战事使得国内局势并不稳定的苏维埃俄国不得不做出了让步,1921年,俄国在与波兰的合约中将波兰所要求的领土割让给波兰,同时也承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独立。

▲战后的国界(独立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又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加入苏联)

这一场战争不仅加剧了波兰民族与俄罗斯民族之间的矛盾,还使得18年后两族间的矛盾再一次升级

1939年,为了收复在波苏战争中失去的领土,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再一次瓜分了波兰。波兰再次亡国。

▲1939年苏联和德国对波兰的再次瓜分

二战欧洲战场

二战中虽然又发生了卡廷森林惨案、苏联对华沙起义的作壁上观等一系列事件,但都被战后波兰和苏联在华约组织下的合作所暂时的掩盖。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两国都放下了仇恨,

在华约的框架下,苏联只不过是做到了当年俄罗斯帝国没能做到的事情把波兰变成自己的"附属国"。

矛盾不仅没有在这样的“合作”下缓和,还因为苏联对波兰的压迫和干涉而进一步激化。当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的控制力下降的时候,

波兰几乎是立刻抛掉了与苏联有关的一切,重新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

▲华约组织的标志,作为总部的波兰被放在了中间位置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大环境的整体平稳,两国的仇恨也就没有表现出来。但从波兰脱离苏联10年后就加入北约来看,波兰人还没有忘掉俄罗斯的威胁;而俄罗斯不断加强对飞地加里宁格勒的控制,也标志着俄国人从没有放弃向西前进的目标。

近年两国关系的再一次恶化,既是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也是数百年恩怨的凝结。

不知道在两族人的心中,在矛盾和仇恨之下,对斯拉夫这个名字,还是否有着任何一丝的归属感;也不知道,他们的仇恨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延续千年的矛盾,将兄弟变成敌人,波兰与俄罗斯的世仇

波兰与俄罗斯,同为斯拉夫人,却是不折不扣的世仇死敌,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东西斯拉夫民族国家的崛起与争霸之路说起了。

要说斯拉夫人,比较受认可的起源说法是,斯拉夫人发源于高加索山脉和伏尔加河流域。不过波兰却有另一个版本的解释,波兰的说法认为斯拉夫人最初起源于维斯瓦河和喀尔巴阡山地区。所谓东斯拉夫人,不过是一些蹭热点的游牧民族,和东迁的斯拉夫穷亲戚的混合体,是彻头彻尾的野蛮人。

从这里就看出东西斯拉夫人之间存在严重的隔阂,甚至连民族起源都要故意拉开关系。但东西斯拉夫人,也就是波兰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原本并没有那么激烈。根据记载,东西斯拉夫人直到公元9世纪,还能和睦相处。

尽管日常会发生一些纠纷摩擦,但整体上关系上还算过得去,毕竟双方之间并未发生什么大规模战争。西斯拉夫人主要的扩张方向是波拉美尼亚和摩拉维亚,以及摩尔多瓦。东斯拉夫人主要的扩张方向是俄罗斯,乌克兰和乌拉尔地区。

时间到了10世纪,双方的分歧彻底爆发,其中一个原因是双方的边境开始出现大面积的重叠,而主要原因是西斯拉夫人在此前接受了西罗马化与基督教,东斯拉夫人接受了东罗马文化和东正教。要知道东西罗马在宗教和政治上是完全对立的,这也影响到了西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的关系,双方开始为了宗教发生越来越多的争斗。欧洲那片地区的宗教争端,在古代那一向是你死我活,没有中间值,自然矛盾有多激烈也就可想而知了。

1018年,东斯拉夫人爆发了王位争夺战争,被赶出基辅的施维雅托波尔克亲王,向波兰王国求援,从而引了大批波兰军队进入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波兰军队最终攻占了基辅,但波兰国王波列斯瓦夫一世背离了诺言,他并没有将基辅罗斯交给施维雅托波尔克,而是自己宣布加冕为全斯拉夫人之王。

波兰军队在乌克兰掠夺财物的行为激怒了东斯拉夫人,于是爆发了大规模起义,最终波兰人被赶出了乌克兰。但波兰军队已经搜刮走了大量财富,还把基辅城洗劫一空,同时还抢走了雅罗斯拉夫亲王的妹妹。尽管起义军收复了乌克兰大部分地区,但切尔文地区仍旧被波兰军队牢牢控制着。

实际上双方之前也因为这座城市展开过一些战斗,只不过这一次矛盾彻底激化,一发不可收拾了。雅罗斯拉夫亲王和蒂姆斯拉夫亲王用了足足12年时间,才重新夺回切尔文。可仅仅三十年后,战争就再一次爆发,这一次是波兰国王波列斯瓦夫二世发动的战争,他很快就攻入基辅,据说他使用宝剑在基辅王宫的黄金大门上留下了一个缺口,以宣示自己再次征服基辅。

此后波兰与罗斯诸侯们断断续续打了将近一百年,直到蒙古军队如同一股野火,席卷了整个南俄草原,将罗斯诸侯军队和波兰军队统统打翻在地,这才给了东斯拉夫人重新联合到一起的机会。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罗斯诸侯们可以说是丑态百出,面对无法战胜的蒙古人,他们选择了献媚和屈服。而波兰先后几次集结全国之力,对抗蒙古军队的入侵,并在波兰西部地区维持了一条相对稳固的防线,虽然在野战中无法对抗蒙古人,但蒙古人似乎在攻陷华沙和克拉科夫之后,就对继续西进失去了兴趣。因此波兰一直认为自己抗击蒙古入侵,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同时鄙视罗斯诸侯们被打得屁滚尿流,只能依靠献媚苟活的行为,对自己这个倒霉邻居下起手来,那自然是更加凶狠。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成立,使得西斯拉夫人获得了空前强大的力量。强大的力量也带来了民族主义,西斯拉夫人严重排斥东斯拉夫人,在西斯拉夫贵族眼里,东斯拉夫人连做奴隶都不配。尽管有部分波兰贵族试图重新建立一个波兰立陶宛俄罗斯大联邦,来统一斯拉夫世界,但都因为那些持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贵族阻挠而失败。由于错误的滥用民族主义,波兰就这样错过了统一斯拉夫世界的最后一次机会,还彻底将东西斯拉夫对立起来。

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强大时,他们日常掠夺东斯拉夫人定居地,甚至先后三次攻入并焚毁莫斯科,可以说是欧洲东部最强大的帝国也不为过。后来伊凡四世登基并驱动军事改革,吸纳了大量信仰东正教的蒙古人作为打手,才使得俄罗斯总算有了和波兰对抗的能力。

从此之后形势逐渐逆转过来,变成了东斯拉夫的俄罗斯日常针对西斯拉夫的波兰。尤其是在17世纪爆发的俄波战争,更是空前激烈。双方的战线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沿岸,战争打了足足13年。

尽管波兰在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战术性胜利,却未能挽救遭到的战略局面,最终波兰只能同意将斯摩棱斯克和基辅等地区归还俄罗斯。斯拉夫人之间的领土争端可以说是无聊至极,如果说欧洲贵族们争夺领土,还需要在意脸面寒暄一下法理,那么斯拉夫人之间的领土争端,并不存在明确的法理,本来他们也很难说清楚到底谁占理,最后只能用拳头来决定胜负。波兰即使在弱小的时候,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这种拳头外交思想。而在强大的时候,那是敢同时把周边所有国家都得罪一遍的角色。可是当由盛转衰时,那就难免墙倒众人推了。

到了18世纪,波兰的处境可以说是空前的糟糕,普鲁士和俄罗斯相继崛起,而波兰立陶宛联邦则因为贵族纷争变得越来越弱。按理说,这种时候,夹在两个崛起的强国之间,那就要权衡利弊,尽可能地平衡外交关系。但波兰可没这个什么连横合纵的打算,好歹祖上也阔过,也暴打过日耳曼汉斯和东斯拉夫糙汉子,怎么可以向这些“暴发户”低头。于是波兰立陶宛联邦成功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瓜分吞并。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波兰先后三次被瓜分,基本上都是同一伙人干的,每次都少不了日耳曼人和东斯拉夫人。那么波兰人最讨厌谁呢?当然是东斯拉夫人,因为波兰在向神罗朝贡附庸期间,文化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神罗的影响,甚至爵位制和选帝侯制都是从神罗那里舶来的。而作为东斯拉夫人的俄罗斯,对波兰文化的影响相对就比较少。

尽管俄罗斯推行大斯拉夫民族主义,试图同化占领区中的波兰西斯拉夫人。但波兰人口也不少,哪怕是东波兰人口也有千万有余。而俄罗斯地广人稀,加上波兰人极高的民族意识,以至于俄罗斯始终无法吸收消化波兰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波兰终于得到了复活机会,一同复活的还有扩土面积退缩回“龙兴之地”的立陶宛。这一时期隔壁的沙俄陷入了内战,于是波兰借着支援白俄军的幌子派出了干涉军。不过他们可不是真心支持什么白俄军,波兰军队的目的是重建强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收复”(占领)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莫斯科以西的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等地区。波兰军干脆把白俄军和红俄军打包一起暴打一顿,期间还不忘了侵略立陶宛。

华沙城下的胜利可以说是波兰近代军事史上最大的一次胜利,波兰军队成功击溃了苏俄红军,并迫使苏俄同意割让白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西部地区,捎带手还屠杀了大量苏俄红军俘虏。当时领导波兰的毕苏斯基也确实不是一般人物,波兰在他的带领下工业经济飞速发展,很快就在上世纪20年代一跃成为了欧洲第六强国,军事实力丝毫不逊色于魏玛德国和苏联。战争的胜利和飞速的发展,给了波兰人空前的民族自信,他们相信重建联邦指日可待了。

按理说,历史上曾经两次夹在强国之间,最终被瓜分,多少也应该吸取教训了。可波兰偏偏就没有吸取教训,在整个20到30年代,波兰国防战略里有一个重点防御方向和一个重点进攻方向,防御即指防御魏玛德国的军事威胁,进攻即指对苏联做出进攻态势,施加军事压力,迫使苏联不敢轻举妄动,以获取外交上的优势地位,甚至在必要时刻武力占领白俄罗斯和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地区。

同时波兰也曾经扬言威胁魏玛德国,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时,波兰出兵从德军眼皮下抢走了特申。还在东部搞了一次以进攻苏联为目标的军事演习,这也就导致德国和苏联都很讨厌这个夹在中间不知进退的邻居。

结果波兰在1939年遭到了第三次瓜分,波兰人对于第三次重蹈覆辙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那就是苏联,也就是东斯拉夫人背刺,才导致波兰战败。不然按照战争爆发前的宣传,波兰单方面和德国作战,波兰军队不超过三个月就能兵围柏林,迫使德国退出战争,“收复”(占领)波拉美尼亚和萨克森西里西亚全境。

二战全面爆发之后,波兰作为占领区,为德国提供必要的弹药和粮食补给,甚至是仆从军。为了进一步拉拢波兰人跟随自己一切打苏联,德国向世界公开了卡廷森林惨案,这一惨案至今世界闻名,波兰日常拿它指责苏联和东斯拉夫人残暴,但从来没有人提及当初被屠杀的苏俄红军战俘。

二战进行到了1944年,苏军兵临华沙,波兰终于迎来了一次摆脱德国统治的机会。起义军在与苏军交涉时,苏军方面曾提出基于部队目前疲惫不堪,且几次渡河作战均未能建立桥头堡,因此波兰人应该延迟华沙起义时间。但华沙城内的起义军还是强行起义,这一下也打乱了苏军的节奏,苏军和波兰集团军不得不冒着德军的火力再次强行渡河援助起义。

这里要说一句,在华沙起义中,以前军人为主的波兰国家军和由工人,学生,知识分子构成的波兰起义军貌合神离。早在之前和苏军谈判时,波兰国家军代表就要求苏军在解放华沙之后立刻退出波兰全境,同时还要为波兰提供接下来对抗德国所需的武器弹药,粮食药品和黄金。

而在华沙起义期间,一些波兰国家军高级指挥官甚至坐视由学生,工人,知识分子组成的波兰起义军被德军消灭。波兰国家档案馆更在2015年,公开了一份二战德国驻波兰情报机构的录音档案,录音中一名波兰国家军高级军官将起义情报提前出卖给了德国人,让德国人提前做好准备,以阻止亲近苏军的武装起义组织将华沙交给苏联人。

那么波兰国家军在出卖了起义军之后做了什么呢?他们大肆宣扬仇恨苏联的思想,将德国人摧毁华沙,说成了苏联人摧毁华沙。煽动波兰人袭击苏军后勤线,杀害落单的苏军官兵或配合苏军的波兰人。这种极端的精分行为,让人无法理解,或许这就是波兰极端敌视东斯拉夫人的思想作祟吧?只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德军都挡不住苏军,波兰国家军就更没可能挡住苏军了。

二战结束之后波兰在苏联扶持下重新建立了国家,但波兰也彻底失去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土地。加上波兰尽管在苏联扶持下,但苏联对波兰的控制力并不强,苏联扶持的波兰官僚中不缺暗中听从于波兰流亡政府的家伙,因此波兰社会上充斥着强烈的仇恨苏联东斯拉夫人的情绪。冷战结束以后,前苏联各个加盟国一蹶不振,波兰又一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对抗俄罗斯的机遇。

东西斯拉夫人,就是这样在历史长河中,一步步走向了对立,敌视甚至是仇视。或许在遥远的未来,斯拉夫人也永远无法和解并团结在一起。

波兰预测俄罗斯5年后解体:俄杜马议员认为,波兰人游戏打多了

2020年3月12日,波兰Powi?le教育中心举行了一场名为“俄罗斯崩溃在2025”的演讲,法律学者、律师卡兹米尔·弗里茨维奇向波兰各界民众分享了他俄罗斯研究的最新成果。

弗里茨维奇以一副2025年的俄罗斯地图为例,讲解了5年后的具体情况:俄罗斯这个横跨东欧与东北亚的庞大国家,将解体为几十个小国,部分小国或许会组成一个松散的邦联,还有部分俄罗斯土地,最终为其他国家瓜分。

至于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国土面积将大为萎缩并退居至东欧平原,它将与车臣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滨海边疆共和国保持紧张的外交关系。

弗里茨维奇高声宣布,俄罗斯的崩溃或瓦解问题已是当代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力量平衡。

波兰作出这一预测后,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德米特里·尤尼评论称,波兰人角色扮演游戏玩得太多,玩游戏玩魔怔了。历史上,波兰曾经解体或被瓜分过数次,不少人患有极端的狂躁症。

因为臣属过俄罗斯的关系,很多波兰人做梦都想把俄罗斯搞解体,这是一种民族上的自卑和不自信。在当前的波兰,“俄罗斯威胁论”拥有很大的市场,自华沙条约组织解体之后,部分政治家,便一直鼓动波兰人民反对俄罗斯,用于反俄宣传和反俄研究的资金,大多都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国家。

标签: 波兰俄罗斯

更多文章

  • 唐朝迎接三次哈雷彗星回归,对应三次重大灾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哈雷彗星,唐朝

    唐王朝历时289年,其间回归周期76.1年的哈雷彗星出现过三次。它仿佛是一个冷傲的旁观者,每隔七十六年,才跨越万里星海来到大唐。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一种莫名力量的影响,恰好对应了唐王朝三次重大灾难,深刻影响了唐王朝的历史走向。一、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根据历史中的记载哈雷彗星在唐王朝出现的第一次是在公元前

  • 宋代如何继承遗产?户绝财产继承制度挺合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代,继承遗产,宋朝

    关于财产继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之一。在宋代,一个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时代,社会高速发展,宋朝人对私有财产的法制保护意愿达到了空前的强烈,自然,对于财产的继承也呈现出来比以往其他朝代更为强烈的重视。不过,大家可能都多少知道一点,在中国古代男子拥有着绝对的继承权,这几乎是无可置疑的一件事,

  • 扁鹊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历史课本已将其删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扁鹊,扁鹊不存在

    2017年历史界发生了一件大事,经过更新之后的中学历史课本竟然将屈原和扁鹊这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给删掉了!吃瓜群众不乐意了,二位这可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怎么突然间从一线巨星一下子成了三线龙套了呢?是不是小编你在这胡搅蛮缠,没吃感冒药呢?扁鹊到底经历了什么?在中国历史记载里,扁鹊开启中医学的先河,奠基&l

  • 唐代正史称武则天为上位不择手段,杀亲生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武则天杀女儿,唐朝皇帝

    武则天,在历史上有众多殊荣加身­。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中国历史上登基年龄最大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甚至称帝时认为自己的地位与日、月一样高,所以自命为武曌。而武则天在历史上,有多处为世人所诟病:谋权篡逆;将自己的亲女儿杀害嫁祸给当时的王皇后;攻于心计与不择手段仿佛成了武则天的

  • 光禄大夫:千年封建王朝历史上寿命最长的职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光禄大夫,官名

    一、光禄大夫的出现"大夫"这个词,原来指的是一个特定的阶层。西周时,将贵族封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是中层贵族,有自己的封地,能世袭。秦汉时期开始,"大夫"才成为一种职官的称谓,多为郎中令的属官。但是汉武帝设置的"光禄大夫"是个例外,它不是郎中令或者光禄勋的属官,而与御史大夫一样,是独立的职官。

  • 清朝的“国语”是满语,那么汉人做官需要学满语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清朝国语,满语,汉人

    如今满语作为一门基本失去交流作用的语言,除黑龙江个别地区外,现在绝大多数满族人都对其非常陌生。可在历史满语伴随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便成为当时“国语”。而最近几年“清宫剧”层出不穷,我们能看到影视剧中皇帝和大臣们都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语,历史上清朝皇帝和官员

  • 为什么一战与同盟国浴血奋战的法国二战六个周就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法国沦陷,二战,法国

    1940年5月,纳粹德国在西线集中了136个师、3000多辆坦克和4500架飞机,对宿敌法国发动了全面的进攻。而此时的法国,在英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盟军的支援下,也集中了大约135个师在边境线上严阵以待,准备与入侵的德军决一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高潮来临。正当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认为法国会像一

  • 独孤信有史以来的“最牛老丈人” 做三个皇帝岳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独孤信,最牛老丈人,皇帝岳父,皇后,女婿

    俗话说,“女婿半个儿”,在中国古代,有个好儿子固然是家族的骄傲,女儿能够嫁个好的女婿也是家族发展的助力,很多大世家都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家族的地位。老丈人是对妻子父亲的称呼,又叫泰山、岳父、岳丈。老丈人也不是哪个男人都有机会当的,你需要符合两个条件:有女儿,并且能嫁出去

  • 忽必烈的蒙古大军是如何征服了大理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大军,大理国

    很多朋友在去到云南旅游的时候,都不会错过美丽的大理古城。当地的朋友总会告诉你那里曾经显赫的段氏家族,不会忘了告诉你大理王国曾经的辉煌。在后晋天福二年(937),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ldqu

  • 称呼皇帝为什么在唐朝之后由谥号改为用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谥号,庙号

    中国古代的史书在称呼以前的皇帝时,有比较统一的习惯和成例。一般是三到四个字,而且以朝代名称开头,比如汉景帝、汉光武帝、隋炀帝、唐高宗、明成祖等等。不过,这里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唐朝以前的皇帝称呼最后一个字是“帝”,格式是“朝代名+某字+帝”;而唐朝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