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为何灭亡 跟朱元璋子孙数量太大有直接关系

明朝为何灭亡 跟朱元璋子孙数量太大有直接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11 更新时间:2023/12/26 7:53:13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建立大明。朱元璋从一个流浪四方靠乞讨为生的小和尚,经过三十多年的人生拼搏,华丽变身,在他四十岁时成为东方大国的一代雄主,万民敬仰的上天之子,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朱元璋的成功逆袭,也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雄主,向权力游戏的魔方中进发,都想成为像朱元璋一样抒写历史的有为君王。然而,封建时代已经到了终点了……

在朱元璋的主导下,大明帝国开始推行各种各样与旧朝不同的制度,希望在体制上与元朝彻底割裂,给新创立的大明王朝注入勃勃生机。朱元璋保持了自己一贯的强势作风,使得大明帝国的崭新体制很快至上而下的融入到社会各个层面,效率之高,堪称中国历史之最。这些动作无论有多么剧烈,多么庞杂,多么让社会大众感到地动山摇,但他最主要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化以他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或者说是为了强化朱姓王朝的集团统治。因此,在狂风暴雨式的权力转型中看,就出现了一大批被朱元璋封王封侯的宗室子弟、功臣集团。一代暴君朱元璋不谈功绩只谈人品与畜生无异

这项制度本来也无可非议,尤其在新朝建立的时候,历朝历代都会出现一大批新贵阶层,皇亲国戚、王侯将相、文武功臣等等纷纷走上金字塔顶端,开始享受特权阶层带来的荣耀与富贵。既然是历史的惯例,当然就无法看到他的弊端。但一项制度的设立和推行,也往往有内在的运行规律,一般来说,刚开始都充满鲜活灵动,似乎也能推动某个社会层面的进步。

在所有皇帝中,朱元璋都算是很能生的,儿子二十六个,女儿十六个,共四十二个子女,其中最小的皇子朱楠和最小的公主宝庆,就分别是他在六十六岁和六十七岁时所生,真是老当益壮。当他的第二十四个儿子朱栋出世时,朱元璋的孙子朱允文都已经十一岁了。

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中,最具军事才华的应该是老四朱棣,不说靖难之役他以一隅而抗天下,终破南京的战绩,单说他一生五次御驾亲征漠北,无一败绩,在历史上都是极少见的。那么除了老四朱棣之外呢,朱元璋的其他二十五个儿子谁最能打呢?

说实话,朱元璋的这些儿子们大多也都是普通人,一辈子要么庸碌无为,如十八子岷王朱楩、二十一子沈王朱模、二十二子安王朱楹、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二十四子郢王朱栋、二十六子蓼王朱楠,要么喜好诗词文学,如五子吴王朱橚、十子鲁王朱檀、十一子蜀王朱椿、十二子湘王朱柏、二十子韩王朱松,要么甚至是骄纵枉法,如二十五子伊王朱?。

另外不沾军事武功的还有被朱元璋问罪自杀而死的八子潭王朱梓、早逝夭折的九子朱杞,二十六子蓼王朱楠。最特殊的老大太子朱标是被朱元璋当作接班人培养的,一心学习经史子集,以便治国,至于打仗,老朱根本就不让他碰的。

剩下的十位皇子中,有过军功的还有六子楚王朱桢曾参与平定贵州、云南、湖南诸族叛乱,七子齐王朱榑曾跟随兄长朱棣北征元蒙诸部。但这两位皇子都是小规模作战,而且大多不是主将,而是偏师。

朱元璋所有皇子中军功最盛的还是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明初九大攘夷塞王,分别是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十三子豫王朱桂、十四子肃王朱楧、十五子辽王朱植、十六子庆王朱栴、十七子宁王朱权,以及十九子谷王朱橞。

但这些人的军功跟朱元璋还在时的朱棣也都没法比,如秦王朱樉只是有部下平定过洮州叛番;晋王朱棡、豫王朱桂、肃王朱楧、庆王朱栴、谷王朱橞等除了领兵出塞巡视,就是筑城屯田,根本就没怎么打过仗。

唯一能跟朱棣匹敌的还是十七子宁王朱权。当时朱权镇守喜峰口外的大宁(赤峰宁城),甲兵八万,战车六千,下属蒙古朵颜三卫骑兵更是骁勇善战。

朱元璋在时,朱权多次出塞作战,屡立战功,以善于谋略著称。朱棣起兵时最忌惮的就是他,于是先下手为强,以求救为名进入大宁城,不仅将朵颜三卫诳入自己麾下,还将朱权胁迫入了靖难大军中,为其草拟檄文。最终朱权落得个迁藩南昌,郁郁而亡的结局。

纵观朱元璋二十六子,除了真正能称为军事天才的燕王朱棣外,当属十七子宁王朱权最善打仗了,但他擅谋而不果断,终究还是不如朱棣。

明朝的藩王制开始是没问题的,久而久之,这个制度日积月累堆积起来的毒素也就慢慢会成为一个巨大肿瘤,对社会体系的健康带来巨大的腐蚀,甚至会成为毁灭自身的一个定时炸弹。

1644年3月18日是大明崇祯皇帝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天。夜里,当他得知李自成的农民军攻陷北京外城的消息以后,这个一心想恢复大明帝国荣耀的皇帝一下子希望破灭,拔剑砍死袁贵妃,接着又用剑指着皇后自杀,然后他又砍伤大女儿坤仪公主,杀死只有几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几个年纪轻轻的嫔妃也未能幸免,被崇祯皇帝乱刀砍伤。

心死的崇祯皇帝此刻身边除了太监王承恩外,其他文武百官早已逃之夭夭。他让王承恩取来一壶酒,两个人开始对饮起来,直喝得酩酊大醉,才率领几十个太监准备突围出去,结果冲了几次,根本冲不出去。万般无奈之下,他拉着王承恩来到万岁山,在东边的一个槐树上把自己吊死在上面。

如果不算清初那几个短命的南明小朝廷,以崇祯皇帝身死作为大明帝国国破的标志性事件的话。明朝从朱元璋1368建国开始,到崇祯1644年国破算起,大明帝国的立国时间为276年。不长也不短。

为何看上去牢不可破的大明王朝这样不堪一击,瞬间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王朝如果一一排铺来看,数大明的中央集权最为集中,很多地方超出了秦始皇的大秦帝国,其集权之高度集中可见一斑。

那么,这么一个王朝为何也没有跳出历史的周期性,会快速走向灭亡呢?其实,明朝的灭亡有很多原因,有人说是崇祯皇帝擅杀大臣袁崇焕自毁长城而导致,也有人说是明朝宦官当权所导致,更有说人,是明朝的党派斗争太过激烈,才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不管站在任何一个角度评价明朝的灭亡,都会有一定道理。

崇祯皇帝虽然年轻有为,一心想光复大明往昔的荣耀,但他确实在管理帝国中枢的时候,犯过很多错误,包括摊派税赋,包括擅杀大臣,包括对陕西农民起义军、关外大清崛起等方面政治上的短视,种种做法,确实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进度。

此外,明朝的党争汹汹,朝臣喜欢相互攻讦,致使很多有才能的大臣都得不到善终,政治上的腐败像一剂催化剂,是大明帝国在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努尔哈赤、皇太极已经把战略目标锁定在推翻大明帝国这一方向上来,而大明君臣却天真的认为,满清鞑子并无意中原,只要守住山海关就可以了。

结果可想而知,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关内。即是没有李自成攻陷北京,如果不出意外,1644年这一年,也注定是清军攻陷北京的一年。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很明显的瑕疵,对大明帝国来说,都是要命的死结。但却无人知道。

其实,在了解大明帝国倾覆的原因,探究它快速崩塌的起因时,有一个事情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明朝开国时期确定的分封制,可以说,它才是大明倾覆的罪魁祸首,是大明王朝最终倒塌的致命内伤。

分封制并不是朱元璋的独家发明,早在周朝时期,周天子就开始大肆分封诸侯,把周家的子子孙孙以及沾亲带故的宗族亲戚,几乎都分封到全国各地去。随着历史的发展,分封制最终导致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争。后来秦始皇取得天下,改分封制为郡县制,结果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立国仅15年,成了一个短命王朝。

刘邦取得天下之后,总结前朝经验,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政治管理体制,让大汉王朝有惊无险的存在了四百年历史,称得上一个长命王朝。至此以后,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基本沿袭着分封制和郡县制相互并存的这么一个现状。到了大明帝国时期,作为靠自己真本事得来天下的朱元璋,当然也喜欢在历史长河中显摆朱姓天下的存在感,为此,他集思广益的设计出一套独特的制度,这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制度,因为文章主题,这里我们只说他的分封制。

朱元璋是穷苦出身,一旦得了天下,就像历史上其它开国皇帝一样,总想把朱姓的江山社稷万代传承下去。内心有了这个强烈的冲动,行动上就要及时跟进,这叫知行合一,老朱在这方面绝对比较超前。在朱元璋设计的分封制里,皇子要封亲王,亲王嫡长子要立为世子,长孙要立为世孙。

亲王其他的儿子要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郡王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及以下皆奉国中尉。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凡尚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并曰驸马都尉。其尚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者,并曰仪宾。一看便知,这是朱元璋对自己儿女们非常落地的一个安排。

如果把朱元璋这些女儿们放在全国整盘人口基数里去看,似乎并不多,因此朱元璋不仅给钱给粮,还给军队,和历史上很多皇帝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子、女婿镇守四方,确保朱家江山不被其它姓氏替代。

但是,让朱元璋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刚去世,皇孙朱允炆的江山社稷不到四年功夫,就被自己的老四朱棣给取代了。朱家的江山虽然是家族内部的一个替换,但有些变化还是存在的。老四朱棣一改老爸朱元璋的做法,将那些分封到各地兄弟们的兵权收了回来,只保留了给钱给粮给地的权利。这么做,看上去是让朱棣的江山踏实了很多,但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朱元璋有26个儿子,我们先来看看他这些儿子都是谁,皇长子朱标,本要继承帝位,后因死亡,由长孙朱允炆继位;次子朱樉次子,封秦愍王;三子朱棡,晋恭王;四子朱棣,封燕王,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五子朱橚,封周定王;六子朱桢,封楚昭王;七子朱榑,封齐王;八子朱梓,封潭王;九子朱杞,封赵王(幼殇);十子朱檀,封鲁荒王;十一子朱椿,封蜀献王;十二子朱柏,封湘献王;十三子朱桂,封代简王;十四子朱柍,封肃庄王;十五子朱植,封辽简王;十六子朱栴,封庆靖王;十七子朱权,封宁献王;,十八子朱楩,封岷庄王;十九子朱橞,封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二十子朱松,封韩宪王;二十一子朱模,封沈简王;二十二子朱楹,封安惠王;二十三子朱桱,封唐定王;二十四子朱栋,封郢靖王;二十五子朱?,封伊历王;二十六子朱楠(幼殇)。

朱元璋这26个儿子,除了夭折二人,一人废为庶人外,其他23个都是实打实的亲王。看着不起眼,又无实权的这些亲王们,很多人一定认为这事情放在明朝,不过就是一件非常稀疏平常的事情。实际上,却为明朝灭亡种下了一个肿瘤细菌,开始慢慢生根发芽,并最终成为明朝的一个毒瘤。

为什么说朱元璋分封儿子们这件事会成为明朝的一个毒瘤呢?这就不能不提另外一个制度了,皇庄制度。可以说这个制度是分封制的一个产物,它是以大明王朝皇帝为核心的皇族、勋戚贵族为核心的权贵们,兼并土地的一种制度,两种相辅相成,彼此影响。

在朱元璋和朱棣时期,明朝的分封制之下,并未有皇庄制度,但到了明仁宗朱高炽这一代皇帝,他开始给自己的兄弟以及儿子们赏赐田园以及大批的土地。例如,他给赵王朱高燧赐予了田园,作为赵王的皇庄,成为赵王的私产。

这是一个不好的开端,它大开了明朝宗亲贵胄与民争地的潘多拉盒子,。这也是一个与民夺地的政策,本来国家是你们朱家的,土地是交给农民来经营,既能维持国家的收入,也能让农民有个赖以生存的根本。但这个皇庄成了皇亲贵胄一项圈地运动,并逐渐流行起来,成为此后所有大明皇帝执行的一种惯例,害怕就害怕在这里,一旦成为惯例,就是不成为的法律,人人效仿奔涌而不甘落后。

在这里,简单举几个皇亲贵胄圈地的例子。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嘉靖皇帝赐给景王朱载圳德安府七处田庄,孝感、汉川四处田庄,共计900多顷土地,另外还有河南卫辉府、宁山卫田地200多顷,开封府、怀庆府田产600多顷,再加上其它等等地方,嘉靖皇帝赐给景王的土地多大四万顷以上。再看看明神宗万历皇帝赐给兄弟和儿子们的土地,更叫人瞠目结舌。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赐给弟弟潞王朱翊镠景王遗留下的田庄四万顷,后来,又觉得亏待潞王,又下令群臣“再查相应地土,不妨数外加给”。

除了兄弟们能得到田庄,儿子们更不例外,比较有名的就是福王朱常洵,这是万历皇帝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他本来打算是想把江山传给这个儿子,但大臣们死活不肯,只好把他送到河南封地。万历皇帝一次性把全国200万亩土地赐给了儿子。河南的官员凑不齐这个天文数字的土地,万历就下令“并取山东、湖广田益之”。

从以上两个皇族圈地的案例,我们就能看出明朝中后期皇族圈地的现象有多么严重,这只是个案,那么,如果加上朱元璋开枝散叶出来上下几十代人,这个数字就非常庞大了。

首先,我们看看从朱元璋开始,通过几十年繁衍生息,他所衍生出的子孙数量。朱元璋时期,亲王23人,这个名单我在上面已经一一明确。另外还有一些郡王和将军,一共有49人,这一数字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几乎成几何倍数增长,到大明穆宗朱载坖时期,人数剧增到28924人,是朱元璋时期的700倍。

这是老朱的直系子孙的数量,而整个皇族的人数就更让人吃惊,据记载,万历二十三年,宗族谱牒登记在册的人数是157000人,到了万历四十年,就已经突破60万大关。基数越大,增长的速度也就快。人数增长的越快,大明王朝的负担就越重,这些负担最终都分摊在老百姓头上。

这是一个特权阶层,他们不用劳动,不用下田,不用做生意,却占有了国家大片土地,吃饭穿衣等一切开销全部由国家承担,像寄生虫一样附着在国家的肌体上,吞噬着这个肌体里最新鲜的血液,久而久之,就成为一个无法切除的毒瘤。

田地都让他们占走了,那么到底占了多少呢?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11年),四川巡抚给我们给出了答案,这个巡抚叫孙贞一,他写给上级机构的一个文书里说,成都平原靠近都江堰最肥沃的一片土地,有70%被蜀王一府尽占。看得出,这个孙巡抚是个有良心的官员,为这个事情气愤不平,大有为民喊冤的势头。

其实,这个现象不独四川有,全国都有,分布在全国60万的朱家子弟,都有自己的田园。当时的文学家汪价,在他的《中州杂俎》一书里写了这么一首诗,诗云:“中州地半入藩府”,“惟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开封的周王,还有福王等等数不胜数的朱姓王,把整个河南的土地圈占了大多数作为他们的皇庄。一直到明朝末年,散布在全国的朱姓王还有35个。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心里也就能大概知道当时皇族圈占土地有多么严重,老百姓能种的庄稼又有多少。

历史上,往往把推翻一个王朝建立一个新朝当做人们奋斗的目标,但是,当新朝建立之后,新气一过,老百姓的日子却并不见得有旧朝好。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就是个鲜明的例子,这种分封制之下的产物,导致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但如果仅仅圈占土地之后不再扩大,也许老百姓的日子可能还凑合着继续过下去,但地方豪绅、官吏的层层盘剥,给本来就无法解决温饱的农民雪上加霜。

地方豪绅、官吏对朱姓贵胄的不但给钱给粮,而且给土地,这种用土地巴结权贵的做法在当时叫投献。那么,这些地方豪绅、官吏用来投献的土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是想法设法依靠自己的势力,巧取豪夺了农民的土地。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以土地为中心的交易链,站在上端的是朱姓王,最下面的是难以维持生计的广大老百姓。

崇祯年间,有个叫林俊的官员,在调查这个事情之后,写了一篇《传奉敕谕查勘畿田地疏》的奏章,他在里面写道:“其所赐土地,多时受人投献,将民间产业夺而有之。如庆阳伯受奸民李政等投献,奏讨庆都、清苑、清河三县地5400余顷;如长宁伯受奸民魏忠等投献,进讨景州、东光等县地1900余顷;如指挥佥事沈传、吴让,受奸民冯仲等投献,进讨沧州、静海县地6500余顷。”

林俊所列举的三个案例,投献土地总数达13000多顷,而且他仅仅考察的是京畿地区的几个县。那么,远离皇城的偏远地方,投献之风有多严重,只需一想就能明白很多。

皇帝的子孙通过赏赐、投献等手段获得大量土地,那么那些大宦官、大地主、功勋集团、大官僚难道就会收手了吗?他们怎么会收手呢!只能说他们的手段更直接。这些人利用和皇帝的各种关系,也要求建立自己的田庄,让皇帝赐给他们土地,这种获得土地的手段,在哪个时代叫“乞地”,只要你向皇帝乞讨土地,皇帝就多少会赐给你一些土地。

明朝的皇帝把土地当着自己的私人财物,一旦这些人给他开口,就毫不犹豫的答应,赐给他们金钱,赐给他们土地。根据历史记载,明武宗时期的大宦官谷大用,占有田地达10000余顷。明熹宗时期的大宦官魏忠贤,也霸占土地达万余顷。崇祯皇帝的岳父嘉定伯周奎,一次就要求崇祯皇帝赐给他“赡地700余顷”。

再看看基层的官宦地主,也发疯的通过兼并土地刷存在感。在《豫变纪略》里这样记载道:“缙绅之家,率以田庐仆从相雄长,田之多者千余顷,即少亦不下五、七百顷。”这是一篇河南爆发农民起义后,一个官员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

河南大地主曹、褚、苗、范四大家族的收入,足供明朝九边十年的军事防备开支。江南地区也和北方一样,豪绅田地七八万顷的数不胜数。农民的土地,通过各种形式被朝廷亲王、贵胄、豪绅、官宦掠夺一空,结果是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没有地种。

皇帝要给自己孩子赏赐土地,如果地方政府实在拿不出来怎么办?不急,皇帝有的是办法,拿出土地,拿钱也可以啊!皇帝治国不行,但数学解题能力超强。想来想去,就用“加派”这一招吧!如何加派呢?地方政府不是没有“闲田”吗!那就采用加派税银的办法,折算成银子,每年交上来也可以。具体怎么操作呢?举个例子,福王的庄田分配到河南息县是1157顷,息县拿出这么多田,那就折算成税银付给福王。县里没有这笔银子,就加派给这个县的农民,一直到村,分摊给每户人家,分摊多少,你就缴纳多少。

这样一直持续到明末,农民手里没有土地,却要承担越来越多的赋税。农民承担不起如此繁重的税赋,在本地没有办法生活,只能大量的远走他乡,背井离乡寻找出路。如果这个村子有十户人家,结果逃走了九户,那么这个村子加派的赋税该怎么交呢?是只交一户,还是十户全交?明朝官府选择的是十户全交,剩下这一户没有逃走的人家,要承担村子全部十户人家承担的税赋。这么个交法,简直更强盗没有两样,几乎跟抢没有两样。剩下的这户人家,也只能选择逃走。

这就是大明王朝分封制产生的恶果,由分封制逐渐繁衍出来两个链条,形成了矛盾的两方,一方是越来越庞大的皇亲贵胄数量成几何数增大,一方是失去土地无法生活的农民越来越多,也就是官府口中的“流寇”数量,也同样以几何数增长,最终导致了陕北、河南、山西等地的农民起义成为燎原之势,明朝江山社稷岂有不倒塌的缘由。

更多文章

  • 明朝一被追封的皇帝却引起朝堂震动,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列表,明朝被追封的皇帝

    皇帝,在封建时代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者,也是多少古代英雄豪杰向往的目标,但是往往很多英雄好汉却求而不得。命运弄人,很多人求而不得的皇帝称号,有些人却轻而易举地获得,有的人在生前没有尝过一天皇帝的滋味,死后却被后人追尊称皇帝,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明朝的几位在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幸运儿。众所周知,明朝从开

  • 《千里江山图》这丹青千里,是谁少年豪情落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千里江山图

    我国十大传世名画,曾历经战争磨难,又辗转回国。他们是中国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几笔,是记录古老东方民族悠久历史和大好河山的见证。如今,它们皆是海峡两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分别是:顾恺之《洛神赋图》阎立本《步辇图》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韩滉《五牛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 洛阳究竟是十三朝古都还是十五朝古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洛阳,十三朝古都,十五朝古都,都城,首都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洛阳之所以被称之为“

  • 古代发生交通事故咋办:朱元璋杀人汉文帝罚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交通事故,交通事故

    发生在大明王朝的那场交通事故,成功点燃了一个引信。如果那个在大街上驾车的人提前知道自己会撞到宰相醉酒的儿子,估计他会放慢速度,甚至会步行,或者当天坚决不出门,躲过灾星。然而历史没有假设,他真真切切撞到了宰相胡惟庸的骄横跋扈的儿子。朱元璋影视形象作为权倾朝野的明朝宰相,胡惟庸当然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他不

  • 明朝后宫最狠毒的女人万贵妃,差点害明朝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万贵妃,明宪宗,明孝宗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哪个英雄人物的身边没有个红颜知己的陪伴啊,而作为天下之主的皇帝有三宫六院,身边自然少不了美女的陪伴。可是,皇帝身边的女人虽然多,品格却参差不齐,比如:明宪宗身边的万贵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坏女人”。根据史书记载,万贵妃长相普通,身材更说不上苗条纤细,而且,还

  • 历朝历代壁画之旅,发现艺术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壁画,古代壁画

    壁画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被称为墙上的艺术,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建筑装饰和室内装饰的一类,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可以让空间提升艺术感,今天就看一看那些年壁画走过的历程。石器时代石器时代伴随着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壁画的萌芽时期就在这个时候,并且“艺

  • 中国人口:中国坐稳了3000年的世界第一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人口,中国历朝历代人口,中国各朝代人口总数

    中国的人口数量,现存最早的一项全国性和分政区户口统计数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6000万,此前只留下零星的地区性数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民国期间也做过多次人口调查,但直到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才通过科学的普查,获得了除台湾、港澳地区以外的准确人口数字。一

  • 放牛娃被30万大军拥立为皇帝 兵败降后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玄汉,刘盆子,皇帝

    光武帝知道刘盆子不过是个傀儡,同时又可怜他的遭遇,便任命他为赵王刘良的郎中。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无法继续任职,光武帝便下令用荥阳的官田租税来奉养他,直到刘盆子去世。刘盆子作为失败投降的皇帝,最终却能得以善终,也算是很幸运了。真正的历史远比小说精彩,这句话用来形容汉朝某位人物,简直再恰当不过。他

  • 唐高宗李治的恋母情结 娶了小妈成就女皇帝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女皇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大唐王朝第三代天子。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即便从长孙皇后的角度讲,他也只是嫡出的第三子。依照常理,太子应该是轮不到他做的。他于贞观五年,即公元631年被封为晋王。两年后,被遥授并州都督。唐太宗暮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取皇位承继权的奋斗,这让唐太宗非常恼怒和非常绝望

  • 朱元璋逆行倒施,恢复殉葬制度让妃子宫女人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殉葬制度,朱元璋

    封建社会有很多制度是非常不人道的,比如太监制度,宫女制度,其中最残忍的莫过于殉葬制度,也叫人殉,就是把活人作为陪葬品。殉葬的习俗早在商代就有,那时候人们认为人死了之后就去到另外的世界,因此奴隶的贵族死后就会让一些奴隶殉葬,这样到了另外的世界还可以再使唤这些奴隶。因此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