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来说,获谥者无法控制后人对自己谥号的评定。事实上,在早期,人们执行谥法还是较严格的,甚至连皇帝也左右不了(据说,曹操就很想自己的谥号为“文”,可是后人偏偏不买账,让他做了“武帝”,倒是他儿子曹不成了“文帝”)。
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也是一种“舆论监督”机制,有的人在位时作威作福,可两腿一伸,权力没了,就不知道后人对自己是怎样的评价了。
盘点下那些谥号为“武”的皇帝,即大都是武功卓越,打过打胜仗的帝王,别说,还真都不白给。
汉武帝
汉代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而汉武帝统治时期则是西汉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因此汉武帝的历史地位堪比千古一帝秦始皇秦皇汉武,向来并称。
西汉初期,社会遭受连年战争祸乱,极其凋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逐步恢复国力。汉武帝即位之后,雄才大略,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基本国策,颁布推恩令,消除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取消和亲政策,主动出击匈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系列积极进取的政策使得西汉进入黄金时代。
总体来说,他还是一位比较英名的天子。
晋武帝
司马炎,字安世,西晋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史称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纵横沙场,果敢英武,为晋王朝耗尽了自己的半生心血。
当上皇帝后不久,他就兴兵南下,攻灭了偏安一隅的东吴,统一了天下。之后的几年里,司马炎励精图治,使得西晋的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史称“太康繁荣"。
如果只看到这里,我们说司马炎是一代明君也不为过。可惜饱暖思淫欲,天下安定了,司马炎就开始大兴土木修筑宫殿,还广征民女充实后宫。最多时一度达到上万人。不过也不能怪司马炎荒淫无道,综观整个南北朝时期,“暴发户”皇帝比比皆是,论淫乱奢侈,晋武帝根本排不上号。
刘宋武帝
刘裕是个亡命之徒,从一个小军官变为“暴发户”而得天下。东晋初,刘家避难从彭城迁居京口。刘裕年幼,家穷,没有读书,靠耕地为业,兼做樵夫、渔夫及卖履小贩。后来刘裕在京口起事开始发达,因勇悍善战而屡立大功。刘裕在桓玄之后,被推为盟主。收复建康后,建立了南朝,谥号宋武帝,但不久就死了。刘裕死后,宋朝政权陷入骨肉相残。刘宋刘裕让“六位帝王完”但是个文治武功好皇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虽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士卒死力效命。
562年,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军事失利。其后听从宇文忻建议,攻克晋阳。六年入邺城,灭北齐。
建德三年,宇文邕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令其还俗,为历史上废佛的号称"三武”的皇帝之一。突厥强盛,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准备分五路伐突厥,未出师而身先死。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原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