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谥号本来能够体现皇帝功勋 李隆基把他玩坏了

谥号本来能够体现皇帝功勋 李隆基把他玩坏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32 更新时间:2024/1/8 18:03:32

谥号是怎么被玩坏的

庙号制度从商朝开始,皇家非常谨慎,拿两汉来说,整个二十余帝,有庙号者不过七人。但没有庙号,也得称呼上一代皇帝啊!有人说了,只要是皇帝,就一定有谥号,用谥号是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的办法。

唐高祖李渊去世后之后,李世民为了赞扬自己父亲开创唐朝基业的功德,追尊李渊为“太武皇帝”,时称“唐太武帝”。

“太武”这个谥号很特殊,克行禩曰太,克有天下曰武,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渊在唐太宗时期的民间影响力依然很大,“武”这个谥号是褒贬不一的,而“太”这个谥号则是向天下表明唐朝的国祚是从李渊开始祭祀的。

李渊被李世民追尊为“太武皇帝”之后,李世民有生之年再也没有改变李渊的谥号,而就在李世民去世几十年后,唐高宗和武则天夫妻二人又改尊李渊为“神皇帝”。

“神尧”这个谥号也很特殊,谥法曰“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意思就是说,李渊被百姓尊为神,却不知道他对百姓做了多大的好事;谥法曰“翼善传圣曰尧;大而难名曰尧”,意思就是说,李渊是个好皇帝,最后传位于李世民,李渊的功绩举世无匹,老百姓却不知道他的功绩应该如何用“大”来形容。

关于李渊被唐高宗和武则天追尊为神尧皇帝的说法还有一个,那就是李渊是在“唐尧”的故都“太原”开创的李氏基业,唐尧被称为“唐帝”,李渊为唐国公,李渊起义之前曾对李世民说,将来李氏肇基应以“唐尧”为榜样,所以李渊鼎立国号为“唐”。据传唐尧去世后,也被后人尊为“民无能名”的神,唐尧去世后的帝号为“尧”,所以后世尊他为“唐帝、唐尧、帝尧”。

有人说,就是因为李渊要以“唐尧”为榜样,用“唐尧之德”来治理这片天下江山,因此唐高宗和武则天改尊李渊的神尧皇帝。

唐玄宗登基之后,仿效“唐中宗李显”追尊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则天顺圣皇后”的谥法,陆续改尊“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治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显为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旦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唐皇帝自称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代,所以李唐皇帝的谥号,逐渐与“道家”的谥号开始挂钩,自李隆基开始,再到清朝末期,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开始采取“道家谥法”和“儒家谥法”结合的谥号,比如,自唐朝开始,皇帝谥号的最前面四个字就是“道家谥法”,皇帝谥号的最后三个字或最后一个字隐藏着用“儒家谥法”评定的皇帝真正的谥号。

李渊被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神尧本为儒家谥法,可加上“大圣”二字就有点道家神话色彩了,据传,老子李耳被后世儒家学者尊为“大圣”,武则天又依据“道家谥法”自封自己为则天大圣皇帝,所以李隆基也改尊李渊为神尧大圣。李渊的“神尧大圣”就是依据道家谥法所设,李渊谥号中的最后三个字的儒家谥法“大光孝”,这三个字中的“光”就是李渊真正的谥号,李渊应该是:唐高祖“光”皇帝。

李世民的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的谥号原来为“文皇帝”,唐高宗该尊为“文武圣皇帝”,李隆基改尊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的“文武大圣”就是依据道家谥法而来,李世民谥号中的最后三个字儒家谥法“大广孝”,这三个字中的“广”就是李世民真正的谥号,李世民应该是:唐太宗“广”皇帝。

李治的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原来的谥号是天皇大帝,后来李隆基又依据道家谥法尊李治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的“天皇大圣”是依据道家谥法所设,李治谥号的最后三个字的儒家谥法“大弘孝”,这三个字中的“弘”就是李治真正的谥号,李治应该是:唐高宗“弘”皇帝。

在李治给祖父增加谥号之前,人们称呼皇帝,一般是称谥号,比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隋文帝等等。李治让谥号贬值之后,人们就不称呼皇帝的谥号,而是改称庙号了。

于是乎,李渊的日常称谓,就成了唐高祖。李世民的日常称谓,就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给自己留了一个文皇帝的谥号,结果被儿子和儿媳给弄贬值了。李世民若是泉下有知,一定会扇李治几个耳光吧,不,李隆基也跑不掉。

等等以此类推,这就是唐玄宗所开创的道家谥法和儒家谥法结合的谥号规格,直到宋朝、明朝、清朝,仍在用这种谥号规则。

到唐朝的李治、李隆基时期,又出问题了。武后给李治和自己改了个新称呼“天皇”“天后”。但李渊、李世民怎么办?只能跟着改谥号了,李治就把李渊的“大武”改成“神尧”,把李世民的“文”改成“文武圣”。

武则天称帝后更是创造了一个新体例:尊号。意思是活着就可以上美称了。李隆基特别喜欢这种尊号,到天宝十二年时,他已经是“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了。没办法,他又顺便改了几个祖宗的谥号,李渊改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改成了“文武大圣大孝皇帝”。

自此以后,皇帝谥号全部变成了这种裹脚布,越来越长。到清朝,皇帝谥号已经扩充为二十多个字,如康熙帝的谥号就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谁记得住?就算是照着读,也难保不会出错。

唐代宗时期,颜真卿曾上奏,认为大家都用初谥多好啊,高祖称为武皇帝,太宗称为文皇帝,以此类推。当然,这个建议最后没通过。怎么办,那就用庙号来称呼啊!打批发,每个皇帝都“发”一个庙号,皆大欢喜。

赵匡胤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朱元璋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皇太极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赵匡胤的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最前面四个字“启运立极”就是道家谥法,最后面三个字的儒家谥法“明大孝”隐藏着他的真正谥号,这三个字中的“大”就是赵匡胤的真正谥号,赵匡胤应该是:宋太祖“大”皇帝。

朱元璋的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最前面四个字“开天行道”就是道家谥法,最后面一个字的儒家谥法“高”就是他的真正谥号,朱元璋应为:明太祖“高”皇帝。

皇太极的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最前面四个字“应天兴国”就是道家谥法,最后一个字的儒家谥法“文”就是他的真正谥号,皇太极应为:清太宗“文”皇帝。

自唐朝以来,谥号的变化依然是“万变不离其宗”,唐朝开始,因为信奉道家祖师爷“老子李耳”,历代皇帝的谥号之中,最前面的四个字最重要,这四个字相当于历代皇帝的道家谥法,唐宋时期,谥号中的最后三个字是用儒家谥法隐藏着历代帝王真正的谥号,明清时期,谥号中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历代帝王真正的谥号,谥号中“最前面的字、最后面的字”他们的中间那几十个字,就是历代帝王掩盖自己罪过的修饰语。而这种千变万化而又不离其宗的谥法,大部分都是汉族皇帝在使用,后来东亚历史上的不少帝王也开始运用相类似的谥法。

皇帝所用的道家谥法,与张道陵关羽、岳飞、吕洞宾、王重阳、妈祖、张三丰等人被皇帝追封的“道教神号”不一样,皇帝的“道家谥法”是根据他的一生功业而来,张道陵、关羽、岳飞、吕洞宾、王重阳、妈祖、张三丰等人被皇帝追封的“道教神号”是根据他们的“神通广大”而来。

所以说,皇帝有自己专用的道家谥法,这种谥法是为了体现帝王的“文韬武略、经天纬地、帝位正统”所设。

张道陵、关羽、妈祖等人的道教神号,侧重体现了他们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英勇盖世、忠义仁爱、普度众生、济世安民”的神话色彩,这是一个纯粹“道教宗旨”的神号。

标签: 谥号李隆基唐玄宗

更多文章

  • 谁是古代最没有节操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没有节操的皇帝,皇帝

    这真不是1+1=2,没有标准答案,现列几位:一、后梁太祖朱温扒灰儿媳朱温早年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反抗唐朝,后又投降唐朝镇压叛军,再后杀死唐朝皇帝,55岁建立后梁。称帝后作威作福,不理朝政,荒淫无度,乱伦成性。面对后宫佳丽无数,依然不够满足,在大臣张全义家养病期间,竟将其妻女全部奸淫。趁诸子在外统

  • 龙是帝王象征,为何宋朝皇帝不穿龙袍穿红色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龙袍

    在我们的印象里,皇帝的龙袍都是大黄色的那种华丽衣裳,其实不然,从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后,历朝历代的龙袍格式都不相同,比如大秦以水德立国,水德为黑,故而龙袍为黑色,随后汉文帝短暂用了黄色龙袍,不过后来他认为大汉以火德代水,于是将龙袍换成了红色,隋唐时期黄色龙袍开始为统治者中意,不过在这个时候普通人一样可

  • 尧舜之事当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尧舜之事,禅让

    据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后,志得意满地对大臣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可见他认为禅让是块遮羞布,本质上就是篡位。对于尧舜禅让之事,很早就有人怀疑它的真假,韩非子甚至认为事实上是“舜逼尧,禹逼舜”,都是些“人臣弑其君者也”。他认为即使是真的自愿禅让,也不值得宣

  • 自古晋王多皇帝,细数登基前被封晋王八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王,王储,封王,王爵

    古代皇帝一般给自己的兄弟儿子封王的时候都习惯地采用东周时的国名,例如秦王、齐王、赵王,其实都是东周时的诸侯国。之所以,会采用东周时的国名来封王,主要是因为,象征性参照周代进行封王,表示后来的君主都是尊重周礼的(中国古代可是以周礼为封建社会的礼仪标准的)。而封年龄,资历比较靠前的王一般以战国时代国力比

  • 一代暴君朱元璋没有功绩也没人品 与畜生无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明太祖,明朝,暴君

    对朱元璋的评价并不难,别老说他是第一个出身平民的皇帝,刘邦不是?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当然是平民。刘秀不是?刘备不是出身平民?就算祖上是皇族,到了他们早已是平民。没有人比他生得更低,没有人比他爬得更高,布衣造反而成功的事例,在整个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独独的一个。但是,别老拿出身来歌颂朱元璋,然后一厢情愿

  • 唐宋元明清:中国古代18个朝代国号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朝代,国号,18个朝代,唐宋元明清

    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历经十几个王朝,那么,你知道这些王朝名称的来历吗?夏朝统治时间:约前2070-前1600开国君主:夏启末代君主:夏桀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司

  • 明代藩王多集中在湖广河南等地?江浙反而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代藩王,明朝藩王,明朝

    朱元璋是知道分封的弊端的,虽然他没有怎么上过学,文化程度不高,但毕竟这么多年也会学习,而且身边跟着这么能臣,谁还不教他点东西。所以朱元璋对汉朝的历史还是知道的,他也知道采取分封制度是有问题的,但是他还是采取了分封制度,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老朱家的天下长治久安。朱元璋之所以采取分封制度是有原因的,至于藩

  • 岭南本是蛮夷之地 广东是如何并入中国版图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广东,岭南

    公元前214年,南国传来捷报,岭南平定,此为秦朝全盛时期,广东首次并入中国。始皇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以任嚣[xiāo]为南海尉(郡尉),总领三郡,首府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任嚣的战报,岭南人心不附,还需大军留驻五岭(南岭),镇压南蛮。秦朝军队与地方各有一套体系,将军和军中将领一般不兼任地方官,

  • 历史上被多次使用的年号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年号,重复使用的年号

    年号是对某一段历史时段的称谓。是我国历史上用来记述年份的一种特有方式。年号是各位皇帝对自己国家政权事业的寄寓。第一个年号叫作“建元”,最后一个年号是溥仪二次登基后用的“康德”。之后历代都用年号来纪年,其中就有一些比较奇特类的年号。年号这种纪年方式被汉武

  • 隋炀帝杨广是昏庸无道的暴君 为何老想着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暴君

    论及中国历史上的暴君、昏君、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商纣王、隋炀帝。商纣王生活的年代太过久远,且除了宠幸妲己,炮烙之刑也整不出啥罪恶了。商纣并非暴君周武王讨伐商朝并不那么正义。在历史定论中,隋炀帝杨广追求奢华享乐、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滥杀无辜、荒淫无道,是个标准的暴君。其杀兄逼父上位的这种行为,违背了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