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这样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这样诞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13 更新时间:2023/12/29 2:40: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由来

1949年7月初,中共中央成立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担任主任,彭真、林伯渠维汉任副主任。

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此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名称。于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就国号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协商。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致词时最后呼喊的三个口号中,有一个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在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件的过程中,一些代表对这个原拟的国名“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雷洁琼发言说,如果国名太长,用时不用全称就要注明是简称。黄炎培和复旦大学教授张志让的意见被整理成书面报告,提出:“我国国名似可将原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民主国,简称‘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将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即可改称‘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也对原拟国名提出质疑,发表了第三种意见。张奚若说:“有几位老先生嫌‘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名字太长,他们说应该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好。”张奚若继续说:“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两字了,岂有人民而不民主的呢?且‘民主一词democ-racy来自希腊字,原意与‘人民相同。去掉‘民主二字后,从以下解释也很容易明白:为共和而非专制,是民主而非君主。‘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

可在讨论中,毛泽东却支持沿用“中华民国”国号,理由是共产党是救中国不是亡中国,新中国取代旧中国是新政府取代旧政府,不是新国家取代旧国家,我们共产党反蒋不反孙。后来何香凝打了个圆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里面包涵了“中华民国”这4个字,其实质是一样的,“民国”的“民”就是“人民”,中山先生一身为共和奋斗,这国自然就是“共和国”了。毛泽东听了觉得有理,就没有作声了。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四小组把关于国名的意见归纳了三种名称,留待政府组织法起草委员会去斟酌。经8月17日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修正,通过为组织法的初步草案。在这个初步草案里,新的国名去掉了“民主”二字,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在国号后面仍拖着一个“尾巴”。在后来提交给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文件中,国号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带着一个括号,里面写着“简称‘中华民国”6个字。

1949年9月25日深夜,黄炎培、司徒美堂、何香凝、马寅初、沈钧儒等在下榻的北京饭店里,收到一封由周恩来和林伯渠联名相邀的午宴请柬。上面写着:“9月26日上午11时半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举行午宴,并商谈重要问题,请出席。”接到这种请柬的共有二三十位70岁上下的老者。

第二天中午,应邀者按时赶到六国饭店。周恩来主持宴会。他叫人关上餐厅的大门,开始讲话。周恩来说:“今天请来赴宴的,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长辈……我国有句老话,叫做‘请教长者,今天的会就是如此。在讨论文件时,各位看见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下,有一个‘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号。这个简称,有两种不同意见,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必要了。常委会特叫我来请教老前辈,看看有什么高见。老前辈对‘中华民国这4个字,也许还有点旧感情。”

六国饭店

周恩来说完后,快人快语的民建代表黄炎培首先发言。他说:“我国老百姓教育很落后,感情上习惯用‘中华民国。一旦改掉,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留个简称,是非常必要的。政协3年一届,3年之后,我们再来除掉,并无不可。”何香凝接着说:“‘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个结果,是用许多烈士鲜血换来的。关于改国号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能照旧用它也是好的,大家不赞成,我就不坚持我的意见。”

这时,辛亥革命参加者、清朝进士周致祥,态度坚决地反对用简称,他说:“我反对仍要简称,什么‘中华民国,这是一个祸国殃民、群众对它毫无好感的名称。20多年来更是被蒋介石弄得不堪言状了。我主张就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此次人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性质各不相同。”

周致祥

紧接着,83岁的美洲侨领司徒美堂激动地站起来,要求发言。这时,宴会厅里显得更安静了,大家等待着听这位老人的意见。他说:“我没有什么学问。我是参加辛亥革命的人,我尊敬孙中山先生,但对于‘中华民国4个字,则绝无好感。理由是中华‘官国,与‘民无涉。22年来更被蒋介石与CC派弄得天怨人怒,真是痛心疾首。我们试问,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认为不同,那么我们的国号应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抛掉‘中华民国的烂招牌。国号是一个极其庄严的东西,一改就得改好,为什么要3年之后才改?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仍然叫做‘中华民国,何以昭告天下百姓?我们好像偷偷摸摸似的。革命胜利了,连国号也不敢改。我坚决反对什么简称,我坚决主张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司徒美堂的话言之成理,掷地有声。一说完,大厅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曾以痛骂国民党官僚资本而出名的马寅初也站起来,表示说:“我完全拥护刚才司徒先生提出的主张。括号中的简称不伦不类,不像话,应该去掉!”民盟领导人张澜表示:“我也反对用什么简称。”陈叔通也赞成此议。

接着,法律专家沈钧儒从法律的角度对简称问题进行了解释。他说:“如果有些群众还要写‘中华民国,那是他们的一时之便,我们也不必明令禁止。至于堂堂的三大文件里加上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号,这的确是法律上的一个大漏洞;不合法律观点,也万万不应如此。遍观世界各国国号,只有字母上的缩写,而没有载之于立国文件上的其他简称。将来在行文上,用国家名义与别国订约时,也有不便。所以我也主张不用那个‘简称中华民国。”

于是,会上的态度成了一边倒,几乎都开始反对用“中华民国”这个简称。

最后,由周恩来作小结,他介绍了文件草案上有这个括号的缘由,并表示:“我要把今天大家发表的意见综合送给大会主席团常委参考,并由主席团常委作出最后决定。”

27日,政协一届全体会议继续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会议讨论和通过了政府组织法,一致同意和决定:去掉国号后面“中华民国”的简称。政协代表们认为,简称“中华民国”去掉,不等于把中华民国过去革命的历史意义一概抹煞。如辛亥革命、国共合作等都是有它的历史意义的。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更多文章

  •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原来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四次灭佛运动,灭佛运动,灭佛

    在中国最流行的两个宗教就是佛教和道教了,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而佛教则是东汉时期从古代印度(天竺)传入中国的,起初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到了战乱不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学说给了战乱

  • 权臣加九锡距离帝王半步之遥 有些人想要受十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权臣,加九锡

    “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这是诸葛亮写给另一位顾命大臣李严的亲笔信中说的,这封信还被收进了《诸葛亮集》。这段话翻译过来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如果北定中原消灭曹魏,斩杀了伪帝曹叡,到时候咱们一起加官进爵,别说是九锡之礼,就是十种礼器

  • 洪承畴和范文程算是清朝开国功勋,还是汉奸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汉奸?

    饱受争议的范文程,到底是贤臣还是叛徒?范文程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号称是宋朝时期著名的大臣、文学家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文程是个很有能力和才华的人,十八岁考取了秀才。范文程为清朝出谋划策,计取中原、平定江南,可以说,没有他们充当带路党,清朝是不可能轻易定鼎中原,统一天下的。关于范文程的归清过程,清官修文

  • 北宋扑朔迷离的“烛光斧影” “金匮之盟”是否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烛光斧影,金匮之盟,宋太祖,宋太宗

    宋太祖之死,与千年来扑朔迷离的“烛光斧影”事件有关。所谓“烛光斧影”事件,源自于北宋僧人文莹的《续湘山野录》。里面是这样记载的:宋太祖赵匡胤曾驾御太清阁望气,当夜天气晴朗,星斗明灿,看得正高兴,突然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于是移驾下阁,命宫人开端

  • 皇权专制极高的清朝 皇帝都要遵守的“祖宗家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权,专制,清朝,皇帝,祖宗家法

    清朝时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在这种背景下,按照一般人的设想,此时清朝的皇帝应该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束缚了。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皇权此时虽然很强大,但仍是受束缚的,甚至一定程度来说这种束缚的力量也是十分强大的,皇帝也不得不守这些“规矩”。而这束缚皇帝

  • 北朝历任皇后大全(含追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朝皇后,北魏皇后,东魏皇后,西魏皇后,北齐皇后,北周皇后

    北魏皇后一、神元帝拓跋力微(追尊)皇后(追尊):神元皇后窦氏(?-248年)魏神元帝拓跋力微的妻子。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后,追尊拓跋力微为神元皇帝,窦氏为神元皇后。(追尊)二、文帝拓跋沙漠汗(追尊)皇后(追尊):文皇后封氏(?-?)代桓王拓跋猗卢的生母。北魏建立,追尊拓跋沙漠汗为文帝,封氏为文皇后。(

  • 刘邦8个儿子,在他死后八个儿子几乎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儿子,刘邦,帝王子女

    帝王无家事!皇帝家再小的事,对于天下百姓来说,都是大事。古来皇帝生前享尽荣华富贵,身后之世却很难安稳祥和,毕竟或是地位被觊觎,所以仇家纷纷起来反抗,或者是因为自己的子嗣不堪重用,家族内部混战一番,能够脱颖而出的少之又少。从某种意义上看,生在帝王家虽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又或是一则惨事,并不值得炫耀。

  • 谥号本来能够体现皇帝功勋 李隆基把他玩坏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谥号,李隆基,唐玄宗

    谥号是怎么被玩坏的庙号制度从商朝开始,皇家非常谨慎,拿两汉来说,整个二十余帝,有庙号者不过七人。但没有庙号,也得称呼上一代皇帝啊!有人说了,只要是皇帝,就一定有谥号,用谥号是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的办法。唐高祖李渊去世后之后,李世民为了赞扬自己父亲开创唐朝基业的功德,追尊李渊为“太武皇帝&rd

  • 谁是古代最没有节操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没有节操的皇帝,皇帝

    这真不是1+1=2,没有标准答案,现列几位:一、后梁太祖朱温扒灰儿媳朱温早年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反抗唐朝,后又投降唐朝镇压叛军,再后杀死唐朝皇帝,55岁建立后梁。称帝后作威作福,不理朝政,荒淫无度,乱伦成性。面对后宫佳丽无数,依然不够满足,在大臣张全义家养病期间,竟将其妻女全部奸淫。趁诸子在外统

  • 龙是帝王象征,为何宋朝皇帝不穿龙袍穿红色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龙袍

    在我们的印象里,皇帝的龙袍都是大黄色的那种华丽衣裳,其实不然,从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后,历朝历代的龙袍格式都不相同,比如大秦以水德立国,水德为黑,故而龙袍为黑色,随后汉文帝短暂用了黄色龙袍,不过后来他认为大汉以火德代水,于是将龙袍换成了红色,隋唐时期黄色龙袍开始为统治者中意,不过在这个时候普通人一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