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宋元明清”中间少了个金朝 金朝为何不算正统?

“唐宋元明清”中间少了个金朝 金朝为何不算正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06 更新时间:2023/12/16 6:54:39

关于中国历史,有这么一段中国历史朝代口诀(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大历史,说的是一目了然。

关于这句“唐宋元明清”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算得上是朗朗上口,可见是将唐宋元明清这个五个朝代被视作中国的正统王朝,主要还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非常清楚地传承关系。唐朝虽然灭亡于五代,但是汉人所建立的宋朝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割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虽说宋朝时期的武力相对薄弱,但其文治大兴,经济繁荣,因此被后世所推崇。

当然对历史深究点,肯定会有一个疑问,那便是宋朝,虽然是正统王朝,但并非是大一统王朝,为何只提宋朝,而不提同时期的辽、金二朝呢?和宋并立的还有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

首先说说,宋朝所处的时期,属于是宋、辽、金、西夏,的大分裂时期,被视为正统王朝的宋朝不是中国大一统朝代。很多人误以为宋朝,是大一统王朝,主要是因为,北宋大致统一了中国,而且现在以宋朝为主流正统王朝来叙事,也就是说以宋朝为主体历史来叙事,所以会下意识认为宋朝,属于大一统王朝,其实并非如此。

“金”全称应该叫金国还是金朝?

国号为金,你叫它金国还是金朝都无所谓。

金(1115年-1234年),正式国号是大金(女真语为amba-anant?u-un,“谙班按春”),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

女真人他们自称金朝,统治中原近百年,但偏安江南的南宋一般叫金国。只不过把“金”称为“金国”,可以凸现宋国的正统性。但如果称为金朝,符合“三国皆正统”的定论。赵宋软弱可欺丢人,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

“国”是地域上的概念,就如同现在的中国,美国。当年的局面就是宋国和金国的对峙。

“朝”是历史上的概念,是从时间上对“国”的称谓。在中国的历史上,被纳入历史正统的“国”才能称为“朝”。而在民间通俗的说法中,因为“宋”和“元”的前后承接,而人们一直是把“宋”作为正朔,所以“金”并未被纳入朝代的体系,因此会有“唐宋元明清”的说法。

而实际上,金和宋的关系有点像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与北朝,所以在很多地方也是承认“金”的朝代地位的。

汉人正统观点,金国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那个政权,汉人的中国宋朝的敌国,后来一同都被蒙古帝国消灭了。

历史上有两个金,都是满人建立的。现在的女真满人非一体论不要管,那是皇汉疯了。不承认被jurchen干了两次。只不过历史角度为了区分,把满洲的前身叫做后金。金是由地方政权向大一统政权过渡的。我个人解读您的问题,大概的意思是宋时期的金是否能被称为正统吧。我认为金国可以称为金朝,元修宋史时把宋辽金都当作正统处理了。但讲道理的话金国灭了辽朝灭北宋后吸收了大量北方汉人,这些北方汉人痛恨宋的无能统治反到极力支持金国出兵攻宋,这就是你把我弄的一无是处我也不让你好到哪里去的心态。都是人,你要用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再加上金和宋是叔侄关系,我认为金是可以被称为金朝的。只是汉人掌握着绝大多数的话语权,满人又懒得争,所以唐宋元明清就这么背下来了。我建议你可以采取蒙古的态度,把辽宋金都称为朝。揣着明白装糊涂就可以了,不想争那一舌之快。

统治中原百余年的金的正统性为何要比宋低?

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了为何在大众观念中,金的正统性为何要比宋低?

一、文化

如果问起金宋南北对峙时期的文化名人,你会想到谁?估计大部分人想到的会是辛弃疾,陆游,朱熹等等,这些人人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反观金国,虽说也有不少文化名人,比如说被尊为“北方文雄”的元好问,但是论起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是比不上南宋。而宋朝有宋词这个和唐诗,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相提并论的文学类型,而金国就拿不出来同等的文化与之媲美。

除此之外,金国虽然和南宋是死敌,甚至在宋高宗时期还迫使南宋称臣纳贡,但是实际上金国在文化方面反而更像南宋的“藩属”。和后来的满清不同,金国在礼仪,服饰,建筑等等诸多方面都效仿宋朝,从遗留下来的古画来看,金国到后期俨然就是一个汉人国家,以至于蒙古人在灭金之后,压根分不清女真人和汉人的区别,索性一股脑全都划为汉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金国在建立之初曾经强迫汉人剃发,可结果不说汉人不愿意,就连那些女真贵族也不愿意,因为他们逐渐像汉人一样束发。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在蒙古入主中原以后颁布剃发令(同样不了了之),很多女真人也激烈反抗。

二、经济

经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金国虽然占据了华北和东北广大的地区,但是当时的东北开发程度很低,至于华北更是因为多年的战乱残破不堪,因此经济发展缓慢。而南宋的话,江南一带虽说也被金人进攻过,但和北方相比肯定是安定的多,在加上北宋灭亡后大量的百姓逃亡南方,这也就为南方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南宋的人口峰值是在八千多万,而金国只有五千多万。

除此之外,南宋的海外贸易极为发达,通商的国家多达50个,泉州更是成了世界级大港口,海外的占城稻,绿豆等优良品种也是在这个时候传入到了中国。

所以经济方面的影响力还是南宋取胜。

三、军事政治

有人会问北宋就是金灭的,南宋还一度向金国称臣,那怎么能说金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不够正统呢?

确实,金国立国之初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女真不满万,满万不能敌”就是出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口。而后来的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女真人自白山黑水之间崛起,公元1115建立金国,十年后灭辽,再三年后灭北宋。

两个对峙了上百年的政权就在如此短的时间被一个建国不到二十年的政权所灭,当时金国的军事实力确实是中国各个政权中的第一,可之后呢?

金国的军事实力很快就走向了衰落,对南宋的几次主动进攻都以失败告终,根本就不能统一中国。而南宋方面在岳飞的带领下差点就把他们赶出了中原,之后南宋也试着进攻过金国,结果也是败了。可以说,金国和南宋之间的战争都是互有胜负,谁主动进攻,谁就会落败。

而到了后期,金国的军事力量甚至不能够压制蒙古的崛起,在战场上一败再败,就这样看着蒙古人的实力也来越强。

最终的结果就是蔡州之战,宋蒙联手灭金,南宋方面在名将孟拱的带领下率先登上城楼,灭亡金国,金哀宗的尸体被劈成两半,宋蒙各取一半。

而在政治上,金国灭亡是在1234年,元朝则是在1271年建立的,宋朝是在1279年灭亡的。金国灭亡后,南宋还有端平入洛,钓鱼台之战,襄阳之战等等重要历史事件。如果把金国视为唯一的正统王朝,那么就会意味着中国会有37年的空档期,所以无论如何金也无法取代宋的历史地位。

四、历史因素

实际上在元朝时期,宋金辽的地位还是平等的,元人对其一视同仁,三个国家都修了史书,也就是承认了三个国家都算正统。而到了明朝建立,作为汉族王朝自然是认可两宋的正统地位,对于异族的辽金那肯定就不承认了。

清朝建立,结果两宋依旧还是官方承认的正统王朝,乾隆说:

不知辽金皆起自北方,本无所承继,非若宋元之相承第,及为中华之主也。

乾隆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宋继承了之前的王朝,而元在灭亡宋之后也算是继承了宋的正统性,而辽金这样的国家都是自立为主,和前朝没有任何继承关系,因此就算不上正统。

在清朝作为女真人建立的王朝,曾经国号还是金的情况下,乾隆说这话自然有他的考量,也许是为了拉拢汉族士大夫,也许是真的发自内心认可南宋正统性。

但不管怎样,不到百年的元朝认为宋金辽都是正统,五百多年明清则认为宋才是正统,长此以往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把宋当成正统,也就不怪为何会出现“唐宋元明清”,而不是“唐宋辽金元明清”了。

不过正统本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并没有具体的定义。首先宋人肯定会说宋才是正统,辽金同样也会认为他们才是正统。后世的人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各种利益,选出他们心中的正统。

历史上,除了宋辽金的正统之争有争议,三国时期谁才是正统也是一个问题,曹魏和蜀汉先后都被各个朝代认为是正统,也就是正统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金朝是不是中原政权?算不算正统?

关于历史朝代的循序,我们一直以唐,宋,元,明清来排的。也就是说,不管两宋多么憋屈,在中国历史上他们都是属于中国正统的,但这里我就有一个疑问了,如果说北宋算中国大一统王朝的代表,那么当北宋阵亡之后,占据了北方半壁江山的金朝应该比偏居一偶的南宋更能代表中原王朝才对啊,就算因为金朝在民族性质问题上减了分,但也应该给金朝一个名分啊,比如历史上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个外族建立的政权,也是获得承认的,为什么到了金朝身上就不顶用了呢?那么金朝与南宋哪个才算是正统王朝呢?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王朝是否正统的标准,在于这个王朝是让让别人接受自己的册封和称臣呢还是被别人册和给别人称臣。这就是用来区别正统王朝和小王朝的不二标准。只有去册封别人令别人称臣,这才彰显出自己的正统和强大。关于这个标准,北宋虽然后面不给力,但立国之初,北宋这点上他都真真切切的做到并执行了。所以说北宋是正统的中原王朝这点上是没有任何争议性的。但是北宋被攻灭南逃的赵构建立的南宋就来了问题。

南宋是从北宋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但如果按照我们之前讨论的问题的标准来看,南宋是不是正统,能不能扛得起正统这面大旗就的很存在争议。最基本的一点在于,南宋彻底丢掉了我们传统的中原地区,与南宋划长江而治。按照惯例来说,占据中原地区的王朝则为正统。因为三国时期的曹魏、根源于北朝的隋唐便是如此(唐朝承接于隋朝,隋朝承接于北周,北周承接于西魏,西魏源于北魏)。并且南宋还向金国纳贡称臣,甚至到了最后还直接当了金国的儿皇帝。所以照这么看,当奉金朝为正统。如果这个时候南宋朝还算正统的话。那么石敬瑭估计得笑出声来你们凭什么笑我儿皇帝?因此,我们就要讨论金国究竟是不是可以取代南宋成为中原王朝的正统呢。

不过金朝和南宋的情形又有所不同。如果是金朝灭掉南宋,继而统一全国的话,那么金朝的正统地位当之无愧。但最终结束宋金对峙局面的却是元朝,所以元朝人修史的时候把辽、金、宋视为地位同样的政权,给他们各自修了史书。所以在元代的视角下,这段时期实际上是另一个三国时期。因为陈寿最初写《三国志》的时候,是魏、蜀、吴三国分开写的,并没有合在一起。直到北宋时期才将其合为一书,并以曹魏为正统。但这种做法是汉族士大夫阶层所不能接受的。在元朝末年,修成了《通鉴续编》。此书将宋朝视为正统,辽朝和金朝都附在其后。明朝建立后,驱除鞑虏,所以尊宋朝为正统的观念深入人心,清朝建立后也予以默认。所以即便金朝全盛之时占据了中原地区,崇尚中原文明,汉化程度也很高,但因为金朝是女真人所建,而南宋又晚于它灭亡,所以金朝还是不被后世的史家视为正统王朝。

这点我们先从民族情感这个问题上来开说,因为当时没有现如今这种民族共和的说法,因此在大多数人眼里,南宋就是中原王朝的正统。这是按照血统论来划分的。按照血统论的说法,金朝就是属于异族入侵。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南宋虽然只占据了半壁江山,但不论是从经济体量还是人口数量,科技实力水平等等方面来看的话,南宋较之遭受黄河改道之苦的金国确实很有优势。加上南宋是中原文化传承的代表,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之后的后世们一直传承的正统文化,而北方的儒学就只看书背不读内容。

仅仅停留在儒家表面,因此从经济,科技,文化角度来看,南宋作为正统那是当之无愧。但是,如果我们从军事地理角度来看的话,南宋弱而金国强,金国的地缘优势那也是十分明显的。光是那几次宋金议和的结果也不支持南宋的正统地位。不管什么绍兴和议也好隆兴议和也罢。想来都是金国为君,南宋做臣。甚至到了嘉定和议更过分,那就是金国是爹,南宋是儿了。这里你要说南宋是正统,怎么说都说不过去。所以南宋和金朝哪个是正统的话题要一直争论下去。

那么当时正统王朝,到底怎么回事呢?

按理说,如果处于分裂时期,史书肯定以正统王朝,来为主体历史叙事,那么宋朝身为正统王朝,肯定符合这个条件。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因为当时不只是宋朝是正统王朝,辽、金二朝亦是正统王朝,也就是说在当时大分裂的历史时期,宋、辽、金都是正统,这种三个正统王朝的划分,在中国历史上可并不多见。

为什么会这样划分呢,是因为这段大分裂时期以后,由下一个大一统王朝元朝划分的。

元朝建国以后,自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就因为到底哪个王朝,为正统讨论过不少次,是到底独尊宋朝呢,还是以将宋与辽金视为南北朝呢,一直没有盖棺定论,因此就一直搁置着。

直到元朝晚期至正三年(1343),丞相脱脱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法,拍板决定道:“三国(宋辽金)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为宋辽金三国都修史书,各为正统,因此形成了三个正统。

既然是三个正统王朝,为什么今天会形成,只以宋朝为主流历史,并且朝代顺口溜中,只带宋朝的情况呢,甚至有些人认为,同样是正统王朝,辽、金也是高度汉化的政权,而并非单纯的草原游牧政权,为什么不能成为,主流历史呢,觉得不公平,极端者还将其上升,到民族角度。

其实仔细捋捋,那段大分裂历史,就可以看出原因,首先从承上下的,角度来说说。

宋、辽、金三国,宋朝享国319年、辽国享国209年、金朝享国120年。

我们可以看看,宋、辽、金大分裂时期,形成于唐亡后的五代十国之后,结束于元朝,中间持续了三百多年。

如果我们以辽国,为主流正统王朝叙事,那么会出现断层,毕竟辽国只是享国209年,辽国国祚结束以后,是该以宋朝,为主流历史叙事,还是以金朝来叙事呢?

辽国之后再以宋朝叙事,很明显不合理,因为北宋虽然,成立晚于辽国,但北宋曾经大致统一了中国,占据了大部分传统汉地,先以辽国为主体叙事,忽略北宋的确,不太合适,而且这样一来,显得宋朝是继承辽国,是下一个王朝了,不太合适。

再以金国来叙事,倒是合理一些,毕竟辽国亡于金国,金国占据了,辽国曾经的版图,的确属于继承关系。

可问题同样来了,金国并没有承认自己,继承于辽国,按照中国史学的传统观念来看,某个王朝纂修前朝的历史,就无异于承认本朝,是前朝法统的继承者。

金国前期的确以,辽国继承者自居,诸如《金史·完颜宗宪传》谓金初“朝廷议制度礼乐,往往因仍辽旧”。金人张棣亦说:“金虏有国之初,立法设刑,悉遵辽制”。

可金国两度纂修《辽史》,到了金章宗时期虽然修完,但“义例”并定,并没有彻底完成,不属于官方认定,也就意味着金朝并没有承认自己是继承于辽国。

而且就算以金国来继承辽国的话,可是金国国祚太短,亡国于1234年,以元朝成立的1271年来看,中间差了差不多30年,这段时期南宋尚在,又该如何说起呢?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辽国成立于916年,当时中国大地还处于五代十国乱世,如果以辽国为正统,那么五代十国的正统怎么算呢,五代十国到底是不是乱世,就又是一个问题了。

所以很明显辽国,并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以金国,为主流正统王朝叙事呢?

其实还不如辽国,因为金国国祚太短,120年的国祚,在漫长的300多年,大分裂时期,是前不搭唐亡后的五代十国乱世,后不搭元朝,更是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宋朝很明显,符合这个条件,首先北宋不只是,大致统一了中国,更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使中国大地,再度进入大致安稳时期,这点是辽、金,所比拟不了的。

而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一直抵抗元朝到亡国。南宋亡,元朝方才大一统中国。

可以说两宋自始至终,贯彻了整个大分裂时期,其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以这个观点来看,以宋朝为主流正统王朝,以此为主体历史叙事,还是没问题的。

说完承上启下的观点,我们再说说,宋、辽国三朝,哪朝继承华夏文明,最成功。

毫无疑问的是辽、金,虽然是由游牧民族,建立起的政权,但对于华夏文化,还是接受和学习着,并非是一味的野蛮,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也在不断的学习,可以说是高度汉化的政权。

我们先来说说。辽、金二国的发展过程。

这两个国家,虽然都是由游牧民族建立,但对于汉文明融合的很好,像辽国前期,契丹人以“蕃”自居,自外于“中国”。

到了辽兴宗以后,辽国开始汉化,以北朝自居。按照佛教的地理概念来说,中国属于是四大部州中的,南瞻部洲,像唐宋石刻之中,以南瞻部洲意指,中原王朝的例子比比皆是,到了辽国中晚期的石刻中,也常见“南瞻部洲大契丹国”等说法的。

在辽道宗末年修成的《皇朝实录》,更是自称“辽为轩辕后”,可见辽国对于华夏文明,是认可和接受的。

如果说辽国的文明,是一个逐渐接受逐渐学习的过程,那么金国比之辽国,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

金国最初文明程度很低的,甚至被宋人评价为“夷狄中至贱者”。其实这个评价也名副其实,金国在对待北宋亡国之君,徽钦二帝的确野蛮,而且更关键的是,亡北宋其国不说,还大规模挖掘宋帝陵,将宋哲宗的尸骨直接抛尸野外,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国家所为,给人一种丧心病狂的强盗之感。

不过自金熙宗改制以后,金国从此开始汉化,文明程度也开始发展起来,诸如之前金国为何,两次纂修辽史呢,就是因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金国开始思考正统一说,并没有确定自己是继承于辽国,内部甚至还有人认为,金国应该是继承于北宋法统。

像金章宗时期,金国更是改金德为土德,俨然是一派中原王朝的作风,可见金国随着时间推移和发展,文明程度,也变得高起来了。

说完辽金二国,再看看同时期的宋朝,其实宋朝更具有优势,如果说辽、金二国,是一个逐渐接受和学习,最后演变成为高等文明王朝的情况,那么宋朝根本不需要接受的过程,就是唐朝法统的继承者。

首先我们看看宋朝的优势,一是宋朝虽然分为两宋,但可谓是一脉相承,文化并没有断代。二是宋朝的文明程度很高,诸如陈寅格先生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像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宋朝就独占六席。三是自五代十国的《旧唐书》以后,宋朝又纂修了《新唐书》,等于是承认和继承了唐朝的法统。

因此以文化方面来看,宋朝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一哥,也是当时对于华夏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正统王朝。

最后总结来说,虽然在宋、辽、金、西夏,那段大分裂时期,有着宋、辽、金三朝正统,但无疑宋朝,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文化上也是登峰造极,成为主流正统,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以宋朝为主体历史叙事,并且诸如朝代顺口溜中“唐宋元明清”也只是以,宋朝为代表,属于是正常而合理的情况。

金国没有统一全国所以算不得正统

根据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朝代歌)“唐宋元明清,皇朝至此完”,我们细看这句话,会发现中间少了一个王朝金朝。为什么人们在编朝代顺口溜时,要把金朝排除在外呢?要知道,历史上的金朝存在了119年,而且一度强盛不已。

金朝的崛起在于宋朝的软弱,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在金人的眼里都不堪一击。金朝政权由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创建,勇猛的金兵灭掉了辽朝,也灭掉了北宋,地盘一度扩张到长江流域一带。

图片: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漫画剧照

虽然金朝是由少数民族创建,但是在“中华民族”的融合上金朝也作出了许多贡献。其实,“中华一统”这个说法最早还是金朝提出来的。金朝创建之初,“部落制度”的性质依然没有改变,实行的是“勃极烈制度”,由皇室与各贵族商议作决策。

后来,金朝吸取了宋朝的政治经验,“二元政治”逐渐向“单一汉制”发展,由皇帝一人说了算。在军事上,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也就是现今我们说的“军民一体”。金朝兵源充足,加之骑兵精锐,踏平了周边许多国家,并且全都纳入了金朝的统治范围之下。

图片:金朝兵源充足剧照

下面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女真族为什么要以“金”为国名吗?关于这个问题民间有很多说法。金朝创建之后,并没有具体的国名。当时北宋与金朝建起了同盟关系,于是北宋就提了个建议“以金为国名”。

北宋朝廷提这个建议也是有寓意的,在五行文化中“金被火克制”,而女真政权不懂什么五行文化,觉得叫“金”也不错,便这么叫上了。不过,令北宋意外的是,金朝并没有被属火的宋朝灭掉,反而是金朝推翻了北宋政权。

图片:以“金”为国名剧照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女真族兴起之地是“金水”,所以金朝创建之后,女真族便以“金”当作国名了。

此外,民间还盛行一种说法,女真政权创立之后,完颜阿骨打说了这样一句话“辽朝以镔铁自称,而我们便以黄金自称,镔铁会腐烂,而黄金则可以永存”。其寓意就是希望女真政权永远存在,永不腐朽,所以便以“金”作为国名。

当然,这三种说法都来自传言,具体已不可考证。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金朝创建之后,辽国已非常腐朽了。

在辽国兴盛之时,曾大肆屠杀女真人,对他们进行残暴统治。所以在女真人心中对辽国充满了恨意。因此金国创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炮火对准辽国,要狠狠地进行报复。

图片:金朝把炮火对准辽朝剧照

金国与辽国交战十年,期间辽国连连失利。最终在公元1125年,辽国被金兵所灭。在辽与金交战期间,北宋也想插一脚,获取些利益,所以北宋假惺惺地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与金兵一同作战,对抗辽国。

当时,北宋还派出大军攻打燕云十六国,不过,北宋的战绩实在是让人不忍直视。辽国此时正值衰败之际,不仅外有强大的金兵进攻,内部也爆发了民众起义,然而,这样混乱的辽国依然把北宋军队打败了。

由此可见,北宋大军实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简直是不堪一击。当时金国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收拾完辽国之后,便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北宋身上来了。

图片:北宋军队剧照

金辽战争结束之后,金国随意找了个借口发兵南下,想要灭掉北宋。两军于开封展开大战,北宋将领李纲率部死守,以性命相搏,这才顶住了金人的进攻。金兵尝不到甜头,只得撤军。到了公元1126年时,金兵再次南下,又一次对开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这一次,金兵势如破竹,一路挺进,最终连北宋皇帝宋徽宗都成了阶下之囚。北宋皇室以及朝中大臣共计三千多人,全被俘虏北上。就这样,北宋政权宣告灭亡。所幸,康王赵构逃过一劫,跑到南京又建起了南宋,继续与金兵作斗争。

南宋出了抗金英雄岳飞,在他的率领下南宋大军奋起而战,金兵损失惨重。不过,南宋主和派代表人物秦桧却打压岳飞,最终在赵构的授意下害死了岳飞。随后,南宋与金朝达成协议,互不侵犯。

图片:秦桧害死岳飞剧照

说完了大概情况,下面我们再来具体探讨“金朝”为什么会被排除在“唐宋元明清”之外。金朝创建前期,与北宋和辽国并存;而金朝创建后期,又与南宋、蒙古并存。

也就是说,不管是金朝统治前期还是后期,都没有占据中原的全部领土,而是占据了一部分,就像三国时期的割据政权一样。从传统意义来看,既然不能占据中原的全部领土,那就不能称之为“正统王朝”。

图片:金朝创建漫画

虽然宋朝划分成了北宋和南宋,不过这两个政权一脉相传,都是由宋朝皇室建立。北宋建立与“五代十国”的纷争之上,占据了中原的大部分领土。只不过后来作战失利,领土被别国给占了去,这也只能说是领土缩小,所以北宋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王朝。

北宋覆灭之后,南宋创建,从政治上来说南宋与北宋是相通的,且血脉相连。所以,虽然划分了北宋和南宋,但它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反观金朝,从政权创建到政权覆灭,依旧没有统一全国。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金国只能算是一个朝代中一个地方的割据政权,所以无法排序到“唐宋元明清”之中。

图片:南宋创建剧照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从民族性质上来看,金朝曾大肆学习汉族文化。不过,金人学习汉族文化是为了更好的驾驭和统治汉人,并非是促进“民族的团结与和谐”。

所以说,金朝虽然实行汉化,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断打压汉人。从民族立场上来看,金人和汉人之间积怨很深,且矛盾重重。

图片:金人给赵氏父子封头衔

虽然金人大肆学习汉族文化,不过他们学习得并不彻底。金人遵从的依旧是本民族的文化,汉族文化只不过是用来统治汉人。金人这么做,不但没有更好的统治汉人,反而为金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这就叫做“聪明反被聪误”。

辽国和金国到底算不算中国的,辽国人和金国人是中国人吗?

其实这个问题表述有点点问题,辽国和金国肯定不是现在的中国的,但同样不用怀疑的是,辽金当然是中国历史,辽人和金人当然也是中国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所以如此说,原因如下:

一、《辽史》、《金史》是二十五史之二

其实,能不能入二十五史,是官方认证的重要标准。凡是在二十五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就都是华夏历史的一部分,也就是被承认的正统王朝,它当然就是华夏历史,是中国历史。

《宋史》、《辽史》、《金史》都是二十五史中一部,如果辽金不算中国史,那么你是否认数千年来华夏正统史书的认定标准。要解决这个疙瘩,除非有人能重新设定一个被全中国人所认定的新标准,否则,这个问题就是个铁案,即辽金史毫无疑问就属于中国历史。

二、夷狄也就是后世所言的少数民族,统治华夏的历史一点不比汉人短

实际上,今天之所以能有这个争议,原因只是因为今天的主体民族是汉族,所以才有了这样的问题存在。

但凡事以汉为尊,排斥其他族群,甚至掉入日本人的满蒙非中国论,这个坑挖的就有点大。

不信,我们可以来盘点一下。

先秦时期,汉族都没形成,现在一般以华夏族代称,但这是一个后人的称呼。炎黄之前,是没有主体民族的。其后,夏可以称为继承炎黄主体,算是华夏族的前身;而商就不是。商实际上是东夷的一份子,这其实也是现在在韩国颇为流行的“韩国统治中国”这一说法的肇因,因为韩国人的祖先广义上和商都属于东夷的一部分。

周发端于西戎。商周都发端于夷狄,是不是要把他们都开除出华夏?

秦祖先飞廉来自于商,主体来自于西戎,如何解释?

就是汉,我们今天这个主体民族,其实继承的并不是炎黄为主体的华夏,而是发端于“南蛮”,因为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是楚人,即所谓的“南蛮”。好,汉族我们本身不纠缠。

接着看。两晋是汉人的王朝。可二十五史中同时代有多部正史的,还有南北朝。《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再加上《南史》、《北史》,都是正史。其中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都是鲜卑人政权,别纠缠北齐,即高欢高氏父子统治下的北齐。高欢世代居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生活习俗完全是鲜卑化的。更不说其他的诸如前秦后秦前燕南燕等一大堆,其实都是胡人所统治。这里是200多年。

随后就是隋唐,而隋唐都脱胎于鲜卑化的关陇贵族,即宇文氏的武川镇军事贵族,杨坚本身就是鲜卑化的汉人,其皇后独孤伽罗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唐也是如此,关陇贵族高官,李渊的妈是鲜卑化的匈奴人,一代贤后长孙皇后是鲜卑人,请问你怎么去把他们摘出来?更不用说一堆的少数民族名将高仙芝黑齿常之阿史那社尔哥舒翰等等等等。

好,不说隋唐。

五代十国的五代,后唐后晋都是沙陀人,也是列入正史的,《五代史》。

然后就是辽金,这里暂且不论。

在这之后,元、清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这么一算,不说全国,至少北方大部分时间都是少数民族统治,如果你把辽金开除,那这些少数民族入主的朝代,都需要开除,那中国历史就千疮百孔了。

我们这里来一个结论:汉人统治区有朝代更迭,草原一样有朝代更迭。只不过唐宋元明清被称为朝代,而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被当成了族名而已。实际上,那些也不过是草原的朝代更迭而已。任何一个部落强大,它所代表的部落名就成了草原共主,就成了草原的朝代名。

而我之所以说,如果开除这些少数民族入主的朝代,中国历史就千疮百孔,原因是你的思维狭隘了。如果你把中国的历史理解为来自草原森林的游牧渔猎民族和来自农耕地区的汉族为了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而彼此冲突融合的历史,那么你就不会有辽金究竟属不属于中国历史的迷惑了。

三、辽金的自我认同

辽金对自我的认同从来没有混淆过,他们和宋争的只是正统而已。所以他们自称“北朝”,而对宋成为南朝,国书往来也是如此。

而且其政权的一切都是按照华夏传统来的。比如尊崇儒学,开科举,后朝修前朝史等,自我认同为华夏帝王,如何不是华夏一份子呢?

比如大名鼎鼎的海陵王,一面荒淫残暴,另一面却是才华横溢,时人称赞他的诗词“一吟一咏,冠绝当时”,是苏轼苏大胡子的铁杆粉丝,今有数首诗词流传。

现录一首,大家欣赏欣赏:

鹊桥仙待月

完颜亮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

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

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他不是中国之人,那么各位正统的汉人自问这样的词,你写的出来么?反正我写不出来。

四、外国人认可

俄罗斯老毛子那边,至今中国的称呼还是“契丹”,其影响力流传至今。

其实日本人也认可。日本人之所以如此说,说什么满蒙非中国论,其实目的就是干扰某些人的思维,为其侵华张目。其实真正的意思是,“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它的意思只是,满蒙非中华,东北也就是满洲,内外蒙乃至华北,就可以分出去了。

但是日本人之所以被目为侵略,原因则是它的目标与辽金都不一样。辽金元清都是要争夺华夏正统,它以华夏正统为荣。而日本人的目标是什么?以天皇的万世一表来取代华夏文化,推行日语教育,它是要毁掉你安身立命的根基。不要上当啊。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很少提到辽,西夏,金这三个朝代?

辽、西夏、金都是在宋代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和金为当时的朝廷之一,而西夏为地方政府。并且辽金先后与两宋并立,而又以宋为正朔即主流为汉人,因此辽金西夏在历史上很少提及。

为什么西方把辽金列为中国正统,而不是当时的宋朝呢?

说到中国古时候宋朝的时期,当时有诸多少数民族,但是我们却更愿意承认宋朝为正统,并不愿意承认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其实,当时的辽金,曾多次在征战中都打败了宋,并且宋朝还曾对辽金进贡,南宋皇帝更是向金称臣,但是辽金却并没有被后人承认为正统。

中国因为中原人也就是现在说的汉族人多,所以愿意把宋作为正统,不愿意承认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实际上从军事上辽金多次打败宋,宋对辽金进贡,南宋皇帝向金称臣。从国际影响力来讲。辽金的影响力也大于宋。占据的领土面积,辽金也比宋大很多。宋思想上开始以朱程理学为主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压制人性,彻底进入完全封建专制时代。所以就单纯说经济,辽金也不次于宋。辽金的经济高度发达,只是过去历史书的重点写,而很少去研究辽金的经济。现在辽金史的专家写车了很多关于辽金发达经济研究,一些方面如武器制造等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如金朝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手枪,辽朝的活字印刷也已经发明,并从西域引起西瓜等农作物。

辽金时期各地城市贸易发达,如写八面城地区已是城内“人烟尤盛、商族云集、官衙街市井然、佛寺钟鸣远”。难怪金明昌元年(1190年)王寂途经韩州柳河县夜宿大明客馆时,对月吟出“夜月楼台,秋香院语,笑吟吟人未去”的良宵美景;城外更是寨堡相望、沃田无际,正象耶律楚材诗云“万顷青青麦浪平”,“冲风磨旧麦、悬碓杵新粳”,一幅太平盛世农丰图。

因为接下来的元朝是蒙古人建,蒙古人也是少数民族,所以最后建史,辽金宋分别建,各自为政统。

所谓正统观念,本来是中原思想上产物,其他民族讲究的实际如何,不会关心为粉饰失败一方,就提出纯思想的正统不正统,因为所谓正统与否没有客观标准,完全是凭主观认为,西方人是无法理解去夸奖失败者,还能找到很多理由。

关于说西方,要把辽金说中国正统,那是这样说的人是对中国非常友好,或是亲近当前中国的。很多国家至今还把中国称为契丹,可以想象,辽的国际影响力有多大。说起丝绸之路,辽金的地理位置与中亚和西方的联系更多,很多农作物和中亚西方的文化就是辽金引入的。契丹人后来到中亚建立的西辽、后西辽,更为西方人所认识。

西方很早就有一种观点,把辽金等北方民族建的朝代,称为征服王朝。征服王朝该名词首次出现于他与冯家昇合著的《中国社会史:辽》。征服王朝相对于汉族王朝,意指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族群和森林渔猎族群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国家与朝代,入主中原吸收汉文化的同时刻意保持自身文化,并与全盘吸收汉文化并彻底被汉化的渗透王朝有所区别。也就是他们认为,北方建的征服王朝是与中原传统王朝不同的。

300多年西夏王朝为何不被放入正史,而辽金却成为正统,记载于史册

在我国西北地区,这里曾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党项族建立的王朝,西夏。这个国家当时存在了三百年,领土面积两万多里,可是我们的史书中却没有一本西夏史,也就是说,在史料中我们并没有将他作为正统王朝。

我们的历史传承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后朝要给前朝写历史,意思就是我继承你的统治,从此之后我就是正统,同时要从前朝历史中吸取灭亡经验教训。当年西夏与宋朝存在于一个时代,元朝建立后史官为前朝修史,整理出了辽史、宋史、金史,这就说明只有这三个在元朝人眼中才是正统吗,而西夏则被编在外国史中。

他虽然没有被列入我国正统的二十四史中,但他所产生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中是无法磨灭的,唐朝末年党项族就已经建立起藩镇,直到他被蒙古族消灭经历了350年历史,若是按照建国算起,他存在了300年,而正统王朝两宋一共才320年,辽存在210年,金国120年。而据说清朝年间曾有个土司在四川存在,他们很可能是西夏皇族后代,要这么说,西夏这个王朝存在时间就非常可怕了。

西夏的拓跋氏族就是当年的皇族,有人认为他们是羌族分支,也有人说他们是鲜卑分支,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辽金史是一种说法,宋史旧唐书又是一种说法,这就导致史学家们也多年争论,却没办法下真正结论。

若追根溯源,党项族叫做拓跋,可是偏偏鲜卑也叫拓跋,而这两个民族又不是一个地方诞生的,党项来自于青藏高原,他们是羌人的分支,西晋灭亡后边疆少数民族进入北方地区,变成15个政权,五个少数民族就是匈奴、羌、鲜卑、羯、氐,这就是有名的五胡乱华。但是在党项族建国后自称鲜卑后人,但年他们同宋朝建交时使者说他们是拓跋氏后人,国力衰微时才到了西夏这个地界,而根据史料我们一般对于此说法也处于默认态度。

但是根据研究确认为他们是羌人后代,认为现在的一些史料可能是当年他们有所修改,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出生,实际上他们就是羌人一支。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不叫嬴政叫赵政 儿子为何又叫扶苏和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嬴政,赵政,扶苏,胡亥

    秦始皇叫嬴政,又叫赵政,请问嬴姓赵氏是什么意思?都说秦始皇不叫嬴政,而叫赵政。这在今天看来,是不是有点懵逼呀,他到底是姓赢呢,还是姓赵呢?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清楚秦始皇生活的年代,姓与氏的不同。不得不说姓与氏在今天已经被谈化了,但是,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他们对姓氏的叫法,还是很讲究的。秦始皇

  • 明朝取代元朝,为什么没能继承元朝疆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疆域,明朝疆域

    如果要问在中国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朝代是哪一个,答案肯定是元朝,这是毋庸置疑的。整个元朝的面积分布,东到朝鲜一带,南到缅甸一带,西到哈密一到,北到贝加尔湖一带,整个国家的面积加起来超过了1400万平方公里。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特殊的大一统帝国。其一,这是由中国少数民族由外到内建立的王朝,和传统汉人王

  •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30万以上是如何认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南京大屠杀,南京

    对于认定和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而言,“遇难者30万”不仅是遇难人数的底限,更是判定侵略者暴行、捍卫民族历史尊严的底限,不容任何形式的质疑和挑战。屠杀罪行是战后审判的重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国际惩办战犯的法律条例与协议规定,战胜国组织国际法庭和受害国法庭审判战争罪行

  • 中国历史上三次十分有名的刺杀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刺杀,刺客

    刺客,词表其意,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中国职业刺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刺客行刺目的往往以图在短时间内,让目标人物及其相关事物遭受致命打击。汉朝史学家司马迁著作《史记》中的文章《刺客列传》为中国最早的刺客传记体史料,其中以“士为知己者

  • 了解中国历史无法绕开的常识:谥号庙号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谥号,庙号,年号,皇帝

    对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殁世帝王,后世往往有不同的称谓。关于古代皇帝的称号分为年号,谥号,庙号,尊号。皇帝一般有姓名、庙号、谥号、年号等称号。首先说姓名,皇帝也是人,也有姓名。比如汉高祖叫刘邦,唐太宗叫李世民,明太祖叫朱元璋。这些姓名一般在皇帝一出生就取好了,所以在皇帝活着的时候当时的人就知道。但是知道归

  • 李渊并非嫡长子 为何父亲死后能继承唐国公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渊,嫡长子,唐国公,爵位

    大家都知道,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而他之所以定国号为唐,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因为他家世袭的爵位便是唐国公。从他祖父李虎开始,唐国公这一爵位便被确定下来。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李渊并非唐国公李昞的嫡长子。这就怪了,在古代极重长幼身份的时代,李渊是如何继承这一爵位的呢?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首先

  • 晁错忠心耿耿为何被腰斩?智商极高,情商极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晁错

    周朝天下近八百年历史是中国最悠久的朝代,周朝能维持这么久的国祚,完全是得益于分封制,但是最后灭亡也是亡于此。周武王灭商之后建立西周,西周初年建立的时候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据说分封了有八百多个,这分封的诸侯有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其目的是天下共治,这种制度符合当时情况与

  • 煤都大同为何还是十大古都之一?哪朝在这立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煤都大同,煤都,大同,十大古都

    华夏祖国泱泱数千年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有过众多政权。朝代更迭之下,曾经有许多城市作为都城存在过。?所谓古都,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朝代和割据小政权,所以都城也非常多。在这些都城中,最早开始是四大古都的说法,即西安、洛阳、南京、北京;民国时期,学界加上开封成为五大古都,

  • 不同时期古代女子发型图鉴 各朝代可考发型分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子发型图鉴,各朝代可考发型,发型,女子发型

    稍微了解汉服的人一定都知道我国古代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汉服形制。其实除了汉服以外,每一个朝代的妆容和发型也是有着很大差异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不同朝代女子的发型都是什么样子的,西汉时期简约大气,宋朝清新婉约,盛唐时期的发型美呆了,来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一、先秦▲

  • 苏堤和白堤:苏堤跟苏轼有关 白堤与白居易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堤,白堤,苏轼,白居易

    凡到过杭州西湖者,大约极少有人是不曾徒步走过“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的;凡徒步走过这两条长堤者,大约极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得名之由是:分别由唐宋两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地方长官时主持修筑的。其实,细究两堤来历,上述知识并不准确。位于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