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杭州石牌坊“西湖三雄”坊:岳飞、于谦、张苍水

杭州石牌坊“西湖三雄”坊:岳飞、于谦、张苍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32 更新时间:2023/12/6 20:48:57

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长眠着三位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苍水。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们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一脉相承,被誉为“西湖三雄”、“西湖三杰”,千百年来,受到世代人民的无比崇敬。为了深切缅怀纪念他们,弘扬他们的伟大精神和浩然正气,后人为他们修建了祠墓,并竖立了。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文武兼备,才能出众,北宋末年投军,南宋王朝建立后,他胸怀一腔爱国热情上书主张坚决抗击金兵,反对南迁,被革职。不久,他投军到爱国名将宗泽部下,随宗泽守卫开封,任统制。宗泽去世后,他跟随杜充南下。建埤三年(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侵,岳飞移军广德、宜兴,奋勇抗击,每战必胜。次年,金军在江南军民的英勇反击下,被迫北撤,他乘机率领威名远扬的岳家军攻击金军后队,一举收复了建康(今江苏南京)。绍兴四年(1134年),他率军大破金傀儡伪齐军,从江州(九江)出发,沿长江、汉水西上,3个月内连克鄂州、襄州、随州、邓州、唐州和信阳等六府,使南宋的东南和西北连成一片,被任命为清远军节度使。后来,他驻军鄂州(今湖北武昌),派人联络太行义军,多次上疏建议朝廷大举北进。绍兴九年(1139年),宋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他大义凛然,上表反对。次年(1140年)7月,金兀术进兵河南,他出兵英勇反击,在郾城大败金军,给予金兵精锐的骑兵部队“拐子马”以歼灭性打击,接着又在颖昌、朱仙镇大破金兵,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两河义军纷起响应,形势对宋朝极为有利。岳飞豪情满怀、充满信心地对部下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然而,这时宋高宗一心求和,以巨奸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通过南宋高宗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迫令岳飞撤军退兵。岳飞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任没有实权的枢密副使,不久被秦桧一伙诬陷谋反而下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秦桧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岳飞与养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时杀害于杭州风波亭。满怀一腔“精忠报国”豪情,一心想“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岳飞痛心疾首,在供状上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极其悲壮地被缢死在风波亭上。

岳飞的不幸遭遇得到了世人的极大同情,岳飞赤胆忠心、精忠报国的精神受到人们的无比敬仰,秦桧之流投降卖国、陷害忠良的罪恶行径,丧尽人心,遭到世人的深恶痛绝。迫于汹涌的民怨,宋宁宗即位后,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岳飞生前官位,并访求岳飞遗体,以一品礼敕葬于栖霞岭南麓。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即在岳飞被害后63年,朝廷下诏追封岳飞为鄂王。为了褒扬岳飞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清雍正九年(1731年)浙江总李卫在重修杭州西子湖岳王庙时,特在西湖畔栖霞岭南麓的岳王庙前的南道上,建造了一座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单檐翘角、雄伟壮观的仿木结构石牌坊,牌坊明间匾额上题书着“碧血丹心”4个大字,并根据商周时期周朝忠臣苌弘含冤被害之后,有人冒着风险悄悄地把他的血收藏起来,3年之后,血化成一种青绿色美玉的传说,将牌坊匾额上所题书的“碧血丹心”4个大字涂成绿色。此后,清同治四年(1865年)浙江布政使蒋益沣、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许应娱在重建石坊时,也都将“碧血丹心”4个大字涂为绿色。这座令人肃然起敬的碧血丹心”牌坊,是岳飞“精忠报国”伟大精神的化身,不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吃立在亿万民众的心中永垂不朽。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为官正直清廉,敢于为民请命,兴利除弊。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腐败无能、宠信专权太监王振的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堡之变”被蒙古瓦剌军俘虏,举国震惊,京师动摇。“国不可一日无主”,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为使国家避免混乱,外敌乘虚而入,拥立英宗之弟祁钰为景帝,坚决反对南迁,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他调集重兵,总领军民抗敌,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取得北京保卫战全胜。天顺元年(1457年),当年的投降派、逃跑派权臣,趁景帝重病之际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以“谋逆罪”杀害于谦。明宪宗即位后,于成化二年(1466年)为于谦平反昭雪冤案。明孝宗即位后,于弘治二年(1489年)下旨表彰于谦为国效忠的功绩,在杭州西湖三台山麓为其修墓建祠,设春秋二祭。“文革”初期,于谦墓区被毁。1998年,为纪念于谦诞生600周年,重新整修于谦墓区,在墓道两侧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兽及牌坊,恢复了于谦祠的牌坊和甬道。牌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明间正面的匾额上镌刻有“热血千秋”4个大字。四根柱子的正背两面镌刻有四副楹联,其中牌坊正面,两根内柱上镌刻由清代闵浙总督兼福建巡抚、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杨昌浚题书的楹联:“远望岳坟,千古并推双少保;近邻花港,一杯永镇三台土。”联语中的“双少保”即指岳飞和于谦,“一杯”即指于谦之墓。两根外柱上镌刻佚名题书的楹联:“血不曾冷;风孰与高。”

张苍水(16201664年),名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清兵大举入关,连破扬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宁波城中风声鹤唳。张苍水与刑部员外郎钱肃乐、浙东志士董志宁等人起兵抗清,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受任兵部尚书,率领义军辗战浙东宁波、绍兴一带抗击清兵。不久,与郑成功军配合,驰骋于苏、浙、院、闵一带,破瓜州、镇江,合兵包围南京,并克徽州、宁国、太平、池州等四府、二十四县,收复大批失地。后遭清军伏击惨败,但不久又重招旧部继续征战。清康熙三年(1664年)闵战一役张苍水不幸受伤兵败,遂散兵隐居宁波象山县南田悬岙岛,不久因叛徒出卖被俘。他威武不屈,宁死拒不受清招抚使的招降,大义凛然,面北挺立受刑,慷慨赴死。在历经十九年艰苦卓绝的抗击后,张苍水被害于杭州官巷口。张苍水就义后,纪五昌捐金购赎遗体,由张文嘉、万斯大等收痤于杭州南屏山荔枝峰下。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高宗赐谥张苍水“忠烈”,乾隆年间道士吴乾阳修张苍水墓,此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民间又多次重修。“文革”初,张苍水墓被毁,碑亭被拆,墓道石牌坊亦毁坏,1993年又按原样予以修复。石牌坊立于张苍水墓墓道口,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明间正面匾额上镌刻有“张公苍水墓道”六个大字。牌坊的四根柱子上,正背两面镌刻有四副楹联。其中正面两根内柱上镌刻由赵元题书的一副楹联:“东浙结丹心,钱沈几人同一辙;南屏埋白骨,岳于二墓共千秋。”联语言简意赅,概括了张苍水一生的英勇事迹,指出他在南屏的墓,将和西湖畔岳飞、于谦的墓一样,千秋万代共受世人的敬仰。正面两侧外柱上,镌刻由张梅题书的借用典故以寄托对张苍水缅怀之情的一副楹联:“赠鹿果然圆旧梦;牧羊何事动哀思。”

更多文章

  • 轻徭薄赋税率三十税一 为何百姓还要卖地为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轻徭薄赋,古代税收,税收,汉朝

    翻开中国古代史书典籍,我们不难发现“轻徭薄赋”的政策在任何时代都备受史官和文学大家所推崇。这不仅因为“轻徭薄赋”这一理念是历代百姓所梦寐以求之事,而且更是历代先贤大儒所认为的“施王政、兴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要问中国古代王朝

  • 西安十三朝古都和中国传统儒家的正统思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安,长安,十三朝古都,正统

    西安是十三朝,是因为现代史学观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让国人摆脱了儒家意识形态下的正统朝代观,西安才得以扩充到十三朝。古代人那套正统观有个严重的BUG,就是:首先统一王朝肯定是正统,因为没人和它抢了。然后,统一王朝最后被谁给推翻并取代,谁就是正统。然后,统一王朝最初是从谁那里抢来的权力,谁就是正统。

  • 曹操心有余而力不足,临门一脚让曹丕踢进禅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曹丕,禅让

    曹丕篡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完成并得以传续的“篡代禅让”,在此之前,除了儒家理想中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禅让以外,唯有战国时期的“子之篡燕”与西汉末年的“王莽篡汉”,是可以确证发生过的“篡代禅让”。但子之

  • 钱穆:中国的国都决不可设在江南,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国都,首都,中国古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自古以来,江南地区就是无数人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他们也为风景秀丽的江南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他们的诗里,江南总是被赋予了一种十分旖旎的色彩,在江南,仿佛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会发生。就是这样一个风景秀美,引无数人向往的地方,曾经也被当做国都,比如说南京就是十三朝古都的选址,杭

  • 读书改变命运:宋代科举制度下“榜下捉婿”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科举制度,科举,榜下捉婿,宋朝,女婿,婚恋

    我们一般认为考据考试制度是由隋炀帝杨广创立的,在科举考试制度之前,贫苦人家或者寒门出身的人做官是很难的,尤其是魏晋时大兴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兴起。科举制度的创立,事实上为寒门弟子做官增加了一条通天大道。但是,在历朝历代中,唯有重文轻武的宋朝是最重视科举选拔人才的。宋代的科举制度上承隋唐,下启明清,

  • 同样有藩王 明清时期的藩王制度完全不一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分封制,明朝,明朝藩王,清朝,八旗子弟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种做法能更好的解决藩王问题?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分成五个方面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藩王总是容易搞事?第二个问题,历朝历代是如何处理藩王问题的?第三个问题,明朝是如何处理藩王问题的?第四个问题,清朝是如何处理藩王问题的?第五个问题,明朝的藩王制度和清朝的亲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怎样一种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包衣奴才,清朝

    包衣奴才的地位很高的,怎么算人家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仆人,起点摆在那里的。包衣全称“包衣阿哈”,系满语音译,乃是家奴之意,其中“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是清代八旗组织内部

  • 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究竟算温州人还是丽水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伯温,温州人,丽水人,文成,籍贯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辅佐朱元璋平天下的明朝开国元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故又称刘伯温。后世也有人把他与诸葛亮,管仲相比,甚至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只需要两个字就可以概括他:天才。据传他七岁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书只要看过一遍就能牢牢记在心里。不

  • 1908年,晚清杭州老照片,恍若南宋的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杭州老照片,杭州,老照片

    1908年,年仅18岁的美国人西德尼·戴维·甘博刚刚高中毕业,他随同家人来到中国,在杭州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本篇精选风光十九幅,供喜欢老照片的读者朋友们共同回顾。图片解读1、站在高处,远看杭州城,下方的深宅大院,紧挨在一起,雷峰塔屹立在西湖之滨,三潭印月如一艘船,停泊在湖中

  • 一般开国皇帝才能称“祖” 为何满清鞑子一朝三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庙号,清朝,庙号,一朝三祖

    在中国,皇帝的称呼繁多,也是比较复杂的,他们一般都有谥号、庙号、年号等等。在这之中,庙号是大臣在皇帝死后取的,是帝王在太庙之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常用的有太祖、太宗、世宗、中宗等称呼。据记载,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