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宣中兴实行了哪些制度 有什么影响?

汉宣中兴实行了哪些制度 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002 更新时间:2024/2/17 1:16:11

宣帝在民间长大,受过许多磨难,对于官吏的不法和苛政的残酷深有体会,因此在位期间特别重视吏治。他听说黄霸判决公平,于是初继位就建议用黄霸为廷尉正,主管诉讼,得到霍光的许可。黄霸多次解决疑难案件,执法公允,屡受宣帝嘉奖。

从本始元年(前73)到神爵四年(前58),宣帝曾7次下诏征召人才。他还多次派遣使者或丞相、御史的属官,到全国各地审察官员政绩,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者。史称“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行政机构的运作效率。

宣帝对于基层官吏的选拔极为重视,认为“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他每隔5天就要听取丞相及下属部门报告本职工作,任命刺史、郡守、王相等地方官员时,都要亲自接见并仔细交谈,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政绩,听取他们将来的施政方针,并与其到任后的行为相互对照。

地节四年(前66),渤海郡闹了灾荒,人民不断起事。宣帝拜龚遂为渤海太守,并且问他:“何以治渤海?”龚遂回答说,百姓因饥荒而闹事,应该抚而安之。他请求一切便宜从事,不拘旧法,得到宣帝的同意。到了渤海,龚遂行文诸县:“罢逐捕吏,诸持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贼’。”于是百姓纷纷抛弃武器,拾起农具,重回田中生产,郡中很快安定下来。

宣帝认为郡太守的选任是否得当,对于当地官吏的办事作风和百姓的生活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太守更换过于频繁,会引起地方上的不安定,官吏无所适从,百姓生活势必受到影响。因此他轻易不调动太守职位,对于政绩显著的,或者颁发加盖国玺的文书予以鼓励,或者增加俸禄,或者赏赐金帛,或者赐以关内侯的爵位,而尽量不用调动职务来表示奖赏。但朝廷公卿大臣中如有缺位的话,一般都从优秀的郡太守中选拔人才接替。

由于宣帝对吏治的认真整顿,使得“汉世良臣,于是为盛”,最有名的就是魏相、邴吉、黄霸和龚遂。魏相字弱翁,是济阴定陶(今东山定陶西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茂陵令、河南太守、扬州刺史等官职,以执法认真而闻名。他被任命为丞相后,对内主张整顿吏治,考核实效,对外主张避免战争,以减轻百姓的兵役和徭役负担。他还向宣帝建议赈济灾荒,派遣官员巡视各地,平冤狱,宽租赋等。

邴吉字少卿,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保护刘病已的时候,孩子年龄还小,长大以后根本就不记得他立过什么功劳。邴吉在昭帝时任大将军长史,很受霍光器重,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昌邑王被废后,他向霍光推荐流落民间的刘病已,宣帝因此才得以继位。

宣帝对这些事情全都懵懂无知,他只知道霍光最初是派邴吉来三兆村迎接自己入京的,因此继位后,仅赐邴吉关内侯的爵位。地节三年(前67)邴吉被任命为太子太傅,因为他悉心教育皇太子刘奭,才初次得到宣帝的赏识,从此官位节节攀升。魏相为丞相时,邴吉任御史大夫,神爵三年(前59)魏相去世,邴吉继任为丞相。

邴吉从未向宣帝提起过当年救护之功。后来掖庭令收到一个名叫则的宫女的上书,称她曾经养育过宣帝,宣帝派人查问,宫女回答说:“此事邴吉一清二楚。”于是掖庭令把她带去邴吉府中对质,邴吉训斥她说:“我是曾经让你照顾皇曾孙,但是你不尽心喂养,有时还打骂他,你岂敢居功?只有渭城的胡组和淮阳的郭征卿,才是真正对皇帝有恩的人。”

掖庭令回报宣帝,宣帝这才恍然大悟,此后更为感激和重用邴吉。邴吉注重边境戍守、时令农情等大事,宽让不拘小节,很得属员和朝廷大臣们的拥戴。某次邴吉出外巡察,看到百姓斗殴,死伤满路,他不发一语,看到有人赶一头牛,牛吐着舌头呼呼喘气,他倒慌了神,匆忙上前询问:“你赶着牛走了多远啦?”

他的下属非常疑惑,邴吉解释说:“老百姓斗殴,自有长安县令、京兆尹等地方官员逮捕审问,身为丞相,只要年终考评他们的政绩就可以了。丞相不应该管这种小事,所以我过而不问。然而现在是春天,不应该很热,那头牛却没走多远就开始喘气,我恐怕气候有异,会影响农业生产。三公的职责是调和阴阳,所以我关注这件事情。”下属全都拜服,认为邴吉识得大体。

宣帝朝的名臣,还有上面提到过的黄霸,也官至丞相,以及龚遂,做到水衡都尉,封建时代将两人并称为“龚黄”,作为“循吏”的代表。因为有这些人的悉心辅佐,宣帝时代,尤其是前、中期的政治,才会被称誉为“吏称其职,民安其业”。

宣帝还很尊重儒家学者,甘露三年(前51),为统一五经文字及对经义的解释,他下诏征集群儒,会聚京师。儒学经师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梁丘林、戴德、戴圣、欧阳底余等应诏而至。他们在石渠阁(未央宫中的藏书阁)聚会,讨论五经异同,由太子太傅萧望之上奏讨论结果,宣帝亲自审查,以考定五经。此次会议后,五经学者队伍壮大,弟子增多,尤其是谷梁《春秋》之学,大盛于一时。

然而虽然尊重儒家学者,宣帝本人却很清楚,仅靠儒家主张的仁爱、礼仪,是无法治理庞大的国家的。汉初虽号称以黄老之术治天下,但那不过是基本方针而已,具体事务的处理,往往沿用秦朝的严苛法术。武帝罢黄老,尊儒家以后也是如此,外儒而内法,是所谓王、霸道杂糅运用的统治方针。

太子刘奭深深沉迷于空泛的儒家道德中,他认为当时持刑太深,建议减轻刑罚,重用儒生,宣帝教育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霸道”是指法家的办法,用刑法和权术统治人民;“王道”是指儒家的德、仁之政,从思想上教化人民。宣帝两手并用,继承并发展了武帝、霍光以来的施政,也对后世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宣帝是如何平定霍氏家族叛乱的 霍氏为什么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宣帝还在民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结发妻子许平君,是曾被两度处刑的小吏许广汉之女。宣帝继位前,两人也已经生下了一个儿子,即日后的汉孝元皇帝刘奭。宣帝既已继位,原配许平君当然应该被册封为皇后——可惜事情却并没有那么简单。霍氏为了继续拉近自己和皇族间的关系,就把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嫁给宣帝,并且想让她跳过许平君

  • 汉宣帝刘病已为何改名 汉宣帝与霍光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曾经缔造了西汉王朝最为强盛的黄金时代,他雄才大略、刚毅坚韧、行事果断,这都是常人不及之处,但他同时也具备极为明显的性格弱点:多疑、猜忌、刚愎、残暴,无论对待臣子还是对待妻子儿女。武帝晚年闹得沸沸扬扬,千万颗人头落地的“巫蛊之祸”,就是他种种性格弱点的集中大爆发,而这一惨祸,也成为宣帝刘询坎坷少

  • 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 刘贺为什么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燕王刘旦、上官桀等人,并不因为一次失败就肯善罢甘休。元凤元年(前80)九月,他们再次商量了一条毒计,准备让鄂邑公主宴请霍光,趁机埋伏士兵,将其谋害,然后废黜昭帝,迎立燕王做皇帝。密谋未能实现就被发觉,霍光于是抢先一步,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全家,燕王刘旦和鄂邑公主恐惧自裁。除掉了政

  • 汉武帝为什么下罪己诏:内容是什么 汉武帝为什么立子杀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巫蛊之祸所以发生,是和武帝笃信神仙方士之说、迷信思想严重,加之刚愎残暴、重用酷吏分不开的。继位后不久,他就召方士、炼丹药,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其后还多次出巡,封禅泰山,或者到东莱(今山东莱州)海边去寻找神仙。他之大修宫室,掏空国库,一方面是为了享乐,另一方面也是相信了方士的话,建高楼通天,好拉近自己和

  • 霍光为什么能辅政 汉昭帝有多信任霍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霍光字子孟,是武帝最倚重的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去病从小养在舅舅卫青家,等到长大成人,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名叫霍中孺。某次他率兵出击匈奴,经过河东郡,河东太守出城迎接,霍去病这才想到,曾听说霍中孺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于是派人前去寻找。父子相认后不久,霍去病就把异母兄弟霍光带

  • 汉武帝改革有哪些内容 后期对匈奴战争为何败多胜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经过数次对匈奴用兵均获得胜利,武帝的威望提升了,在朝廷上也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他遂放开手脚,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革措施。汉武帝的改革,主要目的是削弱地方,收权中央,以巩固皇权,加强封建集权统治。要完成他的目的,第一步就是削弱相权,把统治中心从“外朝”改为“内朝”。西汉初年继承秦制,宰相具有很大权力,国家

  • 巫蛊之祸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政治意义 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当然就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金屋藏娇”的陈阿娇了。但据说阿娇嫉妒心很重,更倚仗娘家的势力为所欲为,加上她并没有生下儿子,武帝的兴趣就逐渐从她身上转移开了。卫子夫进宫以后,很受宠爱,阿娇嫉妒得不得了,听信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的话,设坛斋醮,祈祷自己得子,并且重拾武帝的欢心。巫术本是汉宫

  • 王莽篡汉始末 王莽为什么能成功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寿二年六月,汉哀帝驾崩,他没有儿子,王政君、王莽和大臣们商议,迎立年幼的中山王刘箕子继承皇帝宝座。刘箕子就是前此被傅太后陷害而死的元帝冯昭仪的孙子,后来改名刘衎,即西汉孝平皇帝。平帝继位时年仅9岁,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大司马王莽摄政。第二年改元元始。王莽指使益州当地官员冒充远方小国越裳氏来朝

  • 汉哀帝即位后为什么急于封赏外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哀帝刘欣,本来是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康是元帝刘奭的儿子,因为元帝宠爱其母傅婕妤,爱屋及乌,对这个儿子也非常喜欢,甚至一度想废黜太子刘骜(成帝),改立刘康为继承人。但这件事终究没能实行,刘康被封定陶王,带着母亲傅婕妤离开了长安城,归藩就国。刘康有许多妻妾,其中丁姬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刘欣。刘康早死,刘欣

  • 王莽及其家族是怎样一步步获得权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郡有一个名叫王禁的官僚,多置妻妾,共生了四女八男:长女王君侠,次女王政君,三女王君力,四女王君弟;长子王凤字孝卿,次子王曼字元卿,三子王谭字子元,四子王崇字少子,五子王商字子夏,六子王立字子叔,七子王根字稚卿,八子王逢时字季卿。其中王政君喜欢读书,擅长抚琴,相貌美丽,性格温柔,18岁被选入宫中。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