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宣帝时期与匈奴关系怎么样 又存在着哪些弊端?

汉宣帝时期与匈奴关系怎么样 又存在着哪些弊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76 更新时间:2024/1/21 17:01:12

中兴盛世,不只体现在内部政治经济的和谐与稳定上,在对外关系方面,宣帝朝也颇值得称道。

本始二年(前72),匈奴西攻乌孙,乌孙昆弥(即国王)狂王和汉朝远嫁过去的解忧公主(楚王刘戊的孙女)上书,称愿发精兵5万骑,帮助汉朝打击匈奴。此时还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主政,霍光即派田广明、赵充国等5位将军,发兵15万骑,派校尉常惠持节监督乌孙兵,共同出击。

次年(前71)正月,汉军从长安开拔,匈奴人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恐慌,老弱妇孺都驱赶着牲畜远远逃开。到当年的五月,汉军共斩俘匈奴3000余人,乌孙兵杀至匈奴右谷蠡王庭,俘斩匈奴大小王、都尉以下4万人,虏获牲畜70余万头。

常惠从西域上书,说龟兹国(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库车附近)曾经杀害汉朝校尉赖丹,请求趁机进军报仇。霍光允许他便宜从事,于是常惠征发西域各国兵马4万,并乌孙兵7000,从三路杀往龟兹。龟兹王害怕了,急忙绑起杀害赖丹主谋、贵人姑翼,来到常惠军中请降,常惠不为已甚,斩姑翼一人而还。

当年冬季,汉军一离西域,匈奴人又杀了回来,再度侵入乌孙疆土,但在回军时赶上天降大雪,人民、牲畜冻死了十分之九。乌孙趁机联络丁零、乌桓等国合攻匈奴,斩首数万级。汉军也从南方策应进军,分三路北伐,俘虏数千人。匈奴遭此重创,依附它的各国纷纷叛离,从此一蹶不振。

武帝以前,往往是匈奴寇边,汉朝被迫用和亲之策来保证边境的安宁;武帝后期到宣帝朝,双方均取守势,依旧和亲,不敢轻易开战。而从宣帝以后,匈奴基本上已无力南下侵扰,往往主动提出和亲,为的是保证汉军不再出塞远征——攻守形势有了极大的逆转。

地节二年(前68)四月,因为匈奴已不再入侵,汉朝准备拆除塞外各座堡垒,以使附近百姓得以休息。匈奴单于闻讯大喜,召集各部显贵,商议向汉朝求取公主和亲之事。左大且渠阴谋破坏,准备率领本部骑兵南犯,被汉朝发觉,及时调动边境守军,屯扎在要害地区。匈奴兵吓得匆匆回头,逃归漠北。

地节四年(前66),车师(西域古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附近)和匈奴联姻,请求匈奴卡断乌孙和汉朝的联络通道。汉侍郎郑吉和校尉司马熹及时作出反应,征发西域诸国兵万余人,并汉朝屯田士兵1500人进攻车师。车师国破,国王逃往乌孙,郑吉留下300名汉军在车师境内屯田,作为监视。

到了元康二年(前64),匈奴进攻车师的屯田汉兵,郑吉率渠犁(西域古国,在今新疆轮台东)屯田兵7000余人往救,被匈奴人包围。宣帝派常惠统领张掖、酒泉的骑兵前往车师,击退匈奴兵,安全救出郑吉等人。

前此的元康元年(前65),莎车前国王的兄弟呼屠征联络别国势力谋反,杀害莎车王万年和汉朝使节奚充国,自立为王,并煽动西域南道诸国背叛汉朝。卫侯冯奉世征发南北道诸国兵马1.5万,进攻莎车,呼屠征兵败自杀。

根据以上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汉朝当时在西域扮演的,是类似国际宪兵的角色,然而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机构来执行相关任务,有事才征发附近国家的士兵和屯田汉军,往往缓不济急。因此,神爵二年(前60)创立了西域都护,是为汉朝对西域各国进行监管的开始。

当年九月,匈奴日逐王率众降汉,骑都尉郑吉征发西域各国兵马5万前往接应。郑吉自此威震西域,遂受命保护车师以西的西域北道地区,称号为“都护”,把都护府设置在乌垒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东)。与之相对应的,匈奴把原设置在西域的僮仆都尉一职废除了。

西域都护建立起来以后,汉朝在西域的势力得以稳固。都护府负责督察乌孙、康居等西域36国,宣扬汉朝的号令,保证商路的畅通,维持国与国间的秩序,防止匈奴再来侵扰。这是新疆地区并入中国版图的开端。

匈奴曾于元康四年(前62)联络羌人以夹击汉朝,被名将赵充国讨平,此次更失去西域,国势遂更为衰弱。神爵四年(前58)十月,匈奴爆发内乱,诸王争立,呼韩邪单于稽侯狦攻杀前单于握衍朐鞮,随即又被屠耆单于薄胥堂击败逃走。

第二年,自称单于者竟有5人。汉朝有大臣请求趁机进攻匈奴,但御史大夫萧望之却持反对意见,他说,“乘乱幸灾,彼必奔走远遁,不以义动,兵恐劳而无功”,主张遣使

吊问,辅其微弱。宣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五凤二年(前56)八月,匈奴屠耆单于的少子右谷蠡王姑瞀楼头因为在夺权战争中失败,逃奔汉朝。十一月,呼韩邪单于左大将乌厉屈父子率众数万降汉。到了甘露元年(前53)正月,势力最大的呼韩邪、郅支两位单于先后送儿子到汉朝做人质,请求称臣。甘露三年(前51)正月,呼韩邪亲自来到长安朝贺,二月,宣帝派6万骑兵护送呼韩邪归国,与呼韩邪对立的郅支单于闻风远遁。

在对汉朝献媚的比赛中,无疑呼韩邪是稳占上风。甘露四年(前50)正月,两位单于俱遣使臣到长安来献礼,汉朝唯独优待呼韩邪的使者。此后六、七十年间,汉朝与匈奴间的战争逐渐平息,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直要到东汉建立,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才再次成为严重边患。

疆域的扩大,国威的远布,固然是宣帝朝的光荣,但当时政局上出现的某些弊病,也预示着盛世已经接近了尾声。宣帝为了打击霍氏的势力,任用外戚许氏和史氏,开其后外戚擅权之风。宣帝到后期也逐渐放弃了节俭的习惯,“颇修汉武故事,宫室、车服盛于昭帝”。他还重用宦官,司隶校尉盖宽饶上书谏阻,宣帝大怒,逼其自杀,这说明他鼓励直言进谏的作风至此也荡然无存了。

当然,最致命的还是他没有教育好儿子,太子刘奭始终不改对儒学的迷信。黄龙元年(前49)十二月,宣帝在未央宫驾崩,太子继位,是为孝元皇帝——“昭宣中兴”终于走到了尽头。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宣中兴实行了哪些制度 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宣帝在民间长大,受过许多磨难,对于官吏的不法和苛政的残酷深有体会,因此在位期间特别重视吏治。他听说黄霸判决公平,于是初继位就建议用黄霸为廷尉正,主管诉讼,得到霍光的许可。黄霸多次解决疑难案件,执法公允,屡受宣帝嘉奖。从本始元年(前73)到神爵四年(前58),宣帝曾7次下诏征召人才。他还多次派遣使者或

  • 汉宣帝是如何平定霍氏家族叛乱的 霍氏为什么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宣帝还在民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结发妻子许平君,是曾被两度处刑的小吏许广汉之女。宣帝继位前,两人也已经生下了一个儿子,即日后的汉孝元皇帝刘奭。宣帝既已继位,原配许平君当然应该被册封为皇后——可惜事情却并没有那么简单。霍氏为了继续拉近自己和皇族间的关系,就把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嫁给宣帝,并且想让她跳过许平君

  • 汉宣帝刘病已为何改名 汉宣帝与霍光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曾经缔造了西汉王朝最为强盛的黄金时代,他雄才大略、刚毅坚韧、行事果断,这都是常人不及之处,但他同时也具备极为明显的性格弱点:多疑、猜忌、刚愎、残暴,无论对待臣子还是对待妻子儿女。武帝晚年闹得沸沸扬扬,千万颗人头落地的“巫蛊之祸”,就是他种种性格弱点的集中大爆发,而这一惨祸,也成为宣帝刘询坎坷少

  • 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 刘贺为什么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燕王刘旦、上官桀等人,并不因为一次失败就肯善罢甘休。元凤元年(前80)九月,他们再次商量了一条毒计,准备让鄂邑公主宴请霍光,趁机埋伏士兵,将其谋害,然后废黜昭帝,迎立燕王做皇帝。密谋未能实现就被发觉,霍光于是抢先一步,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全家,燕王刘旦和鄂邑公主恐惧自裁。除掉了政

  • 汉武帝为什么下罪己诏:内容是什么 汉武帝为什么立子杀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巫蛊之祸所以发生,是和武帝笃信神仙方士之说、迷信思想严重,加之刚愎残暴、重用酷吏分不开的。继位后不久,他就召方士、炼丹药,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其后还多次出巡,封禅泰山,或者到东莱(今山东莱州)海边去寻找神仙。他之大修宫室,掏空国库,一方面是为了享乐,另一方面也是相信了方士的话,建高楼通天,好拉近自己和

  • 霍光为什么能辅政 汉昭帝有多信任霍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霍光字子孟,是武帝最倚重的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去病从小养在舅舅卫青家,等到长大成人,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名叫霍中孺。某次他率兵出击匈奴,经过河东郡,河东太守出城迎接,霍去病这才想到,曾听说霍中孺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于是派人前去寻找。父子相认后不久,霍去病就把异母兄弟霍光带

  • 汉武帝改革有哪些内容 后期对匈奴战争为何败多胜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经过数次对匈奴用兵均获得胜利,武帝的威望提升了,在朝廷上也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他遂放开手脚,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革措施。汉武帝的改革,主要目的是削弱地方,收权中央,以巩固皇权,加强封建集权统治。要完成他的目的,第一步就是削弱相权,把统治中心从“外朝”改为“内朝”。西汉初年继承秦制,宰相具有很大权力,国家

  • 巫蛊之祸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政治意义 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当然就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金屋藏娇”的陈阿娇了。但据说阿娇嫉妒心很重,更倚仗娘家的势力为所欲为,加上她并没有生下儿子,武帝的兴趣就逐渐从她身上转移开了。卫子夫进宫以后,很受宠爱,阿娇嫉妒得不得了,听信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的话,设坛斋醮,祈祷自己得子,并且重拾武帝的欢心。巫术本是汉宫

  • 王莽篡汉始末 王莽为什么能成功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寿二年六月,汉哀帝驾崩,他没有儿子,王政君、王莽和大臣们商议,迎立年幼的中山王刘箕子继承皇帝宝座。刘箕子就是前此被傅太后陷害而死的元帝冯昭仪的孙子,后来改名刘衎,即西汉孝平皇帝。平帝继位时年仅9岁,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大司马王莽摄政。第二年改元元始。王莽指使益州当地官员冒充远方小国越裳氏来朝

  • 汉哀帝即位后为什么急于封赏外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哀帝刘欣,本来是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康是元帝刘奭的儿子,因为元帝宠爱其母傅婕妤,爱屋及乌,对这个儿子也非常喜欢,甚至一度想废黜太子刘骜(成帝),改立刘康为继承人。但这件事终究没能实行,刘康被封定陶王,带着母亲傅婕妤离开了长安城,归藩就国。刘康有许多妻妾,其中丁姬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刘欣。刘康早死,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