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后期燕国太子丹派人刺杀嬴政是为了什么?

战国后期燕国太子丹派人刺杀嬴政是为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74 更新时间:2024/2/12 7:30:33

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而丹却是个昏庸太子,为成全自己与秦国逃将樊於期几日的兄弟情义,逼迫荆轲刺杀秦王。

可当荆轲以接近秦王为由,逼死樊将军时,“广结良友”的太子丹却没有再发声,最终还是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也不过只是对付秦王的借口,你可知小小燕国太子为何非要与秦王作对?

昭襄王十九年,秦国日益强大,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各国人心惶惶。秦国之将樊於期因得罪秦王惨遭满门抄斩,唯樊於期一人逃到了燕国,被太子丹收留。太子丹的老师鞠武用“实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劝其将樊於期驱逐到匈奴。

太子丹虽知晓燕国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不该收留樊於期惹怒秦王,可太子丹年轻气盛,反驳说“樊将军穷困与天下,以身归丹,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更虑之!”太子丹为执意对付秦王,保全樊於期,思量之下,只能去卫国请剑术超人的荆轲,来刺杀秦王。

太子丹用国家大义晓之以情,以攻破秦国晓之以利,说服荆轲为己所用,荆轲跟去燕国后,还未掌握秦国形势,赵国就被秦国攻破。太子丹仓皇之下多番催促,荆轲为人臣下不好多加拒绝,只能草草行事。

为取得秦王信任,荆轲求取秦国叛将樊於期头颅,太子丹虽与樊於期只有几日交情,但樊於期一死,秦王便没有针对燕国的理由,而自己也不能再加害于秦王,面对这样的局势,太子丹只能拒绝杀害樊於期,又将取得秦王信任这个难题,抛给了荆轲。

荆轲为成事,私下找到樊於期,用“报将军之仇”为名,逼得樊於期自刎。太子丹得知此消息后,早已无力回天,只好催促荆轲早日上路,从“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则可看出太子丹早有准备,拒绝杀樊於期,也只是他维护自己仁爱形象的小技俩。

若非樊於期一事,太子丹与秦王又有何过节呢?两人曾一起在赵国为质子,也曾是患难与共的兄弟,可当太子丹被送去秦国为质时,嬴政却一反常态,对太子丹甚是无礼。而太子丹就因这等小事从秦国逃回燕国后,甚至不惜举国之力,报复嬴政,但因燕国弱小,力不能及。

太史公司马光评价他说:“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时人以为太子丹派荆轲刺秦,是为国家大义,是为兄弟情义,殊不知,他为的只是报自己被苛待之仇,拥有这样的储君,实为燕国之大不幸。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世人把罔顾个人生命,誓死报忠国家之人,看作仁人壮士,可太史公却说“荆轲,君子盗诸!”,这究竟是为何?

以荆轲之谋,怎会想不到樊於期只是太子丹推出的幌子,面对太子丹的灭国之举,荆轲不仅不劝阻,反而因数日供奉对他言听计从。何况刺秦王之时,荆轲还未准备妥当,他虽以血肉之躯报了知遇之恩,却也因此断送了太子丹和燕国的性命。

太子丹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一国太子竟毫无容人气度,为一己之私对付虎狼之国,实为愚蠢。

公元前226年,荆轲失败后,秦军击败太子丹的军队,占领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仓皇出逃,秦军紧追不舍。此时有小人向燕王喜进言,说秦军如此追赶他们,是因太子丹的缘故。如果燕王喜能杀死太子丹,献给秦王政,秦王政一定能谅解燕王喜而保住燕国。

愚昧的燕王喜听从小人之言,最终斩杀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国。秦国虽得到了太子丹的首级,但还是照样攻打燕国。太子丹或许在临死之际,才能醒悟自己的谋划有多欠缺。公元前223年,秦军俘虏燕王喜,灭亡燕国。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

标签: 太子丹

更多文章

  • 杨勇的太子之位为何会被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勇

    纵观历史大局,隋朝二世而亡,其悲惨程度不亚于秦朝。隋炀帝杨广在即位之前,享尽天下美名,在即位后,却残暴百姓滥杀大臣,他究竟为何会做出如此翻天覆地的改变?杨广本是次子,又只是一个王爷,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哥哥杨勇才是未来的一国之君。那么后来,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为何却要废黜杨勇太子之位,改立杨广?

  • 清朝权臣摄政王多尔衮为何最终没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多尔衮

    中国历史长河中英豪无数,提到多尔衮这个名字,或许大家不会陌生。熟悉清朝的人大多知道多尔衮的存在,因为他的一生战功赫赫。提到“摄政王”这个词,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多尔衮。多尔衮作为清朝入关初期的摄政王,他的辅政为中国清朝的百年基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顺治皇帝在多尔衮死后将他追封为

  • 东汉末袁氏家族的袁术与袁绍两兄弟为何走向对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袁术

    《三国志》中记载:“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初平三年(192年),袁术与袁绍两大诸侯走向对立,袁术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令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同时联合陶谦,用来威逼袁绍,袁绍与曹操合击,大破袁术

  • 北宋“八贤王”的历史原型说的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八贤王

    《杨家将》中有个“八贤王”,凭手中一把先帝御赐的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助杨家将一臂之力;在《三侠五义》《包公案》中,也经常出现“八贤王”,帮助包拯展昭解决一些朝廷上很难解决的问题。而除了包公戏杨家将之外

  • 辽朝的萧氏三姐妹分别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辽朝

    萧家有女初长成萧氏三姐妹的父亲是萧思温,历史上的他并非是三朝宰相,也没有《燕云台》里演的那样忧国忧民,却是一位非常幸运的人。他因为是述律太后的族侄,被辽太宗耶律德光选为驸马都尉,娶耶律吕不谷为妻。辽穆宗耶律璟一朝,他又沾老婆的光,被皇帝小舅子任命为南京留守。辽景宗耶律贤上位后,他因为女儿当了皇后,

  •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真实原因 唐玄宗是不是被人陷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玄宗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事件不是传言,但史料对其原因的解读却明显肤浅化,亦或者有欲盖弥彰的嫌疑。这件事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事件的起因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兄弟三人不满武惠妃专宠,为了替各自的母亲出气,勾结在一起准备谋害武惠妃。他们的阴谋被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告发,唐玄宗

  • 楚怀王为何会被扣留在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楚怀王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对于楚怀王来说,任用昭阳、靳尚、上官大夫、昭睢、庄蹻、唐昧、屈原、昭滑、陈轸、苏代、田忌、公孙衍等人,楚国一度人才济济,国势大盛。楚怀王和唐昧积极变法,恢复了楚悼王、吴起时期

  • 三国曹魏权臣晋公司马昭为何终身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大概意思就是司马昭篡权自立的野心,大家都是非常清楚。为此,司马昭还派人弑杀了阻挡他的曹魏皇帝曹髦。就司马昭弑君来说,是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发生于魏都洛阳的事件。当时,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

  • 东汉末军阀混战中袁术为何最先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袁术

    袁术很挫吗?不!正是因为当时他太强了,所以才敢率先称帝。只不过枪打出头鸟,所以他被诸侯针对,群殴消灭了。提到四世三公的袁家,现在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袁绍,可袁绍只是司空袁逢的庶子,后来还被过继给别人,袁术才是嫡子,这个地位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在乱世中有很多袁家的门生故吏聚拢在袁术身边,为其出谋划策,

  • 古代人怎么刷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

    牙齿可是要跟随我们一辈子的东西,所以做好口腔卫生十分有必要。很多网友都比较好奇,古代人有没有刷牙这个习惯,如果有的话,古代牙刷又长什么样子呢?其实古人也是会刷牙的,只不过刷牙的工具和方式跟现代不同,毕竟古时候还没有能制作出小刷毛的技术,所以最早清洁牙齿的方法都是靠漱口。《诗经》中就有一句话叫&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