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是怎么登上皇位的,朱元璋的继承人到底是谁?

朱棣是怎么登上皇位的,朱元璋的继承人到底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22 更新时间:2024/3/12 21:19:48

朱元璋在位期间苦心经营,将看似妨碍皇族世代统治的人统统杀光,为的就是留给自己的子孙一个宽松的统治环境。可朱元璋一心栽培的继承人皇太子朱标,性格与朱元璋迥然不同。朱标不赞成杀戮,而是主张以“仁”治天下。

朱元璋对太子仁柔的性格很不放心,曾让朱标去握一根荆棘,朱标怕扎手没敢握。朱元璋一把握住荆棘,拿刀把荆棘上的刺一根根砍下来,并对朱标说:“你的性格太柔弱,很多人就像这荆棘上的刺,会对你将来即位不利,我现在就是帮你把这些刺先拔了。”

朱标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人好学勤政,宽厚仁慈,非常适合做个宽仁皇帝。可惜,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朱标因为在之前视察陕西落下的病,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8岁。朱元璋伤心之余,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选。

朱元璋画像

有人曾经推荐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作为皇储,其实朱棣是各亲王中朱元璋最倚重的,他11岁便被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镇守北平。史书记载朱棣“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在镇守边关,打击残元势力上立了大功。不过,朱棣也是朱元璋最担心的人。

据说,朱元璋曾和众多王公大臣一起登上南京城外的紫金山俯瞰皇宫,在一片赞誉声中,朱元璋龙颜大悦。这时年少的朱棣口无遮拦,一语道破天机:“紫金山上架个大炮,就能炮轰紫禁城!”朱元璋大惊,心里顿时后悔不已,以至后来他又命令修建更为广大的外郭,把包括紫金山在内的一些重要地方围起来以加强防御。这次事件朱棣惹恼了朱元璋,朱元璋看出朱棣将来很有可能是皇太子的最大威胁。

朱元璋经过再三考虑,终于决定立朱标之子——皇太孙朱允炆为继承人,为此,朱棣一直耿耿于怀。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了皇位,改元建文。这位年轻的皇帝和他的父亲一样报着以仁治国之心治理天下。建文初年,社会稳定、政治开明、百姓称颂、洪武时期的高压政策被结束,阴森恐怖得南京宫殿一下变的光明起来。

朱允炆画像

不过建文帝朱允炆更适合去做一个文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上却优柔寡断,历史无情地剥夺了他做个太平天子的想法。这一时期,各地藩王的力量已经对朝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听取了齐泰、黄子诚等人的极力劝奏之后,朱允炆下令“削藩”,把诸位位高权重的皇叔贬为庶人。而朝廷的最大隐患是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允炆便派人严密监视朱棣。

为了瞒住朝廷,堂堂燕王竟装疯卖傻,当着朝廷官员的面满地打滚,乱吃秽物,浑身哆嗦,终于骗过了朝廷。私下里,朱棣却积极训练军队,打造兵器,积极备战。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经过充分准备的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朱棣与南京朝廷打了三年苦战,建文四年六月初八,朱棣大军终于包围了南京。当大军攻进皇城时,发现奉天殿火光冲天。原来朱允炆为了不落入朱棣之手,同自己心爱的奉天殿同归于尽了。

士兵们从废墟中扒出了几具烧焦的尸体,但并不能辨认出哪具是朱允炆的尸体。朱棣还假惺惺地流泪说:“小皇帝呀,我是为你扫除奸臣来的,你为什么要自寻短见呀。”朱棣如愿以尝地做了皇帝,改元永乐。但其实朱棣心中隐藏着强烈的不安,他一直都不相信那几具焦尸中真的有朱允炆,为了顺利即位,朱棣匆忙地以“天子礼仪”下葬了几具焦尸。

朱棣画像

因为这个皇位是“篡夺”的,朱棣也学他老子那样把忠于建文帝的遗臣“灭九族”、“灭十族”地杀光,南京宫殿又变成了恐怖的屠宰场。其中最惨烈的当属方孝孺一案,方孝孺是建文帝的帝师,一代大儒,天下读书人的偶像。建文帝虽死,但方孝孺仍孝愚忠,誓死不从朱棣。朱棣派人从狱中把他请到大殿,方孝孺竟当众大哭,声彻殿宇。连朱棣也被方孝孺的忠诚所感动,竟亲自走下来扶着方孝孺,还劝导说:“先生不必这般自寻烦恼,我现在的行动,是仿效周公辅佐成王。”

可方孝孺反问:“请问成王现在哪里?”朱棣道:“他已自焚而死。”方孝孺接着问:“那为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道:“国家应当有一个年纪大的国君才行。”方孝孺不依不饶:“为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说:“这些都是我们朱家的事情,先生不必为此多虑。”随即示意左右把文房四宝交给方孝孺,说道:“我的即位诏书,非出自先生的大手笔不可。”

方孝孺接过笔砚后,狠狠地甩在地上,斩钉截铁地说:“死即死耳,诏不可草!”,一直压着怒火的朱棣终于爆发了:“你不怕死,难道你就不怕被诛灭九族?”方孝孺回答道:“便十族奈我何!”朱棣勃然大怒,他无法容忍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竟敢如此强硬顶撞他。

盛怒之下,朱棣当场命人用刀把方孝孺的嘴割破,一直割到两耳根,然后又关回监狱。随后的日子,朱棣开始大肆逮捕方孝孺的宗族门生,每捕到一批人,都让他们一个个从方孝孺眼前走过,方孝孺心中虽痛,可他却假装镇静,头都不抬。

朱棣把方孝孺的九族全部捕获之后,方孝孺仍不肯降服。此时,怒火中烧的朱棣已完全失了理智,他疯狂地将方孝孺的朋友、学生乃至一切与方孝孺有关的人单独列为一族,与九族加起来合称“十族”,共计873人,当着方孝孺的面,全部磔杀(砍成碎块)于市。方孝孺是最后一个受刑,被磔杀于聚宝门(今中华门)外。行刑前,他还写下一首绝命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如今,奉天门遗址遗存的一块丹陛石上有一块深红的颜色,传说是被方孝孺留下的血迹染红的,人们至今还把它叫做“方孝孺滴血石”。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建文帝朱允炆之谜:建文帝朱允炆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杀完人后,朱棣松了一口气。他重建了被烧毁的奉天殿,而在这座宫殿里,朱棣并不自在,朱元璋和朱允炆魂魄以及众多怨魄似乎一直在大殿内环绕,让朱棣寝食不安。朱棣不停地吃斋拜佛,在寺庙里,朱棣装着甚至连一只蚂蚁都不敢误伤。朱棣总觉得死后无脸葬在父亲的孝陵旁,不过让他欣慰的是朱元璋晚年就有迁都的想法,所以迁都北

  • 明皇宫的历史背景介绍,明皇宫使用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降为留都,由皇族和大臣驻守,以保证南京也有个形式上的朝廷。但南京宫殿渐趋冷落,数百年间,南京明故宫屡遭损坏。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谨身殿、华盖殿等被雷电击中起火后烧毁。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刮飓风,太庙的树被连根拔起,太庙大祀殿和皇城各

  • 明武宗朱厚照为什么要修建豹房?历史对他是如何评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明朝16个帝王中,武宗算不上是个显赫的皇帝,但他却是个另类的皇帝。他特别喜欢狩猎及尚武的生活方式,对喇嘛僧、奇异的音乐、食物、妇女有着特殊的爱好。他不住在宫禁大内中,却建了一个与虎豹相邻的豹房,一住就是十几年。有人说他是个淫荡的大魔头,有人说他是崇尚大明初期的传统。做皇帝要讲究文治武功,而明武宗正

  • 明武宗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皇帝?豹房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明朝的历史上,昏君屡见不鲜,几乎成了有明一代的特色,在明朝的众多昏君中,明武宗可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了: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将自己任命为将军的皇帝,还年纪轻轻就把自己的命也玩掉了。明武宗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明武宗是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荒唐皇帝,其贪玩的程度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无出其右

  • 明朝时期宦官王振是怎么掌握朝政大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正统年间,蒙古瓦剌部大举进犯中原。明英宗亲自率领50万大军迎敌。蒙汉两军于土木堡附近展开一场大战。结果明军大败于土木堡,不但50万大军损失过半,就连一国之君明英宗也被掠去,一时天下震惊。事实上,造成这一事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明军的指挥竟然是一个根本不懂军事的太监,此人就是权倾一时的宦官王振。由于王振

  • “丁丑会试科场案”历史缘由,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创制科举选士制度以来,为体现其“公平”,科举考试中一直坚持“人不分贫富,地不分南北,唯以文章学问是赖”的原则。但耐人寻味的是,到了朱明王朝,却在科举考试中明确规定,人分南北,卷以率取。为什么明朝科举考试时一反常例,试卷要作南北之分?这还得要从明初的一个小故事说起。明洪武三十年

  • 明朝厂卫是什么样的组织?厂卫的职责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厂卫,人们立即想起明朝的“鲜衣怒马”锦衣卫。厂卫到底是什么组织,为什么人们谈起厂卫就会谈“虎”色变?事实上,厂卫并非一个组织,而是数个组织的合称,除了锦衣卫外,还包括东厂、西厂、内行厂等。这些组织有一个共同之处,这就是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西厂、内行厂,都是手段毒辣、无孔不入的特务组织,这也是人

  • 明朝“空印案”之谜是怎么回事?“空印案”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初年,朱元璋先后兴起过四次大案,除了胡惟庸、蓝玉两案,还有郭桓案及“空印案”,后两案是因官员贪污而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惩治贪污案。对于郭桓贪污案,因为查有实据,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而“空印案”从事情缘由上来说,更接近于作弊行为。“空印案”的牵连之广,对明初的政治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时间,造成

  • 明朝初期的“文字狱”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文字狱,就是文人们在写文章时,由于不慎而触犯了统治者的忌讳,并因此受到了残酷惩罚的案件。明初朱元璋统治时期,也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文字狱之灾,从其残酷程度来说并不下于后来清朝康乾时期的文字狱,而这次文字狱的起因和过程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那么,明初为什么会兴起文字狱呢?明初文字狱的发生,从

  • 朱元璋生平故事介绍,朱元璋的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自从这首歌谣在大江南北广泛传唱以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凤阳人已经众所周知,就连《辞海》中也讲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朱元璋的籍贯似乎已成定论。但事实上,至今在江苏的句容、盱眙、沛县等地,也流传着朱元璋是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