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9军大刀队简介:让日军胆寒

29军大刀队简介:让日军胆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46 更新时间:2024/1/24 13:17:13

“大刀——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著名的《大刀进行曲》,是为喜峰口战役及卢沟桥事变中著名的大刀队谱写的,大刀也因此成为中国抗日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象征。这把传奇的大刀到底什么样,竟让日军如此胆战心寒?在卢沟桥事变到来之际,记者通过多方采访,终于见到了这把当年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刀“真身”:其长近1米,宽刃重身,最利劈杀。

精心设计长刀宽刃利劈杀

29军大刀队成名于卢沟桥事变四年前的喜峰口一役。是役,两个团的500名战士身背大刀,只带手榴弹,从两侧趁夜奇袭日军驻地。大刀队迅速解决了日军哨兵,挥舞着大刀,冲入日军营房。正在做着美梦的日军,哪能想到中国军队竟敢偷袭。多数日军死于刀下,就连炮兵大佐脑袋也未幸存。尽管日军士兵也都接受了长期的刺杀训练,但在英勇的大刀队面前,却占不到任便宜。

“大刀队队长是抗日英雄赵登禹,他手持大刀,身先士卒指挥砍杀。29军大刀的名声,是赵登禹将军率领部队一刀一刀跟日寇砍出来的!日军具有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但29军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后方。在夜间,日军的飞机大炮都发挥不了作用。”喜峰口之役是“九一八”以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大刀队由此声名大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柄29军用过的大刀。刀背有些许青锈,但锋芒仍在。“29军战士所持的刀经过精心设计,它的长短与宝剑相仿,长83厘米,刃也较宽。”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把刀与一般的单刀不同,刀柄缠绕结实的白色布条,为了方便士兵使用时容易用力。刀把较长,可以两只手同时握刀,砍向对方。大刀刀柄下面的两个圆环,是要系上红绸的,耍起来煞是醒目。“这可是好刀,都是好钢材打制的,夹有一些铁料。”据史料考证,卢沟桥事变前后,29军所用的大刀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北平工厂加工的。大刀是自造的,比较统一和规范,质量较好。29军的大刀人手一把,当时,每个人一把步枪,一把大刀,平时便于斜背,新兵和军训团成员,一入伍就要练习刺刀和劈大刀。

平津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这种刀最利劈杀。日军刺杀术不错,但不如大刀来得利落。刀起刀落间寒光凛凛,杀得敌人鬼哭狼嚎,鬼子都叫它“青龙刀”。

近战威武刀法出名门

“29军武器十分落后,部队制式的‘汉阳造’和‘瑟枪’只能装备全军约三分之一,且没有刺刀。当时,时任29军军长的宋哲元鉴于该军素有刻苦训练的传统,军内士兵大多身材高大、体力强,不少官兵还会拳术、刀剑。为此,他给每位士兵配备了一把大刀,以弥补枪械之不足。”据专家介绍,在日军装备优良的情况下,可利用近战、夜战,发挥大刀威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刀的威力,负责训练的副军长佟麟阁将军,亲临北平聘请武术名家臣先生作为武术教官。李尧臣根据大刀的特点及日军步枪上刺刀的情况,结合自己拿手的六合刀、追魂剑等技艺,创造出一套“无极刀法”。此刀法既可当刀劈,又可当剑刺,其中有一招叫“空手夺白刃”最为有名。

老兵骄傲抡大刀砍死鬼子

“卢沟桥事变中,大刀依然是中国军队震慑敌人的武器,29军仍以大刀显神威。”平津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方面都这样介绍。据悉,因为怕伤着自己人,战前,战士们手中的大刀都没有开锋。卢沟桥事变后,部队就都把刀开了锋。从多位亲历卢沟桥事变老战士的回忆中,都可以看到当时战场上肉搏战的激烈程度,以及这把大刀的神勇:“到了北平后,被分到了29军37师某团,师长冯治安亲自到卢沟桥前沿阵地指挥,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进攻。29军装备不好,但我们劲头足,日本兵武器好,但我们有大刀。日本兵的‘三八大盖’(步枪)刺过来,我们的士兵一闪,他们的枪长,转不过来,我们大刀顺势一砍,就把敌人脑袋砍掉了……”

“我们有个连长姓孙,家是山东的,好汉啊,带着人在卢沟桥杀了一百多个鬼子!用大刀砍得他们哭爹喊娘。还有一位19岁的大刀队员一个人就砍死13名日本兵,生擒一个。‘七七事变’爆发前夕,我在132师28旅684团做团长的随从,驻扎河间。7月28日,所在旅由一身好武功、有‘打虎将军’之称的师长赵登禹带领,奉命开赴北京南苑作战。与敌人遭遇,赵登禹师长带头手持大刀高呼‘亮出大刀来,砍了小鬼子’,身先士卒冲向敌人,团长也挥舞着大刀紧跟师长冲锋。我背着一柄大刀、提着两支手枪保护团长。当时,日军人数虽然不占优势,但有飞机坦克。29军士兵士气如虹,鏖战至夜里10时,消灭鬼子500多人,终于打退敌人。那场战斗,我砍死了8个鬼子。”参与这场战役的团长随从后来这样回忆。“7月28日日寇侵犯南苑,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打进东门。当时,我左手提机枪,右手握大刀。忽听见后面有风声,猛回头和鬼子打了个照面,只见白光一闪,他的枪刺已经扎进我的左肋,我抡圆大刀将鬼子斜肩带背砍死在地上,溅了一身血。”不少亲历卢沟桥事变的老战士都曾骄傲地说:我拿大刀砍死鬼子。

被刀砍怕日军缩头戴脖套

1937年7月12日《世界日报》留下了记载:“日军二百名被宋(29军军长宋哲元)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被斩首者占三分之一。”

专家考察介绍,无极刀的刀法特殊,我军战士出刀时刀身下垂,刀背朝自己。敌人刺刀刺来,我军战士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划弧,正好砍向对手脖子。因为劈、砍是一个动作,对方来不及回防就中刀了。其动作简捷精炼,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在战场上非常实用。“‘无极刀’可真是厉害!”李尧臣的后人回忆说,“这‘无极刀’全朝敌人的脑袋砍过去。”后来,谱写的《大刀进行曲》中第一句就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描写得非常传神。

日军被29军大刀队砍怕了。昨天接受采访的抗战老战士于勤恺老人介绍,为了对付“大刀”,日军见招拆招,给每个士兵装备一个橡胶围脖。就在随后的战役中,中国军队惊奇地发现,日军全部戴上了橡胶围脖。不过,厚重的围脖大大削弱了日军的战斗灵活性,反而加重了日军的伤亡比例。“大刀特别是在抗战前期及局地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一次次出现在抗日战场上。”这之后出现的抗战大刀也形形色色,但大刀却成了中国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象征。

大刀虽是杀敌的利器,但与敌人近战时要发挥它的威力,还要靠大无畏的勇气。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泪对付敌人精良的装备。抗战精神凝练成最锋利的刀锋,向着侵略者的头上砍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不韦如何游说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不韦在历史上第一次去秦国是做什么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吕不韦如何游说秦国。吕不韦先去拜访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献上好礼,然后说:“阁下可知?阁下罪已至死!您门下的宾客无不位高势尊,相反太子门下无一显贵。而且阁下府中珍宝、骏马、佳丽多不可数,老实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今大王年事已高,一旦驾崩,太子执

  • 探秘古代人谈恋爱的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几千年的古代,男女是高度不平等的,男女婚配,讲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数男女婚前都没有见过面,全凭媒婆的一张巧嘴与父母的判断……爱情,是一个千古永恒的话题。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爱情。在中国历史上,爱情故事层出不穷,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焦仲卿与刘兰芝殉情,牛郎与织女“天河会”,七仙女与董永

  • 七七事变29军将领佟麟阁壮烈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同盟军被迫撤销后,宋哲元回察主政。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遂,而山河破碎,国运垂危,不胜悲愤,于是退居北平香山寓所,与家人团聚,奉养双亲。寄情于研读圣经、周易,写字、摄影、打猎,以待报国时机。在隐退期间,宋哲元再三敦请佟麟阁出山,负责军事。第二十九军的师长冯治安、赵登禹、张自忠、刘汝明等亦联袂相邀。

  • 七七事变29军副军长佟麟阁阵亡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演习,以搜查"失踪"士兵为名,进攻宛平城。驻防在此的29军37师219团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时,29军军长宋哲元正在山东乐陵为父亲修陵墓,军务暂由佟麟阁代理。同在军中的还有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日军对卢沟桥的进攻在7月8日清晨5点左右。当时,日军的炮火

  • 七七事变29军五位师长:一人殉国一人被骂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后仍不满足于反而相继在上海、华北等地制造事端妄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进而吞并中国。1933年,日本占领热河后向长城沿线进攻遭到我军民顽强反击,之后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国民政府又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

  • 七七事变抗日将领冯治安功绩不可磨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日本策划“华北自治”阴谋之际,地方性军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日本特务机关,将29军及冀察政权首领们作了分类,计有“亲日派”、“知日派”、“抗日派”三类。冯治安不但被划为“抗日派”,还单独加戴“顽固抗日派”的帽子。日军经常制造挑衅事件。1936年6月,日军开始不断向二十九军官兵

  • 七七事变29军大刀队:英勇杀敌浴血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夜,守卫北平西南卢沟桥的第二十九军遇到日军挑衅和进攻,当即奋起还击,这次史称的“七七事变”开始了中国的全面抗战。消息传来,全国群情激昂,音乐家麦新在事变三天后便创作出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

  • 七七事变中宋哲元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2月初,日本林铣内阁上台,立即宣扬不尚武的新政策。日本商界则频频伸出橄榄枝,派团访华,只谈经济,不谈政治。4月,日本外务省通过了《第三次处理华北纲要》,表示要"采用公正的态度...形成日中间的友好关系。"华北驻屯军也一反常态,主动和冀察当局改善关系,不仅史无前例地赠送二十九军十几门山炮,还

  • 七七事变历史影响及后世纪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 七七卢沟桥事变29军伤亡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为了进一步发起全面侵华战争,日军陆续运兵入关。1936年,日军从东面、西面和北面包围了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附近的卢沟桥发动进攻,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日军进攻北平早有周密的军事计划,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北平的南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