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京大屠杀一词的由来

南京大屠杀一词的由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843 更新时间:2024/2/14 17:25:39

如今,提到“南京大屠杀”,大家很快能明白指的是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底,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实施的40多天惨绝人寰的屠杀焚烧、强奸、抢掠等暴行。

这个词已经成为被中外史学界、新闻界、司法界、外交界、军事界等广泛应用与认定的专业术语。

不过“南京大屠杀”一词是这么来的?

是谁先用起来的?

美国人乔治费奇,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

1938年初,他把马吉拍摄的胶片藏在大衣里,冒险带到上海……

1938年3月1日到达香港的当天,他立刻应广东省政府主席吴铁城的邀请,做了“日本兵在南京”的演讲,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当时各国驻广州的外交使节,包括纳粹德国驻广州的外加使节,都倾听了费奇的演讲。

费奇的演讲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香港的英《南华早报》随即对乔治·费奇的演讲做了报道,并于1938年3月16日,以题为“南京的暴行”,副题为“美国目击者进行讲述入侵者的放荡,屠杀解除武装的中国人”的方式进行刊登。

报道内容分为五个小段,分别是“难民之死”“凄惨的场景”“掠夺和防火”“强奸妇女”“奇怪的海报”,揭露了几个月前,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暴行。

英文《南华早报》的这篇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该报道很快被中国抗战地区的多家报纸翻译转载。

其中就有一个汉口出版的新闻半月刊——《世界展望》。

1938年4月5日,《世界展望》第3期上刊登了“思梦”翻译的稿件——“南京大屠杀目击记”!

不过汪思梦没有直译原报道的英文标题“南京的暴行”,而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使用了“南京大屠杀目击记”的标题。

刊登这篇题“南京大屠杀目击记”的《世界展望》,可能是至今发现的最早使用“南京大屠杀”一词的报刊。

《申报》转载后引发轰动

《世界展望》使用“南京大屠杀目击记”的标题,也是中文新闻媒体第一次使用“南京大屠杀”一词,意义重大。

只可惜,《世界展望》发行量不大,当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时间又过去了七年。

1945年抗战胜利,那年11月25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篇以“南京大屠杀罪行将公布”为题的文章。

《申报》可是发行量大、传播面广的媒体,因而“南京大屠杀”这一名词很快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不久,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引用“南京大屠杀”一词作为篇章题目。

在南京“国防部宣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判决书中,多次使用“南京大屠杀”作为判词。

“南京大屠杀”一词终于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被中外史学界、新闻界、外交界、司法界、军事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应用和认定的专业术语。

这个词,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与罪恶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让我们共同悼念南京大屠杀中逝去的遇难同胞

铭记历史、寄托哀思、守望和平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为何能够灭夏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

  • 商朝经历了哪三个大的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

  • 为什么称商为殷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那么国号呢?为什么称为殷商。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君主仲丁时,商朝的国都开始了频繁的迁移。至盘庚时,又将国都迁至北蒙,改名为“殷”,国都才稳定下来,在

  • 29军大刀队简介:让日军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著名的《大刀进行曲》,是为喜峰口战役及卢沟桥事变中著名的大刀队谱写的,大刀也因此成为中国抗日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象征。这把传奇的大刀到底什么样,竟让日军如此胆战心寒?在卢沟桥事变到来之际,记者通过多方采访,终于见到了这把当年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刀“真身”:其长近1米,宽

  • 吕不韦如何游说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不韦在历史上第一次去秦国是做什么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吕不韦如何游说秦国。吕不韦先去拜访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献上好礼,然后说:“阁下可知?阁下罪已至死!您门下的宾客无不位高势尊,相反太子门下无一显贵。而且阁下府中珍宝、骏马、佳丽多不可数,老实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今大王年事已高,一旦驾崩,太子执

  • 探秘古代人谈恋爱的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几千年的古代,男女是高度不平等的,男女婚配,讲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数男女婚前都没有见过面,全凭媒婆的一张巧嘴与父母的判断……爱情,是一个千古永恒的话题。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爱情。在中国历史上,爱情故事层出不穷,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焦仲卿与刘兰芝殉情,牛郎与织女“天河会”,七仙女与董永

  • 七七事变29军将领佟麟阁壮烈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同盟军被迫撤销后,宋哲元回察主政。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遂,而山河破碎,国运垂危,不胜悲愤,于是退居北平香山寓所,与家人团聚,奉养双亲。寄情于研读圣经、周易,写字、摄影、打猎,以待报国时机。在隐退期间,宋哲元再三敦请佟麟阁出山,负责军事。第二十九军的师长冯治安、赵登禹、张自忠、刘汝明等亦联袂相邀。

  • 七七事变29军副军长佟麟阁阵亡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演习,以搜查"失踪"士兵为名,进攻宛平城。驻防在此的29军37师219团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时,29军军长宋哲元正在山东乐陵为父亲修陵墓,军务暂由佟麟阁代理。同在军中的还有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日军对卢沟桥的进攻在7月8日清晨5点左右。当时,日军的炮火

  • 七七事变29军五位师长:一人殉国一人被骂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后仍不满足于反而相继在上海、华北等地制造事端妄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进而吞并中国。1933年,日本占领热河后向长城沿线进攻遭到我军民顽强反击,之后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国民政府又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

  • 七七事变抗日将领冯治安功绩不可磨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日本策划“华北自治”阴谋之际,地方性军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日本特务机关,将29军及冀察政权首领们作了分类,计有“亲日派”、“知日派”、“抗日派”三类。冯治安不但被划为“抗日派”,还单独加戴“顽固抗日派”的帽子。日军经常制造挑衅事件。1936年6月,日军开始不断向二十九军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