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为何能够灭夏建国

商为何能够灭夏建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69 更新时间:2024/2/14 17:25:43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帝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汤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商族在灭夏前尚处于氏族社会末期。此时商族内部的不平等、奴役和剥削等现象亦早已产生,但相对于夏王朝的统治来说要宽松、缓和得多。汤亦注意取得国内的拥护和支持。“汤以宽治民,而除去邪”,“夙兴夜寐,以致职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穷困。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成汤的勤政薄敛体恤民情等举措,对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积蓄灭夏力量起到了十分显着的作用。他的行为不仅得到本族人的拥护,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国人民十分向往。因此,也就有了“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商汤的活动自然引起了夏的注意。此时商的力量虽已有较大发展,但相对于夏仍然弱小,不得不暂时臣服于夏。夏桀出于猜忌将商汤召来并囚之于夏台。

汤在兴兵伐桀的誓师大会上,历数夏桀的罪恶及人民对桀的痛恨,假借上天的旨意指出灭夏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指出灭夏是上天的命令而不可违背,有功者将受到奖赏,不从者要受到严厉惩罚。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尚书·汤誓篇》。商汤从亳起兵,矛锋直指夏都。

在与夏桀决战之前,先灭掉了此时仍然听从夏王指挥的个别方国部落。《诗·商颂·长发》:“韦、顾即伐,昆吾夏桀”郑玄如是注释:“韦,彭姓也。顾、昆吾皆己姓也。三国党于桀恶,汤先伐韦、顾,克之。昆吾、夏桀则同时诛也。”说明汤之所以伐韦、顾、昆吾三国,是因为它们仍在助桀与商为敌,即“三国党于桀恶”。三国之中最后灭亡的是昆吾,“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代昆吾,遂伐桀”。至此,夏桀羽翼已被全部剪除。然而,此时夏桀对商汤的进攻并未做认真防备,“桀亡待汤之备”。因此,当商汤的军队到来时,“未接刃而桀走”。

夏军逃至鸣条(山西夏县之西),一战被商军击溃,夏桀逃奔南巢而死。灭夏后,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三十五里)。“汤乃践大子位,代夏朝天下”。至此,商汤完成灭夏重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

商朝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称作“商汤革命”时期。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帝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朝经历了哪三个大的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

  • 为什么称商为殷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那么国号呢?为什么称为殷商。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君主仲丁时,商朝的国都开始了频繁的迁移。至盘庚时,又将国都迁至北蒙,改名为“殷”,国都才稳定下来,在

  • 29军大刀队简介:让日军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著名的《大刀进行曲》,是为喜峰口战役及卢沟桥事变中著名的大刀队谱写的,大刀也因此成为中国抗日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象征。这把传奇的大刀到底什么样,竟让日军如此胆战心寒?在卢沟桥事变到来之际,记者通过多方采访,终于见到了这把当年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刀“真身”:其长近1米,宽

  • 吕不韦如何游说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不韦在历史上第一次去秦国是做什么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吕不韦如何游说秦国。吕不韦先去拜访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献上好礼,然后说:“阁下可知?阁下罪已至死!您门下的宾客无不位高势尊,相反太子门下无一显贵。而且阁下府中珍宝、骏马、佳丽多不可数,老实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今大王年事已高,一旦驾崩,太子执

  • 探秘古代人谈恋爱的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几千年的古代,男女是高度不平等的,男女婚配,讲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数男女婚前都没有见过面,全凭媒婆的一张巧嘴与父母的判断……爱情,是一个千古永恒的话题。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爱情。在中国历史上,爱情故事层出不穷,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焦仲卿与刘兰芝殉情,牛郎与织女“天河会”,七仙女与董永

  • 七七事变29军将领佟麟阁壮烈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同盟军被迫撤销后,宋哲元回察主政。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遂,而山河破碎,国运垂危,不胜悲愤,于是退居北平香山寓所,与家人团聚,奉养双亲。寄情于研读圣经、周易,写字、摄影、打猎,以待报国时机。在隐退期间,宋哲元再三敦请佟麟阁出山,负责军事。第二十九军的师长冯治安、赵登禹、张自忠、刘汝明等亦联袂相邀。

  • 七七事变29军副军长佟麟阁阵亡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演习,以搜查"失踪"士兵为名,进攻宛平城。驻防在此的29军37师219团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时,29军军长宋哲元正在山东乐陵为父亲修陵墓,军务暂由佟麟阁代理。同在军中的还有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日军对卢沟桥的进攻在7月8日清晨5点左右。当时,日军的炮火

  • 七七事变29军五位师长:一人殉国一人被骂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后仍不满足于反而相继在上海、华北等地制造事端妄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进而吞并中国。1933年,日本占领热河后向长城沿线进攻遭到我军民顽强反击,之后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国民政府又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

  • 七七事变抗日将领冯治安功绩不可磨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日本策划“华北自治”阴谋之际,地方性军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日本特务机关,将29军及冀察政权首领们作了分类,计有“亲日派”、“知日派”、“抗日派”三类。冯治安不但被划为“抗日派”,还单独加戴“顽固抗日派”的帽子。日军经常制造挑衅事件。1936年6月,日军开始不断向二十九军官兵

  • 七七事变29军大刀队:英勇杀敌浴血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夜,守卫北平西南卢沟桥的第二十九军遇到日军挑衅和进攻,当即奋起还击,这次史称的“七七事变”开始了中国的全面抗战。消息传来,全国群情激昂,音乐家麦新在事变三天后便创作出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