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为何三让天下?又为何被称为六位帝皇丸?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为何三让天下?又为何被称为六位帝皇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26 更新时间:2023/12/20 4:26:59

作为唐朝的第五位,同时也是第七位皇帝,李旦在后世有一个很有趣的外号,叫做‘六位帝皇丸’。

为什么叫他‘六位帝皇丸’呢?因为李旦他们一家人,可以组团做皇帝!李旦他爷爷李世民是皇帝,他爹李治是皇帝,他妈武则天是皇帝,他哥哥李显是皇帝,他侄子李重茂是皇帝,他儿子李隆基还是皇帝!

更有趣的是,李旦一生做过两次皇帝,但这两次登基,都不是他自己争取来的。第一次是他妈武则天,把皇位送到了他手里。第二次则是他的儿子李隆基,再次把皇位送给了他。

纵观中国数千年古代历史,有着这种离奇经历的皇帝,恐怕只有李旦一人了。

公元662年,李旦出生于长安。李旦出生的时候,唐朝正处于空前强大的时期。他的父亲李治,已经在位十余年,将唐朝治理得井井有条。但同时,因为李治有严重的头疼病,所以李治选择让自己的皇后,也就是李旦的母亲武则天,帮自己一起打理朝政。夫妻二人共同处理朝政,这被后世称之为‘二圣临朝’。

在李旦出生之前,李治和武则天就已经有了三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李旦则是老四。而身为长子的李弘,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被封为了太子。

前面有了三个哥哥,照理来说,李旦是绝对没机会做皇帝的。所以李旦从懂事的那天开始,就从未想过自己以后能做皇帝,只想做一个闲散王爷了事。李旦少年时所接受的教育,也都是以一个闲散王爷的标准进行的,这让李旦少了所谓的帝王才能,却在书法、文学等方面,颇有建树。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李旦14岁那年,他的大哥李弘,却突然因病暴毙。李弘一直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储君,深受李治和武则天的喜爱。在李弘死后,李治甚至破例追赠李弘为皇帝,这也是唐朝历史上唯一一次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

李弘死后,按照传统的宗法继承制,就该轮到嫡次子李贤做太子。李贤做了太子之后,也表现得十分贤明,得到了大臣们的喜爱。但是,后来李贤却因为种种原因,和皇后武则天产生了矛盾,母子二人成了敌人。最后,武则天派人在李贤的太子府内,搜出了数百具盔甲,举报李贤谋反。在古代,私藏甲胄是谋反的大罪,就算是太子也不能免罪。所以最后,李治只能无奈之下,废掉了李贤的太子之位,改立老三李显做太子。

李显成为太子之后,吸取了之前哥哥的教训,开始老老实实做他的太子,再也不和武则天争权。与此同时,身为皇帝的李治,身体情况则开始越来越差。公元683年,李治因病去世,李显终于顺利登基为帝。

不过,李显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当时的朝政大权,依然都掌握在太后武则天手里。李显之前虽然做了很长时间的温顺太子,但如今做了皇帝之后,他也打算抓稳皇权。为了和太后武则天争权,李显决定重用自己皇后韦氏那边的族人,组成一个强大的外戚集团,和武则天抗衡。然而就在李显刚刚表现出这个态度之后,武则天却在第一时间动手,直接废掉了李显的太子之位,将李显改封为庐陵王,赶出了京城。

就这样,在老三李显被废之后,身为老四的李旦,被武则天扶上了皇位,做了新的皇帝。

只不过,李旦的这个皇位,几乎就等于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样。李旦原本只打算做一个闲散王爷,从小到大也一直都是过着闲散的生活。突然让他做了皇帝,李旦自然不知道该如何行使自己皇帝的权力。再加上当时武则天把持朝政,也用不着李旦过问朝政。所以李旦登基之后,直接就成了一个傀儡皇帝。

虽然是皇帝,但李旦的日子,却过得十分凄惨,反倒还不如之前做闲散王爷的时候了。

因为是傀儡皇帝,武则天怕李旦图谋不轨,所以将李旦彻底软禁在皇宫内,根本不让李旦一家接触外人,完全没了自由。而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所有支持李旦,反对武则天的李家宗室,几乎都被武则天屠戮殆尽。

直到公元690年,此时的唐朝,已经完全被武则天掌控。武则天终于按捺不住,开始暗示李旦禅位。李旦也早就乐得如此,连忙将皇位让给了母亲武则天。就这样,武则天从自己的儿子手里,抢过了皇位,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登基之后,将李旦封为了太子。虽然不再是皇帝,但李旦的处境,反倒比做皇帝的时候更加危险。因为武则天的几个侄子,都在一旁虎视眈眈,企图夺取李旦的太子之位。武则天亦是对李旦严加防备,生怕李旦找机会复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李旦,生活反倒是更加艰难了。非但没有自由,就连一家人的性命,都很难保全。

公元693年,李旦得罪了武则天身边的一个婢女。这个婢女随后向武则天告发,说李旦的太子妃刘氏,以及妃子窦氏,通过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结果就在几天之后,恰逢过年,刘氏和窦氏去给武则天拜年,武则天直接命人打死了两人,尸体都不知所踪。

刘氏是李旦的太子妃,之前还曾做过皇后,而窦氏则是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也是当时李旦的宠妃。这样的两个人,身份显然都不一般。然而在这两人死后,作为丈夫的李旦,却要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一样,第二天依然扮出一副笑脸面对所有人。当时李旦的处境,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种担惊受怕做太子的日子,李旦过了整整八年。直到八年之后,随着武则天年龄越来越大,武则天才开始认真思考继承人的问题。在狄仁杰等大臣们的劝说之下,武则天终于决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武家的那几个侄子。不过武则天最后却并没有选择李旦,而是选择了早已流放多年的老三李显,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公元698年,武则天将李显从外面接回了京城。李旦得知之后,直接称病不出,坚决将太子之位让给自己的哥哥李旦。就这样,在李旦的识趣退让之下,同年九月,老三李显再次成为太子,李旦则被改封为相王。

虽然从太子变成了王爷,但李旦的生活,却好了很多。因为从这时开始,武家人的进攻目标,就不再是他,而是身为太子的哥哥李显。而且,武则天也不再防备他,允许他正式做官,拥有一定的权力。

公元701年,突厥入侵,李旦作为名义上的唐军主帅,前去抵抗。虽然只是名义上的统帅,但这时的李旦,好歹有了兵权,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战争结束之后,李旦又被封为左、右羽林卫大将军。

此后的几年里,李旦虽然依然过着闲散王爷的生活,但却有了一定的兵权,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了。和之前做皇帝和太子的那段屈辱岁月相比,如今的生活,实在是好了太多。

这样的日子,李旦过了四年。四年之后,随着武则天逐渐病重,宰相张柬之发动了政变,拥立李显登基。李显登基之后,对于李旦这个弟弟,非但没有任何提防之心,反倒是极为信任,让李旦执掌京城兵权,并且以宰相身份参与朝政。不过,李旦知道哥哥对自己的这份信任,只是因为当时武家的势力还很强,哥哥需要他帮忙制衡武家。所以不久之后,李旦就再次让出了所有的权力,继续做他的闲散王爷。

此后的五年里,李旦继续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不管是朝堂上的任何一方势力,都没有人来找他的麻烦。因为当时的李旦,手里根本没有什么权力,没有让他们觊觎的价值。然而五年之后,到了公元710年,情况再次出现了变化。

这一年,李旦的哥哥李显,突然暴毙。李显死后,皇后韦氏立李显的儿子李重茂为帝,同时彻底把持了朝政,妄图再次重演当年武则天的旧事。先做一个掌权的太后,然后再抢夺李重茂的帝位,做唐朝的第二位女皇帝。

对于这场政治动荡,李旦本来不愿参与其中。奈何他的身份太过特殊,最终还是被卷了进去。李显去世后,李旦被新上任的皇帝李重茂,拜为太尉。如此一来,执掌兵权的李旦,也就成了韦氏的眼中钉肉中刺。

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接下来李旦恐怕就会被韦氏找机会除去。但万幸的是,李旦生了一个好儿子李隆基。李隆基眼见时局至此,积极联络自己在京城内部结交的一些势力,并且得到了自己姑姑太平公主的支持。最后,李隆基率兵深夜入宫,突然发动政变,诛杀了韦氏,彻底掌握了京城。

此后,京城大权基本落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手里,作为皇帝的李重茂,见到这个局面,也就再没了办法,最后只能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叔叔李旦。于是,李旦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第二次当上了皇帝。

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此时的李旦,依然权力有限,朝政权力都掌握在儿子李隆基,以及妹妹太平公主手里。李隆基并非李旦的长子,李旦的长子名叫李成器,此时还活着。如果按照传统的宗法继承制,李成器就该做太子。不过李成器倒也识趣,知道自己做太子没有任何好处。干脆高风亮节的表示,自己不做太子,将太子之位,让给了弟弟李隆基。

李隆基做了太子之后,开始在朝中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但如此一来,李隆基就难免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产生权力冲突。太平公主此时已经是权势滔天,但却依然不满足,打算更进一步。如此一来,李隆基就成了她的敌人。这对之前曾联手诛杀韦氏的姑侄二人,终于就此成为了敌人。

所有的这一切,李旦都看在眼里。在经过了数十年的朝堂斗争,见惯了李家内部相互厮杀之后,李旦实在是不忍李家内部再次同室操戈。所以,李旦做了很多事情,希望能够避免那个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李旦先是帮李隆基剪除对手,将自己其他的几个儿子,都明升暗降,全部削去了兵权。同时还打算将太平公主外放,以此来解决矛盾。然而最后,太平公主却靠着自己在京城内根深蒂固的势力,硬是留了下来。非但如此,太平公主还继续在朝堂上对李隆基发起进攻,企图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眼见于此,李旦也没了办法。最后,李旦只能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直接禅位,直接将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李隆基。希望李隆基登基之后,太平公主能够放弃夺权,李隆基也能对姑姑太平公主网开一面。所以,公元712年,李旦再次禅位,将自己的皇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

然而李旦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禅位之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双方,依然没有放弃的意思。太平公主在朝中权势极大,当时朝中的七名宰相,有五人都是出自太平公主门下。太平公主甚至曾公然提出过废帝,最后被很多文臣反对,这才没有得手。而在这次废帝失败之后,太平公主更是暗自开始集结自己的势力,打算通过政变,夺取最高权力。

李隆基也不傻,见到姑姑太平公主如此行事之后,心中最后一丝亲情,也彻底泯灭了。公元713年七月,李隆基抢先下手,在京城内大肆清理太平公主的党羽,最后赐死了太平公主。

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李旦,虽然有心阻止,但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毫无权力的太上皇,根本无法阻止自己的儿子,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妹妹被赐死。此后的李旦,彻底心灰意懒,放弃所有权力,安心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太上皇。

三年之后,李旦因病去世,终年55岁。

李旦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环境当中生活的。而且,因为李旦的身份实在太过特殊,就算李旦有心躲避,也根本躲不开这些纷争。在几十年的人生当中,李旦先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妹妹、儿子……为了所谓的权力,同室操戈,对自己的亲人下手。而李旦本人,从始至终只想做一个闲散王爷,他不想去争夺什么最高权力,所以才能在妹妹和儿子斗争最激烈的时候,选择让出自己的皇位,并希望以此平息他们的纷争。

但事实证明,李旦想的还是太简单了。他的退让,其实什么都改变不了。

李旦两次做皇帝,都是别人将皇位硬塞给他的,而李旦本人,其实并没有去争取。想要做皇帝的人,处心积虑去斗争,往往求而不得;而李旦这种只求做闲散王爷的人,却偏偏有人将皇位送到了他的面前。不得不说,历史有时候真的是很有趣。

从始至终,李旦只是一个被时代裹挟着前进的可怜人而已。但因为他的身份太过特殊,所以无法远离这些纷争。李旦的一生,也清楚地告诉了后人,什么才叫真正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李林甫都做了什么,使其可以深得唐玄宗的喜爱,直至位极人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资治通鉴》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用来评价李林甫的一生,"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有右,乃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倍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这样一个人,为何能做到位极人臣,稳坐相位十多年呢?在我看来有两点,第一点是当时皇帝足够信任他,想让他胜任宰

  • 晋朝斗富的事儿,比现代人还厉害,蜡烛当柴烧花椒面儿刷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晋朝奢侈之风盛行众所周知,但具体有多疯狂,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人物,王恺和石崇。这两人到底多富有能在,晋朝的贵族均奢侈的大环境下仍然能排得上名号?王恺是皇亲国戚,是晋武帝的舅舅属于外戚,在朝中任将军一职,还握有兵权,是位高权重的典型。如此高位理应财富也在一人之下外人之上。但事与愿违,王恺在与石崇斗富的过

  • 契苾何力九岁为可汗,东突厥灭亡后降唐,面对薛延陀劝降割耳明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契苾何力是怎样的一个人?其实,契苾何力是最能说明唐朝如何强大,唐人的心胸如何宽广,以及唐朝因何而强大的一个人。铁勒唐将既然说契苾何力是怎样的人,肯定就得说说他的出身。契苾何力是铁勒人,但光这样说可能还不知道铁勒是什么人,所以还要简单介绍两句铁勒是什么民族。目前一般的观点认为,铁勒是历史上中国北方除了

  • 隋朝只有不到40年历史,为什么能够跻身中国古代八大历史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隋朝的统治,虽然只有三十八年的时间,但是它结束了自西晋统一后的两百七十多年的四分五裂局面,又一次实现了中国的一次大统一。历史上能实现整体统一的,一共就这么个个朝代,所以能被选入也是无可厚非。先不看隋朝开国皇帝,拥有多么强大的军队和多么骁勇善战的战绩,就单单说说看看这个隋文帝的政绩是如何的。隋文帝杨坚

  • 导致朝廷数百官员惨遭杀戮的甘露之变,宦官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段被宦官支配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中国处于非常动荡的局势中,因为宦官当道而造成的惨剧数不胜数。比如秦朝时,赵高逼死扶苏,拥胡亥继位,却间接导致了秦的灭亡;汉朝时,汉恒帝为了改变外戚梁冀专权的现状,与单超、唐衡等五位宦官联合起来谋杀梁冀,造成了"五候"把持朝政的局面,使汉朝经历了一段黑暗的

  • 皇帝身边携带备份诏书故敢于将传位诏书置于“正大光明”匾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正大光明”匾系顺治皇帝所书,悬挂于内廷正殿——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四个字原系顺治皇帝所书,康熙朝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朝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重新摹拓。现今所看到的“正大光明”匾额就是嘉庆朝留下来的。“正大光明”四个字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

  • 杨国忠所作所为诱发安史之乱,激起军队不满,最终导致马嵬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杨家不灭、大唐必亡。马嵬驿兵变,军人们的目标很明确:灭掉杨家全族,身为核心人物的杨贵妃自然难逃一死。为啥这么讲?绝大部分军事行动,背后都由政治动机驱动;马嵬驿兵变的发生,禁军只是执行者,而主导者则是那股试图改变李隆基逃跑路线的势力,其核心就是太子李亨。对于他而言,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危机处理:杀掉杨家

  • 曹家虽看似光鲜但有很多亏空,清世宗抄家时发现大量当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家族被清世宗下旨抄家,就这样曾经在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江南曹家就被抄家了,清世宗本以为曹家是家大业大,但是查抄完曹家的家产之后,清世宗才发现曹家的家产连填补曹家造成的国库亏空都不够,而曹家之所以欠了国库这么多亏空,却与他老爹清圣祖有着很大关系。曹家不过是拿着皇家的银子往皇帝

  •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既是中世纪自身发展之果也是促进其发展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客观地说——中世纪既是文艺复兴和大航海结束的,又不是它俩结束的。说是它俩结束的,因为这两件事,被后来的史学家们,作为中世纪于1500年结束的标志性事件;说不是它俩结束的,因为它们亦是中世纪发展之“果”,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但不是主因和唯有之因。需要说的是,以往人们对中世纪的理解,基本是负面

  • 左宗棠为收复新疆集结七万人,但实际作战者只有三万左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屈辱岁月,然而就是这段屈辱岁月中也曾出现过一抹亮色: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侵略军在英、俄两大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入侵新疆。当时已70岁高龄的老将左宗棠毅然抬棺出征,从而成功保住了我国六分之一的国土。左宗棠的功绩与才能甚至在国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