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朝斗富的事儿,比现代人还厉害,蜡烛当柴烧花椒面儿刷房子

晋朝斗富的事儿,比现代人还厉害,蜡烛当柴烧花椒面儿刷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4 更新时间:2024/1/14 2:08:56

晋朝奢侈之风盛行众所周知,但具体有多疯狂,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人物,王恺石崇。这两人到底多富有能在,晋朝的贵族均奢侈的大环境下仍然能排得上名号?

王恺是皇亲国戚,是晋武帝的舅舅属于外戚,在朝中任将军一职,还握有兵权,是位高权重的典型。如此高位理应财富也在一人之下外人之上。但事与愿违,王恺在与石崇斗富的过程中输了,毫无争议的输了。

石崇是什么人?他为何能够在斗富中赢得位高权重的王恺?石崇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散骑常侍,在立下战功之后才被封为安阳候,即使这样如果仅靠着朝廷的俸禄,在贵公子们的斗富场上也成不了什么气候。石崇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让自己的亲兵假装成强盗,抢劫一些有钱人,从而增加自己的财富。如此往复时间一长,石崇的财富不仅可以跟皇亲国戚王恺媲美,更有超越之势。

据一些资料记载他们斗富的经过,王恺为体现自己的富有命令下人用糖水洗锅,石崇听说这一事件之后也不甘落后,命令下人用蜡烛当作柴火烧饭,王恺用紫丝做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步障,还要比王恺家的更长。如此一来一回两人的斗富的较量开始了。

王恺用宝贵的香料粉刷房屋,石崇用红色的蜡涂抹房屋。这样的较量经过了几个来回位高权重的王恺始终处于劣势。不久王恺在皇帝司马炎的帮助下开始斗富的决胜局。司马炎赐给了王恺一个珍贵的高约两尺的珊瑚树,正当王恺一方觉得胜券在握时,只见石崇拿出一铁如意砸向了这颗珊瑚树,将这珊瑚树砸碎后拿出另一颗珊瑚树。这颗珊瑚树竟比皇帝赏赐的那颗珊瑚树更高、颜色也更加艳丽,这下王恺在这次的斗富中彻底的败了。

这就晋朝的公子斗富的事件,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像是个笑话,但当时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的一种混乱风气。这背后所隐藏着的是两晋时期门阀士族制度和门阀士族们所拥有的特权。那门阀士族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兴起?发展到东西两晋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

东汉是门阀制度的一个萌娃阶段,由于西汉后期政治经济混乱,豪强贵族地主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势力发展了起来,东汉的建立离不开豪强势力的支持,整个东汉时期朝廷没有对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进行干涉,后到了三国鼎立的时期曹魏政权采取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实际就是按照家族门第取士,大量豪强地主入朝为官,豪强地主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同一时期蜀国和东吴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也采取了保护豪强地主势力的措施。西晋时期,司马家族的统治逐渐将豪强地主的势力推向顶峰,他们放纵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垄断市场的一系恶劣行为,以此达到笼络豪强地主的目的。

东晋时期豪强地主的势力来到了鼎盛时期。他的主要表现为"王与马共治天下"王是指当时势力强大的豪强地主,司马睿在王室家族的扶持之下称帝,自然无法抑制豪强地主的势力,为了笼络以王氏为首的豪强地主继续拥护自己,放一些权力给豪强地主,形成历史所见的豪强地主与司马家族共同治理天下的场景。

两晋时期门阀士族在社会中的权利得到了统治者的保护,门阀士族也拥护统治者的统治,在这样相互依附相互生存的关系中,门阀士族过着怎样的奢侈的生活呢?

根据史料记载,门阀士族在政治上有很大的特权,一定程度上可以操控朝政。在经济上大量兼并了农民的土地,强取豪夺积累了大量财富,"朱门酒肉臭"也是在描绘门阀士族们的奢侈生活。

他们的奢侈生活还具体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从一方面来看,我们国古代的衣着颜色有明显的等级观念,黄色衣服只有皇帝可以穿,百姓只能身着灰褐色的布衣。而在奢侈之风盛行的两晋,门阀士族们以攀比衣物为乐,争相使用多种色彩,还使用孔雀羽毛等稀有材料制衣,以此展现自己的尊贵。

在食物方面,以食用山珍海味为乐,认为食物越稀有越名贵,越能体现自己的地位崇高。晋人好酒,不仅体现在文人墨客之中,在门阀士族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门阀士族多以嗜酒为傲,认为这是第一高雅之事。

门阀士族生活如此奢侈的根本原因,还是统治者对自身的放纵和对门阀士族、自身亲信等人的纵容,这才引起整个社会争相模仿,导致富人糜烂的生活,穷人饿死路旁的悲剧。整个社会穷人占大多少,长期这样的社会必然会导致社会混乱,穷人人心慌慌,纷纷起义反抗。由于九品中正制依据门阀选官,在门阀士族奢侈迷乱的情况下,选取这些人为官,将社会交给这些人治理必然会天下大乱,动摇统治的根基。

门阀士族奢侈的生活逐渐导致了两晋的衰亡,皇帝政治清明官员简洁奉公,国家才可以富强。两晋时期,皇帝和官员多沉浸在如何增强自身财富,如何斗富,这样的国家如何发展。石崇与王恺的斗富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潜移默化的动摇了国家的根基,间接将司马家族的王朝推向毁灭。

当然,门阀士族奢侈的生活也并不是百病而无一利,门阀士族的奢侈生活推动了两晋制造业手工业的发展,门阀士族为满足斗富的需要对精美工艺的需求增加,有了需求生产力就会随之增长,从事手工业者的匠人为了满足门阀士族对精美工艺品需要,苦心锤炼技艺,两晋时期的手工艺水平得到了大幅增长。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契苾何力九岁为可汗,东突厥灭亡后降唐,面对薛延陀劝降割耳明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契苾何力是怎样的一个人?其实,契苾何力是最能说明唐朝如何强大,唐人的心胸如何宽广,以及唐朝因何而强大的一个人。铁勒唐将既然说契苾何力是怎样的人,肯定就得说说他的出身。契苾何力是铁勒人,但光这样说可能还不知道铁勒是什么人,所以还要简单介绍两句铁勒是什么民族。目前一般的观点认为,铁勒是历史上中国北方除了

  • 隋朝只有不到40年历史,为什么能够跻身中国古代八大历史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隋朝的统治,虽然只有三十八年的时间,但是它结束了自西晋统一后的两百七十多年的四分五裂局面,又一次实现了中国的一次大统一。历史上能实现整体统一的,一共就这么个个朝代,所以能被选入也是无可厚非。先不看隋朝开国皇帝,拥有多么强大的军队和多么骁勇善战的战绩,就单单说说看看这个隋文帝的政绩是如何的。隋文帝杨坚

  • 导致朝廷数百官员惨遭杀戮的甘露之变,宦官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段被宦官支配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中国处于非常动荡的局势中,因为宦官当道而造成的惨剧数不胜数。比如秦朝时,赵高逼死扶苏,拥胡亥继位,却间接导致了秦的灭亡;汉朝时,汉恒帝为了改变外戚梁冀专权的现状,与单超、唐衡等五位宦官联合起来谋杀梁冀,造成了"五候"把持朝政的局面,使汉朝经历了一段黑暗的

  • 皇帝身边携带备份诏书故敢于将传位诏书置于“正大光明”匾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正大光明”匾系顺治皇帝所书,悬挂于内廷正殿——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四个字原系顺治皇帝所书,康熙朝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朝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重新摹拓。现今所看到的“正大光明”匾额就是嘉庆朝留下来的。“正大光明”四个字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

  • 杨国忠所作所为诱发安史之乱,激起军队不满,最终导致马嵬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杨家不灭、大唐必亡。马嵬驿兵变,军人们的目标很明确:灭掉杨家全族,身为核心人物的杨贵妃自然难逃一死。为啥这么讲?绝大部分军事行动,背后都由政治动机驱动;马嵬驿兵变的发生,禁军只是执行者,而主导者则是那股试图改变李隆基逃跑路线的势力,其核心就是太子李亨。对于他而言,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危机处理:杀掉杨家

  • 曹家虽看似光鲜但有很多亏空,清世宗抄家时发现大量当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家族被清世宗下旨抄家,就这样曾经在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江南曹家就被抄家了,清世宗本以为曹家是家大业大,但是查抄完曹家的家产之后,清世宗才发现曹家的家产连填补曹家造成的国库亏空都不够,而曹家之所以欠了国库这么多亏空,却与他老爹清圣祖有着很大关系。曹家不过是拿着皇家的银子往皇帝

  •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既是中世纪自身发展之果也是促进其发展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客观地说——中世纪既是文艺复兴和大航海结束的,又不是它俩结束的。说是它俩结束的,因为这两件事,被后来的史学家们,作为中世纪于1500年结束的标志性事件;说不是它俩结束的,因为它们亦是中世纪发展之“果”,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但不是主因和唯有之因。需要说的是,以往人们对中世纪的理解,基本是负面

  • 左宗棠为收复新疆集结七万人,但实际作战者只有三万左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屈辱岁月,然而就是这段屈辱岁月中也曾出现过一抹亮色: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侵略军在英、俄两大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入侵新疆。当时已70岁高龄的老将左宗棠毅然抬棺出征,从而成功保住了我国六分之一的国土。左宗棠的功绩与才能甚至在国际上

  • 故事:清华园火车站何以成为重要一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机关开始筹备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的事宜,决定由周恩来主管迁移工作。其实早在北平正式解放前,1月19日,中央办公厅就曾派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副部长范离和工作人员刘达等前往北平,为中共中央选择驻地。2月5日,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一行从西柏坡出发到达北平,开展中央迁平

  • 项羽宁可自刎也不渡乌江,只因在逃跑途中,一老父对他说了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诗有点吹嘘项羽的意思。要知道在垓下之围时,刘邦、彭越、韩信、英布等人连兵百万,联军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亲自率领的十万楚军围得水泄不通。当此之时,项羽被重重包围且没有外援,就算是天神下凡恐怕也难以挽回局势。而大半个楚国,都已经被刘邦拿下,项羽手中拥有的资本,只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