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一个和尚对朱棣说了8个字,朱棣便下定决心起兵造反

为什么一个和尚对朱棣说了8个字,朱棣便下定决心起兵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745 更新时间:2023/12/24 23:45:31

明朝初年有一位和尚很是奇怪,他不在寺庙里安心念经,却偏偏喜欢参与朝政,参与朝政倒还罢了,按理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应该劝谏藩王好好的效忠中央,来维护中央王权,可他偏偏相反,不仅不劝藩王效忠中央,反而还一个劲儿的撺掇自己辅佐的藩王去推翻中央,怎成想地方藩王在他的鼓动下居然真的去做了,那么有趣的问题就来了,他是谁呢?为何本不敢造反的藩王一听他说的8个字便决定造反了呢?

此事还得从马皇后去世说起,马皇后,朱元璋妻子也,从战争岁月到明帝国的建立,她都与朱元璋患难与共,俩人是伉俪情深,奈何抵挡不了时间的摧残,她先朱元璋一步去世。她去世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以为去世的马皇后诵经祈福,就是在此时一个和尚走进了当时还是藩王的朱棣视线,俩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在去北平之后,这个和尚就成了朱棣府里的常客。

时间来到了公元1398年,这一年朱元璋病逝,临死前他并没有从自己众多的儿子中挑选一位继承皇位,反而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朱允炆上台以后,为了巩固皇权,就与自己的亲信大臣密谋削藩,可在削藩的顺序问题上,亲信大臣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先从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开始削起,而另外一派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实力最强的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朱允炆最终同意了第二种方案。

此后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有五位藩王被朱允炆以各种理由定罪,藩国被废除。这下朝廷激进的削藩方式引起了其他诸王的兔死狐悲,他们也在想办法应对。

作为藩王实力最强的朱棣此时比其他诸王更加的担忧,于是他就向自己最为信任的智囊和尚姚广孝请教。姚广孝给他分析之后说: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索性不如反了了事。朱棣担忧的说:“现在百姓都支持中央朝廷,怎么办呢?”姚广孝答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意思即我只知道天道如此,哪管什么民心。朱棣一听,沉默良久,此后随下定决心谋反。

既然决心已定,就得需要一边拖延时间,一边暗中做好战争的准备。于是朱棣就一边装疯装病麻痹朱允炆,一边暗中拉拢军官,勾结部队,并招募勇士。而最为他最信任的智囊姚广孝则在燕王府后苑训练兵马,还修建厚墙环绕的地穴,打造军器,用饲养的鹅鸭来掩盖声音。

不过装疯并没有多长时间,就被人举报,朱允炆得知后,派人前来问罪。既然无法拖延,朱棣决定立马起兵反叛。反叛总的有一个合理的理由,于是朱棣打起了“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

奈何兵力有限,虽然时常取得胜利但战线并不能顺利的往南推进,此时姚广孝就建议朱棣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迅速直取京师。京师兵力单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定能攻克。朱棣听从了他的建议,果然顺利渡江攻占了京师。

就此以一介藩王反抗中央王朝的屌丝逆袭故事迎来了完美的结局。朱棣称帝以后,感念姚广孝的辅佐,任命他为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人称其为“黑衣宰相”。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一个被人误会了1000多年的北宋名将,我们一直把他当成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潘仁美这个名字,看过杨家将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潘仁美作为里面的大反派,不仅害死杨老令公,还专门和杨家为敌,杨三郎和杨七郎的死也和他拖不了关系。然而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却是一个大忠臣,北宋的名将。潘美是北宋初年的名将,和宋太祖赵匡胤一起东征西讨,而且和太祖赵匡胤的关系非常好,北宋征灭南汉,讨伐南唐等战

  • 胡适先生的十大经典语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胡适(1891—1962),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其一生兴趣广泛,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伦理学、红学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成就,一生共获取了35个博士学位。被蒋介石誉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其为人温和儒雅、满腹经纶

  • 鲁迅:人生三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现代作家鲁迅在他短暂的56岁人生旅途中,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思想上始终高举着反封建的大旗,可有谁知道,在他个人情感上,却没有挣脱掉封建思想的束缚,在寻找人生伴侣上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斗争和不平凡的磨难。阿琴:一厢情愿阿琴是鲁迅母亲自家小兄弟的长女,聪慧,识字,能看懂医书。1899年,19岁的鲁迅辗转

  • 二战时期日本占领北京为什么没有破坏故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北京这座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从近千年前开始北京就成为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一座城市。从宋朝开始,即便是处于分裂时期,北京也是全国或者是北方的政治中心。在元朝建立之后,北京成为了都城,为了实行汉化,忽必烈就在北京修筑了宫殿,不过也是因为汉化的失败导致了元朝的灭亡。在明朝成立之后,北京都城的地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半分”纸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是日军侵华的经济工具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华北大部分地区,并扶植汉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组织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达到以战养战,以华治华的战略目的,更为了能全盘掌控华北金融,日本侵略军筹备中国联合准备银行。1938年2月11日,中国联合准备

  • 徐悲鸿《七喜图》背后的爱情 自嘲三角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艺术界,徐悲鸿是个“超人”,他的画作,后人难以超越。他作于重庆的《巴人汲水》,在北京举行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中,以1.71亿元成交,刷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作为重庆人,谈到这位大师格外亲切、自豪,因为徐悲鸿的创作巅峰期在重庆。后人解读悲鸿“三只喜鹊”抗战时期,徐悲鸿在江北盘溪生活8年,成就

  • 鲁迅:酷爱吃螃蟹 常买大闸蟹送给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时代,说起吃蟹,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鲁迅。很多文豪,同时也是“吃货”,鲁迅就是其中之一。而在鲁迅的日记中,更是屡屡提到吃蟹。秋风渐起之时,便是鲁迅最爱的食蟹之期。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10月05日A07版,作者:肖郭,原题:《民国蟹事》蟹,让鲁迅的生活增色不少。鲁迅对于螃蟹,有两种吃

  • 民国时期故宫的文物谁在看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到1924年被冯玉祥将军赶出宫的12年间,溥仪以及清朝遗留下的老太妃太嫔一直住在紫禁城中,他的大婚也是在紫禁城中举行。在这12年间,故宫中的文物理论上来讲一直保存在故宫。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给宣统小朝廷的钱,是远不足以维持小朝廷奢靡的生活的。溥仪一直在利用自己的亲信,溥杰

  • 民国时期故宫对外开放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几则故宫博物院开放首日的报道:1925年上海《申报》:"第一日开放售票约十万,由鹿钟麟派兵弹压"1925年天津《大公报》:“(十月)十日十一日两日系全部开放,故游人较往日为多,开放之第一日,计有游人二万余。开放第二日,游人较第一日为多,计有三万余。清宫地址本属辽阔,然因游人过多,触处均现非常拥挤之象

  • 民国时期故宫险些两次被拍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西单大木仓胡同是清朝郑亲王府所在地,当年的郑王府花园号称“京城第一”,民国时,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大学买下郑王府办学。中国大学拥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李大钊曾在此教授政治经济学,中国大学还培养了李兆麟、白乙化等抗日名将。解放后,郑亲王府成了教育部所在地。郑亲王府变身中国大学西城区大木仓胡同,一处红门绿顶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