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被人误会了1000多年的北宋名将,我们一直把他当成奸臣!

一个被人误会了1000多年的北宋名将,我们一直把他当成奸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9 更新时间:2024/1/18 8:30:27

潘仁美这个名字,看过杨家将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潘仁美作为里面的大反派,不仅害死杨老令公,还专门和杨家为敌,杨三郎和杨七郎的死也和他拖不了关系。然而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却是一个大忠臣,北宋的名将。

潘美是北宋初年的名将,和宋太祖赵匡胤一起东征西讨,而且和太祖赵匡胤的关系非常好,北宋征灭南汉,讨伐南唐等战争都有潘美不少功劳。他帮助刚刚建国不久的北宋平定各个割据政权,李重进叛乱的时候,赵匡胤亲征,潘美也是随军出征。

可以说潘美为北宋立下汗马功劳,那么这么一个名将为什么会被后世描写成大奸臣?这和名将杨业的死息息相关,杨业也是北宋的名将,也就是杨家将里面的杨老令公杨继业,杨业起初是北汉的将领,北汉灭亡后才投降的宋朝。宋太宗继位后,发动了对辽国的战争,想一举收复被石敬瑭送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

雍熙年间,宋军分3路北伐,最初3路进攻都很顺利,攻下辽国不少的城池,但是东路军曹彬部队在岐沟关被契丹部队重创,所以宋太宗匆忙下令3路军撤退,而西路军要掩护攻陷州县的百姓内迁,为了掩护百姓,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就逼迫杨家断后,约定会在之后接应杨业,然而杨业在陈家谷和辽国大战时,主帅潘美见死不救,致使杨业全军覆没,最终杨业被俘,绝食而死。

宋太宗在得知这件事后,把潘美降爵3级,民间得知道潘美害死了杨业后,为杨业鸣不平,出于对名将和杨家的同情,所以把名将潘美改成潘仁美,人物也变成一个奸邪小人,自从潘美的形象就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胡适先生的十大经典语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胡适(1891—1962),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其一生兴趣广泛,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伦理学、红学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成就,一生共获取了35个博士学位。被蒋介石誉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其为人温和儒雅、满腹经纶

  • 鲁迅:人生三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现代作家鲁迅在他短暂的56岁人生旅途中,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思想上始终高举着反封建的大旗,可有谁知道,在他个人情感上,却没有挣脱掉封建思想的束缚,在寻找人生伴侣上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斗争和不平凡的磨难。阿琴:一厢情愿阿琴是鲁迅母亲自家小兄弟的长女,聪慧,识字,能看懂医书。1899年,19岁的鲁迅辗转

  • 二战时期日本占领北京为什么没有破坏故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北京这座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从近千年前开始北京就成为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一座城市。从宋朝开始,即便是处于分裂时期,北京也是全国或者是北方的政治中心。在元朝建立之后,北京成为了都城,为了实行汉化,忽必烈就在北京修筑了宫殿,不过也是因为汉化的失败导致了元朝的灭亡。在明朝成立之后,北京都城的地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半分”纸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是日军侵华的经济工具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华北大部分地区,并扶植汉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组织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达到以战养战,以华治华的战略目的,更为了能全盘掌控华北金融,日本侵略军筹备中国联合准备银行。1938年2月11日,中国联合准备

  • 徐悲鸿《七喜图》背后的爱情 自嘲三角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艺术界,徐悲鸿是个“超人”,他的画作,后人难以超越。他作于重庆的《巴人汲水》,在北京举行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中,以1.71亿元成交,刷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作为重庆人,谈到这位大师格外亲切、自豪,因为徐悲鸿的创作巅峰期在重庆。后人解读悲鸿“三只喜鹊”抗战时期,徐悲鸿在江北盘溪生活8年,成就

  • 鲁迅:酷爱吃螃蟹 常买大闸蟹送给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时代,说起吃蟹,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鲁迅。很多文豪,同时也是“吃货”,鲁迅就是其中之一。而在鲁迅的日记中,更是屡屡提到吃蟹。秋风渐起之时,便是鲁迅最爱的食蟹之期。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10月05日A07版,作者:肖郭,原题:《民国蟹事》蟹,让鲁迅的生活增色不少。鲁迅对于螃蟹,有两种吃

  • 民国时期故宫的文物谁在看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到1924年被冯玉祥将军赶出宫的12年间,溥仪以及清朝遗留下的老太妃太嫔一直住在紫禁城中,他的大婚也是在紫禁城中举行。在这12年间,故宫中的文物理论上来讲一直保存在故宫。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给宣统小朝廷的钱,是远不足以维持小朝廷奢靡的生活的。溥仪一直在利用自己的亲信,溥杰

  • 民国时期故宫对外开放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几则故宫博物院开放首日的报道:1925年上海《申报》:"第一日开放售票约十万,由鹿钟麟派兵弹压"1925年天津《大公报》:“(十月)十日十一日两日系全部开放,故游人较往日为多,开放之第一日,计有游人二万余。开放第二日,游人较第一日为多,计有三万余。清宫地址本属辽阔,然因游人过多,触处均现非常拥挤之象

  • 民国时期故宫险些两次被拍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西单大木仓胡同是清朝郑亲王府所在地,当年的郑王府花园号称“京城第一”,民国时,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大学买下郑王府办学。中国大学拥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李大钊曾在此教授政治经济学,中国大学还培养了李兆麟、白乙化等抗日名将。解放后,郑亲王府成了教育部所在地。郑亲王府变身中国大学西城区大木仓胡同,一处红门绿顶的院

  • 民国时期故宫文物为什么会南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计划将北京的大批文物精品迁移到南方,这一消息,经报纸披露后,引发巨大争论。许多学者反对文物南迁,其中最激烈的反对者,当属古物陈列所前所长周肇祥先生,他发起组织“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在太和门集会宣言“誓与国宝共存亡”,并给支持南迁和参与南迁工作的人士打骚扰电话、寄恐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