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荷兰历史上著名且最优秀的海军上将: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荷印战争)

荷兰历史上著名且最优秀的海军上将: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荷印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253 更新时间:2024/1/24 14:39:56

米歇尔·德里安松·德·勒伊特(Michiel Adriaanszoon de Ruyter,1607年3月24日

–1676年4月29日),又简称米歇尔·德·勒伊特,是荷兰历史上著名且最优秀的海军上将,英荷战争中的灵魂人物,他同英国人法国人作战,赢得过多场胜利,并从1672年的灾难年中拯救了国家。

他最成功且知名的战役,大概要数1667年的突袭泰晤士河口麦德威了(此战给英国重大打击,接受荷兰的条件以结束第二次英荷战争)。而他死后,荷兰海军便迅速衰败下去。

此君乃荷兰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海上杀手",也是最令英国佬闻风丧胆的"恐怖者"。他10岁出海,28岁成长为商船船长,后加入荷兰海军,从此于波涛之中"大开杀戒"。他生性勇猛顽强,用兵凶悍狡诈,在与西班牙舰队、英格兰舰队、瑞典舰队及海盗军团的N次海上厮杀中,他屡屡得手,表现出超凡的战术才华,1665年成为荷兰海军总司令。在三次英荷战争和法荷战争中,他指挥荷兰舰队多次将英国舰队和法国舰队打得稀里哗啦(如1666年四天海战、1672年索尔湾海战、1673年特赛尔海战等),1667年他杀入泰晤士河,一路狂飙突进,直接威胁伦敦,吓得英国人胆战心惊!勒伊特取得的海战胜利毁灭了英法军的海上入侵计划,确保了荷兰共和国的生存,尽显"海上马车夫"的风采,他的大名也威震欧洲各国,成为"英国海军之魂"纳尔逊出世之前近代欧洲最出色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海战顶级

高手。1676年4月,勒伊特被派往地中海援助西班牙与法军作战,激战中突然中弹,不久身亡,终年69岁。后世英国海军界把他与二战时期的"狼群教父"、德国潜艇高手邓尼茨海军元帅并称为英国历史上最危险的敌人。荷兰海军统帅,海军上将。出生在西南省一位老水手家庭。11岁就跟随父亲在船上当实习水手。后来凭着足智多谋的本事,被逐级提升。在英西战争中,曾多次同海盗船、私掠船作战。1652~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作为海军上将马顿·特罗普手下的一员猛将,多次在海上与英国海军交锋,屡建战功。1665年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后,勒伊特作为特罗普的继任者,担任了荷兰海军的新统帅,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他出任荷兰海军舰队司令后,总结几十年的海战经验,认为单凭护航是不能打败英国人的,必须首先集中海军主力打败英国海军舰队,才能赢得这场战争。为此,他利用冬季来临暂时休战的时机,励精图治,训练水兵,重建舰队,使荷兰海军又重新迅速崛起。

1666年

6月,英荷舰队首战英吉利海峡佛兰德附近海域。6月11日,勒伊特统率经过整顿的荷兰舰队(85艘军舰)直趋英伦海岸。当舰队行至佛兰德附近海域时,迎头碰上了由阿尔比马尔公爵乔治·蒙克率领的英国舰队(56艘战舰)。荷兰战舰在勒伊特精心指挥下,立即勇猛杀英国舰队。经过四日海战,大败英国舰队,使包括"太子"号在内的

17艘英舰沉人海底,多达 8000名官兵阵亡或被俘,勒伊特因此成了荷兰人的英雄。为了给英国以更沉重的打击,勒伊特悉心拟定了偷袭泰晤士河的作战计划。1667年

6月中下旬,荷兰舰队在赖特率领下,以惊人的胆识,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英国家门----泰晤士河。随后溯河而上,炮击并占领了希尔内斯炮台,冲进查塔姆基地,焚毁英舰

8艘,然后带回一艘"皇家查理"号作为战利品返航。勒伊特这次成功的偷袭,震动了英国朝野,也促使英荷双方于 1667年 7月

21日签订了《布雷达和约》,从而结束了第二次英荷战争。荷兰政府为表彰勒伊特的功绩,决定赐给他一个价值 2.5万千盾的金杯。

《布雷达和约》只给英荷之间带来

5年的宁静。1672年3月,英查理二世与法国结盟,发动了第三次英荷战争。在法国陆军占领荷兰部分领土的同时,英法又组成联合舰队,准备从海上进攻荷兰。为了保卫祖国,勒伊特以

65岁高龄重新出任荷兰舰队司令。他决心乘敌人准备尚未就绪之机,首先发起攻击,并把强大的英国海军作为打击的重点。1672年6月7日,勒伊特率领一支庞大的荷兰舰队,直扑位于英格兰东南的索尔湾锚地,袭击集结在这一地带的英法联合舰队。勒伊特以一部分兵力紧紧钳制任法国舰队,集中主力猛攻英舰。经过一天激战,

4艘英舰连同 2500多名官兵葬身海底。勒伊特"先发制人"的突然一击,挫败了英法舰队的海上进攻计划,在关键时刻挽救了自己的祖国。一年以后,勒伊特又指挥了

3次海上重大会战,不仅粉碎了英法企图在特塞尔登陆、占领荷兰本土的计划,也促使英国与荷兰于 1674年

2月签订了第二个《威斯敏斯特和约》,宣布英荷之间的战争结束。

1675年 12月,勒伊特率领荷兰舰队进入地中海,准备与法国决一雌雄。1676年 1月

8日,勒伊特指挥荷兰舰队与法国地中海舰队首次交锋,未分胜负。4月

22日,双方列阵再战。在激战中,勒伊特率领前卫舰队猛冲猛打,孤军深入,突遭数量众多的法舰包围。赖特在突围中不幸身负重伤,几天后,69岁的老将勒伊特在荷兰旗舰"伊恩德纳赫德"号上溘然长逝,英勇战死。

人物评价

勒伊特从军几十年,运筹帷幄,足智多谋,勇冠三军,体恤士卒,对荷兰海军的迅速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是荷兰海军的灵魂和象征。在第二、第三两次英荷战争中,先后挂帅出征,屡挫英国舰队,为祖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勒伊特死后,荷兰海军迅速走向衰败。

更多文章

  • 武装党卫军大将——保罗·豪塞尔的生平事迹简介(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保罗·豪塞尔,德国,大将,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大将--保罗·豪塞尔 SS-Oberstgruppenführer und Generaloberst der Waffen-SS Paul Hausser (1880-1972)保罗·豪塞尔于1880年10月7日出生于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Brandenburg an d

  • 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方面军战役之一:切尔诺维策战役的过程及结果(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苏联,德国

    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方面军战役之一。在此次战役中,象同时进行的乌曼-博托沙尼战役一样,在战争中首次将3个坦克集团军同时集中使用于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尽管天气条件复杂,空军第2集团军航空兵仍对方面军的进攻军队进行了不间断的支援,每天出动约400架次,其中15%给坦克兵团运送弹药和油料。苏军战功卓

  •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苏联,德国

    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方面军战役之一。在此次战役中,象同时进行的乌曼-博托沙尼战役一样,在战争中首次将3个坦克集团军同时集中使用于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尽管天气条件复杂,空军第2集团军航空兵仍对方面军的进攻军队进行了不间断的支援,每天出动约400架次,其中15%给坦克兵团运送弹药和油料。苏军战功卓

  • 公认的近卫坦克兵第一人: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卡图科夫的生平事迹简介(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卡图科夫,苏联,军事首长,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卡图科夫 Михаил Ефимович Катуков(1900.9.17~1976.6.8),生于大乌瓦罗沃镇(今属莫斯科州奥焦雷区),苏联军事首长,装甲坦克兵元帅(1959),两次苏联英雄(1944.9.23,1945.4.6)。 公认的战时近卫坦克兵第一人,有些人对他的

  • 果阿战争:印度迷之自信的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果阿战争,印度,葡萄牙

    如果问这个世界上最自信的国家是哪个?你肯定会回答:韩国。但如果再问有着“迷之自信”的国家是哪个?答案就是印度。不论是政治制度、宗教信仰还是军事力量,印度都认为自己的是最好的,但客观地说印度自古以来没有哪个时期是特别出类拔萃的呀。回顾过往,历史上印度最强大的时期应该是孔雀王朝,但那也只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 果阿战争爆发原因以及果阿战争的影响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果阿战争,果阿战争爆发原因

    果阿战役,是印度军队收复果阿地区的一次主动出击。那么这场战役简介是什么呢?现如今的果阿果阿、达曼、第乌岛处于印度的西海岸,面积为3983平方公里,人口为65万人,是印度良好的海港。但是在1560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以后,这三块区域就一直在葡萄牙殖民者手中。即使后来英国人统治了印度,也没有动摇葡萄牙对

  • 皇帝南巡就等于下凡历险,乾坤皇帝还要七下江南的原因是什么?(乾隆帝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坤帝南巡,清朝,乾隆帝南巡

    乾隆曾六下江南,并非七次。当然,如果他喜欢的话,是可以七下甚至八下江南的。然而,其下江南的动机,与其皇祖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有着莫大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后者是其最崇敬而极力模仿的对象。由是,正如乾隆在位时间明明要超过六十年,却在乾隆六十年退位一样,即不敢也不可超越康熙皇帝也。无他,敬祖也。事实上,乾

  • 同样都是六次南巡,百姓为何欢迎康熙,而将乾隆视为瘟神呢?(乾隆帝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帝南巡,清朝

    清代十二个皇帝中,只有康熙和乾隆两人有南巡的记录,且次数都为六次。同样是南巡,康熙和乾隆又有所不同,不管是在花费上,还是出行的性质上都有很明显的区别。康熙分别与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和四十六年进行南巡。在这六次南巡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康熙都在办一件大事——治理黄河。当然,除了治

  • 将专制皇权推向最高峰的皇帝是谁?乾隆真正做到“皇权凌驾于一切”(乾隆帝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帝南巡

    乾隆皇帝是对待大臣最刻薄寡恩的皇帝之一,更是空前绝后的唯一真正做到集各种权力与一身的权力拥有者。在乾隆皇帝面前,胆敢有人说半句僭越之语,必定被千刀万剐,诛灭九族。为什么乾隆皇帝会是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呢?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乾隆皇帝个人原因。我们先来谈谈历史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帝制制度始于秦始皇。始

  • 什么是平定准噶尔?平定准噶尔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平定准噶尔,清朝

    清代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在清代文献中通称为平定准噶尔。这次战争,起于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迄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迭经三朝,历时68年,最终弭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1635年10月卫拉特蒙古(新疆)的盟主固始汗遣使归顺后金(清朝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