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奈良时代的第一位女天皇:元明天皇的生平简介

奈良时代的第一位女天皇:元明天皇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66 更新时间:2024/1/7 20:30:23

元明天皇是日本第43代的天皇,奈良时代的首位天皇,女帝。在位年自707年8月18日(庆云4年7月17日),至715年10月3日(铜8年9月2日)。元明天皇本名倍皇女,和风谥号是"日本根子天津御代丰国成姬天皇"。

元明天皇是草壁皇子之妃,武天皇之母。因草壁皇子、文武天皇先后早逝,元明天皇继承皇位。元明天皇在位7年,业绩颇多。712年(和铜5年),元明天皇公布国郡司政绩考核三条,将贤罚贪,还禁止地方豪强、寺院多占土地。713年(和铜6年),元明天皇宣布废除公私高利贷债务,限制农民逃亡,奖励和推广养蚕业,丝织手工业,还命太安万侣完成《古事记》三卷。715年(和铜8年),元明天皇让位于其女元正天皇。

生平

约679年(天武天皇8年),阿陪皇女嫁给侄子草壁皇子。因为天武天皇的皇太子草壁皇子没有即位就早逝,阿陪皇女的姐姐兼婆婆鸬野赞良皇女(持统天皇)和儿子轻皇子(文武天皇)相续即位。

707年(庆云4年)4月,在草壁皇子的忌日,阿陪皇女、文武天皇母子二人为草壁皇子举行国忌,不久文武天皇就病逝。文武天皇之子首皇子(日后的圣武天皇)仍然年幼,阿陪皇女作为过渡天皇即位,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做过皇后就即位的女帝。

708年(庆云5年),由武藏国秩父郡进献了和铜,因此元明天皇改元为和铜,并大赦天下。元明天皇命人模仿大唐的"开元通宝",铸造"和铜开宝"铜钱,并推行"蓄钱叙位法"。和铜年间,元明天皇重用精于政务的藤原不比等,修正并推行了701年(大宝元年)制定的大宝律令。

元明天皇又命人模仿唐都长安,建平城京(今奈良)。710年(和铜3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奈良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迁都平城京之后,元明继续实行了很多稳定政治、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措施,而且成效显著,盛世的前兆已经显现。左大臣石上麻吕作为藤原京的管理者留守于藤原京,因此,右大臣藤原不比等成为了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

712年(和铜5年),太安万侣进上《古事记》。

713年(和铜6年),《风土记》编纂完成。

715年(和铜8年),元明天皇下令实施乡里制。同年9月2日,元明天皇以年老为理由让位,因为孙子首皇子仍然年幼,于是让位于女儿冰高皇女(即元正天皇)。

721年5月,元明上皇发病,招集女婿长屋和藤原房前托付后事。元明上皇在遗诏中豁达地说人都有一死,厚葬只能白白造成浪费,没有任意义,所以她下令自己死后必须火葬,坟墓力求简朴,不要奢侈,而且官员、百姓都要照工作。12月7日,元明上皇去世。

评价及影响

在元明天皇及继承其执政方略的元正天皇执政期间,日本的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迅猛发展。在元明天皇、元正天皇的推动下,日本还加强了对大唐文化的学习与吸收。整个奈良时代,日本与大唐的交往极为频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大唐学习,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那时,日本朝野以模仿大唐的一切为时尚,就连平城京也是模仿长安城的格局建设而成。

标签: 元明天皇日本奈良时代

更多文章

  • 奈良时代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奈良时代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奈良时代,日本

    710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开始日本历史上知名的"奈良时代"(ならじだい710-794),此期间历代天皇注重农耕,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社会经济得到大为发展,此时的奈良朝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此时的日本社会俨然处于国

  • 日本历史:女天皇宠信和尚导致奈良时代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日本,日本历史,日本天皇,奈良时代

    日本奈良时代政变的起因:藤原仲麿是藤原武智麿的第二个儿子,不到四十岁就跻身殿上人之列。749年七月,圣武天皇让位于有藤原氏血统的阿倍内亲王(内亲王即皇女所封之亲王),就是孝谦女帝。同月,藤原仲麿拜为大纳言,并在次月就任新设置的紫微中台的长官——紫微令中卫大将。他的权力逐渐攀升,逐渐凌驾于左大臣橘诸兄

  • 三河大战——湘军吏上最大的一一场败仗(三河大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河大战,清朝,三河大捷

    1858太平军和湘军激战三河的三河大战是太平军后期的一一次重要战役,是太平天国战争吏上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有名战例,乜是中国近伐吏上的一一次著名战役.三河镇莅于安徽合肥市界河(令丰乐河)南岸,东濒巢湖,西面和南面有小南河、杭埠河洨错,周边是大片的圩田,一一望无垠,是庐州(令合肥)西南的重要屏障.

  • 太平军为什么会打赢“三河大捷”这场生死存亡之战?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河大捷,清朝

    1856年夏,伴随着太平军攻入清江南大营的隆隆炮声,太平天国,这个发端于两广的造反政权也迎来了其“国势”的巅峰。但是与此同时,太平天国上层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直接造成了太平天国诸王之间互相攻伐的内讧惨剧。虽然这场内乱最终因为洪对大部分“当事者”的“清洗”与翼王石达开部的进京“勤王”而暂时平息,但太平

  • 太平军三河大捷,清军悍将李续宾自刎而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续宾,清朝,三河大捷

    正当陈玉成 、李秀成大军在江苏浦口二破清军江北大营之际,天京上游清兵在攻陷安徽太湖后,随即兵分两路大举入皖。南路由都兴阿率领进围安庆,北路由湘军悍将李续宾率领进图庐州。1858年11月初,李续宾在连陷潜山、桐城、舒城后,率六千精兵进逼三河镇。三河在庐州西南五六十里,是庐州的咽喉,也是天京、庐州的粮食

  • 三河大捷中为何湘军精锐六千人全军覆没?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河大捷,清朝

    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前些日子打下来的大好局面迅速恶化,而他们的死对头“清妖”则大喜过望,迅速反扑,其中在长江上游的战事中,湘军一路反攻。1856年12月,汉阳、武昌陷落。随后湘军猛攻九江,虽然九江守将林启荣拼死抵抗了一年多,但终因寡不敌众,1858年5月,九江失守,林启荣及17000多九江守军无一投

  • 太平军西征为什么刚开始打得很顺后来就一路败退?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平军西征,清朝

    一般现在很多人人云亦云的,都喜欢说东王是太平天国的帅才,而且是唯一的帅才,东王死,太平天国后继无人所以很快衰败。其实当时太平天国最得势的时候就是占领天京,准备北伐这段时间。当时唯一提出正确方案的是丞相罗大纲,罗说:“北伐方案,首先应该平定黄河以南这片区域,然后天王率主力移驾河南,在从安徽,河南分路出

  • 湘军反攻后,太平军西征战场的胜势很快全面逆转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军西征,清朝

    太平军西征部队拿下汉阳后,分兵进攻湖南,称征湘军。同时武昌也快顺利的拿下,这时的太平天国控制了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地区,声威大震,翼王石达开也抵达武昌总揽全局。但是这个时候,湘军这个可怕的对手也慢慢理顺了各种因素开始进入角色。很快,湘军将领塔齐布,彭玉麟,攻克湘潭,太平军林绍璋部全军覆没,

  • 太平军西征中曾国藩为什么会被吓的直接撤退?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曾国藩,清朝,太平军西征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扫清长江上游的清军对天京的威胁,太平天国在派出精锐进行北伐的同时,也派出胡以晃、赖汉英等人(后来主将换成了石达开)带兵西征,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拿下长江沿岸的重镇:九江、安庆和武汉三镇。从1853年5月到1854年2月的仅仅十个月时间,太平军西征的部队已经接连拿

  • 太平军西征——三次进入陕西,两次包围西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平军西征,清朝

    我们都知道,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后,由广西入湖南、湖北,再到江苏,定都天京,多年的南征北战,活动范围多围绕江淮一带。但今天小佛要说的,是太平天国的一支远征军,他们曾三次打到陕西,两次包围西安,最后还打到了甘肃。事情还得从1861年说起,当时安庆包围战失败,英王陈玉成被迫退守庐州城。安庆是金陵的门户,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