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华鬣羚的形态特征

中华鬣羚的形态特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46 更新时间:2024/1/14 11:28:42

中华鬣羚(学名: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是牛科、鬣羚属动物。头体长140~170厘米,肩高90~100厘米,尾长115~160毫米,耳长175~205毫米,颅全长280~320毫米,体重85~140千克。体高腿长,色深,具有后弯的短角,颈背部有长而蓬松的鬃毛形成向背部延伸的粗毛脊。

有显著的眶前腺,尾短被毛,身体毛色黑灰或红灰色,特别在长鬃腿部,毛粗,毛层较薄。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因此又被称为“四不像”。

主要活动于海拔1000~4400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它们通冬天在森林带,天转移到髙海拔的峭壁区。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行动敏捷,在乱石间奔跑很迅速。分布于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动物学史

别称来源: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将其与驯鹿、驼鹿和麋鹿一起称为“四不像”。

形态特征

头体长140~170厘米,肩高90~100厘米,尾长115~160毫米,耳长175~205毫米,颅全长280~320毫米,体重85~140千克。体高腿长,毛色深,具有向后弯的短角,颈背部有长而蓬松的鬃毛形成向背部延伸的粗毛脊。有显著的眶前腺,尾短被毛,身体毛色黑灰或红灰色,特别在长鬃和腿部,毛粗,毛层较薄。四川亚种鬃毛黑色。

雌雄均具短而光滑的黑角。耳似驴耳,狭长而尖。自角基至颈背有长十几厘米的灰白色毛,甚为明显。尾巴较短,四肢短粗,适于在山崖乱石间奔跑跳跃。全身被毛稀疏而粗硬,通体略呈黑褐色,但上下唇及耳内污白色。

近种区别

中华鬣羚外形似羊,与斑羚属相比角较长、较粗,横脊较大,中华鬣羚比斑羚(Naemorhedus goral)大很多,而比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小很多。

生活习性

中华鬣羚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主要活动于海拔1000~4400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

它们通常冬天在森林带,夏天转移到髙海拔的峭壁区。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行动敏捷,在乱石间奔跑很迅速。取食草、嫩枝和树叶,喜食菌类。采食多种植物的树叶和幼苗,到盐渍地舔食盐。有时在常规低洼的睡觉的地方,有时也在视角好的隆起地休息。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ver 3.1——近危(NT)。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VU)。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Ⅰ级。

种群现状

中华鬣羚如同其他森林动物一样,随着其分布区内森林被大量采伐,栖息地遭受破坏。此外,由于中华鬣羚体型较大,能提供较多的肉食,其皮板质量又属上乘,常被过度猎杀。

相关事件

2017年11月8日,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果米滩水电站成功救助了一只滑落水电站前池的中华鬣羚,经工作人员检查,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已放归野外。

2019年8月22日下午5点左右,中华鬣羚误闯入景东县井镇一村民家。经过检查民警并未发现鬣羚有受伤痕迹,判断它具备野外生存能力,适宜放归自然。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天问”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称,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

  • 萨尔浒之战的结果及其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萨尔浒之战,以明军的失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此战之后,后金军乘势攻占开原、铁岭,征服了叶赫部,酋长金台吉、布扬古被杀死,余部俱降建州。朝鲜王朝的光海君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农历五月,派遣使者去后金致谢,从此对后金与明朝采取中立政策,直至后来仁祖反正。萨尔浒、尚间崖及牛毛寨战

  • 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什么败得这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发生在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可谓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短短五天时间里,大明帝国11万征讨大军被满洲酋长努尔哈赤6万八旗劲旅一举击溃。后金从此崛起成为东北亚的支配性力量。这也是后世所谓明清(后金)战争的第一次决战,拉开了大明王朝解体直至覆亡的序幕。那么,明朝为什么会输掉这场至关重要的大战?如果调整战

  • 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与主要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此时检查验光则会提示近视度数,例如通常称近视50度,记录为“-0.50D”。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其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清晰像,此

  • 陶顿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陶顿战役,英国玫瑰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发生于1461年3月29日,约克派大获全胜,是蔷薇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会战,使得兰开斯特家族几乎遭受灭顶之灾。简介英国玫瑰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发生在1461年3月29日,约克派在大风雪中获胜。为玫瑰战争伤亡最惨重的战役。战争背景兰开斯特家族的进击约克公爵三世理查·金

  • 陶顿战役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陶顿战役是英国玫瑰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发生在1461年3月29日,约克派在大风雪中获胜。为玫瑰战争伤亡最惨重的战役。1461年3月29日,决定英格兰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双方几乎是同时出动,朝着对手的营地前进。兰开斯特王朝一边的总指挥,是年轻的萨默塞特公爵亨利·博福特。他的部队经过了沿途的搜罗和四处的

  • 巴内特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巴内特战役是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最终胜利。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在陶顿大战过去整

  • 广宁之战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广宁之战,发生于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与明朝的一次大交锋,此役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辽西土地尽失。广宁之战的背景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辽西的咽喉,是镇守山海关的门户,是保卫京城的屏障。明朝自建朝以来,辽东总兵必驻守重兵于此,它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事机关驻地

  • 巴内特战役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巴内特战役是玫瑰战争中陶顿战役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又一次的对抗,在这场战役中,爱德华最终夺回了自己的王位。事件经过再夺江山1471年的3月,爱德华和理查德从尼德兰出发。勃艮第公爵出钱为他组建了一支1500人的小规模雇佣军,主要由来自弗兰德斯和德意志地区的长枪方阵步兵、长弓射手、火枪手以及炮兵组成。

  • 宁远之战的战争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明廷情况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后金军继辽沈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今辽宁北镇)等40余城堡,并企图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