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战后德国军事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战后德国军事迅速发展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80 更新时间:2024/2/15 23:54:40

话说,纳粹德国是二战的要参战国也是发起者之一,作为轴心国头把交椅的德国,已然成为众矢之的。欧洲战场美、苏、英联合攻击德国,用了多年才将其击败,在其战败后,一直压在同盟国心里的巨石终于落地,因为德国实在是厉害了,其“危险系数”也要大于日本很多。

作为轴心国二当家的日本,在大德国投降没多久后,他们吃了两颗原弹后也就无条件投降了。可以说,整个二战主要就是靠德国人扛着,德国一倒,法西斯也基本玩完。

二战德国能抗那么久,同时还敢单挑美苏英三巨头,归根结底还是他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二战初期的德军几乎属于无敌,可以说当时的德国就是全世界一军事强国!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会有疑问,作为一战战败国德国被迫签订大量不平等条,成为了没牙的瘸腿老虎,那么,为希特勒当权后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让德国再次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

第一点,是德国的经济复苏。一战后德国伤了元气,产能与经济都损失惨重,此外德国人还背负了大量战争赔款,可以说那时的德国极度艰难。

但战后美国对德进行有偿援助,并提供巨额贷款与各种技术扶持,这就使得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几年的时间再次重回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有了强大的经济与产能,这就为德国军事再次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二点,一战后德国人一直秘密积蓄综合力量,想要卷土重来。一战后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国受到战胜国严格限制,德国为了冲破枷锁不得不用各种方式斗争。

在英法的压制下,德军直缩减至10万人,但这10万国防军都是从数百万德军中精选出来的精锐,而且,德国高层将这些人都按照精锐军标准培养,这就使得他们成为了二战德军的中坚力量。

在希特勒台后他开始施行义务兵役制,德国适龄青年必须服役,这就扩大了德军后备力量,所以,德国人在开打后很快就有了数百万大军。

此外德国科学家一直研制各类先进的军事装备,为了逃脱英法监视,他们甚至将诸多科研场所转移到了国外,并与苏联等一些强国合作,这也为后来的德国崛起打下稳定的基础。

此外,德国人骨子里流淌着好战的血液,自条顿骑士普鲁士再到德意志帝国,德国的历史就是由战争谱写出来的。

一战战败以及凡尔赛不平等条约,日耳曼民族的自尊心遭受严重打击,致使他们恨透英法,一心想要复仇,当矛盾激质变后,注定德国会再次崛起,只要有火,就定然会燎原,所以,1933年希特勒当权,德国很快就蜕变了。

平心而论,这个希特勒的确是个有能力的人,他充分利用民众对英法的憎恨与对生活失望的情绪,通过自己的思想引导,让他们成为死忠,也令德国再次走了武力崛起之路。

所以,他上台后解放了德国民众的思想后就一直疯狂扩军备战,政策上施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将德国最优质的资源全都疯狂向军事领域方面倾斜。就这样德国军费开支逐渐暴增,在1938年时就已占到财政预算50%,同期,英国军费开支才仅占GDP的4%,而美国则为1%。

1938年德国军费开支全球第一,比美、苏、英、法等国全加起来还多,重金之下军事力量必然会急剧膨胀,这就促使德国成为了穷兵黩武式的畸形状态。

德国作为当时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以及第二大经济体,在别的国家都处于享受生活的时候,他们却在疯狂地扩军备战,有这样野心的国家,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要说早在1936年德国的军备已赶超英法,在1939年二战爆发时,德国在拿下奥地利与捷克后,其军事力量就已经可以碾压英法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军事强国。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一战后德国通货膨胀的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一战远远没有二战的名声响,不过这两场大战最后都是以德国失败结尾,可是一战当中,德军的强大实力让各国不得不重视,当时的德国在经济上也仅仅落后于美国,在战斗中德军几乎已经打赢了所有战役,可是最后却是败得一败涂地,甚至把自己的本钱都输掉了。很多德国人对此非常不满,尤其是《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德国必须佩服大

  • 一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知道,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不仅许多城市沦为废墟,工业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凡尔赛条约》还将全部战争责任归于德国,要求其向英法等国支付巨额赔款,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德国的经济恢复,还导致德国民众的不满和绝望,转而支持希特勒上台。据统计,在1931年时,德国的失业率高达25%,共有600万人失业,数

  • 德国一战前的军事准备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在现代战争史上,还没有一个在战前制定的计划能和德军在一战前的军事计划“施里芬计划”相提并论,无论是它的完美性还是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施里芬计划”不仅主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总格局,而且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各国战争计划制定的参照物。它将德意志民族思辨的天赋,大胆严谨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 施里芬计划的具体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施里芬计划可以看成是日后的闪电战的雏形,也可以说,施里芬元帅也就是

  • 施里芬计划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按照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迅速对法国发动进攻,希望速战速决、获得胜利。结果仅一个多月德国就在马恩河受阻,陷入长期对峙的局面,施里芬计划破产。那么施里芬计划为何会失败呢,小编为你一一道来。一,制定原因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不仅赔款50亿法郎,还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

  • 施里芬计划制定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1870年,路易·拿破仑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法国政府,基于阻止“德意志统一造成的失衡”而对普鲁士宣战却折戟色当。普鲁士人在他们共同边境的战斗中摧毁了法军,然后长驱直入,包围和攻陷了巴黎。为了消除未来的法国任何的军事威胁,统一的德国吞并了法国工业重地阿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从而很

  • 施里芬计划的形成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两大强敌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

  •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AlfredvonSchlieffen;1833年2月28日-1913年1月4日),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资产阶级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生于柏林。1861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863年起在总参谋部任职。1891—1905年任总参谋长。1

  • 二战美国不参加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就战争性质而言,二战与一战没有分别,仍然是世界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罪恶战争!列强势力分为三方——美英法为一方,德日意为一方,苏联为一方。以中国为代表的二战各参战国,属于被侵略和瓜分的一方。1933年1月3日,阿道夫.希特勒主政德国,二战进入倒计时,仅用6年时间便完成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和战争准备,环顾当时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大战的残酷厮杀打破了人们关于工业社会带来无限光明的想象,发达国家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互相残杀,这一点深深刺伤了许多有良知的人的心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文学进入了“第二次繁荣”。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授予一位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