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战中德国输掉的原因

一战中德国输掉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4 更新时间:2024/1/4 8:40:03

1918年11月由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不顾民众的反战声音,坚持要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到底,饱受战争苦难的德国普通民众被彻底激怒,他们拿起武器德皇为首的统治阶级宣战,并于9日成逼迫威廉二世退位,史称“德国十一革命”。

11月11日5时德国临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议”,德国承认自己输掉了战争,听候协约国的胜利者们处置。对于这份协议的签订,大部分德国人是深深的长舒了一口气——该死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但对那些狂热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分子来说简直就如同晴天霹雳。希特勒获知德国投降的消息,要比德国正式签字投降提前1天,11月10日希特勒在位于柏林郊区的某医院治疗眼伤。

他原本想着等治好了眼睛再重返战场去报伤眼之仇,但随着一名牧师的到来,他的“复仇”成为了不可能,牧师给伤兵们带来了一个“沮丧”的消息,德皇已经退位,新德国政府定于11日向协约国投降。

初听这一消息希特勒瞬间傻眼了,他感觉天就要塌下来了一样,原本就疼痛的眼睛在这一消息的刺激下,瞬间变的昏黑一片,为了让自己好受一点,希特勒用毯子将自己头死死的裹着……。

后来希特勒自己在追述当时的感受时说:“……一切牺牲困苦都白费了……我们尽管心中怀着死亡的恐惧,还是尽了我们的天职,但是这样的时刻都白费了……两百万阵亡烈士的牺牲也白费了……”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那时的希特勒得了典型的战争综合症,作为战争受害者的他闻之战争结束后,陷入了对自己在战争中的牺牲是不是值得的思考死胡同。

理论上战后的政府,应该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融入战后的和平社会。然而可惜的是,那时的德国并没有这样的政府,政客纷纷忙碌着怎样争权夺利,否则我们人类将免于一场大浩劫。

根本没空理会希特勒这类“战争受害者”,任由他们在德国社会自生自灭,由于这群人或多或少都有残疾,没有政府的帮助几乎很难找到工作,为自己的肚子挣个温饱。

渐渐的希特勒这类“战争受害者”开始为自己在战争中的牺牲鸣不平,且怀念起德皇时期给军人的优厚地位,想着假如当时德国不是什么共和国,那他们将享受英雄一样的待遇。

生活在这样精神环境下,希特勒心中慢慢孕育出这样一个扭曲的思想“背后中了一箭”,他将德国为什么会输掉战争,总结成了一句话:反战民众都是“卖国贼”。

希特勒认为德国在战场上并没有全线溃败,百万的德国士兵还有一战之力。但就是因为德国国内那群诅咒战争的反战份子掀起了所谓“十一月革命”,德国才在“内忧外患”中抉择投降。

致使德国成为任协约国宰割的肉组,德国军事立国的传统被击碎,大量为国家奋战的勇士被抛弃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其中就包括他希特勒。

在如此扭曲的想法之下,希特勒开始走向了恶魔之路!多年之后,他掀起了人类历史上伤亡最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牺牲全人类的和平为代价,去满足自己心中所谓的“德意志荣誉”,成为近代历史上最大的人类恶魔。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一战后德国军事迅速发展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话说,纳粹德国是二战的主要参战国也是发起者之一,作为轴心国头把交椅的德国,已然成为众矢之的。欧洲战场美、苏、英联合攻击德国,用了好多年才将其击败,在其战败后,一直压在同盟国心里的巨石终于落地,因为德国实在是太厉害了,其“危险系数”也要大于日本很多。作为轴心国二当家的日本,在大哥德国投降没多久后,他们

  • 一战后德国通货膨胀的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一战远远没有二战的名声响,不过这两场大战最后都是以德国失败结尾,可是一战当中,德军的强大实力让各国不得不重视,当时的德国在经济上也仅仅落后于美国,在战斗中德军几乎已经打赢了所有战役,可是最后却是败得一败涂地,甚至把自己的本钱都输掉了。很多德国人对此非常不满,尤其是《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德国必须佩服大

  • 一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知道,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不仅许多城市沦为废墟,工业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凡尔赛条约》还将全部战争责任归于德国,要求其向英法等国支付巨额赔款,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德国的经济恢复,还导致德国民众的不满和绝望,转而支持希特勒上台。据统计,在1931年时,德国的失业率高达25%,共有600万人失业,数

  • 德国一战前的军事准备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在现代战争史上,还没有一个在战前制定的计划能和德军在一战前的军事计划“施里芬计划”相提并论,无论是它的完美性还是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施里芬计划”不仅主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总格局,而且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各国战争计划制定的参照物。它将德意志民族思辨的天赋,大胆严谨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 施里芬计划的具体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施里芬计划可以看成是日后的闪电战的雏形,也可以说,施里芬元帅也就是

  • 施里芬计划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按照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迅速对法国发动进攻,希望速战速决、获得胜利。结果仅一个多月德国就在马恩河受阻,陷入长期对峙的局面,施里芬计划破产。那么施里芬计划为何会失败呢,小编为你一一道来。一,制定原因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不仅赔款50亿法郎,还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

  • 施里芬计划制定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1870年,路易·拿破仑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法国政府,基于阻止“德意志统一造成的失衡”而对普鲁士宣战却折戟色当。普鲁士人在他们共同边境的战斗中摧毁了法军,然后长驱直入,包围和攻陷了巴黎。为了消除未来的法国任何的军事威胁,统一的德国吞并了法国工业重地阿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从而很

  • 施里芬计划的形成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两大强敌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

  •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AlfredvonSchlieffen;1833年2月28日-1913年1月4日),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资产阶级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生于柏林。1861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863年起在总参谋部任职。1891—1905年任总参谋长。1

  • 二战美国不参加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就战争性质而言,二战与一战没有分别,仍然是世界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罪恶战争!列强势力分为三方——美英法为一方,德日意为一方,苏联为一方。以中国为代表的二战各参战国,属于被侵略和瓜分的一方。1933年1月3日,阿道夫.希特勒主政德国,二战进入倒计时,仅用6年时间便完成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和战争准备,环顾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