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战中德国赢了的后果

二战中德国赢了的后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95 更新时间:2024/1/15 16:57:49

二战是以德国、日本、意大利为首的轴心国与美国、英国、中国展开的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迫卷入战争,导致伤亡人数达到9000多万,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二战最终以德国和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二战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但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同时也在航空、原子能等多种军事领域带来进步。

战后美国与苏联进行了长时间的世界霸主争夺战,双方都为了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在科技、经济等其他领域展开竞争,这场战争直到苏联解体才结束,美国至此也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那如果当初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失败,世界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世界霸主又会是谁呢?

我们其实可以说现在的世界格局完全是由二战后的结果所造成,如果二战是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取得胜利,在世界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美、英、俄等超级大国将不复存在。

世界格局将会以德国和日本为首,德国将会统治欧洲、北美等众多国家,日本将会统治亚洲、大洋洲等国。我们知道许多国家都是在二战结束后独立的,那如果二战德国胜利,世界上将不会有这么多国家,大多都成为德、日的傀儡国。

在德国统治世界之后,犹太人或将灭绝,毕竟在二战期间,希特勒对犹太人进行疯狂屠杀。德国和日本会在战争胜利后进行大规模移民,剩的战败国将会成为两国的傀儡或奴隶,在夹缝中生存。

对于这个结果,大家可以参考一部小说《高堡奇人》,这部小说是一部美国小说,以《易经》为牵引情节,通过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进行穿插讲述了一个反转的世界历史,中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取得胜利,对世界领土进行分割,从正义和非正义、民族、统治等多方面分析给人类带来的后果。

小说中战后日本因不满德国的分配,一直与德国处于战状态,并且一直想入侵德国领域,不过文中并没有描述两国是否交战,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后来德国和日本开战,世界又会再一次进入无尽的黑暗当中,两国的军事实力相当,不过日本的工业实力远落后于德国,所以日本不会取得胜利,这样的结局就是德国会统治全世界。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一战中德国输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1918年11月由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不顾民众的反战声音,坚持要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到底,饱受战争苦难的德国普通民众被彻底激怒,他们拿起武器向德皇为首的统治阶级宣战,并于9日成逼迫威廉二世退位,史称“德国十一革命”。11月11日5时德国临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议”,德国承认自己输掉了战争,听候协约国

  • 一战后德国军事迅速发展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话说,纳粹德国是二战的主要参战国也是发起者之一,作为轴心国头把交椅的德国,已然成为众矢之的。欧洲战场美、苏、英联合攻击德国,用了好多年才将其击败,在其战败后,一直压在同盟国心里的巨石终于落地,因为德国实在是太厉害了,其“危险系数”也要大于日本很多。作为轴心国二当家的日本,在大哥德国投降没多久后,他们

  • 一战后德国通货膨胀的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一战远远没有二战的名声响,不过这两场大战最后都是以德国失败结尾,可是一战当中,德军的强大实力让各国不得不重视,当时的德国在经济上也仅仅落后于美国,在战斗中德军几乎已经打赢了所有战役,可是最后却是败得一败涂地,甚至把自己的本钱都输掉了。很多德国人对此非常不满,尤其是《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德国必须佩服大

  • 一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知道,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不仅许多城市沦为废墟,工业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凡尔赛条约》还将全部战争责任归于德国,要求其向英法等国支付巨额赔款,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德国的经济恢复,还导致德国民众的不满和绝望,转而支持希特勒上台。据统计,在1931年时,德国的失业率高达25%,共有600万人失业,数

  • 德国一战前的军事准备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在现代战争史上,还没有一个在战前制定的计划能和德军在一战前的军事计划“施里芬计划”相提并论,无论是它的完美性还是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施里芬计划”不仅主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总格局,而且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各国战争计划制定的参照物。它将德意志民族思辨的天赋,大胆严谨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 施里芬计划的具体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施里芬计划可以看成是日后的闪电战的雏形,也可以说,施里芬元帅也就是

  • 施里芬计划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按照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迅速对法国发动进攻,希望速战速决、获得胜利。结果仅一个多月德国就在马恩河受阻,陷入长期对峙的局面,施里芬计划破产。那么施里芬计划为何会失败呢,小编为你一一道来。一,制定原因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不仅赔款50亿法郎,还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

  • 施里芬计划制定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1870年,路易·拿破仑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法国政府,基于阻止“德意志统一造成的失衡”而对普鲁士宣战却折戟色当。普鲁士人在他们共同边境的战斗中摧毁了法军,然后长驱直入,包围和攻陷了巴黎。为了消除未来的法国任何的军事威胁,统一的德国吞并了法国工业重地阿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从而很

  • 施里芬计划的形成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两大强敌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

  •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AlfredvonSchlieffen;1833年2月28日-1913年1月4日),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资产阶级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生于柏林。1861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863年起在总参谋部任职。1891—1905年任总参谋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