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尔衮为什么不当皇帝?多尔衮为什么被削爵位?

多尔衮为什么不当皇帝?多尔衮为什么被削爵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54 更新时间:2023/12/8 4:02:14

多尔衮是大清的英雄传奇,但他不是大清的皇帝,尽管他事实上那么像皇帝,尽管顺治七年(1650年)冬天,他死于塞北狩猎途中,顺治帝曾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但两个月后,就去掉了这至高无尚的尊荣,甚至削掉了他的王爵,甚至宣判他的罪行。

多尔衮的真实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是铁帽子睿亲王,是智勇双全的摄政王。

忽尔追封为皇帝,忽尔连王爵也削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顺治帝登基两个月后,就是顺治帝元年的元月,按今天通行的说法,叫1644年。对,多尔衮就是从这一年的6月初一的早上做出重大历史择选。这就是从沈阳迁都北京。

这天早上,北京城的天气晴朗,霞云如万朵玫瑰在东方波涛那样翻卷着怒放,清新的鲜活的生命气息飞向四面八方。云雀在高空,知了在树上,纵情歌唱并且热烈议论。

和平终于回到了人间,万千生命在人间重新找到了生存的位置。如果说要有什么神圣的话,那么,这就叫神圣了。是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神圣的了。生命是神圣之最。

两个月前,即4月30日,李自成给北京城留下一片废墟,还有废墟上久久散不尽的烟火,然后,他匆匆地逃走了。现在,绿草长出来了,鲜花开起来了,京城里的军民们在大兴土木,重建家园。全城内外,到处呈现复活与新生的景象。

披一身霞光,33岁的多尔衮阔步走进武英殿。他像皇帝上朝一样,宾至如归地坐上了龙椅。多尔衮的表情威严而又略带谦逊。这是个刚柔相济的人,他至刚,也至柔。

这位摄政王看了看殿下朝臣一眼,突然纵声大笑起来,笑声爽朗,充满雄性的力量,在大殿上下飞旋,声震屋瓦。

让我们近距离地看一看这位叱咤风云的大清第一王。

为什么多尔衮不能称做皇帝?

多尔衮,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生,清顺治帝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逝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少年的时候,多尔衮就多次随父兄出征蒙古与明朝,是满洲有名的娃娃英雄。因为屡建功勋,16岁那年,他获皇太极赐予“墨尔根代青贝勒”(满语“聪明王”)之号,并且成为正白旗的旗主,成为清代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帅。这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少年,骑在战马之上,不仅仅是光彩照人,他的目光穿过硝烟,看得比其他将帅更为辽阔。

他的八哥皇太极逝世后,他和大他13岁的堂兄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福临即帝位。第二年,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率八旗军入关。他是确立清初政权及清廷各项政策的最重要的决策者,顺治帝曾加封至“皇父摄政王”。顺治帝七年(1650年)冬天,他病死在塞北狩猎途中,顺治帝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顺治帝又追论其生前谋逆罪,削去了他的王爵。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弘历追念这位叔高祖的赫赫功勋,复还他睿亲王封号,追赠谥号“忠”,神位列于太庙之中,配享列祖列宗。

多尔衮十五岁那年,父亲努尔哈赤去世。他和同母哥哥阿济格、同母弟弟多铎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按照古人传下来的殉葬规矩,用弓弦扣环的办法自缢。

那天早上,太阳红红地照着纸窗上面,母亲阿巴亥盛妆端坐在清宁宫的大殿里,从容不迫地将弓弦环在颈上,扣在一条绫子巾上,那是皇阿玛努尔哈赤生前送给母亲的,洒着桃花红点子的绫巾子。母亲回头深情地看了看跪在众大臣中间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表情无化的眷恋。母亲凝视了许久,才对他们说:“好好听皇上的话,听哥哥们的话,额娘侍候你们的皇阿玛去了。”说罢,满面微笑,引颈自缢。

这是女真人的古老风俗,认为女子殉夫是一种最高的光荣。兄弟三人和皇太极,还有诸王大臣一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看着母亲一点一点归去。

大殿里的气氛,庄严肃穆,宫廷乐师奏起了古乐,那乐声仿佛从天上飞来,又飞回了天上。

这个壮烈的场面,对少年多尔衮是最大的刺激,同时,也是他坚毅性格形成的根源。

皇太极看着这位14弟在悲痛中长大,对他一向呵护有加。对八哥的厚爱,他心领神会。多尔衮不负皇恩,他参加了太宗时期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在每次战役中他都有优异的表现,他逐渐成为著名的军事统帅。

天聪五年(1631年)在攻打大凌河城的战役中,多尔衮像一头狮子,径直冲到大凌河的城下。城上的炮弹和飞箭暴雨一样泼下来,后金的军队一时伤亡惨重。他毫不畏惧,一边猛冲,一边命人攻城。八旗将士听了他的呐喊,特别振奋,排山倒海一样冲向古城。城,就这样攻下来了。

战斗结束后,皇太极非常后怕,他在朝上怒责多尔衮的部下说:“墨尔根戴青也冲锋而入,倘有疏失,必将你等处以严刑,断不宽容!”

下朝后,皇太极私下规劝弟弟不要总是冲在前面,要注意保护自己,统帅要在统帅的指挥位置。

皇太极:“10万兵马我也不换一个14弟。你懂吗?”

多尔衮:“臣弟知错了,下次再不这样了。”

皇太极心疼地看着他,从腰间解下佩剑。

皇太极:“赐你护身吧。”

多尔衮:“谢皇上!”

十年以后,即崇德六年(1641年)4月下旬,多尔衮率部进攻锦州城,他早忘了哥哥的规劝和自己的承诺。

火炮一响,他又是一马当先冲在前面。。

明将祖大寿的军队从锦州城头向南发炮,洪承畴的军队则由南向北发炮,多尔衮受到南北夹击,弹片在他的四周上下翻飞。他一面大笑,一面纵马奔驰,战刀在日光下闪闪发亮。

多尔衮在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论年纪,他排序在14位,他岁数较小,他甚至还没有他的侄子如杜度、岳托、豪格大,他和他大哥褚英的孙子,也就是杜度的儿子杜尔祜是同龄人,他只比人家大三岁。也就是说,他在爱新觉罗这个军事家族中,他是个童子军。但是,他除了过人的勇敢之外,还有惊人的智慧。在明末清初的悲壮大戏里,他迅速成了男一号,他的政治地位飞快超过了他的哥哥和侄子们。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皇太极询问他们一个问题。

皇太极:“诸位爱卿,你们看看征明及察哈尔、朝鲜,应该应该把哪一项放在最前面?”

21岁的多尔衮略一思索,率先站出来。

多尔衮:“以征明为先。我们先从动摇明朝的根基开始,最后再一步步夺取国家大器。我们每年要整顿兵马,乘谷子成熟的时候深入明朝境内,围困燕京并且者截其援兵,同时摧毁他们的在每个村屯设的军事堡垒,这样,可以消耗掉他们的国力。”皇太极:“嗯,不错!”

多尔衮的话简短,但句句在要害上面,而且态度从容不迫,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皇太极越听眼睛越亮,其他王公大臣更是频频点头,大家都认为多尔衮的见解是真知灼见。最后,皇太极采纳了他的战略思想。那个时候,山海关外一带地方还是由明朝重兵把守,多尔衮率八旗军队绕道蒙古地区,越过长城,多次深入明朝的腹地,如入无人之境,明朝军队屡屡受到他沉重打击,国力一天天衰弱下去。

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二月,皇太极下诏,令多尔衮等率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去招抚察哈尔部。多尔衮率部疾风一样冲向宣府水泉口,先后在那里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儿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林丹汗生前曾经得到了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囊囊福晋把这个玉玺献给了多尔衮,多尔衮搬师回朝后,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认为这是上天在帮助皇太极称帝,他们纷纷奏请皇太极上尊号称帝。皇太极特别高兴,他率领大臣们出迎时,竟然跳下大白马,紧紧拥抱了14弟。这在君臣之间,是极其少有的礼节。多尔衮因为这一桩奇功,而被晋封和硕睿亲王。从此以后,这颗后金的明星更加耀眼。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不幸逝世。他生前没有来得及立嗣,这就给后金国留下了点麻烦。多尔衮二哥代善的次子贝子硕讬、孙子郡王阿达礼两人站出来力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

硕讬、阿达礼:“十四叔,你是大清第一王,这皇位非你莫属?”

两位王子的刚音刚一落下,当即跳出来一个人,这就是护军统领瓜尔佳氏鳌拜,他的右手紧紧地握着腰刀。他的后面站满了两黄旗的大臣。

鳌拜:“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多尔衮一愣,思索片刻,当即向两位侄子投去愤怒的目光。

多尔衮:“混帐,你们这是谋反,推出去,斩了。”

两位王子眼睛里充满疑惑地回望这位睿王,多尔衮面如霜雪,纹丝不动。

就这样,多尔衮权衡利弊,最后从大清的前途命运考虑,不但没有听从两人的建议,反而认为这是谋反,他诛杀了侄子硕讬、和侄孙阿达礼。一场内乱,被他剿灭在萌芽状态里。然后,他与诸王、诸贝勒、群臣拥戴小侄福临即位。朝廷议定,由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左右辅政,等福临年长后,当即归政。多尔衮的这一举动,顾全了大局,安定了朝野,大清江山摇了几下,又稳如泰山了。事后,多尔衮带着御酒亲赴二哥代善王府,向二哥谢罪。老

代善申明大义,抱住这位14弟。

代善:“老十四,你做得对,我大清不能乱。”

多尔衮:“多谢二哥,小弟真的为我大清的千秋大业呀!”

兄弟俩紧紧拥抱,两杯酒同时洒在地上,献给为国捐躯的硕托和阿达礼。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关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得了势的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崇祯皇帝慌慌张张地逃到煤山上吊自杀,明王朝就此宣告下课。

大智大勇的多尔衮看准了这一历史契机,当即决定入关,在北京让皇帝再登一次基,宣告从此一统天下。

那么,这位权倾天下的摄政王长得什么样呢?我们在《清实录》《清史稿》里看不到相关的描述。但是,在我们这部长篇小说女主人公德川慧子和国田等人所写的《满洲漂流记》看到了他的形象描写:“他是皇帝的叔父,是一位年纪在三十四五岁,身材瘦长,留有美髯,皮肤微黑,面貌英俊,目光锐利的人。他是皇帝下面第一个有地位的人,其他各王和所有的臣下,都尊重他,上上下下都怕他。有什么事情都不能随便参见。趁他上街的时候,我们这些人借机会参见。街上的行人都得匍匐在地,不许抬头仰视。 可是对我们,他却是一个和蔼和容易接近的人。他的态度很温和,在问我们问话时,柔声细语的。”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多尔衮是个大帅哥。只是年纪上,她多说了几岁,多尔衮那年只有32岁。

然而,多尔衮也有很多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缺失。在摄政期间,严重打压异已,特别是那些与他抗衡的王公大臣,打击皇太极支脉的龙子龙孙,甚至根本不把顺治放在眼里,甚至代替顺治“签字”,玉玺也拿回王府,“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即是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而且,他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特别是“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经济上搞小圈子,处处为自己所辖的两白旗谋利益,甚至不不惜侵害代表皇家利益的两黄旗。

利令智昏,睿王也无了智,他忘记了摄政王也是臣子。这是他忽尔天堂忽尔地狱的根本原因。然而,毕竟功劳太大,无他,难有大清。所以,在削爵126年后,乾隆归还了他的亲王封号,并且把他的神位请进了太庙之中,与爱新觉罗列祖列祖供在了一起。

更多文章

  • 坤宁宫:不宁之宫和不住皇后的皇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后,后宫,坤宁宫

    中国历代王朝中,清朝的规制可以说是最严的。但也存在规制以外的情况。就拿宫殿来说,慈宁宫是太后宫,但后妃们都住在东、西六宫,即东六宫的景仁宫、钟粹宫、承乾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和西六宫的储秀宫、翊坤宫、长春宫、永寿宫、启祥宫、咸福宫,实际上的慈宁宫就没住过几位太后。再说乾清宫的西暖阁虽说是

  • 黄巢之乱发生的时间,黄巢之乱后面唐朝还有几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黄巢之乱,黄巢之乱时间

    黄巢起义是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由黄巢领导的一次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是唐末时期的一场农民自发组织的起义运动,当时唐朝已经渐渐走到了尾期,而那时候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其实那时候发生了不少次农民起义,然而其中影响范围最为深远、经历时间最长、遍布范围最为广阔的还是要说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是唐末时期的

  • 中国历朝历代是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古代有什么野生动物保护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保护野生动物,古代野生动物保护法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野生动物的保护,而且有独到和成熟的经验、做法。我们不妨来看看,在古代,人们都是怎么做的。最早的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和法令早在几千年前的五帝时代,就非常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当时管理山泽鸟兽的官员被称为“虞”。大禹治水时,舜帝同时派益为“虞”。现在看来,“虞”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保护

  • 慈禧每天只吃20个鸡蛋,御膳房却煮500个?剩下的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慈禧,慈禧吃鸡蛋,御膳房

    信修明,是清朝末年的一个宦官,在清宫经历了光绪、宣统两朝共二十多年时间,曾经和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溥仪、隆裕太后等重要历史人物朝夕相处。经历了清朝灭亡到民国创立的历史变革,掌握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清宫史实。信修明早年出身平民之家,也曾朝夕苦读,梦想走科举仕途之路,结果屡试不中,加之家道中落,自感前途渺茫

  • “他拯救了西方世界”——丘吉尔二战后在美国和瑞士的演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二战,丘吉尔,丘吉尔演讲

    在1945年的大选中,战时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不幸因英国人民的“忘恩负义”而落选。不过,这位号称“战火中的绅士”的政治人物并未就此而意志消沉,相反,他即将给出堪称是他最重要的两个政治遗产——两次被称为是“拯救了西方世界”的演讲……当时间进入1946年,即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年头时,温斯顿·丘吉尔和他

  • 全球史视野下的永历西狩,南明颠沛流离的悲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明,永历西狩

    南明的这段历史,是一个颠沛流离的过程,较少为人关注。相信这篇文章会对你了解这段历史很有帮助。。之前讲到明清易代,不一定是以李自成进入北京作为明朝覆灭的标志,若按照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被俘来看,那明朝又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名义上是这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出过专刊,讨论过史学研究碎片化的问题:

  • 盘点九位改写中华史的“小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华史,小人物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人物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气吞山河,建功立业,似乎历史是由他们决定和书写的。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翻开史书却发现,历史在无意中,被很多小人物不经意的举动或想法,逆转了本来的走向,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存在。小人物不同于小人,他们不像小人那样奸同鬼蜮、行若狐鼠,只是看起来人微言轻,无

  • “汉书曹大家,才女古今殊”,班昭为什么叫曹大家?班昭续汉书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书曹大家,才女古今殊,曹大家,班昭

    写完标题这几个字才想起,这曹大家是谁,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说起班昭,知道的人便多起来了,而知道这三个字如何正确读,却好像又是一个大问题,它自古就有争议,因为按古韵来读,应该读作“曹代姑”,但反对之声也是多多,因为这大家一词,暗合博学多才之意,直接按现代音来读似乎更为准确,算了算了,不多说了,一是

  • 曹操花重金赎回的小师妹,蔡文姬和曹操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蔡文姬,蔡文姬和曹操是什么关系

    大漠,孤烟直,茫茫戈壁;琵琶,马头琴,秋草飞黄。叮咚地骆驼铃声,清脆而又单调,落日深处行进着地一队驼队,在隐隐地《阳关三叠》声中,向着关内依然执着地移动着。荒凉的边塞上,那远处依稀可辨的烽火台,在半帘弯月的映照下伫立的身影,显得格外地孤独……文姬归汉,一个凄美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颂咏了千年。这凄,

  • 晚清悲情外交家许景澄大人,把朝廷的银子还了再赴死不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许景澄,晚清,外交家

    据说,在哈尔滨曾经有一条街叫许公路,在一曼街与景阳街交汇的三角地带,曾经树立过一座俄式四棱尖桩锥型体纪念碑,名叫许公纪念碑。对这些离我们稍远的历史遗迹,包括哈尔滨民众在内,怕是记忆中早已消失殆尽,这许公是何人,无人能记起了。这里纪念的许公叫许景澄,这碑是当时中东铁路公司为纪念他而修建的,他不仅是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