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你可能没想到,古人会把王安石跟秦桧归为一类人

你可能没想到,古人会把王安石跟秦桧归为一类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10 更新时间:2024/2/15 16:35:37

作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王安石必须知道吧?不光如此,为了考试,王安石变法的一系列知识都得烂熟于心。每个经历过学生阶段的人都会有这么一个印象,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政治、文学、改革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里面也有他。他作为小地主阶级的代表想要变法革命,不过在大地主阶级的司马光打压下最终失败。

不过大家可能很难想象,王安石如此美好的形象是在近代才出现的,近代有很多为历史人物翻案的事件。王安石正在此列,而在此之前王安石近千年的形象就是一个奸诈小人,一个乱臣贼子,一个灭国罪魁祸首。

在北宋人民眼里,要不是这个油头垢面邋里邋遢的人在当权时期,同老百姓争夺利益,任用亲信打压忠良,瞎搞变法,最后整得天下大乱,我堂堂大宋王朝能灭亡?要是没有这个狗东西,能有靖康之耻?王安石就跟蔡京童贯之流一样,遗臭万年罄竹难书。

关于王安石的负面评价,北宋是这样,南宋也是这样。宋高宗重编《神宗实录》时,其他细节不多说,最为显眼的就是把这一场变法改了个名字,从之前的熙丰变法直接改成了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在位年间,一共有两个年号,分别是熙宁和元丰。以前叫做熙丰变法,那是因为这是贯穿神宗一生的变法,从熙宁到元丰。而现在宋高宗这样一改,我猜大概意思就是,这个事情跟宋神宗没多大关系,北宋灭亡这个锅,王安石得背起来。强如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在看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后都忍不住说:“奸臣当道啊,四海流毒啊!”

南宋文人罗大经对王安石更加鄙视,称他是:“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这话就两个意思,最先国家分裂是王安石的锅;后来国家不能统一是秦桧的锅。看这话说得,在南宋文人眼里,王安石和秦桧齐名了,王安石是祸国殃民的贼子,秦桧就不用说了,这会儿还跪在岳飞跟前。

到了明朝,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三言二拍》里面就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就是关于王安石的,书中讲到宋朝时候,百姓喂牲口食物的时候,口里都呼唤着:“啰啰啰,王岐公吃食;来来来,拗相公吃米。”不过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到了晚清,为王安石翻案的人就是来了,他就是梁超。

梁启超这个人非常非常厉害,是个真君子。他儿子梁思成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不太熟悉?那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总听过吧,林徽因也不太熟?那徐志摩总听过吧,他就是林徽因身边的舔狗,舔得光明正大,舔得轰轰烈烈,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的走。话题扯远了,梁启超想通过变法振兴大清,那么他就会去研究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变法资料。王安石是必须参考的人物,研究完之后他非常佩服王安石,不仅写了一本王安石的传记,还给王安石一个极高的头衔: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

这评价有多高?你只需要知道这里的“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个朝代。说白了除了舜禹汤,后边这两千多年来就没有人能比得上王安石。于是被践踏了千年的悲情英雄,终于重见天日。

导师列宁也曾评价他:“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后来在经过媒体的传播,你可以不知道宋朝历史,你可以不知道熙宁变法,但是不会不知道王安石这三个字。关于王安石从之前的无限被诋毁,到后来的被人民无限崇拜,其原因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只能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安石,不过王安石的记载很混乱,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版本。其中好的版本自然就是给王安石说好话的人,他们大多数是支持变法的成员,蔡京还给王安石安了一个“獾子转世、天降大任”的故事。这些故事神乎其神,不过有人歌颂就有人诋毁,在旧党的史书中,王安石简直不堪入目。

最开始旧党造谣王安石写了一些辣鸡打油诗,不过这个站不住脚,王安石随随便便挑一首诗出来就能立马证明自己的水平。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上的造诣已经是登峰造极,就算是最讨厌他的人都不得不爱上他的诗句。于是旧党又换了个思路,在个人卫生上做文章。

总的来说就是把王安石塑造成了一个极其邋遢的人,天下皆知那种。苏洵还写过一篇文章疑似嘲讽王安石,说是爱护个人卫生也是人之常情,要是天天胡子拉碴衣衫褴褛,那么他的内心也是一个奸邪小人。

反正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相轻,喜欢把自己看不惯的事情,强行扯上台面,如此一来危言耸听。至于王安石那些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大家自行理解了。

标签: 王安石秦桧宋朝南宋

更多文章

  • 唐朝末年宦官精挑细选的傻子皇帝,后来却被人们称为“小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唐宣宗,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是整个唐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太叔的身份即位的,也是晚唐十一位皇帝里活得最长的一个。但是就是这个傻皇帝,在晚唐诸帝之中声誉还特别高。《资治通鉴》也表扬他:“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小太宗这个绰号是不是

  • 算命是科学还是迷信?古代算命先生是怎么算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算命,算命先生,怎么算命

    算命在我们的印象里算是有点迷信了,不过算命的的确确是一门学问,并且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们看来有点迷信,不过这也是古人对于未来事情的一种推测,或者说在迷茫中探求一点事物发展的规律轨迹。算命这门手艺,以《易经》为基础然后结合阴阳五行体系。而《周易》是源于先天八卦,而先天八卦又出自河图洛书。实际

  • 诸葛亮爱用火攻,烧出了蜀汉基业,不过最后老天却没帮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蜀汉,火攻

    《三国演义》里面对于战争场面的描述是非常的细致生动,让人如临其境,惊心动魄。两军交战,对于双方主帅的刻画自然是重中之重,比如曹操打仗,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双方心理上的较量把握得非常到位,再比如射老虎的孙权,打起仗来就是各种天时地利都齐了,但是还是忍不住要送,前前后后加起来送了有小十万江东儿男吧

  • 还差一点就成千古一帝的康熙爷,身高一米五几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千古一帝,康熙,康熙身高

    长得高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不会差的,自古以来女性都比较倾向于喜欢高大的男性,这才潜意识里对于开花结果改良后代是有好处的。古代形容男性伟岸基本都会扯到身高上面,比如形容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还有关羽“身长九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以及古人常说的“堂堂七尺男儿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尺寸继续往

  • 溥仪为何第一眼看见慈禧被吓哭?慈禧真实容貌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溥仪,慈禧,慈禧真实容貌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继位之时年仅三岁,年号宣统。历史上有很多例子,主少母壮,女人就容易独断专权,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就是出于这个考虑。母子尚且如此,更别说慈禧是溥仪的奶奶辈了,天下大事,生杀大权还不得都她说了算。而慈禧又为什么要选择溥仪呢?因为当时光绪帝和慈禧的关系很紧张,慈禧是保守派,

  • 李莲英是太监,为什么差点成为了光绪的大舅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莲英,光绪,光绪的大舅子,太监

    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在慈禧太后的宠信下,当上清宫太监大总管,成为有清代最大的权阉。但他仍不满足,因为他有一个美貌超群,并且聪明又有些才艺的妹妹,他居然做起了要当国舅爷的清秋大梦。他能成功吗? 李莲英是清朝权势最大的太监之一,始终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但他以为这还不够,他想,如果能成为“皇亲国

  • 陈彭年: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科举,陈彭年

    宋朝建立之初,科举考试制度并不完善和规范,糊名、誊录等防作弊的手段尚未被朝廷采用,故请托作弊之事时有发生,其时,考生个人品德也在考量范围之内,考官有权力根据考生日常德行决定取舍,甚至考官根据个人喜恶来决定考生命运之事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大打折扣。 江西一位才华横溢

  • 中国古建筑为何悬鱼?悬鱼装饰起源及文化特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建筑,悬鱼,悬鱼装饰起源

    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并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审美价值特征,是艺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我国古建筑的艺术,除了了解其主要特征之外,还要了解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装饰就是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手段。从各个细节之处彰显建筑的美感,其中涉及了比如工艺、雕塑、民俗、饮食等各方面的文化。 悬鱼是我国古

  • 进士出身的文官谭纶,却与戚继光齐名,还做到了大明朝的兵部尚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戚继光,明朝历史,谭纶,兵部尚书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一大批文武双全的名人,如三国时期的周瑜,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岳飞等等,但是,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奇人:他进士出身,原本为文官,却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战功赫赫,与抗倭名将戚继光齐名,后来更是做到大明朝的兵部尚书,并且慧眼识人,擢拔了一批良将,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竟然还有深厚的艺术

  • 北宋瀛洲守将李延渥,坚守孤城半个月,打败20万精锐辽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李延渥,瀛洲,辽军,坚守孤城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天,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打着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的旗号,率领20万精兵南下攻宋,辽军主力推进至瀛洲,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辽军连续攻城十余天,伤亡数万人马,始终无法攻破瀛洲城,无奈之下,萧太后只好率领部队转攻雄州,率领瀛洲军民以寡敌众,挫败辽国大军的宋朝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