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与楚国的最后战争,一场军事地缘上的较量

秦国与楚国的最后战争,一场军事地缘上的较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863 更新时间:2024/1/27 13:31:20

前224年,在第一次攻楚失败之后,秦王亲自赶到王翦家里邀请他出山,并且也按照王翦的要求调集了60万大军交予其指挥。这场战争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甚至中国历朝历代最大规模的灭国战。

在讲这场战争的具体情况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交战双方的地理位置情况。首先是楚国,在秦国灭了魏国之后,楚国就只与两个国家接壤,即西面秦国和东北的齐国。而在战国后期,齐楚之间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流血冲突了。所以齐楚双方都没有把对方当作主要威胁,特别是楚国与秦国接壤,凭当时楚国的实力,想要和秦国刚正面肯定是刚不过的,所以想要自保就不可能还和齐国发生战斗。

那么我们重点就来看看秦楚边境上的地理情况,除了东北方向以外,楚国其余边境都是和秦国接壤。所以军事布防的重镇都是自北向南,下面我们说说每个交战地区的具体情况。

陈城,是楚国旧都,前278年白起攻破楚国郢都,楚王迁都于此,直到前241年诸侯攻秦战败楚国迁都寿春,所以陈城为楚国都城共37年,故为旧都。

鄢陵,在公元前575年发生过晋楚鄢陵之战,此战虽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是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了争霸中原的势头。

平舆,是楚国边境重镇,楚悼王去世之后,魏国就联合韩国和齐国等不断侵犯楚国,占领了楚国不少领土。汝南一带被一分为二,就在此地形成了一道僵线,魏国在此修建了类似长城的防御工事,平舆就距此不远。

上蔡,原是蔡国国都,几百年来屡屡遭受楚国侵犯,不得已迁都到州来,改名为上蔡。被楚国夺取的故都就是上蔡。

城父,公元前523年,楚平王修建城父,据守北方边陲,城父也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城市。

下蔡,在春秋时被楚国占领,然后又被吴国抢过去。下蔡的地理位置在淮河北岸,所以可以拱卫楚国都城寿春,参与水陆协防,形成掎角之势。

蕲南,原是宿国都城,此时是寿春东北地区的门户,也是楚国最大的后勤补给地区。

广陵,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在邗国国都邗城的基础上扩建为广陵城。广陵是楚国江北地区最大的据点。

以上各个城市,不仅仅是军事重镇,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区,更是积粮屯兵的地方。以上便是楚国地理上重要的交战地区,而秦国这边,我们主要只说一个地方。

秦国这个地方叫做颍川郡,公元前230年,秦王灭韩后所设立,下辖12个县。这个地方是块宝地,出过很多名人,战国时候吕不韦韩非子,秦汉时期张良晁错,三国时期就更猛了,基本上你能想起来的三国名士,一半都是出自这个地方。

楚国说了这么多军事重镇,而为何秦国就只讲了这一个呢?其原因就是两次攻楚的战争都是同样的进军路线,只不过统帅不一样而已。秦军的攻击方案就是从颍川出兵,夺上蔡占平舆,然后直插寿春。

为什么秦国选择的路线是从颍川自北向南打过去呢?而不选择自西向东的进军路线。一是因为秦国如果是从西面打过去,这边河流沼泽太多,我们应该能想象得出来老秦人的水军并不怎么样。再一个,楚国的淮河水师相当厉害,秦国只能选择走方便陆地行军的北面。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封建时代,大多数王朝统一战争都是从北向南打下去的。

公元前223年,王翦攻破寿春,秦国在楚地设立九江、长河、会稽三郡,800年楚国自此灭亡。

标签: 秦国楚国战争

更多文章

  • 郭药师究竟做了什么?为何说他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直接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药师,北宋灭亡

    对金国而言,这次伐宋战争,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料。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进军,会这样顺利。 因为,在进军途中,上天竟然送给了他们一份大礼。 这就是宋军的燕山府留守郭药师投降了。 史料记载,宣和七年(1125 年)十一月,金军一路南下,瞬间就攻陷了宋朝的檀州和蓟州,兵临燕山府。

  •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东方六国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鞅变法,函谷关,秦国,东方六国

    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大家想得起来的比方说有孙武、吴起。然后《千字文》里的四大名将起翦颇牧,还有乐毅、赵奢、田单等等。这些人都是在《史记》中有记载的人物,所以知名度相对比较高一点,不过还有一个名将,司马迁并没有给他立传,而后世的人们也很少听说,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说的战国中期齐国优秀军事将领

  • 你可能没想到,古人会把王安石跟秦桧归为一类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安石,秦桧,宋朝,南宋

    作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王安石必须知道吧?不光如此,为了考试,王安石变法的一系列知识都得烂熟于心。每个经历过学生阶段的人都会有这么一个印象,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政治、文学、改革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里面也有他。他作为小地主阶级的代表想要变法革命,不过在大地主阶级的司马光打压下最终失

  • 唐朝末年宦官精挑细选的傻子皇帝,后来却被人们称为“小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唐宣宗,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是整个唐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太叔的身份即位的,也是晚唐十一位皇帝里活得最长的一个。但是就是这个傻皇帝,在晚唐诸帝之中声誉还特别高。《资治通鉴》也表扬他:“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小太宗这个绰号是不是

  • 算命是科学还是迷信?古代算命先生是怎么算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算命,算命先生,怎么算命

    算命在我们的印象里算是有点迷信了,不过算命的的确确是一门学问,并且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们看来有点迷信,不过这也是古人对于未来事情的一种推测,或者说在迷茫中探求一点事物发展的规律轨迹。算命这门手艺,以《易经》为基础然后结合阴阳五行体系。而《周易》是源于先天八卦,而先天八卦又出自河图洛书。实际

  • 诸葛亮爱用火攻,烧出了蜀汉基业,不过最后老天却没帮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蜀汉,火攻

    《三国演义》里面对于战争场面的描述是非常的细致生动,让人如临其境,惊心动魄。两军交战,对于双方主帅的刻画自然是重中之重,比如曹操打仗,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双方心理上的较量把握得非常到位,再比如射老虎的孙权,打起仗来就是各种天时地利都齐了,但是还是忍不住要送,前前后后加起来送了有小十万江东儿男吧

  • 还差一点就成千古一帝的康熙爷,身高一米五几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千古一帝,康熙,康熙身高

    长得高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不会差的,自古以来女性都比较倾向于喜欢高大的男性,这才潜意识里对于开花结果改良后代是有好处的。古代形容男性伟岸基本都会扯到身高上面,比如形容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还有关羽“身长九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以及古人常说的“堂堂七尺男儿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尺寸继续往

  • 溥仪为何第一眼看见慈禧被吓哭?慈禧真实容貌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溥仪,慈禧,慈禧真实容貌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继位之时年仅三岁,年号宣统。历史上有很多例子,主少母壮,女人就容易独断专权,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就是出于这个考虑。母子尚且如此,更别说慈禧是溥仪的奶奶辈了,天下大事,生杀大权还不得都她说了算。而慈禧又为什么要选择溥仪呢?因为当时光绪帝和慈禧的关系很紧张,慈禧是保守派,

  • 李莲英是太监,为什么差点成为了光绪的大舅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莲英,光绪,光绪的大舅子,太监

    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在慈禧太后的宠信下,当上清宫太监大总管,成为有清代最大的权阉。但他仍不满足,因为他有一个美貌超群,并且聪明又有些才艺的妹妹,他居然做起了要当国舅爷的清秋大梦。他能成功吗? 李莲英是清朝权势最大的太监之一,始终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但他以为这还不够,他想,如果能成为“皇亲国

  • 陈彭年: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科举,陈彭年

    宋朝建立之初,科举考试制度并不完善和规范,糊名、誊录等防作弊的手段尚未被朝廷采用,故请托作弊之事时有发生,其时,考生个人品德也在考量范围之内,考官有权力根据考生日常德行决定取舍,甚至考官根据个人喜恶来决定考生命运之事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大打折扣。 江西一位才华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