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药师究竟做了什么?为何说他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直接罪人?

郭药师究竟做了什么?为何说他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直接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07 更新时间:2023/12/10 13:30:33

对金国而言,这次伐战争,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料。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进军,会这样顺利。

因为,在进军途中,上天竟然送给了他们一份大礼。

这就是宋军的燕山府留守郭药师投降了。

史料记载,宣和七年(1125 年)十一月,金军一路南下,瞬间就攻陷了宋朝的檀州和蓟州,兵临燕山府。

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郭药师率胜军与金军在白河相遇。当时常胜军军容肃整,令全军初见就非常害怕。双方交战后,郭药师鏖战三十里,但张令微等人的逃跑,导致常胜军全面溃败,燕京守不住了。

同年十二月初六日,当金军正在开会,商量如击败郭药师时,他们得到了一份突如其来的大礼——郭药师率众投降,叛宋归金。

郭药师这一倒戈,对于金国堪称意义非凡。反之,对宋朝而言,则堪称毁灭之灾。

第一,郭药师一倒戈,等于打开了宋朝的防卫大门。

咱们都知道,郭药师镇守的燕山府,就是中原朝长城防线所在。郭药师一倒戈,就等于让金军一马平川、长驱直入中原了。从此,金军的骑兵在千里平原上纵横驰骋,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了。

第二,郭药师一倒戈,补充了金国的兵力。

虽然史料记载,金军这次分东西两路进军,每路的兵力为6 万人,全军共计12 万人。但是,史学家们考证后认为,金军的每路人马也就是2 万左右,全军不到5 万人。

按照这个数据,金军,也就是一个打打草谷、攻陷几个县级城市的水平。金军用这点兵力去攻打一个省级的城市都够呛,更别说攻陷一个国家的首都了。然而,郭药师一投降,就完全不一样了。

史料记载,郭药师当年在宋徽宗支持下,在燕山一带大肆招兵买马,号称

有30 万大军。虽然这个数据有水分,但几万精锐部队(7 万左右)、十几万杂牌部队,郭药师还是有的。因此,他这一倒戈,大大增加了金国的兵力。金国也正是拥有了这些士兵,才有了围攻宋朝首都的本钱。

第三,郭药师一倒戈,等于给金国送去了一台GPS。

史料记载,这是金国第一次入侵中原,他们对中原的地形基本是两眼一抹黑。这种情况下,金军要是不迷路都新鲜。

然而,金军有了郭药师后,迷路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郭药师对宋朝的地形了如指掌,该打哪个城市,该从哪里进军,轻车熟路。

若没有这个反贼带路,金军不可能那么快进军,也不可能打得宋军措手不及、无法抵抗。

第四,郭药师一倒戈,给金军送去了大量补给。

咱们都知道,游牧民族打仗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带后勤辎重,他们以战养战,打到哪吃到哪,抢到什么吃什么。

虽然这种进军模式,让游牧民族打仗时推进速度很快,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非常惊人——游牧民族无法打持久战,因为他们没有粮草补给。

当时,金军入侵中原后,很快就受困于粮草。宋朝的大城市选择坚壁清野,小城市虽然容易被攻陷但没有太多的粮食,所以打着打着,金军就没有粮草了,他们准备退兵了。

这个时候,就看出反贼郭药师的作用了。

郭药师告诉金军,赶紧把宋朝的“牟驼岗”端了。牟驼岗是宋朝的一个马球场,郭药师在那里打过马球,知道那里有一大片草场,还是宋朝囤积粮食和放养战马的地方。换句话说,那里就是宋朝的“后勤基地”!

一听此言,金军大喜过望,马上派遣了一支部队把牟驼岗端了。金军在这里得到了堆积如山的粮草,还有2 万匹战马。这些东西,成为金军围困汴梁的重要本钱。否则,金军何以围困汴梁城数月。若没有这些粮草,他们连10 天也坚持不下来。

打开了国门,引狼入室;增加了敌人的兵力,助纣为虐;成为对方的“引路官”,还给金人送去了无数的礼品……郭药师,你的“表现”真是可以。

其实,郭药师的表现,又何止是上述这些!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坚定了金军进攻的决心,让他们放手一搏,围困汴梁城。

第五,郭药师一倒戈,给金军送去了必胜的决心。

史料记载,金军推进到庆源时,传来了宋徽宗禅位、宋钦宗登基的消息。这一下子,金人有点犹豫了。

毕竟,新君登基,自然焕然一新,宋朝也肯定军民一心,跟自己拼命了。

到时候,宋军主场作战,必将士气高涨、勇猛百倍,万一打出“三千打六万”时的气魄,就全完了。

何况,此时攻打汴梁的金军,仅一路而已。一支孤军,自然没有攻打宋朝首都的勇气。

原来,金国分两路进攻的军队,其中的一路,攻打燕山、邯郸;另外的一路,攻打太原、洛阳;双方未来约定在汴梁城外集结,一起攻打宋朝的首都。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百年前,那座让宋朝最强的两代当家费尽心机,死伤无数才攻打下来的“不破之城”,如今也同样磕掉了金军的大板牙!太原城,这座只有区区1 万人驻守的城市,死死地抵挡住了6 万金军的进攻。其间,金军用尽办法,也无法继续前进一步。

目睹了金军那一路大军的表现后,金国的统帅完颜宗望是绝望的。毕竟,在他的眼中,一个仅仅1 万余人驻守的太原城,都打不下来,而他们即将要攻打的城市,可是一个比太原城坚固数倍,还拥有80 万皇家禁军的宋朝首都……

于是,在计算了所有利弊后,完颜宗望做出了一个决定——撤军。如果,金国此时撤兵了,那么宋朝的历史、金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都将彻底改写……

可惜的是,这里还得再增加一个如果——如果没有郭药师……

得知金国要退兵后,郭药师据理力争,让金军继续前进,不要退兵。郭药师告诉他们:“宋朝换了一个皇帝,正是他们自乱阵脚的表现,现在正好乘虚而入。不然,等宋朝新皇帝站稳了脚跟,就不好打了。此外,宋朝那号称80万的士兵,根本不足为惧。他们就是一群吃兵饷的兵油子,一战可破,毫无战斗力可言……”

在郭药师精辟的分析下,金军终于重新拾信心,继续前进,围困了开封城。综上所述,郭药师的表现,真是“精彩”。难怪,在论功行赏时,金朝史官会如此赞扬他:“赞曰:郭药师者,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也。以一臣之身而为三国之祸福,如是其不侔也。”

宋之祸患,金之功臣……

对郭药师这个人,还是留给后人去评判。

标签: 郭药师北宋灭亡

更多文章

  •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东方六国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鞅变法,函谷关,秦国,东方六国

    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大家想得起来的比方说有孙武、吴起。然后《千字文》里的四大名将起翦颇牧,还有乐毅、赵奢、田单等等。这些人都是在《史记》中有记载的人物,所以知名度相对比较高一点,不过还有一个名将,司马迁并没有给他立传,而后世的人们也很少听说,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说的战国中期齐国优秀军事将领

  • 你可能没想到,古人会把王安石跟秦桧归为一类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安石,秦桧,宋朝,南宋

    作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王安石必须知道吧?不光如此,为了考试,王安石变法的一系列知识都得烂熟于心。每个经历过学生阶段的人都会有这么一个印象,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政治、文学、改革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里面也有他。他作为小地主阶级的代表想要变法革命,不过在大地主阶级的司马光打压下最终失

  • 唐朝末年宦官精挑细选的傻子皇帝,后来却被人们称为“小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唐宣宗,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是整个唐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太叔的身份即位的,也是晚唐十一位皇帝里活得最长的一个。但是就是这个傻皇帝,在晚唐诸帝之中声誉还特别高。《资治通鉴》也表扬他:“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小太宗这个绰号是不是

  • 算命是科学还是迷信?古代算命先生是怎么算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算命,算命先生,怎么算命

    算命在我们的印象里算是有点迷信了,不过算命的的确确是一门学问,并且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们看来有点迷信,不过这也是古人对于未来事情的一种推测,或者说在迷茫中探求一点事物发展的规律轨迹。算命这门手艺,以《易经》为基础然后结合阴阳五行体系。而《周易》是源于先天八卦,而先天八卦又出自河图洛书。实际

  • 诸葛亮爱用火攻,烧出了蜀汉基业,不过最后老天却没帮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蜀汉,火攻

    《三国演义》里面对于战争场面的描述是非常的细致生动,让人如临其境,惊心动魄。两军交战,对于双方主帅的刻画自然是重中之重,比如曹操打仗,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双方心理上的较量把握得非常到位,再比如射老虎的孙权,打起仗来就是各种天时地利都齐了,但是还是忍不住要送,前前后后加起来送了有小十万江东儿男吧

  • 还差一点就成千古一帝的康熙爷,身高一米五几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千古一帝,康熙,康熙身高

    长得高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不会差的,自古以来女性都比较倾向于喜欢高大的男性,这才潜意识里对于开花结果改良后代是有好处的。古代形容男性伟岸基本都会扯到身高上面,比如形容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还有关羽“身长九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以及古人常说的“堂堂七尺男儿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尺寸继续往

  • 溥仪为何第一眼看见慈禧被吓哭?慈禧真实容貌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溥仪,慈禧,慈禧真实容貌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继位之时年仅三岁,年号宣统。历史上有很多例子,主少母壮,女人就容易独断专权,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就是出于这个考虑。母子尚且如此,更别说慈禧是溥仪的奶奶辈了,天下大事,生杀大权还不得都她说了算。而慈禧又为什么要选择溥仪呢?因为当时光绪帝和慈禧的关系很紧张,慈禧是保守派,

  • 李莲英是太监,为什么差点成为了光绪的大舅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莲英,光绪,光绪的大舅子,太监

    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在慈禧太后的宠信下,当上清宫太监大总管,成为有清代最大的权阉。但他仍不满足,因为他有一个美貌超群,并且聪明又有些才艺的妹妹,他居然做起了要当国舅爷的清秋大梦。他能成功吗? 李莲英是清朝权势最大的太监之一,始终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但他以为这还不够,他想,如果能成为“皇亲国

  • 陈彭年: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科举,陈彭年

    宋朝建立之初,科举考试制度并不完善和规范,糊名、誊录等防作弊的手段尚未被朝廷采用,故请托作弊之事时有发生,其时,考生个人品德也在考量范围之内,考官有权力根据考生日常德行决定取舍,甚至考官根据个人喜恶来决定考生命运之事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大打折扣。 江西一位才华横溢

  • 中国古建筑为何悬鱼?悬鱼装饰起源及文化特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建筑,悬鱼,悬鱼装饰起源

    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并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审美价值特征,是艺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我国古建筑的艺术,除了了解其主要特征之外,还要了解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装饰就是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手段。从各个细节之处彰显建筑的美感,其中涉及了比如工艺、雕塑、民俗、饮食等各方面的文化。 悬鱼是我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