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华夏儿女就进入了至暗时刻。从那时候开始,各国列强就纷纷欺凌我国,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中国就像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我国也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到清代灭亡,列强从来就没有消停过,都纷纷来我国吃肉喝汤,虽然清朝政府一直退让或者节节败退,在那一时期,还是有一场战争赢得非常漂亮,那就是镇南关大捷。
实际上,大航海时代以后,英国和法国一直摩擦不断。当时的英国海军天下无敌,揍得法军满地找牙,但是在陆军方面,英国方面就不如法国军队了,在那个年代,法国陆军几乎百战百胜,成为了地表最强。但是这支当时的雄兵却被晚清政府给打败了,这名打败法军的将军就是冯子材,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居然是学习老祖宗2000年前的战法。究竟是什么战法,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清政府赢得了这场战争?
越南在古代是我国的附属国,依附天朝上国的威望在东南亚地区活得很是滋润,随着清朝的没落,越南开始自立门户,原本想着能称霸一方,但没想到还是抵挡不住西方世界的洋枪洋炮,越南就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入侵越南可以说不战而胜,不费吹灰之力越南就投降了。于是他就把目光盯在了越南隔壁的中国。法国眼馋英国在清朝取得的巨大利益,他想要的更多,于是紧盯着我国的西南不放。
为了更好地确立在亚洲的利益,法军开始在镇南关周边摩擦不断,清朝政府这时候有点怕了,毕竟法军的陆军地表最强。但是,老将冯子材就上书朝廷,如果西南守不住,大清将全方位被西方政府蚕食。他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毅然向朝廷请求自己带兵出征。此时的李鸿章和慈禧商量,冯子材是一员大将,如果能赢了固然好,就算输了也跟现在的情况差不了多少,不妨就让他试试。
冯子材的身世非常坎坷,从小双亲就亡故,他是流浪长大的孩子。为了生存,他练就了一身防身的本领,后来参军时,他的本领就有了施展的地方,在战场上异常勇猛,屡立军功,于是他不但打胜仗还不断升职,最后成了一员清政府的悍将。虽然他年事已高,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清政府无人可用,还是经常委托他处理一些国防任务。
当冯子材来到镇南关时,法国军队已经集结完毕,战争一触即发。冯子材知道敌我悬殊,如果硬拼肯定敌强我弱,会打得非常惨烈。于是,他第一时间去考察了镇南关的地形。他发现镇南关的地势险要,两边都是巍峨的高山,来往只有一条道路,是个天然的垭口。这条道路是法军进犯我国的唯一道路,他想到了古代中国建立长城,如果守护一道长城,那会轻松很多,这样的胜率也非常大。
于是,他连夜让将士在垭口的位置从东到西修建了一道如同长城般的防线,依靠这道长城防线以严守为主。在这场战争中,法军的主将是尼格里,这名将军战功赫赫,是法国当时最勇猛的战将。有了在越南的经验,加上法国海军打败福建海军,此时的他自信心爆棚,虽然看见冯子材在修建防御设施,他对此嗤之以鼻,对自己的军队说道,他们将会不堪一击。
冯子材认为,法军急冲冲地来到镇南关,就想以快打快,他后续的补给线一定有问题。1885年3月23日,在尼格里的指挥下,法军兵分三路开始攻打镇南关,但是他们面对这一道长城无计可施,久攻不下。于是他们开始对着城墙猛烈攻击,但此时热带雨林的气候给了清军很好的机会,突然的大雾让法军的队形变乱,于是第一次进攻法军失败。
很快法军开始发动第二次攻击,这次他们用了炮火压制,打得清军抬不起头来,很快他们有的人已经爬上了城墙,于是冯子材让身材壮硕适合肉搏的战士手拿砍刀与法军厮杀,很快法军就被打得节节败退,冯子材乘胜追击,还把尼格里打成重伤,赢得了这场战役。
虽然冯子材赢了,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还是与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政府的无能让将士们伤透了心,他们不是不敢打,不能打,而是清政府不让打。因此,昏庸的清政府,它的灭亡是历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