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大物博,但是在我国人口聚集居住区,水资源却是十分稀缺的,为了农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水利工程的措施,也是国家发展重要的工程项目。在这些工程当中,林州的红旗渠的修建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谱写了人类发展的一个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条件十分困难。在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花了十年的时间修建了这条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这是十分悲壮的十年,也是人民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谱写的辉煌十年,其中年仅27岁的设计师吴祖太,就牺牲在了红旗渠的岗位上,让当时的县长杨贵放声痛哭。
1933年,吴祖太出生在河南一个贫困的农村里,那个年代是中国动荡不安,极其混乱的岁月。外敌入侵,国土内政权不断更替,民不聊生。吴祖太的父亲边种地,边捕鱼艰难地养活一大家子。77事变后,日军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很快战火就烧到了河南。吴祖太一家为躲避日军,只能到郑州去乞讨度日。7岁的吴祖太帮助别人卖水,赚一点微薄的薪水贴补家用。
1941年,抗日战争到了最焦灼的时期,但是为了解决这些流浪少年的上学问题,国民政府还是在暗地里在河南建立了三所中学,吴祖太很幸运地被选中了,于是开启了他的求学之旅。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河水利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新乡的水利局工作。
由于工作能力出色,吴祖太经常陪领导四处考察。有一次,他来到了林县,发现当地十分缺水,人民的水资源还依靠老天下雨,然后用水缸地窖等存储起来,这无异于杯水车薪,生活用水都很困难,就别提农耕了。由于水资源缺乏,加上储水卫生条件十分差,许多居民都有疾病,这些现象深深地震撼了吴祖太,他在内心坚定了想法,一定要为林县人民做点什么。
1958年,吴祖太主动请缨去林县工作,负责设计南谷洞水库。此时他已经有未婚妻,但是因为红旗渠的工程困难复杂,一直没有时间回家结婚。直到59年,终于回家完婚,但在新婚不久后,他的妻子为了抢救一名学生牺牲了。吴祖太悲痛不已,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后,马不停蹄地又回到了林县。
此时的林县又遇到了百年未见的干旱,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干涸了,刚刚建好的水库和水渠都没有水可饮。于是,吴祖太表示,要想长期解决吃水的问题,就必须寻找新的可靠水源。几位专家一合计,就看中了浊漳河的水资源。此时的县委书记杨贵和吴祖太拍板,决定“引漳入林”,1960年2月,工程开工。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三年灾害期间,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资金都非常困难。吴祖太虽然是负责人和设计师,但他白天和工人们一起勘察,挖石头,运输土方石,晚上还要查各类资料,排除工程可能遇到的困难,不分昼夜地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2.3个小时,终于绘制出了红旗渠的第一张蓝图。
红旗渠这项工程实施起来比他们预想的要困难得多,不仅要通过天堑绝壁,还要穿越各类山崖河涧。复杂地貌和薄弱的资金让这个工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吴祖太日夜思考,提出了“空心坝”的概念,让渠水从坝顶溢出,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不停地跑工地,发现了很多问题,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他把“单空洞”改成“双空洞”,能保证隧道更加坚固,也能缩小跨度。
虽然吴祖太十分谨慎,但难度巨大的工程还是意外发生了。3月28日,吴祖太发现一处隧道在不停地掉土。为了对人民负责,他一方面疏散施工人员,另一边不顾自己的安危跑去现场查看原因。不幸的是,当他到达事发地,隧道突然坍塌,夺走了他年仅27岁的性命,壮烈牺牲在了红旗渠的岗位上。
噩耗传来以后,县委书记杨贵,放声:他要亲自把其遗体送回到河南老家。事后,政府追加吴祖太为中共党员,并评选为烈士。在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中,总共有81位同志牺牲在岗位上,吴祖太是唯一一名外乡人。如今红旗渠位林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吴祖太的名字始终被林县人民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