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家会用周公之礼来代指同房之事。在追溯周公之礼的来源时,大家会发现它与一个人有关,此人便是周公。那么,在古代时期,为何大家会将夫妻同房之事称作为周公之礼呢?
一、周公之礼的来源
据传,周公之礼与周公姬旦有关。姬旦是姬昌的四子,他也是姬发的亲兄弟。商朝走向覆灭后,周成王姬诵登基为帝,可他却过于年幼,根本无法处理朝政。因此,周公为了维护西周的统治,便亲自辅佐朝政。
摄政初期,西周的社会风气开放,男女关系混乱。据记载,只有男女双方有意,便能够同床共枕。然而,周公却认为,在结婚之前,男女双方并不能轻易发生关系,所以他特意制定了七个步骤,这也被称作为婚义七礼,那么,这七个步骤分别为什么呢?
二、婚礼起礼的步骤
1、纳采
当男性看中了心仪的女性后,他们便会向父母提出请求。在得到父母的应允后,男方会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女方父母在收到男方的提亲时,他们通常会与女儿商量,如果女儿对男方感到满意,那他们则会应允。随后,媒人便会向男方报告女方的情况,之后再共同商量采择之礼。
2、问名
问名是婚礼起礼的传统步骤,该步骤展现了我国百姓的封建迷信。当男女双方都满意彼此的的条件时,他们则会向媒人提供自己的生辰八字。当媒人得到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等资料后,她们便会为其合八字、算姻缘。由于古代人民较为迷信,所以他们必须确保双方的命格相匹配,否则可能会出现意外。
3、纳吉
倘若男女的命格不适合,那他们的婚姻关系则会相冲突。只有当男女双方的八字匹配为吉兆时,双方便能够进行下一个步骤。男方会让媒人将生辰八字、聘书等物件提供给女方,这就代表男方有意与女方缔结婚姻关系。
4、纳征
纳征是最关键的步骤,该步骤便是下聘礼。由古至今,聘礼是男女双方最为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在现代,很多亲事都会因为聘礼而取消。在古代时期,男方会根据女方的社会地位、身份等情况来下聘礼。当女方接受了男方的聘礼后,这便代表订婚完成。在此之后,男女双方不能轻易取消婚事,否则会在亲人间留下话柄。
5、请期
在请期时,男方会请算命先生选择结婚日期。当男方确立日期后,他们便会请人用红笺来写下成亲日期,再命人准备厚礼,之后再请人将礼物和红笺带至女方家。在成亲之前,女方父母会让人将陪嫁品送到男方家中,并请专人为新人铺设新床铺。待一切准备就绪后,男女双方便会着手准备迎娶之事。
6、亲迎
在亲迎时,新郎官会亲自前往女方家,而新娘则会留在家中梳洗打扮。待新娘准备就绪后,新郎官便会将迎书交给她,随后将其带回家中。不过,部分男方会聘请专门的迎亲队伍,待迎亲队伍将新娘带回新郎官家中。待新娘抵达男方家中后,双方便会拜堂成亲,待一切结束后,新娘则会被带入洞房,至于新郎官,他们则会在外应酬。
7、敦伦
敦伦是最后一个步骤,这便是周公之礼。在进入洞房后,新郎官会根据要求揭下新娘的红盖头,之后两人会行周公之礼。虽然古代没有系统的性教育,但在结婚前,父母会对男女讲解房事。由于婚礼七礼是周公制定的步骤,所以夫妻同房也被称作为周公之礼。
三、婚礼七礼的发展
进入春秋时期后,周公制定的婚礼七礼逐渐消失,大家也不再重视所谓的婚礼七礼。可当孔子出现后,他认为大家不可摒弃婚礼传统,但在重新修改礼典时,他却删除了有关敦伦的内容。不过,孔子却增加了三书内容,分别为聘书、礼书以及迎书。
由于周公之礼是由周公所发明的,所以大家才会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但在如今,大家似乎不再重视婚礼婚礼的部分步骤。
或许很多人都不了解,在周公制定婚义七礼之前,我国的男女关系竟会如此混乱。老祖宗拥有无穷的智慧,当他们发现现有的社会规矩无法维持当下的秩序,所以他们才会制定更多的规矩。总之,以上便是周公之礼的由来,该礼仪也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