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除了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殉国英烈你还知道谁?

除了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殉国英烈你还知道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90 更新时间:2023/12/9 20:44:48

2014年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午年,120年前的1894年同样是个甲午年。那一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最终丧权辱国,但是一些爱国将士奋起抵抗,誓死不屈,用鲜血维护着民族尊严,用生命扞卫着这个国家!还有不到60天就要离开甲午年,在此之际特撰写此,以缅怀那些我们并不熟悉,但却应该永远铭刻的殉国英烈们!(按大体时间顺序)

1.沈寿昌“济远”舰帮带

字清和,1863年出生,江苏省上海县洋泾镇(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沈寿昌自幼聪明,1875年以第四批留美幼童(同学有詹天佑唐绍仪严复等人)赴美国学习,之后在挪威大学攻读理化以及轮机和航海。

后清政府创办海军,将留学生召回。沈寿昌奉命回国后在北洋海军服役,担任威远舰二副。此后于1882年参与平定由日本人挑起的朝鲜内乱。1889年沈寿昌升“济远”舰帮带(副舰长),兼领大副。

1894年7月25日“济远”等舰船由牙山返航,驶抵丰岛海面时,突然遭到日舰“吉野”等三舰袭击。管带方伯谦躲却入舰舱房备事,而沈寿昌当机立断,登上了望台,指挥炮手进行反击。海面上顿时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突然一发炮弹击中“济远”舰了望台,一块弹片飞入了在指挥反击的沈寿昌头部,当场壮烈牺牲。如今沈寿昌的墓址纪念碑位于上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体育馆附近。

2.左宝贵广东高州镇总兵

字冠廷,回族,1837年出生,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左宝贵出身贫寒,1856年携两弟投效江南大营,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军39年,其间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热河金丹教起义。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建威将军、记名提督、广东高州镇总兵。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左宝贵率领奉军4营与其他三路大军进驻平壤。日军分路进攻平壤前夕兵力单薄,左宝贵主张出其不意,聚而歼之,遭到叶志超的否决。日军大部保卫平壤后,主帅叶志超竟然主张逃跑。左宝贵力主坚守,并派亲兵将叶志超监控起来。

9月15日拂晓时分平壤之战打响,日军与集中三分之一的兵力围攻左宝贵驻守的玄武门、牡丹台一线。经过激战,占据优势的日军最终攻占平壤的制高点牡丹台。正在玄武门指挥作战的左宝贵,见牡丹台失守,“知势已瓦解,志必死”,于是身穿御赐衣冠翎顶和黄马褂,亲自燃放大炮。酣战间,一炮弹飞来,弹片击穿左宝贵肋下。左宝贵负伤不退,裹创再战,不久,又一弹飞至,左宝贵的身体已被炮弹击穿,壮烈殉国。

3.邓世昌“致远”舰管带

原名永昌,字正卿,1849年出生,广东番禺龙导尾(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幼年时被父亲送入上海的教会学校,接受西式教育。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1874年毕业后,先后出任“琛航”运船帮带、“海东云”炮舰管带。1880年调北洋水师,先后两次赴英国接收扬威、致远两艘巡洋舰。在北洋海军管带中,邓世昌是唯一一位未曾出洋留学、实习的管带。

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由于护甲较薄,受到重创,且弹药用尽。邓世昌决意撞沉日舰主力舰“吉野”,但不幸“致远”舰遭到日舰攻击,引发鱼雷爆炸而沉没,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拒绝救援,壮烈殉国。

4.林永升“经远”舰管带

字钟卿,1853年出生,福建侯官(福州)人。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轮船驾驶,与邓世昌等人为同学。1876年与同学林泰曾、萨镇冰刘步蟾、严复等到英国留学,进入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1880年回国后调往北洋舰队,先后任镇中号炮船管带、康济号管带。1887年往德国接收“经远”舰回国,任经远号管带。

黄海大战中,经远号被四艘日舰围攻,伤痕累累,舰船燃起大火。但林永升沉着指挥,“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但“猝为日舰所环攻,船身碎裂”,林永升亦“中弹破脑而亡”。1998年大连市政府在黄海岸边的鳌头山塑立林永升雕像。

5.黄建勋“超勇”舰管带

字菊人,1852年出生,福建永福(福州市永泰县)人。1867年黄建勋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1876年出洋留学,先后在法国、英国深造学习。后调入北洋水师,任“超勇”快船管带。

黄海大战一开始,超勇、扬威就遭到四艘日舰的围攻,黄建勋指挥舰船与敌舰激战,但“超勇”毕竟是舰龄十余年的老舰,且为木质舰身。中弹后导致舱内燃起熊熊大火,不久就右舷倾斜,难以行驶,最终被烈火焚没。黄建勋落水后,拒绝救助,与超勇一起沉入波涛之中。

更多文章

  • 名将吉星文在卢沟桥事变中立下何等汗马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吉星文

    吉星文,抗日名将,河南扶沟人,少年时期立下大志,一心效仿族叔吉鸿昌的为人,决定投身军营,报效国家。青年时期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毕业,1933年,年仅26岁的他参加了长城要塞喜峰口的对日作战,时任37师109旅219团营长的他奉命袭击敌后,在他的指挥下,经过与日军进行数小时的战斗,攻占了王家

  • 90岁老兵讲述百团大战:辣椒面炮弹满天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百团大战,民国

    “在八路炮兵团里,我们是耳目,我们是口鼻,我们的同志勇无比。剪形镜、经纬仪、小平板、测远机……”,时至今日再次唱起《观测队队歌》时,90岁炮兵出身的张欣老人,情绪亦如当年般饱满激昂。 8月26日,沈河区盛华苑小区,张老在女儿家中与我们慢慢忆起

  • 揭秘:淞沪会战蒋介石究竟损失了多少人力物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均爆发于1937年,淞沪会战是高潮,南京之战是尾声,若非城破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骇人听闻,这场有如鸡肋的战役可能早就被湮没于历史云烟中,被人淡漠遗忘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掀开全面侵华的序幕,虽然蒋介石鉴于国力孱弱的实际状况,并顽固坚持

  • 蒋介石认为淞沪抗战全面抵抗是“义和团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淞沪抗战,淞沪会战,民国

    “九一八”后,占领东三省的日本人更猖狂了,竟然在1931年10月初把军舰开进了长江。 看到日本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挑衅,蒋介石气炸了,当即命令淞沪军区长官严为防御,必要时与日本人干,他表示:“决心与倭一战” [1] ,命上海市市长张群:“

  • 辽沈战役轶事:廖耀湘被包围急得用粤语下令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辽沈战役,民国,廖耀湘

    锦州像是一根扁担,一头担着东北,一头担着华北。拔掉了锦州这个钉子,扁担一折两段,敌军一片慌乱。蒋介石认为,解放军攻锦之后至少要休整1个月,野司首长决定连续作战,“乘胜回头围歼沈阳西援之敌,同时以一部围歼长春可能突围之敌”。 此时,久困于长春的敌军出现变化。10月15日,

  • 松锦大战影响:一个王朝的灭亡另一个王朝的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松锦大战,明朝战争

    松锦大战,这一场让明朝最终灭亡的关键战斗,到底是谁发动的呢?对于松锦大战是谁发动的的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皇太极多尔衮率先发动的。 在这一场战役当中,多尔衮可以说是做足了准备。一开始就在松山以及锦州之间专门修建了道路,道路修建好了之后,马上又开始命令锦州城附近的农民们不许耕田,开始

  • 平津路抗日游击队:颠覆日军军列配合正规军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平津战役,民国

    在1939年1月14日《新华日报》的第二版,曾刊有“廊房等地我游击队活跃”的通讯稿。内容如下: (中央社香港十三日电)津讯:由北平直达釜山之列车,于十一日晚在平津段张庄以北地方,因路轨被毁,全部列车均倾覆。此项列车,系最近由敌方新增添之联运车,由釜山开来,搭成者以日人为

  • 四平攻坚战林彪因为何事“败”走麦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林彪,四平攻坚战

    夏季攻势第二阶段,我军集中力量进行四平攻坚战。四平守敌为国民党71军的87、88师,第13军54师,第53军的榴炮营以及71军直属特种分队,还有辽宁保安1团、辽北保安司令部2团、东北保安52团、第12保安区17团、步兵独立4团、装甲车第60团等,总兵力为3.5万人,由第71军军长陈明仁统一指挥。

  • 明朝的正规军,为何斗不过业余的农民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正规军,农民军,明朝战争

    崇祯八年(1635年),大队农民军兵临桐城,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义师”挣扎于死路的平民,以为这回看到了活路。一个老农拦住几名兵士,向他们倾诉自己的苦难,民军一个小头目说:“哎呀既然那么苦,何必活在世间?”顺手一刀,把老农杀了。置民于活路,又置民于死路,

  • 古代战争中,动不动就百万大军,几十万大军,那么古书中的这些数字都靠谱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百万大军,战争

    一声号令就百万大军,动不动就杀敌几十万,这个是绝对不靠谱的。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唐宋时期最繁荣昌盛的时候,人口才五六百万而已。 如果再碰上自然灾害、兵荒马乱什么的,人口数量又会降低一大半。如果真的发生战争,打起来的话,再去掉一些老人、妇女、小孩,或者身体素质不符合当兵的人之外,并没有剩下多少壮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