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易京之战:袁绍消灭公孙瓒,成为汉末最强大的诸侯!

易京之战:袁绍消灭公孙瓒,成为汉末最强大的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1638 更新时间:2024/3/20 6:17:50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其中,就公孙瓒袁绍来说,是当时比较强大的两个诸侯。对于公孙瓒来说,地盘主要在幽州地区,而就袁绍来说,所在的冀州正好位于幽州的南部一带。因此,双方可谓唇齿相依,相对应的冲突和较量自然是在所难免了。在界桥之战后,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爆发了易京之战。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易京之战是割据冀州等地的袁绍率军于汉献帝建安二年至四年(197—199)攻灭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公孙瓒军的作战。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袁绍率兵攻公孙瓒。公孙瓒只守不攻,袁绍遂设下伏兵。公孙瓒中伏后,心知必败,逃回城中自杀。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场战役不仅关系到公孙瓒和袁绍两个诸侯的兴衰,也对东汉末年的诸侯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易京之战的历史背景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袁绍在界桥之战中击败公孙瓒。公孙瓒败走勃海还蓟(今北京西南)后,虽有反击幽州牧的胜利,被朝廷封为易侯,但受袁绍及刘虞旧将的合击,屡战屡败。对于公孙瓒来说,原本是幽州牧刘虞的部下。当然,二人最终爆发了冲突,结果是公孙瓒除掉了刘虞,夺取了幽州之地。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公孙瓒退至易县,屯田稍得自支。一年之后,击破袁绍部将麴义。易地南临易水,公孙瓒令挖壕沟十道环绕,堆积山丘(称“京”)高各五六丈,上筑营驻兵。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其上建楼,公孙瓒自居,置铁门,呈送文书系绳引上。城内储谷300万斛。公孙瓒欲长期固守再相机出击。袁绍致书劝和,公孙瓒置之不理。袁绍又遣将进攻,连年不能克。

在此背景下,袁绍就写信给公孙瓒,想与他解开过去的仇怨,互相联合。公孙瓒不予理睬,反而增强防备,他对长史、太原人关靖说:“如今四方龙争虎斗,显然没有人能连年坐在我的城下相守,袁绍能对我怎么样!”袁绍于是大举增兵,向公孙瓒进攻。在此之前,公孙瓒据守各地的将领中,有人被敌军围困,公孙瓒不肯救援,他说:“如果救了这一个人,会使其他将领以后依赖救援,不肯努力奋战。”对此,在笔者看来,公孙瓒这种自私自利的想法,自然为他最终覆灭埋下了伏笔。

二、易京之战的经过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在公孙瓒拒绝谈和,一点也不退让的背景下,袁绍派遣大军进攻对方,想要彻底攻占公孙瓒的地盘。公孙瓒派到南境营寨防守的将领,自知坚守不住,又知必定不会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溃散。袁绍大军长驱直入,到达易京城门。对此,在笔者看来,公孙瓒除掉之前的幽州牧刘虞,已经是不得人心了。而在和袁绍的作战过程中,公孙瓒又没有体恤部下,这更让他众叛亲离。

在自己被袁绍包围的基础上,公孙瓒派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军(东汉末年河北的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们求援,并准备自己率领精锐骑兵出城,奔往西山,带领黑山军反攻冀州,切断袁绍的退路。

对此,关靖劝阻公孙瓒说:“如今将军部下将士无不怀着离散之心,所以还能坚守,只是因为顾念全家老少都在这里,而且依赖将军在此主持大局。继续坚守,拖延时日,或许能使袁绍知难自退。如果将军舍弃他们,率兵出城,后方无人作主,易京的陷落,便指日可待。”在关靖的劝说下,公孙瓒于是放弃出城打算。袁绍大军逐渐进逼,公孙瓒部众日益窘迫。对此,在笔者看来,公孙瓒此举,实际上就是坐以待毙。当然,如果曹操等诸侯能够在公元198年攻打袁绍的后方,确实可以帮助公孙瓒解围。不过,当时的曹操还需要消灭吕布袁术等诸侯,暂时没有和袁绍交战的打算。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春天,黑山军首领张燕与公孙续率领十万大军,分三路援救公孙瓒,张燕的援军还未到,公孙瓒秘密派使者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铁骑到北方低洼地区埋伏,点火作为信号,公孙瓒打算自己出城夹击袁绍围城部队。对此,在笔者看来,公孙瓒的这个计划,确实有可能打破僵局,甚至转败为胜。但是,让公孙瓒没有想到的是,袁绍提前截获了这封书信。

于是,袁绍将计就计,按期举火,公孙瓒以为援军已到,就率军出战。袁绍的伏兵发动进攻,公孙瓒大败,回城继续坚守。袁绍围城部队挖掘地道,挖到公孙瓒部队固守的城楼下,用木柱撑住,估计已挖到城楼的一半,便纵火烧毁木柱,城楼就倒塌了。袁绍用这种方法逐渐攻到公孙瓒所住的城池。换而言之,虽然公孙瓒提前布置了防守准备,但是,这依然阻挡不了袁绍的进攻步伐。

三、易京之战的结果和评价

公孙瓒自料必定不能幸免,就选择了自尽。换而言之,公孙瓒显然不愿意被袁绍俘获。袁绍催促士兵登上高台,拿下了公孙瓒的首级。在易京之战中,刘备曾经的上司——青州此时田楷战死。关靖叹息说:“以前,如果不是我阻止将军自己出城,未必没有希望。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时,自己一定与他分担患难,怎么能自己独自逃生呢!”就骑马冲入袁绍军中而死。

在消灭公孙瓒之后,袁绍拥有冀、青、并州及幽州大部,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并开始了大举南进的准备。在易京之战后,袁绍的地盘和兵力,几乎是无人可以相提并论了。当然,对于曹操来说,也在易京之战期间消灭了吕布、袁术等诸侯,从而做好了和袁绍决战的准备。

对于易京之战来说,不少历史学者认为,公孙瓒“筑京屯田”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形式也有所创新,但是,公孙瓒不能主动出击,僵板固守是战略上错误,对被困士卒不欲援助,造成外围阵地丢失,削弱了战斗力。在反击袁军地道进攻战中乏术,袁绍则采用挖地道至楼底,再放火烧木造成楼坍塌,其法之妙是攻防战中的成功之处。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易京之战中,袁绍则展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公孙瓒在给张燕的求救信中曾说:“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日穷月蹴,无所聊赖。”换而言之,虽然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屡屡犯错,但是,在易京之战中,袁绍却还是比较果断英明的,这成为他能够击败公孙瓒的重要原因。

标签: 袁绍公孙瓒曹操易京袁术

更多文章

  • 公孙瓒将赵云借给刘备,难道不怕一去不复返吗?有下列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公孙瓒,赵子龙,刘备,曹操,吕布

    公孙瓒,字伯圭,“白马义从”,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与江东孙坚齐名。赵云不远万里,舍弃袁绍,慕名投奔公孙瓒,多次救其于危难之间。公孙瓒与袁绍的争霸中,赵云屡立战功,斩杀袁绍许多战将。他知晓赵云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却将其“借”给师弟刘备。难道他就不怕“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吗?”依据演义,分析如下,得

  • 三国志11大浪淘沙势力测评:公孙瓒一个骑兵势力,你给赵云玩啥?

    历史解密编辑:小王游戏论标签:赵云,骑兵,曹操,张飞,公孙瓒,三国志11

    本篇咱们来聊聊三国志11大浪淘沙4.3MOD中“大浪淘沙”剧本的公孙瓒势力。北平公孙瓒公孙瓒还是占据着北平城。从地图上看,北平城的交通依然保持了大浪淘沙的风格,那就是四通八达。不过,实际上只需要面对来自东面和南面两路的进攻即可。甚至你再腹黑点,在东面方向的大路造点阵什么的能制造ZOC的设施的话,可以

  • 公孙瓒麾下三员虎将,刘备曹操各得一人,最厉害的那个却无人能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公孙瓒,刘备,曹操,袁绍,赵子龙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其中虽然是描述的汉末三国那段波澜历史,但是其中穿插了太多鲜活的武将,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配合其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云谲波诡的计谋策略,让人欲罢不能。甚至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一次看到之后,都称之为神书,还把他它当做清军的战略教科书使用。《三国演义》讲述了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

  • 公孙瓒麾下有3位大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能力最强却无人能降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袁绍,赵子龙

    前言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戎马一生,威震四方,手下良将如云。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落得一个引火自焚、尸骨无存的下场。图一在公孙瓒死后,他手下的两名大将各奔东西,名将严纲无人能降却惨被斩首。究竟是什么样的曲折让这员猛将最终身首异处?又是什么样的境遇让原本实力超强的部队分崩离析?这里面的故事还需要

  • 公孙瓒对刘备不错,可刘备为何离开他?为何在其兵败时不去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刘备,陶谦,袁绍,三国,蜀汉,汉朝,公孙瓒,曹操手下

    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未来的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正式出山参与剿灭黄巾起义,以博取功名。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大战”中击败不可一世的曹操,从此,刘备开始崛起并正式成为三国一级。这期间足足有24年时间,刘备除了短暂地占据徐州之外,基本都是过得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这24年时间里

  • 公孙瓒明知赵云很能打,为何愿意让他跟刘备走?换你也会这么干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刘备,袁绍,蜀汉,赵云,汉朝,三国,公孙瓒,赵子龙,曹操麾下

    事实上,公孙瓒会愿意让赵云跟着刘备走,主要是因为公孙瓒的用人策略有问题,而赵云又不是那种会阿谀奉承之人!说白了,赵云在公孙瓒这里不受重用的原因和赵云在刘备处不受重用的原因(网络中流传的)是一样的!赵云赵云的强悍其实不用过多赘述,在大多数人眼中,三国名将的排名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甚至许多人都认为赵云要

  • 白马将军公孙瓒,东汉末年一代枭雄,却死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太守,张纯,袁绍,刘虞,汉朝,公孙瓒,东汉末年,白马将军,史说三国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白马将军公孙瓒算是一位特殊的英雄,只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他的结局注定以悲剧而告终。锋芒初露公孙瓒字伯珪,今河北迁安人,出身还算是不错,家里世代都担任过太守这一职位。东汉这个时期如果想要出人头地,顺利步入仕途,那就必须得有知名人士给你做评价,还有一种就是州郡太守每年的推荐名额,“郡察

  • 公孙瓒麾下有三大猛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剩下一人最厉害死最早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赵子龙,袁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纷纷露头,其中以袁绍、公孙瓒为代表,两人多次交手,前期公孙瓒占据优势,到了后期,却接连战败,最终兵败自焚而亡。彼时刘备、曹操还是无名小卒,天下实力三强还要数董卓、公孙瓒与袁绍。且论实力,公孙瓒又是三股势力中最强悍的一方,但因骄傲自满,公孙瓒却也是最早退出

  • 公孙瓒麾下有3位猛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第三人比前两者都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袁绍,赵子龙

    东汉末年、群雄奋起,各路军阀彼此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为人熟知的人物便是刘备、曹操和孙权,以及这三大阵营的能人异士。不过,在此期间还有一些早早落幕的大才,虽辉煌短暂但也留下了自己的传奇。幽州大将公孙瓒便是一位具有个人主义色彩的人,只不过他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

  • 公孙瓒:东汉末年的一朵奇葩,前期猛如虎,后期怂成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公孙瓒,袁绍,张纯,刘虞,幽州,冀州

    198年,袁绍给公孙瓒写了一封求和信,公孙瓒将信撕得粉碎,骄傲地说道:"四方诸侯没一个能打的,袁绍他能奈我何?“公孙瓒出身于辽西名门望族,家世二千石。由于他是庶子,并不受家里待见,因而他成年后,只是在郡里当着一名处理文书的小吏。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公孙瓒外表帅气,声音洪亮,聪明伶俐,深得侯太守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