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瓒麾下有3位猛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第三人比前两者都厉害

公孙瓒麾下有3位猛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第三人比前两者都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阿乐聊文史 访问量:2532 更新时间:2024/2/15 17:39:48

东汉末年、群雄奋起,各路军阀彼此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为人熟知的人物便是刘备曹操孙权,以及这三大阵营的能人异士。不过,在此期间还有一些早早落幕的大才,虽辉煌短暂但也留下了自己的传奇。

幽州大将公孙瓒便是一位具有个人主义色彩的人,只不过他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孙瓒在东汉末年也是一位强人,他的队伍更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公孙瓒麾下的将领很多都是强悍所在,连曹操、刘备都垂涎已久。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公孙瓒麾下的三位大将,最终分居于曹操以及刘备的阵营。

不过,有一人却没有靠任何的阵营,不仅是因为时间不允许,而且也因为无人能降服他。那么,此人是谁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公孙瓒

谈起公孙瓒就不得不先讲一讲他的生平!公孙瓒出生在贵族人家,但母亲却出身卑微,故而身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长大后只能够担任书佐这样的小官职。

本以为公孙瓒的一生都将在这个微小的官职中过去,幸运的是他依靠着自己的才智,受到了太守的垂爱。当时,涿郡太守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由此公孙瓒成为太守的女婿。

背靠大树好乘凉,公孙瓒仰仗着岳父大人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加官授爵成为了朝廷的中郎将。这一时期,公孙瓒面临的强敌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北方的游牧民族,其二国内的黄巾其一。

此后公孙瓒便将他的本领悉数表现出来,公孙瓒的作战风格倾向于主动出击,直率勇猛的出击方式让对方意料不及,战场上的那叫一个威猛震撼,《三国演义》则没有将这一方面刻画出来。

对战黄巾军的时候,公孙瓒曾多次主动出击,一举将黄巾军攻破。黄巾军大败、死者数万,公孙瓒一方则俘虏七万余人,所收获的车甲财物更是数不胜数,与黄巾军的战斗将他的名气彻底打响。

随着征战次数的不断累积,公孙瓒的作战经验和技术也不断提升,他的队伍更是得到了强化,甚至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他的态度都十分的强硬、威震边疆。

正所谓“实力决定一切”,公孙瓒有了强大的实力便有了野心,不将幽州一把手刘虞放在眼里,多次与他在政见上不和。公元193年,刘虞一怒之下组织10万军队攻打公孙瓒,结果却被公孙瓒击杀。

东汉朝廷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惩罚公孙瓒,而且还将北方四州的总督之位给了他,自此公孙瓒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完成了自己的逆袭。

俗话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通过上面的讲述可知,公孙瓒本人的武功和才智绝非等闲,他的功业是在尸山血海中打出来的,可以想象他的手下必然猛将如云。

事实也的确如此,他能够在多次战役中取胜,更多的还是依靠于手底下的兵力。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公孙瓒手下有三位大将,各个都是为人称道的英雄形象,此三人分别就是赵云田豫以及严纲。

可惜的是,公孙瓒在群雄逐鹿的大势下没能活到最后,他被袁绍所击败,三位大将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那么,在公孙瓒失败之后,这三位将领又将会何去何从呢?

赵云和田豫

首先咱们来聊一聊赵云!世人皆知赵云是刘备麾下的一位猛将,可很少人知晓他在与刘备相识之前,是公孙瓒阵营之下的一员将领,但却不怎么受重视。

当时公孙瓒称霸一方,各地英雄好汉都愿意前去投靠,赵云也不例外。可是,赵云的才能并没有在公孙瓒的队伍中发挥出来,其一公孙瓒对于外来人的不信任,其二赵云去的时候公孙瓒班底已经形成。

故而,赵云虽武功高强,但却一直不得志,并没有受到重用。当然,这或许与公孙瓒本人也有关系,他一步步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怎么可能看得上一个毛头小子呢!

也正是由于公孙瓒提供的这一背景,使得赵云和刘备相识,并且被后者所发掘。公孙瓒活着的时候,赵云不愿意去做背弃之人,没有直接跟随着刘备,继续留在公孙瓒的阵营之中。

公孙瓒失败并去世之后,赵云在邺城再度遇到刘备,进而加入了刘备的集团。说来也算是凑巧,这个时候的刘备刚好需要猛将的加持,赵云的出现无疑是最好的安排。

时势造英雄,不同于公孙瓒的事业早已成熟,那时刘备的事业正处于发展期,赵云也因此才能得以发挥,个人的传奇拉开了帷幕,留下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公孙瓒麾下的第二位大将田豫,他的人生轨迹与赵云有所相同,但是又有所不同。田豫的第一任主公是刘备,但刘备当时正处于创业初期,相比于文臣他更看重武将。

田豫虽然也是一名武将,但他的才华更倾向于智谋,所以并不被刘备看好,便以母亲年老为理由回家了。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初期阶段的刘备势力十分弱小,而田豫是个很现实的人。

他在刘备的身上看不到未来的前景,便开始寻了一个借口离开了刘备,离开刘备之后的田豫就投靠了公孙瓒,成为了守东州的县令,为公孙瓒出谋划策。

公孙瓒去世时,田豫可谓是被当头一棒,思来想去他就说鲜于辅加入曹操,以此为投名状正式进入了曹操的阵营,而这一去便是一辈子。

曹操击败袁绍、攻略河北后,田豫开始得到曹操的重用,先后担任颖阴令、弋阳太守等,为曹操镇守北疆,后期更是斩骨进、破轲比能,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

无人能降得严纲

最后一位将领名叫严纲,之所以说他无人能降,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机会,另一方面他很可能也不会投降于任何人,毕竟此人铁血的性格在那里摆着呢!

严纲和赵云、田豫完全不同,他在公孙瓒阵营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重用,靠着自己一身的本领,为公孙瓒南征北战、金戈铁马,深受公孙瓒的信任。

因为严纲在三国去世得比较早,所以很少人知道他,三国时期著名的“白马义从”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大约在公元181年,公孙瓒从自己的部队中挑选出来了一些善射之人,而后组成了一支特种作战部队。

因为公孙瓒喜欢白马,所以就给这些士兵人手配了一匹白马。这些士兵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他们对公孙瓒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自此之后,这一支部队便被誉为“白马义从”,独属于公孙瓒的部队。对于此事《后汉书》是这么记载的:“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的成立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公孙瓒在与匈奴的对战中,深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所以才会成立这支部队。因此,白马义从是一直轻装起兵,主要用来对付游牧民族的骑兵。

可是,东汉国内的环境与边塞的环境不同,东汉内部的军队都倾向于重甲步兵或者重甲骑兵,比如知名的“陷阵营”。因此,公孙瓒在内部的角逐中渐渐落入下风。

他与袁绍的战争爆发之后,因装备上的落后,再加上为战略指挥上的影响,白马义从几乎全部伤亡。可以说,“白马义从”就像是一颗流星,它辉煌过,但却很短暂。

通过上面的讲述便可知,白马义从实力非凡,而严纲就是这支部队的领袖之一,赵云就曾是白马义从的一名将士,也算是严纲的手下之一,从这点也能看出严纲有多厉害。

可惜的是,武力出众、体力惊人的严纲死的却很可惜。白马义善于射箭,每次与胡人战斗都能将胡人打得落荒而逃,但在内部打攻坚战却不行。

以至于严纲也因为如此,在与袁绍战斗时,被他手下的大将麴义斩杀,死的时候仅仅只有28岁。一些演义小说中则是这么写的,严纲的本领曾受到了袁绍的赞赏,故而他被俘虏后,袁绍曾抛出橄榄枝。

只是,严纲并没有接受袁绍的邀请,袁绍自知严纲的本领高强,秉承着不能够放虎归山的宗旨,最终就将严纲处决了,也因为他英年早逝的结局,注定了他的名气落后的可能。

公孙瓒本身就是一位枭雄,而能够被他看重的人才,可以说都不是等闲之辈,严纲更是如此。奈何,最终落得了个悲惨的下场,可悲可叹!

正所谓:“艺术来于生活”,民间野史、小说将严纲的死刻画成“不投降”,想来即使严纲真的被俘虏,他也不会投降的,毕竟在他的心中公孙瓒才是他的伯乐,古人又崇尚“士为知己者死”。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公孙瓒曹操刘备袁绍赵子龙

更多文章

  • 公孙瓒:东汉末年的一朵奇葩,前期猛如虎,后期怂成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公孙瓒,袁绍,张纯,刘虞,幽州,冀州

    198年,袁绍给公孙瓒写了一封求和信,公孙瓒将信撕得粉碎,骄傲地说道:"四方诸侯没一个能打的,袁绍他能奈我何?“公孙瓒出身于辽西名门望族,家世二千石。由于他是庶子,并不受家里待见,因而他成年后,只是在郡里当着一名处理文书的小吏。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公孙瓒外表帅气,声音洪亮,聪明伶俐,深得侯太守赏

  • 刘备同窗好友、幽州公孙瓒是何人?与《演义》完全不同,绝非善茬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刘备,袁绍,袁术,董卓,演义,三国,蜀汉,汉朝,曹操手下,幽州公孙瓒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北平太守公孙瓒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刘备的第一次出场介绍中,就提到过公孙瓒:“(刘备)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后来刘备落魄之际,又是公孙瓒挺身而出,他上表朝廷为刘备请功,最终为刘备争取到了一个平原县令的位置,以至于后来“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

  • 公孙瓒坐拥三州之地,实力远超袁绍,为何短短数年便兵败身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袁绍,袁军,大军,刘虞,汉朝,公孙瓒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建安三年,公孙瓒与袁绍交恶,二人兵戎相见,结果,公孙瓒兵败而走,退往易城进行坚守。而袁绍志在生擒公孙瓒,因而催动大军对易城展开了围击,公孙瓒见袁绍不想放过

  • 公孙瓒麾下的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另外一位竟早早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潇湘史说标签:刘备,袁绍,汉朝,曹魏,公孙瓒,赵子龙,曹操手下

    白马将军公孙瓒,汉末诸雄之一,武艺高强且长相俊美,最巅峰时势力遍及幽、并、冀、青四州,手下聚集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一众猛将,几乎可称汉末第一诸侯。除却刘、关、张这三位并不隶属于他的猛人之外,公孙瓒麾下还有三员大将最为人所熟知,他们就是严纲、田豫以及号称常胜将军的赵云赵子龙。比起后面的两位,严纲这个名

  • 年少不懂公孙瓒,读懂已是不惑年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公孙瓒,年少,袁绍,太守,平定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后汉书》每个人的人生好像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志得意满,心高气傲,认为天下都尽在自己掌握当中,只要自己愿意,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得不到的。可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人们经受的挫折和失败越来越多,也开始

  • 公孙瓒是如何从威震塞外的猛男,变成一个龟缩防守的“宅男”?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袁绍,刘备,骑兵,太守,张纯,黄巾,汉朝,公孙瓒

    提起公孙瓒,大家会想起赫赫有名的白马义从,想起他威震塞外少数民族、大破黄巾军的威势。然而公孙瓒最后的日子,却从一个所向披靡的猛将,变成了一个龟缩易京的“宅男”,直至被袁绍攻破引火自焚。长得帅、声音洪亮,被太守召为女婿公孙瓒是贵族子弟,但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任郡中小吏。但公孙瓒长得非常俊美、说话声音洪

  • 实力对比悬殊,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姜维一到就把汉中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日落看比俺还标签:魏延,姜维,汉中,刘备,诸葛亮,邓艾

    魏延实际镇守汉中的时间大约是十五年。公元219年,蜀军占领汉中后,刘备决定委派魏延去镇守汉中。八年后诸葛亮挥师北伐{公元227年},汉中的最高指挥权开始落入诸葛亮手中。直到公元234年,杨仪构陷魏延意图谋反,将魏延诛杀。刘备为何要让魏延镇守汉中呢?仅以高级武将而言,刘备麾下也算是人才济济。关羽镇守汉

  • 姜维北伐,蜀汉最后的希望——二十二(2)

    历史解密编辑:城南太守标签:姜维,蜀汉,邓艾,费祎,司马懿,诸葛亮,三国

    第二十二章:恩怨情仇第二节:姜维北伐姜维听了夏侯霸的分析,认为司马懿既然集中全部精力整顿国内事务,无暇顾及外事,不如乘着魏国政局不稳之际出兵伐魏。姜维为人好立功名,渴望建立不世出之功业,又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遗志,所以这些年来,他都在做着北伐准备。于是姜维将自己的想法撰写成一份军事报告,上奏给后主刘禅

  • 成也凉州,败也凉州:诸葛亮收姜维背后,隐含怎样的政治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诸葛亮,姜维,凉州,蜀汉,马超,曹操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罗贯中这位被誉为“天水英俊”“凉州异才”的人物,就是姜维。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姜维本魏将,官天水郡中郎。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

  • 为何选姜维接替诸葛亮的事物?能力不够吗?他才是蜀汉当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姜维,蜀汉,丞相,魏延,三国,诸葛亮,司马昭,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为何选姜维接替诸葛亮的事物?能力不够吗?他才是蜀汉当家人诸葛亮是蜀汉的实际当家人。作为当家人,考虑的是能找一个能平衡各方关系的人,能忠诚治理国家的人。显然姜维魏延杨仪都不够资质。姜维和魏延属于军事将领,领兵打仗没有问题。治理国家肯定不会的。至于杨仪虽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也通军事。只是气量太小,不够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