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马将军公孙瓒,东汉末年一代枭雄,却死得最惨

白马将军公孙瓒,东汉末年一代枭雄,却死得最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暴龙历史记 访问量:4242 更新时间:2024/2/15 17:40:08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白马将军公孙瓒算是一位特殊的英雄,只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他的结局注定以悲剧而告终。

锋芒初露

公孙瓒字伯珪,今河北迁安人,出身还算是不错,家里世代都担任过太守这一职位。东汉这个时期如果想要出人头地,顺利步入仕途,那就必须得有知名人士给你做评价,还有一种就是州郡太守每年的推荐名额,“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大家族的子弟们,一般都是通过家族的关系给自己戴上这些名头,从而顺利进入仕途。

但是公孙瓒却又有所不同,虽然说他也是出身大族,但是那个年代“子凭母贵”,意思就是说如果母亲受到丈夫的宠爱,那她的儿子也会得到重视。公孙瓒的母亲就是出身卑贱,母子二人在家中也没有太多的地位可言,稀少的名额自然也轮不到公孙瓒头上。不过好歹是一家人,于是家族将公孙瓒送到了辽西太守那里,做了一个掌管文书起草抄写的小吏。这工作虽然非常枯燥,但是公孙瓒凭借自己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太守的赏识。

当时太守府各个部门所负责的职务往往都相差很大,各部门寄来请示工作的书信都要由公孙瓒代为转达。公孙瓒在向太守汇报时,不带稿子全凭记忆口述,各个部门的事情没有一件遗漏,太守称奇。加上公孙瓒长相俊美,声音洪亮如钟,太守于是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公孙瓒,后来又将其送到大儒卢植那里读书。也就是在这里公孙瓒结识了刘备,并且结为好友称兄道弟,卢植的“济世志”也对两人影响颇深。

戎马一生

后来公孙瓒学成回到辽东,在太守的安排下做了上计吏,主要负责到国都洛阳汇报本郡的户口赋税等。只是没多久,辽西太守就被抓到洛阳问罪,公孙瓒扮成下人一路侍奉。朝廷在经过审理之后下达判令,将其流放太守到日南(今越南)。日南环境极其恶劣,公孙瓒深知此去性命难保,在祭拜过先祖后,就随其一起上路。其忠义让京师的人们都为之叹息,所幸的是,走到半途朝廷下达了赦令,公孙瓒才得以回到辽西。

不久公孙瓒就被举荐为孝廉,被派到辽东属国做了长史,这里属于汉朝边境地区,面对外敌,公孙瓒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一次日常巡逻过程中,公孙瓒身边只带着数十个骑兵随行,却突然同鲜卑族骑兵数百人遭遇。公孙瓒先是退到一处废弃的空亭中,但是转念一想,敌我实力悬殊,如果一直死守不出,最终只能被敌人围困至死。

于是公孙瓒率先手持长矛,策马冲向敌军,随从的士兵紧随其后。《孙子·九地》中讲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在公孙瓒带着士兵们视死如归的冲击下,杀死了鲜卑骑兵将近百人,公孙瓒这才死里逃生,不过部下也伤亡过半。鲜卑人在这次遭遇战之后,也再不敢越过边境,公孙瓒因功被迁升为涿县令。

割据幽州

之后在汉灵帝中平年间,公孙瓒受命率领三千幽州突骑,前去征讨作乱凉州的边章、韩遂二贼。之前曾担任过中山相的张纯也向上请命,想要率领这些骑兵,但是遭到了拒绝。于是在不满和嫉妒之下,张纯等人伙同乌桓大人丘力居起兵叛变。几个月后公孙瓒带兵在石门将张纯击败,之后公孙瓒乘胜追击,直到辽西管子城时,孤军深入的公孙瓒被丘力居围困两百多天。即使城中粮食吃光,遣散了饥饿的将士,公孙瓒也坚持守城誓不投降。

后来敌人也因粮草不济退走,公孙瓒被朝廷拜为降虏校尉,加封都亭侯。也就是这一年,被封为幽州牧,上任后就施行怀柔安抚的政策,招降了这次叛变的乌恒等协从人员,主犯张纯、张举等人被部下砍下首级献给刘虞。公孙瓒和刘虞两人之间因为理念不同,逐渐也产生了间隙。刘虞上奏参公孙瓒不听指挥,纵兵肆掠百姓;公孙瓒上奏参刘虞故意克扣粮饷。

公元193年,两人终于兵戈相见,刘虞带着十万大军率先进攻公孙瓒,但是刘虞的士兵畏手畏脚,根本无法取得什么进展。公孙瓒见此带着数百精兵顺风纵火,直接冲入刘虞兵营将其击败,刘虞向北逃窜到居庸。不过在公孙瓒的猛烈攻势之下,只过了三日就破城俘虏刘虞及其妻子,幽州彻底被公孙瓒所控制。

但是公孙瓒并没有迎来好日子,虽得了幽州,却失了人心。加上刘虞的旧部和袁绍联合起来攻击公孙瓒,让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败,由原先的积极进攻也转变为消极防守,更是变得谁都不再相信,七岁以上的男子都不允许进到身前。只是最后也没有守住,于是纵火自焚,被部下乱刀砍死。

更多文章

  • 公孙瓒麾下有三大猛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剩下一人最厉害死最早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赵子龙,袁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纷纷露头,其中以袁绍、公孙瓒为代表,两人多次交手,前期公孙瓒占据优势,到了后期,却接连战败,最终兵败自焚而亡。彼时刘备、曹操还是无名小卒,天下实力三强还要数董卓、公孙瓒与袁绍。且论实力,公孙瓒又是三股势力中最强悍的一方,但因骄傲自满,公孙瓒却也是最早退出

  • 公孙瓒麾下有3位猛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第三人比前两者都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袁绍,赵子龙

    东汉末年、群雄奋起,各路军阀彼此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为人熟知的人物便是刘备、曹操和孙权,以及这三大阵营的能人异士。不过,在此期间还有一些早早落幕的大才,虽辉煌短暂但也留下了自己的传奇。幽州大将公孙瓒便是一位具有个人主义色彩的人,只不过他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

  • 公孙瓒:东汉末年的一朵奇葩,前期猛如虎,后期怂成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公孙瓒,袁绍,张纯,刘虞,幽州,冀州

    198年,袁绍给公孙瓒写了一封求和信,公孙瓒将信撕得粉碎,骄傲地说道:"四方诸侯没一个能打的,袁绍他能奈我何?“公孙瓒出身于辽西名门望族,家世二千石。由于他是庶子,并不受家里待见,因而他成年后,只是在郡里当着一名处理文书的小吏。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公孙瓒外表帅气,声音洪亮,聪明伶俐,深得侯太守赏

  • 刘备同窗好友、幽州公孙瓒是何人?与《演义》完全不同,绝非善茬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刘备,袁绍,袁术,董卓,演义,三国,蜀汉,汉朝,曹操手下,幽州公孙瓒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北平太守公孙瓒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刘备的第一次出场介绍中,就提到过公孙瓒:“(刘备)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后来刘备落魄之际,又是公孙瓒挺身而出,他上表朝廷为刘备请功,最终为刘备争取到了一个平原县令的位置,以至于后来“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

  • 公孙瓒坐拥三州之地,实力远超袁绍,为何短短数年便兵败身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袁绍,袁军,大军,刘虞,汉朝,公孙瓒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建安三年,公孙瓒与袁绍交恶,二人兵戎相见,结果,公孙瓒兵败而走,退往易城进行坚守。而袁绍志在生擒公孙瓒,因而催动大军对易城展开了围击,公孙瓒见袁绍不想放过

  • 公孙瓒麾下的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另外一位竟早早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潇湘史说标签:刘备,袁绍,汉朝,曹魏,公孙瓒,赵子龙,曹操手下

    白马将军公孙瓒,汉末诸雄之一,武艺高强且长相俊美,最巅峰时势力遍及幽、并、冀、青四州,手下聚集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一众猛将,几乎可称汉末第一诸侯。除却刘、关、张这三位并不隶属于他的猛人之外,公孙瓒麾下还有三员大将最为人所熟知,他们就是严纲、田豫以及号称常胜将军的赵云赵子龙。比起后面的两位,严纲这个名

  • 年少不懂公孙瓒,读懂已是不惑年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公孙瓒,年少,袁绍,太守,平定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后汉书》每个人的人生好像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志得意满,心高气傲,认为天下都尽在自己掌握当中,只要自己愿意,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得不到的。可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人们经受的挫折和失败越来越多,也开始

  • 公孙瓒是如何从威震塞外的猛男,变成一个龟缩防守的“宅男”?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袁绍,刘备,骑兵,太守,张纯,黄巾,汉朝,公孙瓒

    提起公孙瓒,大家会想起赫赫有名的白马义从,想起他威震塞外少数民族、大破黄巾军的威势。然而公孙瓒最后的日子,却从一个所向披靡的猛将,变成了一个龟缩易京的“宅男”,直至被袁绍攻破引火自焚。长得帅、声音洪亮,被太守召为女婿公孙瓒是贵族子弟,但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任郡中小吏。但公孙瓒长得非常俊美、说话声音洪

  • 实力对比悬殊,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姜维一到就把汉中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日落看比俺还标签:魏延,姜维,汉中,刘备,诸葛亮,邓艾

    魏延实际镇守汉中的时间大约是十五年。公元219年,蜀军占领汉中后,刘备决定委派魏延去镇守汉中。八年后诸葛亮挥师北伐{公元227年},汉中的最高指挥权开始落入诸葛亮手中。直到公元234年,杨仪构陷魏延意图谋反,将魏延诛杀。刘备为何要让魏延镇守汉中呢?仅以高级武将而言,刘备麾下也算是人才济济。关羽镇守汉

  • 姜维北伐,蜀汉最后的希望——二十二(2)

    历史解密编辑:城南太守标签:姜维,蜀汉,邓艾,费祎,司马懿,诸葛亮,三国

    第二十二章:恩怨情仇第二节:姜维北伐姜维听了夏侯霸的分析,认为司马懿既然集中全部精力整顿国内事务,无暇顾及外事,不如乘着魏国政局不稳之际出兵伐魏。姜维为人好立功名,渴望建立不世出之功业,又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遗志,所以这些年来,他都在做着北伐准备。于是姜维将自己的想法撰写成一份军事报告,上奏给后主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