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瓒麾下有三大猛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剩下一人最厉害死最早

公孙瓒麾下有三大猛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剩下一人最厉害死最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竹雅韵 访问量:4001 更新时间:2024/2/15 17:36:33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纷纷露头,其中以袁绍公孙瓒为代表,两人多次交手,前期公孙瓒占据优势,到了后期,却接连战败,最终兵败自焚而亡。

彼时刘备曹操还是无名小卒,天下实力三强还要数董卓、公孙瓒与袁绍。

且论实力,公孙瓒又是三股势力中最强悍的一方,但因骄傲自满,公孙瓒却也是最早退出三国纷争的一方。

在他手下曾有三名将士,分别是赵云田豫、严纲,前两人因提前看清了公孙瓒是为人,另投他主被刘备、曹操捡了便宜,就是可惜了严纲。

01 刘备&赵云

赵云在公孙瓒手下当差时,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结识了刘备。

彼时,刘备还没有单干,与赵云同拜公孙瓒门下,还曾一起打过几次仗。

当年,刘备向公孙瓒借兵营救陶谦,与他合作的人便是赵云。

赵云见其兵马不足,却依旧可以义无反顾去救陶谦,被他的仁义之心所感动,之后二人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赵云在公孙瓒手下当差时,觉得公孙瓒与袁绍一样不是良主,只顾争权夺利,全然不理百姓死活。

于是,赵云就借着兄长去世的由头辞职了。

七年后,又与刘备在邺城相遇,久别重逢二人把酒言欢,友情比当年丝毫未减,而此时公孙瓒已身亡,赵云也孤身一人,便加入了刘备的队伍。

从兄弟到上下级,刘备与赵云之间的信任却从未改变。

当刘备丢下妻儿,带上赵云等十余将士逃跑,赵云不见,被质疑投靠曹操时。

刘备当众震怒,信誓旦旦地向大家保证道“赵云是绝对不会背叛我的”。

果然,不久后赵云就带着刘备妻儿归来。

没错,赵云孤身一人去救了刘禅母子。为了救回少主,赵云甚至七进七曹军大营,差点儿身殒。

刘备单干后,赵云身为大将军,跟着他四处征战,将忠、义、胆、勇表现得淋漓尽致。

02曹操&田豫

田豫最初跟随公孙瓒时,与刘备交好后,彼时田豫也才刚刚出山,人生经历还比较浅薄,一心希望刘备带带他。

谁知,刘备却转投到了陶谦帐下,这让田豫陷入了尴尬境地。

因为从领导关系上来讲,田豫是公孙瓒的下级,而田豫又是公孙瓒的人,与陶谦几乎同级,这让田豫无法接受。

后来,田豫为自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刘备,重新回到公孙瓒麾下。然而,公孙瓒兵败自焚后,田豫没有工作。

按理说凭借他和刘备此前的交情,投靠刘备要更可靠,但田豫坚定地认为平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

在各大小说中,曹操经常被塑造成“阴险狡诈”的坏人,但实际上,曹操惜才如命。

因曹操对田豫一早便有耳闻,把田豫纳入麾下后,不断提拔他,最终田豫官至弋阳太守,甚至承担着镇守北疆的重任,在与东吴对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03严纲

在影视剧《三国演义》中,严纲是一出场就死掉的炮灰,但论实力,严纲才是三人中最强的那个,就连赵云也是他培养出来的武将。

严纲前期主要在边疆作战,拥有日行万里之能。

他曾孤身前往羌地,身入羌族大营,把羌人首领打了一顿,接着就被羌人追杀了十万八千里,但他还是把羌人甩到了十万八千里外的荒山野岭里。

公孙瓒又被叫做“白马将军”,手下一支“白马义从”令人闻风丧胆,而这白马义从的首领便是严纲。

据后汉史书记载:“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在对外作战中,白马义从鲜尝败绩,公孙瓒也借此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严纲作为首领功不可没。

此外,白马义从还有“东汉末年第一轻骑”的美誉,据说,赵云在公孙瓒手下工作的时候,就在白马义从中任职。

04英年早逝

公孙瓒虽然名声在外,但却一点也不爱惜人才。

公元191年,在与袁绍对战时,身边已经没有几个心腹了,严纲却一直守在公孙瓒身边。

与袁绍大军首次交战时,袁绍方派出文丑率军,几番交手,文丑自知不敌严纲,但交手多年,也了解严纲的性子,于是便耍了个小心机,避开严纲去追公孙瓒。

严纲见公孙瓒被敌军攻,迅速前去支援。

次日二战,公孙瓒与袁绍在界桥处会战。

到此后,严纲观察地势,发现此处对自家很是不利,不宜动用骑兵,接着又与公孙瓒分析局势,劝他不如先战略撤退,保存实力,稍后反击。

可公孙瓒却认为袁绍方兵力不如自己,便驳了严纲的提议,坚决命他出兵。

果不其然,袁绍一早便按严纲所想,在界桥布下了圈套,借助地形限制白马义从的机动性,用八百盾兵外加数千弓箭手将白马义从干掉了,严纲也被袁绍此次派出的将领麹义所斩杀。

这一年,严纲也才28岁。

原本,公孙瓒可以同时拥有赵云、田豫、严纲三大猛将,可惜却因骄傲自大,与各大谋士离心,只有严纲在最后时刻为他效劳,可惜也被耽误了。

如果不是因为公孙瓒,严纲未必不能在三国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较于田豫和赵云,严纲在公孙瓒手下十分受重用,实力也不可小觑,可惜却鲜少有人知其名号,恐怕也与跟错了人有很大关系。

公孙瓒较早地退出三国纷争的舞台,而曹刘两家却一直保持活跃,甚至成了后期霸主,而赵云、田豫作为他们手下的猛将,也有了更多展现机会。

自身实力固然重要,运气也不可缺少,但首要条件必须是“跟对了人”。跟着一个好领导,不说少奋斗几个10年,但怎么也不会在28岁就英年早逝呀!

标签: 公孙瓒曹操刘备赵子龙袁绍

更多文章

  • 公孙瓒麾下有3位猛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第三人比前两者都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袁绍,赵子龙

    东汉末年、群雄奋起,各路军阀彼此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为人熟知的人物便是刘备、曹操和孙权,以及这三大阵营的能人异士。不过,在此期间还有一些早早落幕的大才,虽辉煌短暂但也留下了自己的传奇。幽州大将公孙瓒便是一位具有个人主义色彩的人,只不过他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

  • 公孙瓒:东汉末年的一朵奇葩,前期猛如虎,后期怂成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公孙瓒,袁绍,张纯,刘虞,幽州,冀州

    198年,袁绍给公孙瓒写了一封求和信,公孙瓒将信撕得粉碎,骄傲地说道:"四方诸侯没一个能打的,袁绍他能奈我何?“公孙瓒出身于辽西名门望族,家世二千石。由于他是庶子,并不受家里待见,因而他成年后,只是在郡里当着一名处理文书的小吏。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公孙瓒外表帅气,声音洪亮,聪明伶俐,深得侯太守赏

  • 刘备同窗好友、幽州公孙瓒是何人?与《演义》完全不同,绝非善茬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刘备,袁绍,袁术,董卓,演义,三国,蜀汉,汉朝,曹操手下,幽州公孙瓒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北平太守公孙瓒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刘备的第一次出场介绍中,就提到过公孙瓒:“(刘备)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后来刘备落魄之际,又是公孙瓒挺身而出,他上表朝廷为刘备请功,最终为刘备争取到了一个平原县令的位置,以至于后来“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

  • 公孙瓒坐拥三州之地,实力远超袁绍,为何短短数年便兵败身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袁绍,袁军,大军,刘虞,汉朝,公孙瓒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建安三年,公孙瓒与袁绍交恶,二人兵戎相见,结果,公孙瓒兵败而走,退往易城进行坚守。而袁绍志在生擒公孙瓒,因而催动大军对易城展开了围击,公孙瓒见袁绍不想放过

  • 公孙瓒麾下的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另外一位竟早早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潇湘史说标签:刘备,袁绍,汉朝,曹魏,公孙瓒,赵子龙,曹操手下

    白马将军公孙瓒,汉末诸雄之一,武艺高强且长相俊美,最巅峰时势力遍及幽、并、冀、青四州,手下聚集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一众猛将,几乎可称汉末第一诸侯。除却刘、关、张这三位并不隶属于他的猛人之外,公孙瓒麾下还有三员大将最为人所熟知,他们就是严纲、田豫以及号称常胜将军的赵云赵子龙。比起后面的两位,严纲这个名

  • 年少不懂公孙瓒,读懂已是不惑年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公孙瓒,年少,袁绍,太守,平定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后汉书》每个人的人生好像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志得意满,心高气傲,认为天下都尽在自己掌握当中,只要自己愿意,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得不到的。可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人们经受的挫折和失败越来越多,也开始

  • 公孙瓒是如何从威震塞外的猛男,变成一个龟缩防守的“宅男”?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袁绍,刘备,骑兵,太守,张纯,黄巾,汉朝,公孙瓒

    提起公孙瓒,大家会想起赫赫有名的白马义从,想起他威震塞外少数民族、大破黄巾军的威势。然而公孙瓒最后的日子,却从一个所向披靡的猛将,变成了一个龟缩易京的“宅男”,直至被袁绍攻破引火自焚。长得帅、声音洪亮,被太守召为女婿公孙瓒是贵族子弟,但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任郡中小吏。但公孙瓒长得非常俊美、说话声音洪

  • 实力对比悬殊,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姜维一到就把汉中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日落看比俺还标签:魏延,姜维,汉中,刘备,诸葛亮,邓艾

    魏延实际镇守汉中的时间大约是十五年。公元219年,蜀军占领汉中后,刘备决定委派魏延去镇守汉中。八年后诸葛亮挥师北伐{公元227年},汉中的最高指挥权开始落入诸葛亮手中。直到公元234年,杨仪构陷魏延意图谋反,将魏延诛杀。刘备为何要让魏延镇守汉中呢?仅以高级武将而言,刘备麾下也算是人才济济。关羽镇守汉

  • 姜维北伐,蜀汉最后的希望——二十二(2)

    历史解密编辑:城南太守标签:姜维,蜀汉,邓艾,费祎,司马懿,诸葛亮,三国

    第二十二章:恩怨情仇第二节:姜维北伐姜维听了夏侯霸的分析,认为司马懿既然集中全部精力整顿国内事务,无暇顾及外事,不如乘着魏国政局不稳之际出兵伐魏。姜维为人好立功名,渴望建立不世出之功业,又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遗志,所以这些年来,他都在做着北伐准备。于是姜维将自己的想法撰写成一份军事报告,上奏给后主刘禅

  • 成也凉州,败也凉州:诸葛亮收姜维背后,隐含怎样的政治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诸葛亮,姜维,凉州,蜀汉,马超,曹操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罗贯中这位被誉为“天水英俊”“凉州异才”的人物,就是姜维。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姜维本魏将,官天水郡中郎。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