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瓒明知赵云很能打,为何愿意让他跟刘备走?换你也会这么干

公孙瓒明知赵云很能打,为何愿意让他跟刘备走?换你也会这么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2451 更新时间:2024/2/15 17:40:24

事实上,公孙瓒会愿意让赵云跟着刘备走,主要是因为公孙瓒的用人策略有问题,而赵云又不是那种会阿谀奉承之人!说白了,赵云在公孙瓒这里不受重用的原因和赵云在刘备处不受重用的原因(网络中流传的)是一样的!

赵云

赵云的强悍其实不用过多赘述,在大多数人眼中,三国名将的排名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甚至许多人都认为赵云要比关羽张飞厉害,可见大家心目中的赵云是多么的强悍!这里我们暂时不讨论关羽、张飞、赵云究竟谁更厉害,只是想说,赵云这个人,在三国时期确实是非常勇猛的,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于赵云的描述,都是勇武异常!

赵云,是大家公认的猛将,勇武善战,非常能打,那为啥公孙瓒不好好把赵云掌握在手中,反而愿意让他去跟刘备走呢?

事实上,公孙瓒之所以会做出这种异于常人的决断,主要是因为下面这三个原因!

一、赵云这个人比较直爽,不会阿谀奉承

赵云性格直爽,不会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大家应该是非常了解的。关羽身死,荆州被夺,刘备非常愤怒,在登基称帝后,立马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刘备的这个决定其实非常好理解,毕竟关羽是他兄弟,荆州对蜀汉又非常重用,若是不打东吴,不拿回荆州,那么整个蜀汉基本是没什么大前途的。别看后面的诸葛亮姜维北伐打得热火朝天,但说实话,这都是没啥大作用的,没有了荆州的蜀汉,根本不可能北伐成功,不可能击败曹魏!

刘备拍板,要出兵进攻东吴,夺回荆州,然而赵云却站出来反对,说蜀汉的国号为“汉”,国贼乃是曹操,应该首先灭亡曹魏,然后再去攻打东吴!

《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攻打东吴其实是当时蜀汉的人心所向,且是刘备亲自拍板,原本作为刘备亲信的赵云应该全力支持的,结果他却站出来反对,这令刘备非常反感,谁都可以去劝刘备,但你赵云不合适!即便要劝,也不能用这么直的方式,而应该用更加委婉的方式!说白了,赵云这个人太直爽了,容易遭到上面的嫉恨!刘备也正是看不惯赵云的这种耿直,忤逆了他的意思,所以伐吴时期并没有带着赵云一同出征,只是让赵云留守江州,管管粮食后勤什么的。

赵云太过直爽,不懂得阿谀奉承,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公孙瓒其实也是不怎么喜欢赵云的!

当时赵云带着手下去投靠公孙瓒,公孙瓒一看竟然有人来投靠他,于是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云别传》: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当时的公孙瓒和袁绍二人在争夺冀州,结果冀州百姓都投靠了袁绍,这让公孙瓒非常不爽。于是当赵云带人来投靠公孙瓒时,公孙瓒直接挖苦道:“冀州人不是都投靠了袁绍吗?你为啥会来投靠我呢?”说实话,就公孙瓒说的这番话,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明显是话里有话,在嘲讽人家赵云啊!人家赵云都带队主动来投靠你了,你竟然还说这种话,简直是让人寒心!不过没办法嘛,赵云来都来了,只能顺着公孙瓒的话回复嘛,于是赵云回了这么一句!

《云别传》: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百姓们都很担忧,我们常山人经过讨论,决定应该追随能够实施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我们要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这话一出,顿时让公孙瓒不爽了,为何呢?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赵云这话的意思!

公孙瓒见赵云主动来投,为何会说挖苦的话?就是因为他对冀州人投靠袁绍之事不爽!想要赵云说几句好话,比如袁绍愚笨,袁绍不行,公孙瓒大牛,公孙瓒是好人的话语,以此来长自己的面子。要是赵云会阿谀奉承,把袁绍贬得一无是处,把公孙瓒夸得英明神武,说自己是有感于公孙瓒的英明,所以弃暗投明了,公孙瓒肯定会觉得赵云会做人,立马给他升官加薪。然而这不是赵云的风格啊,赵云是一个办实事的人,他是个耿直的人,不懂阿谀奉承,所以说了一句大实话!

赵云那话的意思是,天下大乱,我们常山人想要过太平日子,而公孙瓒你这边似乎在施行仁政,我们觉得你这边的条件好一点,所以就来投靠你了。这句话所体现出的意思其实大家都懂,我投靠你,不就是因为有好处吗?没有好处,谁会来跟你啊!可公孙瓒要的不是这句话啊,公孙瓒要的是赵云夸他,奉承他!赵云第一句话没答到点子上,接着他又补了一句,直接把公孙瓒给气惨了!赵云说我们并不是疏远袁绍,亲近你,我们只不过是来施行仁政的地方!

此话一出,但凡是个正常领导,估计都会对赵云会非常不满!试想一下,你是领导,有人前来投靠你,你问他:“小伙子为啥来投靠我啊?”这个小伙子直接回复说:“你这儿待遇好,所以我来投靠你。”听了这话,你肯定会觉得这个小伙子不怎么会来事啊,太直了。但接下来小伙子又说了一句:“我不是因为你有魅力才来投靠的啊,我只是觉得你们公司的待遇挺不错的!”这一下,你什么感觉?这小伙子不仅不会来事,还挺会挑事啊?你说你来投靠是因为待遇好,这很正常,你为啥还要加上最后一句呢,不是因我而来,你强调这个干啥?你是专门来怼我的?

公孙瓒说话带刺,赵云说话也带刺,两人针锋相对,此次对话,谁也没捞到好处。但公孙瓒毕竟是领导嘛,他是有决定权的,他觉得赵云这人太直,不能予以重用,留在身边尽给自己找不好受,所以将赵云打发给刘备,也就合情合理了嘛,谁愿意留一个喜欢怼领导的人在身边啊?

二、刘备乃是公孙瓒的好友兼下属

刘备和公孙瓒算是好朋友,互相之前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所以把赵云打发给刘备,其实公孙瓒还是比较放心的,至少赵云不会因此就跑了。除此之外,当时的刘备,其实也是公孙瓒的下属。

《三国志》: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赵云被公孙瓒打发给刘备后,其实并不是说公孙瓒就把赵云让给刘备了,而是让赵云去配合刘备作战。我们注意看三国志的记载,赵云到了刘备那边后,是帮刘备掌管骑兵的,极有可能这支军队就是公孙瓒派给刘备的,让他们一起去对抗袁绍!

三、公孙瓒用人策略有问题

公孙瓒这个人,虽然英勇善战,军事能力不错,实力也一度非常强大,但是他这个人的用人策略有很大的问题,也正是因为他用人不当,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原文:瓒统内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

看看公孙瓒的用人标准,他这人喜欢用穷苦百姓家长大的孩子,不喜欢用富贵人家长大的孩子,这在不少人眼中,这似乎没啥问题,因为大家都觉得穷苦能磨炼人的心智,使得小孩子长大以后更为强大。但是无论在任何时代,富贵人家长大的孩子,成才比例绝对会大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是比例问题,不说个体)因为富贵人家能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在孩子做选择时,也能提供更全面的指导意见!

公孙瓒喜欢用穷苦家庭的孩子,这种策略本质上是有问题的,比如穷苦家庭孩子成才比率是50%,你公孙瓒一定要用80%的穷苦家庭孩子,这就会使得他的人才体系中,有30%的人有问题,是无能之人,这便是公孙瓒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年赵云投靠公孙瓒,是带着一堆人来的,这就说明,赵云绝非普通百姓出身,他家在常山绝对算是一个大家族,而这种身份背景并不是公孙瓒所喜欢的,所以说,公孙瓒是很愿意让赵云跟刘备走的,因为他本来就不看重赵云,不会对赵云大用!

结语

综合来看,公孙瓒明知道赵云很能打,却愿意让他跟刘备走,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赵云说话太直,不会阿谀奉承,反而有怼领导的意思;二、公孙瓒的用人策略有问题,赵云出身大家族,天然不受公孙瓒重视;三、刘备乃是公孙瓒的好友兼下属,受到公孙瓒的信任。

更多文章

  • 白马将军公孙瓒,东汉末年一代枭雄,却死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太守,张纯,袁绍,刘虞,汉朝,公孙瓒,东汉末年,白马将军,史说三国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白马将军公孙瓒算是一位特殊的英雄,只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他的结局注定以悲剧而告终。锋芒初露公孙瓒字伯珪,今河北迁安人,出身还算是不错,家里世代都担任过太守这一职位。东汉这个时期如果想要出人头地,顺利步入仕途,那就必须得有知名人士给你做评价,还有一种就是州郡太守每年的推荐名额,“郡察

  • 公孙瓒麾下有三大猛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剩下一人最厉害死最早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赵子龙,袁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纷纷露头,其中以袁绍、公孙瓒为代表,两人多次交手,前期公孙瓒占据优势,到了后期,却接连战败,最终兵败自焚而亡。彼时刘备、曹操还是无名小卒,天下实力三强还要数董卓、公孙瓒与袁绍。且论实力,公孙瓒又是三股势力中最强悍的一方,但因骄傲自满,公孙瓒却也是最早退出

  • 公孙瓒麾下有3位猛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第三人比前两者都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袁绍,赵子龙

    东汉末年、群雄奋起,各路军阀彼此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为人熟知的人物便是刘备、曹操和孙权,以及这三大阵营的能人异士。不过,在此期间还有一些早早落幕的大才,虽辉煌短暂但也留下了自己的传奇。幽州大将公孙瓒便是一位具有个人主义色彩的人,只不过他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

  • 公孙瓒:东汉末年的一朵奇葩,前期猛如虎,后期怂成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公孙瓒,袁绍,张纯,刘虞,幽州,冀州

    198年,袁绍给公孙瓒写了一封求和信,公孙瓒将信撕得粉碎,骄傲地说道:"四方诸侯没一个能打的,袁绍他能奈我何?“公孙瓒出身于辽西名门望族,家世二千石。由于他是庶子,并不受家里待见,因而他成年后,只是在郡里当着一名处理文书的小吏。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公孙瓒外表帅气,声音洪亮,聪明伶俐,深得侯太守赏

  • 刘备同窗好友、幽州公孙瓒是何人?与《演义》完全不同,绝非善茬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刘备,袁绍,袁术,董卓,演义,三国,蜀汉,汉朝,曹操手下,幽州公孙瓒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北平太守公孙瓒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刘备的第一次出场介绍中,就提到过公孙瓒:“(刘备)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后来刘备落魄之际,又是公孙瓒挺身而出,他上表朝廷为刘备请功,最终为刘备争取到了一个平原县令的位置,以至于后来“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

  • 公孙瓒坐拥三州之地,实力远超袁绍,为何短短数年便兵败身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袁绍,袁军,大军,刘虞,汉朝,公孙瓒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建安三年,公孙瓒与袁绍交恶,二人兵戎相见,结果,公孙瓒兵败而走,退往易城进行坚守。而袁绍志在生擒公孙瓒,因而催动大军对易城展开了围击,公孙瓒见袁绍不想放过

  • 公孙瓒麾下的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另外一位竟早早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潇湘史说标签:刘备,袁绍,汉朝,曹魏,公孙瓒,赵子龙,曹操手下

    白马将军公孙瓒,汉末诸雄之一,武艺高强且长相俊美,最巅峰时势力遍及幽、并、冀、青四州,手下聚集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一众猛将,几乎可称汉末第一诸侯。除却刘、关、张这三位并不隶属于他的猛人之外,公孙瓒麾下还有三员大将最为人所熟知,他们就是严纲、田豫以及号称常胜将军的赵云赵子龙。比起后面的两位,严纲这个名

  • 年少不懂公孙瓒,读懂已是不惑年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公孙瓒,年少,袁绍,太守,平定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后汉书》每个人的人生好像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志得意满,心高气傲,认为天下都尽在自己掌握当中,只要自己愿意,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得不到的。可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人们经受的挫折和失败越来越多,也开始

  • 公孙瓒是如何从威震塞外的猛男,变成一个龟缩防守的“宅男”?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袁绍,刘备,骑兵,太守,张纯,黄巾,汉朝,公孙瓒

    提起公孙瓒,大家会想起赫赫有名的白马义从,想起他威震塞外少数民族、大破黄巾军的威势。然而公孙瓒最后的日子,却从一个所向披靡的猛将,变成了一个龟缩易京的“宅男”,直至被袁绍攻破引火自焚。长得帅、声音洪亮,被太守召为女婿公孙瓒是贵族子弟,但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任郡中小吏。但公孙瓒长得非常俊美、说话声音洪

  • 实力对比悬殊,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姜维一到就把汉中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日落看比俺还标签:魏延,姜维,汉中,刘备,诸葛亮,邓艾

    魏延实际镇守汉中的时间大约是十五年。公元219年,蜀军占领汉中后,刘备决定委派魏延去镇守汉中。八年后诸葛亮挥师北伐{公元227年},汉中的最高指挥权开始落入诸葛亮手中。直到公元234年,杨仪构陷魏延意图谋反,将魏延诛杀。刘备为何要让魏延镇守汉中呢?仅以高级武将而言,刘备麾下也算是人才济济。关羽镇守汉